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结合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8年1月卫生北京医院收治的6例医源性结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诊断和治疗的经验。结果4例患者在首次术中确诊,术中可疑结合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确诊,施行损伤修补+胆总管T管引流+腹腔引流术,治愈出院。2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了严重的腹腔、腹膜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怀疑为结合损伤,行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检查后确诊,并多次行清创、引流手术,其中1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合理地治疗是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术中胆道造影、纤维胆道镜是确诊结合损伤的有效方法。对于首次术中确诊者,可行损伤处修补十引流治疗。对于术后确诊并出现腹腔、腹膜后脓肿及蜂窝组织炎者,应充分清创、引流,必要时加行胆汁、胰液分流、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

  • 标签: 胆胰肠结合部 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医源性结合损伤延迟发现是指在手术中没有及时发现,在术后出现相关临床表现后才发现的损伤,其病死率高达50%~100%。因此,对于结合术中损伤未能及时发现的患者,应尽早作出正确的诊断,采取合理的手术方式,尤其是将损伤控制外科的原则运用于此类患者的处理中。这对于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十分重要。

  • 标签: 胆胰肠结合部 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结合损伤是指胆道探查术中因各种原因所致的胆总管下段和(或)胰腺、十二指肠的损伤。可造成胆汁、胰液、十二指肠液的漏出且互相混合,激活形成腐蚀性极强的消化液,引起腹膜后的严重感染,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临床处理非常棘手。

  • 标签: 胆胰肠结合部 损伤 诊断
  • 简介:随着肝胆管结石病发病率的增高、胆道手术的普遍开展以及LC、ERCP等新技术的推广,医源性胆管损伤时有发生。胆管损伤后漏诊或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严重后果,如胆汁漏、腹膜炎、反复胆道感染、胆管狭窄、胆汁性肝硬化等。胆管损伤构成了当前腹部外科中的难题之一。

  • 标签: 胆胰肠结合部 损伤 治疗 预防
  • 简介:目前,学术界对结合范围的界定尚有争议。本文是指广义的结合,包括头、胆总管下段、十二指肠降头周围软组织。医源性结合损伤并不少见,但外伤所导致的却较少。由于此部位损伤的病死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甚高,没有一个统一的治疗模式为大家所借鉴,因此对外科医生而言,结合损伤的处理仍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 标签: 胆胰肠结合部 损伤 损伤控制外科
  • 简介:目的探讨延迟发现的结合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手术治疗5例结合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均为延迟发现(损伤后24h)的患者,其中4例为ERCP或EST+内支架植入术后造成结合损伤,1例为车祸伤致十二指肠穿孔。结果经保守治疗24~72h,腹膜炎症状未减轻,急诊行手术。3例行胃、胆管和空肠三造瘘术,1例腹痛减轻,逐渐痊愈;2例因MODS于术后5~6周死亡。2例行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手术,术中结扎胆总管下段和幽门,修补十二指肠置T管和胃、空肠造瘘,腹膜后冲洗引流,6~7个月后再次重建消化道,行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效果良好。结论对于穿孔时间长、腹腔感染严重的患者,十二指肠完全憩室化是一种可考虑的选择。

  • 标签: 胆胰肠结合部 损伤 延迟诊断 治疗
  • 简介:本期选择结合疾病外科治疗作为讨论重点.1997年西安会议期间,有关人士讨论第八届全国胆道外科会议的选题及选址时,笔者建议将结合疾病纳入胆道外科的研究范畴.此后在北京召开的第八届胆道外科会议上,结合疾病成为主要议题之一.

  • 标签: 外科 胆胰肠结合部 临床特点
  • 简介:结合位于上腹深部腹膜后的十二指肠区域的核心部位。术中采用金属探条或取石器械施行胆总管远端探查、扩张、取石时,可意外地发生术中不易被术者发现的结合损伤。结合由于局部解剖结构复杂,尽管损伤仅仅发生在几个厘米的狭小范围内,却可累及结合的多种解剖结构,引发特殊的、早期较隐匿的严重病变,发展成难诊、难治的复杂病程。本文重点论述近年来已被学术界重视,发生于结合的医源性损伤。

  • 标签: 胆胰十二指肠区域 胆胰肠结合部 解剖 损伤
  • 简介:主持人:结合包括胆总管后段和壶腹、头及其主副管,十二指肠二、三、四段,以及与这些脏器相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等结缔组织。这一区域在解剖上复杂多变,是连接胆道、胰腺、胃肠道的枢纽,且变异多见;在功能上较复杂,一些功能性的改变亦能引起严重的后果;在诊断和治疗上比较棘手,直观性、创伤小的诊断方法较少,恶性病变的根治范围广、并发症多,使该区域恶性肿瘤的根治率低,对于性质难以判断的肿块,在处理上更是进退维谷。近年来,十二指肠结合外科取得了较大进展,内镜手术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取代了传统方法;各种扩大、改良根治术和区域性切除术在原Whipple手术的基础上得以开展,其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期特邀国内肝胆外科界知名专家撰写笔谈,针对该区域较新颖或者有必要重申的手术方法进行详细讲解,使之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同时,针对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难题进行解答与讨论,力图能为广大读者在结合外科疾病的认识上提供一些新颖的或更清晰的思路。更多还原

  • 标签: 胆胰肠结合部 内镜术 消化系统 诊断
  • 简介:主持人:结合包括胆总管后段和壶腹、头及其主副管,十二指肠二、三、四段,以及与这些脏器相关的血管、淋巴和神经等结缔组织。这一区域在解剖上复杂多变,是连接胆道、胰腺、胃肠道的枢纽,且变异多见;在功能上较复杂,一些功能性的改变亦能引起严重的后果;在诊断和治疗上比较棘手,直观性、创伤小的诊断方法较少,恶性病变的根治范围广、并发症多,使该区域恶性肿瘤的根治率低,对于性质难以判断的肿块,在处理上更是进退维谷。近年来,十二指肠结合外科取得了较大进展,内镜手术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上取代了传统方法;各种扩大、改良根治术和区域性切除术在原Whipple手术的基础上得以开展,其远期疗效尚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本期特邀国内肝胆外科界知名专家撰写笔谈,针对该区域较新颖或者有必要重申的手术方法进行详细讲解,使之更趋规范化、科学化。同时,针对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难题进行解答与讨论,力图能为广大读者在结合外科疾病的认识上提供一些新颖的或更清晰的思路。更多还原

  • 标签: 影像学 外科疾病 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十二指肠结合切除术治疗壶腹癌的临床疗效。方法18例壶腹癌患者,该术式切除范围:十二指肠降段,距管汇合切除头1~2cm及胆总管至左右肝管汇合处下方。术中注意清扫区域淋巴结,术中冰冻病理证实各切缘无肿瘤残存。术后定期随访,统计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生存时间和肿瘤复发率等指标,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全组手术成功率100%,术后未出现十二指肠漏、漏或明显漏等严重并发症,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率为93.55%,随访时间为2个月~41个月不等,平均随访时间为13.6个月。本组目前共死亡5例:有2例因非手术并发症死亡,其中1例术后第8天出现急性心衰、肺水肿、严重肺部感染于术后1个月死亡;另1例死于术后2个月的应激性溃疡上消化道大出血;1例死因不明;2例死于肿瘤复发;其余26例均存活至今,其中有3例出现肝内或腹腔内淋巴结转移。结论十二指肠结合切除术是治疗壶腹部癌的一种新术式,既比乳头局部切除术保证了相对足够的切除范围,又较常规十二指肠切除术明显降低手术难度和创伤程度。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保证各切缘无瘤残存和精细吻合是提高疗效的重要措施。

  • 标签: 肝胰管壶腹部 肿瘤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壶腹部周围癌采用十二指肠结合切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壶腹部周围癌患者78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局部肿瘤切除术治疗,治疗组患者实施十二指肠结合切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术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壶腹部周围癌行十二指肠结合切除治疗,有效的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降低了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和复发率,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痛苦,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壶腹部癌 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切除术 局部肿瘤切除术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仿真胆管镜(MRVC)对十二指肠结合病变的手术指导作用.方法分析67例十二指肠结合病变的磁共振成像(MRCP)资料,并作仿真内镜(VE)和最大强度投影(MIP)或表面阴影显示(SSD)重建成像研究.MRCP采用冠状面二维快速自旋回波重T2序列薄层无间隔扫描,内镜成像利用导航软件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14例与纤维胆管镜检查作了对照.结果VE内镜样立体展示了管和十二指肠内腔情况,对病变状态尤其病变与十二指肠的局部解剖关系显示较好;结合MIP或SSD图像,准确揭示了管树的整体情况.病灶以远伴有管扩张者显示尤佳,扫描前适量饮水者十二指肠结合显示好.MRVC对胆管内或侵犯管病变的准确检出率达100%,十二指肠病变的VE显示率为40%,管汇合处、胆总管出口的VE显示率分别为31.3%(21/67)和38.8%(26/67).结论磁共振仿真胆管镜无创性地提供了管和十二指肠内镜解剖图像,可指导十二指肠结合病变外科术式的合理选择.

  • 标签: 磁共振仿真胆管镜 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 磁共振成像 诊断 内镜术 术式
  • 简介:摘要头十二指肠结合三者交汇的部位,此处解剖复杂,生理功能重要,涉及许多类型的手术,搞清其解剖无疑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头十二指肠切除标本实体解剖的介绍,可了解头、十二指肠是如何连接的,胆总管、主管是怎样穿入十二指肠壁的,两者穿入十二指肠壁之后又是如何汇合等问题,从而获得对这些问题具体的、直观的认识,同时将具体的解剖与相关手术方式相结合进行阐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

  • 标签: 解剖学,局部 胰头十二指肠结合部 胆总管 主胰管
  • 简介: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结合恶性肿瘤术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5月收治的结合恶性肿瘤术后患者60例,按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均于术后1个月行常规化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分别于化疗前1d及化疗1周后检测患者外周血常规、T淋巴细胞亚群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情况。结果化疗后观察组CD3+、CD4+、CD8+、CD4+/CD8+高于化疗前,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低于化疗前,且T淋巴细胞和NK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免疫球蛋白水平高于化疗前和对照组(P〈0.05)。观察组化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化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水平低于化疗前(P〈0.05,P〈0.01)。2组毒性作用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够增强、调节结合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并能促进骨髓造血功能,有利于改善预后。

  • 标签: 消化系统肿瘤 胆胰结合部肿瘤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苦参
  • 简介:流浪歌手在广场上唱歌漫无目的地在街上散步,我发现广场上有一群人围着一片音乐在倾听。人们不断地向着那响亮地唱着的歌声走去,广场显得人影纷乱。那歌声在广场边上向着一片楼群弥漫着,仿佛一阵忧伤的召唤,让种种好奇像荒草一样疯狂地生长起来,把一块空地围绕着,在低低的人声里,倾听一个声音在嘹亮地歌唱。我知道,那里肯定是一些流浪的歌手,肩上扛着生活和四处奔波的命运,用歌声在别人散步的时光里寻找食物和水。随着不断涌过去的脚步,

  • 标签: 光里 学校门口 同班同学 张明 在乡下 在路上
  • 简介:“城乡结合小组”成立于2012年,由该艺术小组撰写的这篇文章是他们在艺术实践启动之前,针对城市化进程中的后果之一——城乡结合所做的先期思考与思想铺垫,相较于社会学范畴内的研究与实践,该小组关注的是城乡结合作为一个政治场域所给予的思想活力。

  • 标签: 城乡结合部 艺术实践 城市化进程 社会学
  • 简介:摘要电务、工务是铁路主要行车设备管理部门,两者在结合设备维护和管理上存在许多问题。电务、工务的结合主要集中在道岔和轨道电路设备上,结合问题在整治上存在一定难度,制约着工电设备质量的提高。本文通过分析2019年7、8月份的现场工电结合设备故障实例,分析了当前工电结合在道岔、轨道电路维护管理方面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和建议,以期对现场的工电设备维护人员有所帮助。

  • 标签: 工电结合部 故障 问题 措施
  • 简介:摘要管汇合是指胆总管末端、主管开口及十二指肠乳头之间的区域。该部位的疾病会引起流出道梗阻,出现胆汁、胰液淤积或反流,诱发胆结石、胆管炎、胰腺炎等疾病。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方式,需要根据Oddi括约肌的解剖来确定切开的部位及长度,在解除流出道梗阻及反流的同时,避免反流的发生。

  • 标签: 胆胰管汇合异常 胰胆反流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内镜下胆胰分流术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国内关于食管胃结合腺癌临床病理特点研究也随之深入,根据食管癌高发群体流行病学分析,可以了解到,近年来,食管鳞癌发病率得以降低,但食管胃结合腺癌发病率却逐年上升。国外研究中,部分学者认为,食管胃结合腺癌与食管鳞癌发病率,和胃食管反流性疾病、肥胖症具有密切关联,这也是食管肿瘤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我国相关机构研究表明,食管癌高发区存在遗传威胁,属于多基因遗传疾病。在食管胃结合腺癌病理演变机理下,当前食管癌贲门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可以采取内镜下切除治疗,对于重视萎缩性、活动性胃炎患者,干预治疗过程中,应从降低化方面下手,这是降低食管癌发病率的主要途径,下面我们将对食管胃结合腺癌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具体分析。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肿瘤 临床 病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