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手术部位感染的有关因素,为感染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3月胃肠手术患者进行前瞻性的手术部位感染监测。结果胃肠肿瘤手术部位感染率为5.58%。影响胃肠手术部位感染率主要因素有NNIS危险指数、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术后引流等(P<0.05)。结论应结合胃肠肿瘤手术部位感染特征,降低感染风险。

  • 标签: 手术部位感染 特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部位肿瘤对胃癌手术方式的选择的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我院2007年5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40例胃癌患者进行随访调查,资料研究,并对这些患者的术中和术后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对30例患者进行了随访发现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有5例,死亡1例,在患者术后的1年、3年、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82%,46%,25%。结论根据肿瘤发生位置的不同,科学的选择胃癌手术方式是提高胃癌患者和手术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 标签: 肿瘤部位 胃癌 手术方式
  • 简介:目的通过1242例次的深静脉置管术,探讨经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PICA:)和股静脉置管的特点。方法颈内静脉置管94例次,锁骨下静脉置管86例次,PICC置管326例次,股静脉置管736例次。比较四组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四组总穿刺成功率无明显差异(P〉0.05);四组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四组深静脉置管的操作技术,临床上可根据患者条件随机选择一种置管方式达到能长时间给药目的。

  • 标签: 肿瘤 深静脉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后初始复发部位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间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172例行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切除且病理确诊为胰腺导管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肿瘤初始复发或转移部位分为无复发、局部复发(残余胰腺或肠系膜血管、胰肠吻合口周围组织等处复发)、肝转移、腹腔或后腹膜转移、多部位复发及其他部位转移等。采用COX风险比率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绘制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不同复发部位及复发后不同治疗方案患者的生存期差异。结果172例患者术后12例局部复发,69例肝转移,25例腹腔或后腹膜转移,17例多部位复发,5例其他部位转移,44例未复发;中位随访时间15.5个月(3~69个月);患者中位总生存期为19个月(95% CI 16.273~21.727);术后1、3、5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71.0%、27.8%、20.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25水平、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肿瘤分化程度、辅助化疗、初始复发转移部位与患者总生存期显著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25≥30 IU/ml(OR=2.669,P=0.001)、脉管侵犯(OR=1.736,P=0.028)、肿瘤低分化(OR=1.604,P=0.027)、辅助化疗(OR=0.439,P<0.001)、初始复发转移部位(P值均<0.05)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172例患者的中位无瘤生存期为9个月(95% CI 7.075~10.92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25水平、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侵犯与患者无瘤生存期显著相关(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A125水平(OR=1.640,P=0.026)、肿瘤大小(OR=1.774,P=0.011)、脉管侵犯(OR=1.563,P=0.034)是影响患者无瘤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胰腺癌术后,局部复发、其他部位转移、腹腔或后腹膜转移、多部位复发、肝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8、22、21、15、14个月,其中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生存期最长,显著长于多部位复发(P=0.035)和肝转移(P=0.007)患者,腹腔或后腹膜转移患者生存期也显著长于肝转移患者(P=0.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28例复发患者中26例患者未予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为10个月(95% CI 6.877~13.123);68例采用单纯化疗方案,其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95% CI 13.013~16.987);34例采用化疗结合再次手术、放疗等综合治疗,其中位生存期为19个月(95% CI 15.100~22.900),显著高于未治疗和单纯化疗患者,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胰腺癌根治性手术后肿瘤初始复发部位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相比于局部复发和腹腔或后腹膜转移,多部位复发和肝转移患者的预后较差。复发后综合治疗可显著延长患者总生存期。

  • 标签: 胰腺肿瘤 外科手术 肿瘤复发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半枝莲黄酮类有效部位(HSB-FEP)体内抗肿瘤活性。方法:先制备HSB-FEP;以$180、U14、EAC、HepA实体瘤小鼠模型进行体内实验,评价HSB-FEP的200、50mg·kg^-1对各实体瘤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对体重、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等的影响。结果与结论:体内试验表明,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能明显抑制$180、U14、EAC、HepA实体瘤生长,平均抑制率分别为33.87%、39.89%、37.60%、46.29%,胸腺、脾指数显著升高。

  • 标签: 半枝莲 黄酮类 抗肿瘤 $180 U14 EAC
  • 简介:结果青天葵石油醚和醋酸乙酯部位具有一定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实验中对青天葵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和甲醇部位,方法青天葵部位提取物的制备主要采用溶剂法

  • 标签: 体外抗肿瘤 作用研究 抗肿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波理疗在预防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PICC)穿刺部位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8年8月-2019年8月收治的60例置入PICC管肿瘤患者,将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实施传统护理,观察组30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微波理疗,对比两组穿刺部位感染情况。结果观察组穿刺部位感染发生率(3.33%)较对照组(20.00%),显著偏低(P<0.05)。结论针对行PICC穿刺的肿瘤患者,通过开展微波理疗,能有效减少穿刺部位感染发生,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微波理疗 肿瘤 经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置管 感染
  • 简介:目的:蛇六谷乙酸乙酯萃取物采用硅胶柱层析后的所得组分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方法:使用硅胶吸附层析分离技术,对蛇六谷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应用MTT法检测备组分对SGC-7901、HepG-2及c6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蛇六谷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到A1-A6,B1-t34,C,D等12个组分;MTr法实验显示A1、A2组分对SGC-7901、HepG-2及c6细胞的增殖均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A1和A2在201a,g浓度时,对HepG-2、SGC-7901、C6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达66.8%和68.4%;67.5%和77.8%;73.3%和70.6%。结论:蛇六谷乙酸乙酯萃取物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得12个组分中以Al、A2组分的抑瘤作用较强,为蛇六谷最佳有效部位

  • 标签: 蛇六谷 乙酸乙酯萃取物 MTT法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肺部不同部位恶性肿瘤采用CT、普通X线检查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2月-2022年11月就诊于本院的111例疑似肺部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后均行CT、普通X线检查诊断,参照病检结果,比较CT、普通X线检查效果。结果:CT检出率、诊断效能显著高于普通X线(P

  • 标签: CT 普通X线 肺部肿瘤
  • 简介:目的:研究夜香树(CN)茎不同部位提取物体外抗肿瘤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CN提供依据.方法:采用MTT法对CN茎各个部位提取物进行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结果显示CN95%乙醇和正丁醇部位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株BEL7404、宫颈癌细胞株HELA的增殖,但CN乙酸乙酯和乙醚部位对上述2种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较弱.结论:CN茎抗肿瘤成分主要富集在95%乙醇和正丁醇部位.

  • 标签: 夜香树茎 MTT 抗肿瘤作用
  • 简介:美味猕猴桃根不同溶剂提取物对黑色素瘤细胞株B16的抑制作用结果见表5~6,美味猕猴桃根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小鼠肝癌细胞株H22的抑制作用结果见表11~12,美味猕猴桃根不同溶剂提取物对人肝癌细胞株Bele7404的抑制作用结果见表7~8

  • 标签: 产美味 广西产 抗肿瘤活性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为静脉输液港干预下肿瘤患者实施不同植入部位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21年4月至2022年8月入院治疗的肿瘤患者视为研究样本,从中随机抽选出需植入静脉输液港的36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组,对照组(18例选用经颈内静脉置管植入方式),观察组(18例选用经上臂贵要静脉置管植入方式),分析患者生活状况和舒适感。结果:植入后,观察组患者各生活状况评定内容得分数值皆显著更高(t=13.433,P<0.001;t=7.509,P<0.001;t=20.842,P<0.001;t=8.676,P<0.001);观察组舒适率为94.44%,而对照组则为50.00%,观察组总率明显较高(Χ2=6.785,P=0.009)。结论:采用经上臂贵要静脉置管植入方式积极作用更明显,其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肿瘤 静脉输液港 不同植入部位 生活状况 舒适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多模态神经影像的虚拟现实技术在中央区及其毗邻部位肿瘤术前计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8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36例中央区及其毗邻部位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3.0T的MRI扫描,并利用Iplan软件将多模态影像配准融合并重建出三维虚拟现实模型,然后根据虚拟现实模型对肿瘤与功能区的关系及肿瘤周围的血管分布情况进行评估,最后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分析。36例肿瘤均采用显微外科手术,术后行影像学随访。结果3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虚拟现实模型的重建,利用虚拟现实模型对脑功能区、肿瘤与功能区之间关系及脑表面血管的分布进行初步辨认,灵敏度为94.4%(34/36)。36例患者中,18例胶质瘤全切除16例,次全切除2例;10例脑膜瘤全切除9例,次全切除1例;5例海绵状血管畸形、2例转移瘤及1例淋巴瘤均全切除。术后3例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活动障碍,其中2例3个月后恢复正常;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语言障碍,1周后恢复正常。所有患者的随访时间为(20.2±5.4)个月(10~38个月),其中有3例患者在随访过程中肿瘤复发。结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有助于在术前对于肿瘤与功能区的关系及肿瘤附近血管的走行作出准确的评估,有助于完善术前计划,提高肿瘤的全切除率,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脑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中央区 虚拟现实技术 多模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部位和切口感染的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50例,根据其具体病情分别采取右半结肠手术组(RCS)、左半结肠手术组(LCS)及直肠切除术组(RS),统计三种手术方式患者手术部位切口感染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50例结直肠恶性肿瘤手术治疗患者中,发生手术部位切口感染的有8例,其中左半结肠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最高,与其它两组患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患者年龄、肥胖、糖尿病、肿瘤分级及合并慢性疾病均与手术切口部位感染的发生有关。结论手术部位切口感染为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因此术前应对相关因素进行有效控制,以降低感染率,提高患者手术质量。

  • 标签: 结直肠恶性肿瘤 手术部位 切口感染 临床研究
  • 简介:  2.3.5总酚的测定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Ⅰ1.0ml置于10ml棕色容量瓶中,  2.3.6不被吸附的多元酚测定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Ⅱ2.0ml置于10ml棕色容量瓶中,精密吸取20ml置100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稀释至刻度

  • 标签: 化学成分含量 含量分析方法 抗肿瘤有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大小与转移部位相关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恶性肿瘤发病率越来越高,常见的恶性肿瘤如肺癌、胃癌、肝癌、乳腺癌、宫颈癌等,这些恶性肿瘤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都有着极大的危害,必须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而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生存率也越来越高。但是恶性肿瘤患者由于病情严重、机体抵抗力及免疫力较低,在各种治疗、护理、环境、心理、生理等因素影响下,其更容易受到病原体微生物的侵袭,进而发生感染。对于恶性肿瘤患者而言,发生医院感染将会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同时增加患者的痛苦及负担。基于此,探究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高发部位、危险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进而就可以提出了有效的防治策略。目前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较多,也十分全面,本文就对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高发部位与危险因素分析和防治策略的研究进行一一综述。

  • 标签: 恶性肿瘤 医院感染 危险因素 防治策略 高发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