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胃窦部是胃癌好发部位,近年来,对胃窦术式的选择日趋扩大根治术,有效的提高了5年生存率,我们共总结1980~1997年以来150例胃窦选用扩大根治术,经观察取得良好效果,特报告如下。

  • 标签: 胃窦部 扩大根治术 癌根 普外科 大连大学 附属医院
  • 简介:摘要悬吊肝脏,于横结肠中部大网膜附着处向左切开网膜,分离切断胃网膜左血管,至胃短血管第二支,清扫第4sb组淋巴结;分离横结肠系膜前叶右侧部分至大网膜完全从结肠离断,显露胰头、十二指肠球部,离断胃网膜右动静脉,清扫第4d、6组淋巴结;从右向左,从下向上剥离胰腺被膜;显露胰腺上缘,分离肝总动脉表面,清扫第8a、12a组淋巴结;分离切断胃左动静脉,沿脾动脉向左分离至胃后血管为止,清扫第7、9、11p组淋巴结;解剖胃小弯区域,离断肝胃韧带,分离胃右动静脉并清扫肝十二指肠韧带的第5、12a组淋巴结;暴露右侧膈肌角,游离至食管裂孔,清扫第1、3组淋巴结。胃肠重建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行BillrothⅡ式吻合,共同开口以倒刺线缝闭。

  • 标签: 胃肿瘤 腹腔镜 胃切除术 淋巴结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对2007年11月至2008年10月期间完成的13例腹腔镜辅助胃窦根治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全部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206min。所有标本经病理检查切缘均为阴性,平均每个患者清扫淋巴结13.3枚,术后患者排气时间平均为74.6h,患者下床活动时间平均为69.2h,术后人均镇痛次数为0.77次。未出现吻合口漏、腹腔内出血、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切口感染或裂开及切口种植等并发症。结论:使用腹腔镜辅以小切口完成胃癌根治手术,患者痛苦小、恢复快、疗效好。

  • 标签: 腹腔镜 根治性胃切除 胃窦癌
  • 简介:报告1例转移性皮肤肿瘤。患者男,61岁,下小腹部结节伴轻微疼痛2月余,渐增大。皮肤科检查:小腹部近耻骨联合上缘一直径0.9cm大小暗红色结节,半球形,触之硬韧,与周边皮肤粘连。胃镜检查示胃窦部2.5cm大小糜烂性肿块,考虑为原发性胃癌;组织病理示:(胃窦部)腺癌。腹部皮肤结节组织病理示:表皮全层细胞核增大,核仁明显,空泡样变,真皮内肿瘤细胞广泛浸润,细胞体积增大,形状不规则,可见核分裂象,肿瘤细胞间可见少许淋巴细胞。诊断:胃窦腺癌伴皮肤转移。

  • 标签: 胃窦腺癌 皮肤 转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气钡造影、胃镜及CT对胃窦的检查诊断方法及表现。回顾性分析11例胃窦的气钡造影、胃镜及CT检查资料,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分析。结果气钡造影气钡造影易于发现早期胃窦,对进展期的病理形态显示较好,胃镜对未侵犯于胃粘膜层时,不能确定有恶性变的存在;CT检查能清楚显示胃窦癌病变的全貌以及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结论在胃癌检查诊断中气钡造影、胃镜和CT检查必须密切配合,同时紧密结合临床体征,短期内复查,以减少误诊和延缓治疗的最佳时间,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胃窦癌 气钡造影 胃镜 CT 诊断 分析
  • 简介:摘要探讨应用CT扫描技术在诊断胃窦中与气钡造影、胃镜检查方法的对比。回顾性分析13例胃窦癌病人应用CT扫描技术检查结合气钡造影、胃镜检查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分析。结果CT检查能清楚显示胃窦癌病变的全貌以及病变与周围脏器的关系;气钡造影气钡造影易于发现早期胃窦,对进展期的病理形态显示较好,胃镜对未侵犯于胃粘膜层时,不能确定有恶性变的存在。结论在胃癌检查诊断中CT扫描检查技术与气钡造影、胃镜必须密切配合,紧密结合临床体征,短期内复查,可以减少误诊和延缓治疗的最佳时间,对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 标签: CT扫描 气钡造影 胃镜 胃窦癌 诊断 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胃窦施行根治性或姑息性远端胃大部切除后采用胃空肠Roux—en—Y重建的效果,方法对接受该项手术的118倒病人的临床、病理和随访资科进行分析,与同期采用其他重建方式的病人进行对比,结果Roux—en—Y组近期效果与其他重建组无区别,远期随访无胆汁返流性胃炎、Roux淤积综台征和倾倒综合征,生存质量有所提高。Visick评级多属于Ⅰ~Ⅱ级,2年存活率高于其他组;结论与BillrothⅠ和Ⅱ重建相比,Roux—en—Y重建常可获得较好的生存质量和较长的生存时间,可作为胃窦远端胃大部切除后胃肠道重建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胃窦癌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 胃空肠Roux-en-Y重建 ROUX-EN-Y吻合术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贲门是发生在食管胃结合部的恶性肿瘤,增长速度快,发生比例高。胃窦的发生部位在胃窦。本文中,我们研究探讨了Her2,Ki-67,p53在贲门胃窦中的表达情况,通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手段,发现三者在两种胃癌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高表达,且它们的表达情况与年龄,性别无关,而与癌症分化程度,肿瘤大小,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相关。

  • 标签: 胃癌 贲门癌 胃窦癌 Her2 ki67 p53
  • 简介:体检查出胃窦炎,老张一点没往心里去。不就是胃炎吗?吃点胃药就行了。可当他把检查结果告诉做护士的女儿时,女儿说的话却让他吓了一跳:“胃窦炎有癌变风险,爸,你可不能轻视啊!”什么是胃窦炎?像老张这样搞不清楚状况的大有人在。胃窦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种,其病变部位在胃出口。由于这个部位是胃癌的好发部位,一旦发生炎症必须高度重视,定期复查。否则,胃寞炎有机会进一步发展为胃癌。

  • 标签: 胃窦炎 风险 癌变 检查结果 慢性胃炎 病变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胃窦巨大息肉致肠套叠。方法采取胃镜、腹部CT、上消化道造影检查。结果胃镜检查示幽门管球部扭转,慢性浅表性胃炎。腹部CT检查示十二指肠水平部及部分空肠肠壁增厚伴同心圆征,可疑肠套叠,建议进一步检查,肝内外胆管扩张,考虑十二指肠病变压迫胆总管下端所致可能性大。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套叠,未见明显梗阻。结论胃息肉有一定的恶变率,故一旦发现首选切除,较小者可选择胃镜下切除,早期发现,早期切除,预后较好。

  • 标签: 胃息肉 十二指肠 肠套叠
  • 简介:1病例摘要患者,男,43岁,5年前开始感上腹部隐痛,空腹痛明显,进食或用手按压上腹部疼痛可缓解,痛时有返气嗳酸,疑为胃炎,服食胃得乐、654-2片,可止痛.无呕血及黑便,于2001年3月6日来院作X光钡餐检查,诊断胃窦部结节状肿瘤,建议作纤维胃镜检查,拟为胃窦部2.5cm×2cm结节状隆起,表面充血,诊断胃肿瘤性质待查收住院.

  • 标签: 瘤例 胃窦血管 血管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空肠营养管置入对幽门不全梗阻性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5月至2022年5月行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的151例胃窦合并幽门不全梗阻患者的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其中,术中留置空肠营养管69例(空肠营养管组),术中未留置营养管的患者82例(常规组)。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围手术期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进食时间、首次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并进一步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于术后30 d内)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与常规组比较,空肠营养管组手术时间更长[(209.2±4.7)min比(188.5±5.7)min,t=2.737,P=0.007],但术后首次进食时间[(2.7±0.1)d比(4.1±0.4)d,t=3.535,P<0.001]、首次排气时间[(2.3±0.1)d比(2.8±0.1)d,t=3.999,P<0.001]、引流管拔除时间[(6.3±0.2)d比(6.9±0.2)d,t=2.123,P=0.035]及术后住院时间[(7.8±0.2)d比(9.7±0.5)d,t=3.282,P=0.001]均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空肠营养管组与常规组在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1±9.0)ml比(111.4±8.7)ml,t=0.826,P=0.410]。术后早期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16.6%(25/151)。两组术后早期总体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窦合并幽门不全梗阻的患者在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留置空肠营养管是安全可行的,在术后恢复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胃肿瘤 幽门梗阻 腹腔镜手术 空肠营养管 并发症
  • 简介:假幽门是指幽门附近的病变致胃窦部持续收缩或变形时,导致狭窄,形成的小孔。由于假幽门偏位及狭窄,常将其远侧病变遗漏或误认为十二指肠球部病变,延误诊治。因此及时识别假幽门,鉴别良性与恶性,对患者的诊疗有切实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假幽门 胃窦部 内镜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腹腔镜辅助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窦的疗效差异。方法局部进展期胃窦患者91例分为2组,分别给予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观察组46例)及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对照组45例),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差异。结果对照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观察组,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手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窦患者应用优势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辅助手术 传统开腹手术 局部进展期胃窦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