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动脉导管的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来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9236例,采用Philips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首先行常规二级产前超声筛查,再行四切面筛查与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弓切面检查,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出生后6个月,如动脉导管仍有未闭现象,随访时间延长至出生后1年。结果9236例孕妇心脏超声检查11例动脉导管,右心室与左心室比为1.09-1.68,平均(1.31±0.17),最宽>12cm,出生后7d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2例患儿存在较细动脉导管未闭,3个月内复查超声心动图,所有患儿动脉导管均闭合完好。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能有效地检出胎儿动脉导管,它对晚孕期鉴别诊断胎儿右心扩大的病因有着重要的价值。

  • 标签: 探讨 产前超声 胎儿动脉导管瘤 诊断 鉴别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产前超声检查对胎儿动脉导管的诊断与鉴别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孕妇11236例,采用GEVOLUSON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首先行常规二级产前超声筛查,再行四切面筛查与主动脉弓及动脉导管弓切面检查,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出生后6个月,如动脉导管仍有未闭现象,随访时间延长至出生后1年。结果11236例孕妇心脏超声检查11例动脉导管,右心室与左心室比为1.09-1.68,平均(1.31±0.17),最宽>12cm,出生后7d给予超声心动图检查,2例患儿存在较细动脉导管未闭,3个月内复查超声心动图,所有患儿动脉导管均闭合完好。结论产前超声检查能有效地检出胎儿动脉导管,它对晚孕期鉴别诊断胎儿右心扩大的病因有着重要的价值。

  • 标签: 产前超声检查 胎儿动脉导管瘤 诊断 鉴别价值
  • 简介:目的对导管术后出现的股动脉假性动脉(FAP)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股动脉假性动脉的发生情况,为临床提供有效的预防手段。方法入选39例导管术后股动脉假性动脉的患者,与同时期3645例无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导管术后患者进行对照,对与股动脉假性动脉形成有关的各种因素在两组中的分布行x^2检验。结果女性,高血压病,年龄,动脉鞘管型号≥7F和术中肝素化在两组中的分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女性,高血压病,年龄,动脉鞘管型号≥7F和术中肝素化与股动脉假性动脉的发生有关联。

  • 标签: 动脉瘤 假性 股动脉 导管术后
  • 简介:摘要目的对胎儿先天性动脉导管缺如进行尸体解剖分析,以提高该疾病诊断的精准性。方法回顾2011年1月至2019年9月北京安贞医院经超声心动图畸形筛查发现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引产而进行尸体解剖病例400例,检查胎儿心血管畸形及内脏的畸形情况,对其动脉导管缺如进行分析总结。结果400例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中,动脉导管缺如24例,检出率6%,男女各12例,左位主动脉弓19例,右位主动脉弓5例,21例具有肺动脉主干,3例无肺动脉主干及分支。具体情况如下:(1)肺动脉狭窄伴动脉导管缺如15例,伴发主要心血管畸形:单心室6例,房间隔缺损6例,单心房4例,右心房异构4例,右心室双出口4例,静肺脉异位引流4例,法洛四联症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3例;(2)肺动脉闭锁伴动脉导管缺如7例,3例无肺动脉主干,4例肺动脉闭锁伴有狭窄的肺动脉主干,均可见体-肺动脉侧支;(3)法洛四联症伴肺动脉瓣缺如综合征及动脉导管缺如1例,肺动脉扩张;(4)主-肺动脉间隔缺损伴动脉导管缺如1例,肺动脉正常。动脉导管缺如伴发主要心外畸形:脾缺如7例,肺异常7例,内脏反位7例。结论胎儿动脉导管缺如常合并复杂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动脉导管缺如合并肺动脉闭锁常伴体-肺动脉侧支;内脏畸形与伴随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有关。

  • 标签: 先天性心脏病 动脉导管缺如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胎儿动脉导管狭窄/早闭的围产期管理思路。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6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收治的3例胎儿动脉导管狭窄/早闭病例的临床特点,总结胎儿动脉导管狭窄/早闭的围产期管理思路。结果3例孕母均在产前常规超声检查时(孕24、30和23周)发现胎儿心脏异常(右心增大和三尖瓣反流),进一步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诊断动脉导管狭窄/早闭,但未发现其他结构异常。母体在孕期未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病例1和病例2因可疑胎儿心功能不全(心血管整体评分分别为6分和5分)行急诊剖宫产,新生儿转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分别治疗56和42 d后好转出院(心功能正常)。病例3在动态观察中动脉导管狭窄程度好转,于孕38周因剖宫产史行择期剖宫产娩一活婴。结论中晚孕期产科超声检查时应注意对胎儿动脉导管的检查,尤其是在发现右心增大或三尖瓣反流时;对于动脉导管狭窄的胎儿应密切监测动脉导管以及继发右心功能不全的超声表现,可将心血管整体评分纳入评估内容。一旦诊断胎儿动脉导管早闭,应立即分娩,生后新生儿心功能可恢复,预后好。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 动脉导管早闭 动脉导管狭窄 超声检查,产前
  • 简介:摘要胎儿动脉导管提前收缩或闭合多发生在晚孕期,患者多因胎儿左右心比例失调就诊。本文报告了1例孕37周+2的病例。该例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右心增大、右心室壁运动减低,三尖瓣大量反流;二维动脉导管显示不清,频谱多普勒于动脉导管处可探及高速血流信号,考虑胎儿动脉导管宫内提前收缩。患者于检查次日行剖宫产术终止妊娠,产后3个月复查新生儿心脏未见明显异常。

  • 标签: 缩窄,病理性 动脉导管 超声心动描记术 妊娠末期 产前暴露迟发效应 草莓
  • 简介:摘要动脉导管动脉导管的一种异常形态,在早产儿中较为罕见,多无特殊临床表现,但也可引起自发性破裂、局部糜烂、血栓栓塞、感染以及压迫相邻结构甚至猝死等严重并发症。本文报道早产儿动脉导管一例,总结诊断思路及相关临床特点。

  • 标签: 婴儿,早产 动脉导管瘤 并发症 呼吸困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支气管动脉(BAA)患者临床择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AE)的实践价值效益。方法:取BAA患者共计10例,收集病例时间介于2018年1月-2021年6月。根据动脉不同类型进行分组,A组(5例,囊动脉)与B组(5例,梭性动脉),根据动脉形态与部位,采取相应的经导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治疗后随访观察。结果:A组患者的微导管均可到达及通过,PVA微颗粒放置于远端位置可达到栓塞止血的目的,将弹簧圈分别用于输出端和输入端可有效阻断血流,经由复查造影,结果示:BAA均全部消失。B组患者间距支气管动脉较远,将PVA微颗粒用于远端位置,栓塞止血效果良好,取胶海绵颗粒用于近端位置,复查造影,结果示:BAA均全部消失。结论:结合BAA患者的形态和部位,予以选择恰当的TAE治疗方案,具有安全高效的治疗优势。

  • 标签: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支气管动脉瘤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超声诊断方法对胎儿动脉导管形态改变予以临床诊断的效果。方法对2017年01月--2019年01月本医院接受超声诊断的110例孕妇纳入统计资料,将42例26-31+6孕周孕妇归入研究1组,将35例32-36+6孕周孕妇归入研究2组,将33例37-41孕周孕妇归入研究3组,均实施超声诊断,分析超声检查对胎儿动脉导管形态改变的诊断结果。结果研究1组直线型动脉导管28.57%,轻微弯曲型动脉导管52.38%,明显弯曲C型/S型动脉导管19.05%;研究2组直线型动脉导管11.43%,轻微弯曲型动脉导管51.43%,明显弯曲C型/S型动脉导管37.14%;研究3组直线型动脉导管9.09%,轻微弯曲型动脉导管39.39%,明显弯曲C型/S型动脉导管51.52%。研究2组、研究3组直线型动脉导管占据百分数少于研究1组(P<0.05),研究2组、研究3组明显弯曲C型/S型动脉导管占据百分数多于研究1组(P<0.05),研究2组、研究3组明显弯曲C型/S型动脉导管占据百分数比对研究1组,未出现比较大的数据值之间差别(P>0.05)。结论采取超声诊断方法对胎儿动脉导管形态改变实施临床诊断展示较好效果。

  • 标签: 超声 胎儿 动脉导管 形态变化
  • 简介:【摘要】 目的 超声诊断妊娠晚期胎儿动脉导管形态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孕妇60例,根据孕周的不同分为A组、B组、C组,各20例。A组为孕周26-31周孕妇,B组为32-36周孕妇,C组为37-41周。对比两组超声诊断的胎儿动脉导管情况。结果 3组在直线型、轻度弯曲型、显著弯曲型导管占比对比均存在差异,差异明显(P<0.05)。结论 超声诊断可以明确动脉导管形态,但随着孕妇孕龄的增加,胎儿动脉会逐渐弯曲,故而临床应在诊断动脉导管形态的同时,结合其他指标对动脉导管异常实施诊断。

  • 标签: 超声诊断 胎儿动脉导管 形态变化
  • 简介:摘要新生儿动脉导管发生率较低,以肺动脉压迫为表现的病例更为罕见。本例是1例以肺栓塞为表现的动脉导管患婴,外科治疗后病情平稳。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经导管封堵主动脉破裂的临床效果.方法8例患者,年龄17~44岁.其中5例为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破裂入右心室,破口直径2.5~13mm;2例为主动脉右冠状动脉破裂入右心房,破口直径4~8mm;1例为主动脉无冠状动脉破裂入右心室,破口直径6mm.7例为先天性,1例为获得性(医源性).通过建立股动脉-主动脉破口-右心室(或右心房)-右心房-股静脉的轨道,透视下经股静脉置入合适的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所选择的封堵器直径较破口大(2~5mm).结果5例患者封堵成功,无并发症发生.随访2~4年,5例患者症状和体征均消失,超声证实封堵器形态位置良好,无残余分流、栓塞、细菌性心内膜炎、主动脉瓣反流等发生.1例封堵后1周封堵器脱落,脱入右下肺动脉,转外科手术取出封堵器同时行主动脉修补.1例因破口大置入封堵器后影响右冠状动脉开口,放弃介入治疗转外科手术治疗.1例置入封堵器后因主动脉瓣反流,放弃封堵治疗继续观察.结论术前选择合适的患者,经导管动脉破口封堵术为一种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远期疗效良好,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 标签: 动脉瘤 VALSALVA窦 封堵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肝血管临床效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肝血管患者162例,随机分为两组患者,甲组患者80例,采用常规性手术治疗;乙组患者82例,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进行临床治疗,对比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乙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甲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患者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优越于甲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因治疗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发生。结论采用经导管动脉栓塞进行治疗肝血管临床效果好、术后恢复时间短,无术中不良反应,适宜临床应用治疗肝血管

  • 标签: 导管 肝动脉栓塞 肝血管瘤 临床效果 术后
  • 简介:目的探讨TACE在治疗椎体转移疼痛中的价值。方法应用介入微创技术对8例椎体转移引起剧烈疼痛患者经腰动脉、肋间动脉等肿瘤供养血管插管行TACE治疗。随访术后病情变化及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治疗后肿瘤生长得以抑制,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或减轻。应用视觉模拟评分及止痛药用量同时评估,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达87.50%(7/8)和75.00%(6/8)。结论腰动脉和肋间动脉等供血血管TACE能有效缓解椎体转移引起的剧烈疼痛,控制肿瘤发展,可作为一种姑息治疗椎体转移的方法。

  • 标签: 肿瘤转移 骨肿瘤 疼痛 化疗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胎儿宫内窘迫预测中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及静脉导管分流率的参考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2年12月间诊治的胎儿宫内窘迫产妇60例为观察组,选同期的健康孕妇60例为对照组,均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及静脉导管分流率检查,分析相关的结果。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胎心率数据比较(P>0.05);观察组脐动脉搏动指数、脐动脉阻力指数、脐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和对照组比较更小,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的比值、静脉导管分流率和对照组比较更高(P<0.05);胎心监护、脐动脉、大脑中动脉、静脉导管分流率的结合分析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和单一的指标比较更高;观察组胎心有反应型和对照组相比更少,无反应型、可疑型、胎心监护异常率和对照组相比更高(P<0.05)。结论 胎心监护联合脐动脉、大脑中动脉及静脉导管分流率的综合分析和判断,能确定胎儿宫内窘迫的发生风险,及时发现异常情况,而且联合判断的敏感度、特异度都比较高,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处理,参考意义明确。

  • 标签: [] 胎儿宫内窘迫 胎心监护 脐动脉 大脑中动脉 静脉导管分流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胎儿心脏定量(FHQ)技术评估动脉导管提前收缩或闭合(DA Con/Clo)胎儿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超声科诊断为DA Con/Clo的50例单胎(收缩35例,闭合15例),选取同期50例正常单胎为对照组,常规测量动脉导管内径(DA),搏动指数(PI),左、右心房及心室内径,三尖瓣反流量(TR/RA Ratio)及压差(PG of TR),心/胸面积比(Heart/Chest Ratio),利用FHQ分析测量整体球形指数(GSI),左、右室面积变化率(LV-FAC/RV-FAC)和整体应变(LV-GS/RV-GS),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每搏排出量(LV-SV),对比分析参数变化及其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A Con/Clo组LV-FAC、RV-FAC、LV-GS、RV-GS减低(均P<0.05),LV-SV增大(P<0.05)。与收缩组相比,闭合组LV-FAC、LV-GS、LVEF增大(均P<0.05),RV-FAC减低(P<0.05),LV-SV、RV-GS无明显变化(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PI与DA呈线性正相关(r=0.364,P<0.05),PG of TR与DA呈线性负相关(r=-0.414,P<0.05),TR/RA Ratio与PI呈线性负相关(r=-0.388,P<0.05),与RV/LV Ratio呈线性正相关(r=0.369,P<0.05),其他参数与DA或PI无明显相关性(均P>0.05)。结论DA Con/Clo组胎儿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明显改变,FHQ技术能为评估胎儿心脏功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超声心动描记术,胎儿 动脉导管提前收缩或闭合 胎儿心脏定量技术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20~36周正常胎儿动脉弓峡部直径和动脉导管直径的MRI测量的可行性,并探讨二者与孕周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行产前胎儿超声检查不能清楚显示四腔心结构,而行胎儿MRI检查也未发现心血管结构异常的257例孕妇,胎儿娩出后均经新生儿超声心动图证实心血管结构正常。重新调阅胎儿MRI图像,在稳态自由进动序列主动脉弓横轴位切面测量主动脉弓峡部中央部位直径,即主动脉弓峡部直径,同时在动脉导管近降主动脉处测量动脉导管直径。测量重复3次,取平均值。计算主动脉弓峡部直径和动脉导管直径对于孕周的第5、50、95百分位数和相应的95%CI,计算主动脉弓峡部直径与动脉导管直径比值的平均值和95%CI。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判断主动脉弓峡部直径和动脉导管直径与孕周的关系。结果主动脉弓峡部直径与孕周的回归方程为主动脉弓峡部直径(mm)=-2.85+0.22×孕周(周),二者呈线性正相关(R2=0.737,P<0.001)。主动脉弓峡部直径第50百分位数在孕20~28周为1.8~3.5 mm,在孕28~36周为3.5~5.0 mm。动脉导管直径与孕周的回归方程为动脉导管直径(mm)=-2.17+0.19×孕周(周),二者呈线性正相关(R2=0.606,P<0.001)。动脉导管直径第50百分位数在孕20~28周为2.0~3.5 mm,在孕28~36周为3.2~4.8 mm。孕20、22、24、26、28、30、32、34、36周的胎儿动脉弓峡部直径与动脉导管直径比值的95%CI分别为0.8~1.1、0.8~1.0、0.8~1.0、0.8~1.3、0.8~1.5、0.9~1.5、0.9~1.7、0.9~1.1和1.0~1.3,接近1。结论MRI测量胎儿动脉弓峡部直径与动脉导管直径可行,在超声检查不满意时,可做为评估手段。主动脉弓峡部直径和动脉导管直径与孕周呈一定的线性相关。

  • 标签: 主动脉,胸 动脉导管 磁共振成像 胎儿 妊娠中期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异常的声像图特点,分析产前超声的临床检查价值。 方法: 选择我院在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6 月确诊为胎儿静脉导管异常(缺失或行走异常) 11 例进行研究分析,分析产前超声图像特点和临床诊断价值。 结果: 产前超声检查结果提示 8 例诊断为胎儿静脉导管缺失; 3 例诊断为胎儿静脉导管走行异常,其中 2 例汇入肝静脉, 1 例汇入冠状静脉窦。 结论: 采用产前超声检查可诊断胎儿静脉导管异常,根据其畸形严重程度和染色体等相关检查可评估胎儿预后,保证胎儿的健康发育。

  • 标签: 胎儿静脉导管 异常 产前检查 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