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从多方面来说明胃肠肿瘤的易患因素,并对营养与胃肠肿瘤关系进行了综述,初步分析了营养支持对恶性肿瘤的意义,提出了胃肠肿瘤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及康复期营养的重要性。

  • 标签: 营养 胃肠道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临床特点。方法收集GIST患者23例,分析总结其临床病理资料。结果23例患者手术切除率100%,未发生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成功获得随访19例,随访率82.6%,随访时间1~2年,随访的19例患者中有2例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其余均存活至今。结论GIST发病年龄多为40岁以上,多见于胃,其次为小肠,外科手术时主要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手术治疗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对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8例胃肠肿瘤患者随机均分为肠内营养(EN)支持组、全胃肠外营养(TPN)支持组及对照组。结果术后患者肛门排气的恢复时间对照组、EN组及TNP组分别为(80.3±19.5)h、(55.7±10.2)h和(73.6±22.1)h,EN及TNP组肛门排气的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EN组及TNP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33.3%,均较对照组(50.0%)显著降低(P均<0.05);术后住院天数也较对照组有所减少,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胃肠肿瘤患者进行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其住院天数,节省患者的治疗成本。

  • 标签: 胃肠道肿瘤患者 营养支持 围手术期
  • 简介:目的:观察胃肠肿瘤的临床表现特点,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28例胃肠肿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病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肠肿瘤患者临床表现以腹痛,腹胀,消化道出血为主。28例患者均实施根治性手术治疗,其中12例患者术后病情复发,进行二次手术,对患者进行随访,其中5例患者死亡。结论:由于胃肠肿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固术前临床诊断确诊率不高,在临床实践中,应首先进行肿瘤类型判别,根据肿瘤类型选定手术方式,通过综合分析提高胃肠肿瘤确诊率,目前针对胃肠肿瘤采取手术治疗是比较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

  • 标签: 胃肠肿瘤 手术 疗效观察
  • 简介: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NEN)是一组起源于具有胺前体摄取和脱羧能力的神经内分泌细胞、具有显著异质性的肿瘤。根据其胚胎起源,NEN一般被分为前肠、中肠或后肠肿瘤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gastroenteropancreaticneuroendocrineneoplasm,GEP-NEN)是最常见的NEN类型,约占所有NEN的65%~75%[1]。长期以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neoplasm NEUROENDOCRINE 肠肿瘤 神经内分泌细胞 生长抑素类似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实施外科治疗对胃肠道间质肿瘤患者进行救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15例胃肠道间质肿瘤患者设为本次研究对象,同时结合其外科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综合性回顾与评价。结果本组15例胃肠道间质肿瘤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康复出院,未有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或死亡。其中7例(46.7%)经6个月~3年随访,了解到有胃肠道间质肿瘤转移或复发的情况。结论为胃肠道间质肿瘤患者实施外科手术治疗,能够确保临床疗效,但术后容易出现肿瘤转移或复发的情况,临床需要予以足够重视,以提高今后医院单位救治本病的水平。

  • 标签: 胃肠道 间质肿瘤 外科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探讨术前PICC置管在胃肠肿瘤患者的手术液体疗法,营养支持到化疗全疗程结束静脉通道的应用价值,得出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前一天行PICC置管,静脉输液并发症少,可以更好地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的痛苦,提升护理质量,PICC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 标签: PICC置管 胃肠肿瘤 应用研究 置管时机选择 导管护理
  • 简介:神经内分泌肿瘤(neuroendocrineneoplasm,NEN)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异质性肿瘤,可发生于人体很多器官和组织,其中以胃肠道、胰腺、支气管和肺最为好发,其他部位如肝、胆管、甲状腺、甲状旁腺和泌尿生殖道等亦有报道[1]。以往胃肠胰NEN采用的诊断名称较混乱,且无分级标准,直到2010年第4版WHO《消化系统肿瘤分类》对胃

  • 标签: 神经内分泌肿瘤 消化系统肿瘤 临床病理诊断 诊断名称 神经内分泌细胞 NEOPLASM
  • 简介:目的调查胃肠肿瘤患者手术及化疗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586例胃肠肿瘤患者进行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调查,内容为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的水平、一般人口学资料及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化疗后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总体得分为(71.50±16.08)分,仅132例(22%)患者得分指标大于80%。患者的营养状况、文化程度和医保力度等与其总体自我效能呈正相关(P〈0.05),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合并慢性疾病、造口和转移隋况等与其总体自我效能呈负相关(P〈0.05),其中造口、合并慢性疾病、营养状况和年龄等是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最主要的预测因子。结论大部分胃肠肿瘤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仍处于中低水平,在设计和实施临床护理的过程中,应重视提高患者的健康行为自我效能,帮助患者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胃肠肿瘤 自我效能 护理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奥沙利铂治疗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对50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奥沙利铂化疗,密切观察治疗过程中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所有患者均能顺利完成化疗方案。结论良好的护理可以有效减轻和预防奥沙利铂的毒性反应,确保化疗的顺利进行。

  • 标签: 奥沙利铂 护理 化疗 胃肠道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果糖注射液对胃肠肿瘤手术病人能量供应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胃肠肿瘤手术病人血糖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武汉市江夏区第一医院2011年1~12月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比较应用果糖和葡萄糖注射液的两组胃肠肿瘤手术后病人血糖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及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空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无差异,果糖治疗组输液过程中血糖和胰岛素波动程度明显小于葡萄糖治疗组。结论果糖对胃肠肿瘤术后病人血糖和胰岛素影响较小,可在术后短期替代葡萄糖为肿瘤病人提供部分能量。

  • 标签: 果糖 肿瘤 随机对照研究
  • 简介:摘要研究表明,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与胃肠肿瘤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随着对肿瘤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近年来胃肠肿瘤与BMP7之间的关系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就BMP7的生物学特性和信号通路作一简单回顾,并对BMP7在胃肠肿瘤中的表达其相关药物对肿瘤的治疗几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骨形态发生蛋白7 胃肠道肿瘤
  • 简介:摘要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GEP-NETs)是起源于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细胞(属APUD细胞)的一类肿瘤。近年来,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在其流行病学、病理分类、诊断等许多方面都有了许多新的进展。为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认识水平,本文将对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手段研究近况做一综述。

  • 标签: 胃肠道 神经内分泌 放射性同位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灌注化疗对治疗胃肠肿瘤并腹水患者的疗效,确定腹腔灌注化疗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我院2010年12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83例胃肠肿瘤并腹水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腹腔穿刺并抽干腹水,然后往腹腔内注射联合化疗药物(包括5-氟脲嘧啶、羟基喜树碱、地塞米松、顺铂等药物)。观察治疗的效果。结果腹腔灌注化疗治疗胃肠肿瘤并腹水83例,其中胃癌并腹水的治疗有效率为85.42%,肠癌并腹水的治疗有效率为88.57%,治疗总的有效率为86.75%。结论腹腔灌注化疗治疗胃肠肿瘤并腹水疗效显著,治疗效率较高,值得医务工作者认真钻研,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灌注 化疗 胃肠道肿瘤 腹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便携式输注泵持续化疗中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对228例胃肠肿瘤病人使用便携式输注泵进行观察护理。结果228例经锁骨下静脉置管后使用便携式输注泵可以使化疗药匀速、精确地进入患者体内,不良反应小。结论便携式输注泵的使用具有携带方便,病人活动不受限制,可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 标签: 便携式输注泵 持续化疗 5-FU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支持对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的影响和作用,评价肠内营养支持的意义。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2月华立医院收治的胃肠肿瘤患者107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试验组。观察组患者52例,在对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间对其加强肠内营养(EN)支持;同时选择55例患者,将其作为对照组在对胃肠肿瘤患者围手术期间对其加强肠外营养(PN)支持,并对两组进行记录,观察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营养状况及生化营养指标、并发症的发生率和住院时间进行对比。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组的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快,营养状况好,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住院时间短。对照组则有6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其发生率为10.9%,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痊愈患者32例,其百分比为61.5%,对照组痊愈患者为20例,其百分比为36.4%,两组相比,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胃肠道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是一种安全和可以被患者接受的治疗方法,在临床的应用上,很值得推广。

  • 标签: EN (肠内营养 ) PN(肠外营养) 胃肠道肿瘤 围手术期
  • 简介:作者简介张雨臣,女,(19731-),本科学历,护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外科工作。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患者心理应对能力与总体生活质量二者间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1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胃肠肿瘤住院患者,应用生活质量问卷(QLQ-C30)及心理应对水平评定量表(YFFS)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受试对象的生活质量平均得分为(5435±1860)分,心理应对水平得分为(3407±511)分;生活质量与心理应对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反映心理应对水平是影响胃肠道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结论加强胃肠肿瘤患者的心理干预,提高其心理应对水平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生活质量 心理应对水平 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GINE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35例GINEN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及治疗方案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yn、CgA、Ki-67等指标的表达情况。结果35例GINEN患者中男19例,女16例;平均年龄56.9岁;肿瘤最大径平均3.9cm;病变多发生于直肠和胃。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非特异性的消化道症状。35例患者均行手术切除。根据WHO2010年GINEN新分类标准20例(57.1%)神经内分泌瘤(NET),其中,G1级12例,G2级8例;9例(25.7%)神经内分泌癌(NEC)和6例(17.1%)混合性腺神经内分泌癌(MANEC)。免疫组化检测Syn和CgA的表达率分别为94.3%和57.1%。结论GINEN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依靠病理学诊断。GINEN的新分类分级系统更加客观合理,不同组织学分型分级的GINEN的临床病理特点各不相同,加深对其病理形态学认识和合理开展免疫组化可提高确诊率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