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UPJO)的手术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报告经手术治疗2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肾盂输尿管连接狭窄引起梗阻15例,纤维索带压迫1例,输尿管肾盂高位连接2例,异位血管压迫6例,行Anderson-Hynes离断式肾盂成形术20例,肾盂Y-V成形术1例,纤维条索松解术1例,异位血管切断肾盂复位术1例,肾切除1例。结果22例术后随访3—36个月,21例痊愈,1例发生再次狭窄,二次行肾盂成形术后痊愈。结论Anderson-Hynes离断式肾盂成形术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的主要方法。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外科手术 泌尿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9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68例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研究组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肾周引流管的留置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7.65%,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2.9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在肾周引流管留置时间(4.3±1.2)d与对照组患者(7.2±1.5)d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术的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患者实施整体护理科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肾周引流管的留置时间。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导致肾积水造成肾功能损害是泌尿外科常见疾病,可造成肾功能不可逆损伤,对患者造成严重损伤,及时发现并积极手术治疗非常重要。开放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曾经被誉为治疗UPJO的“金标准”。近年来腔镜器械及技术飞速发展,UPJO微创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已达到开放手术水平,逐渐成为治疗UPJO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各种微创手术方式的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UPJO)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复习32例32侧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病人,31例应用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治愈,1侧行肾切除。结果31例行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术后恢复正常。结论早期诊断,及时手术,可有效保护肾功能进一步受损。

  • 标签:
  • 简介:目的总结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肾孟输尿管连接梗阻(UPJO)的诊治体会。方法分析60例UPJO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肾孟输尿管连接狭窄40例,肾孟输尿管高位连接12例,迷走血管压迫5例,纤维条索压迫3例。均采用Anderson-Hynes术。结果术后随访6~36个月,分别行B超、静脉肾孟造影检查、MRI检查,有58例(96.7%)肾积水消失或明显减轻,1例(1.7%)无明显变化,1例(1.7%)肾积水加重。结论离断性肾孟成形术治疗UPJO疗效显著。

  • 标签: 肾孟输尿管连接部 梗阻 肾盂成形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报告63例(70侧)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的治疗,48侧行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6侧行肾盂输尿管成形成,5侧行Y—V成形术,11例行肾切除术。8例巨大及重度肾积水病人在A—H肾盂成形术基础上加肾内翻折叠及肾固定术。全部病例均放置输尿管支架引流。11例患儿应用改良式双J管内引流。结果51例随访6个月~5年,均治愈。结论A—H肾盂成形术为最佳术式:巨大肾积水A—H肾盂成形术加肾内翻折叠及肾固定术不仅改善外观。更利于引流及功能的恢复。改良后的双J管也可用于儿童患者内引流。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手术治疗 ANDERSON-HYNES肾盂成形术 肾盂瓣输尿管成形术 Y-V成形术 肾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孤立肾合并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UPJO)的手术治疗时机对于肾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8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和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收治的孤立肾合并UPJO 23例患儿临床资料。其中男16例,女7例。首诊年龄为1 d~15岁8个月,平均2岁2个月。全组患儿平均保守治疗时间2年9个月。应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例患儿均接受离断性肾盂成形术(A-H术),手术时年龄10个月~16岁4个月,平均4岁11个月。<1岁者2例,分别为10个月、11个月。术后保留双J管2个月,术后3个月时复查静脉肾盂造影(IVP),显示肾盂积水较前无明显变化或不同程度减轻;3例术前IVP 40 min仍不显影者,术后显影明显改善,在10~20 min时显影。随访1年1个月~10年,平均随访3年9个月,泌尿系统超声提示肾盂扩张程度较术前有不同程度减轻。结论孤立肾并UPJO在严密观察下的密切随访及保守治疗至6个月以后是安全的,首选手术方式为肾盂离断成形术。

  • 标签: 孤立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功能 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的发病机理及腹腔镜治疗方式的选择和效果.方法:对5例经过腹腔镜手术的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中,根据发病机理不同,在腹腔镜下1例行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周围压迫组织松解术,3例行Y-V成形术,1例行离断成形术.术后随访0.5~3年.结论:腹腔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创伤小,术后痛苦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疗效显著,可以作为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治疗首选方法并成为金标准.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病人的护理疗效。方法对运用腹腔镜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术和传统的开放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术的各项指标以及并发症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对两种手术方法的不同护理方式进行对比.结果9例手术成功,手术时间60~150min,平均116min;出血30~110ml,平均60ml;术后经B超、IVP检查,手术侧肾积水减轻或消失,肾盂输尿管连接无狭窄。结论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治疗UPJO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上应加强护理,确保手术成功。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外科自2020年10月23—2021年8月以来 10例肾孟输尿管连接梗阻病人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10例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患儿进行术前心理指导,术后加强并发症观察及留置尿管的护理,康复早期活动、饮食指导及出院指导等护理措施,观察分析患儿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10例患儿术后均康复出院,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实施完善、全面的围术期护理工作,能够为患者更快恢复健康提供保障,减少患儿出现并发症的情况,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深入研究。

  • 标签: 腹腔镜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护理
  • 简介:摘要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是梗阻性肾积水的主要原因,治疗时机和对预后的预测仍存在争议。目前常用超声和放射性检查来进行随访监测,以判断患儿的肾损害程度及是否需要手术干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近年来,一些研究已经探讨了对UPJO具有潜在诊断价值及对预后有预测价值的生物标志物,如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载运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1、表皮生长因子、单核细胞趋化肽-1、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内皮素-1等。本文就此类生物标志物在UPJO患儿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儿童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生物标志物 肾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入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经腹入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的50例患有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其临床价值。结果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中转开放手术的病例;手术时间为101到180min,平均108min;术中出血量为23到45ml,平均32.6ml;术后住院5到7天,平均6.3天;2例在术后半年后再次发生输尿管狭窄,经过输尿管镜切开后顺利好转;术后超声提示,肾积水消失20例,肾积水减轻23例,肾积水未进行加重5例,手术成功率96%。结论经腹入路腹腔镜肾盂成形术治疗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的操作空间较大、创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经腹入路腹腔镜 肾盂成形术 儿童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肾盂离断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方法。方法对21例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患者行腹腔镜肾盂离断成形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均未出现术后输尿管再狭窄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可提高腹腔镜肾盂离断成形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肾盂离断成形术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护理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肾下极迷走血管压迫导致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UPJO)的诊断和手术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为肾下极迷走血管压迫导致UPJO的病例12例.9例有不同程度的肾区间歇性或持续性胀痛,3例为体检或其他疾病检查时被发现.静脉尿路造影(ⅣU)提示8例患者患肾不显影,4例患者肾盂显影但有输尿管扭转征象,梗阻段以下输尿管不显影;逆行尿路造影显示肾盂输尿管连接明显变细或不显影,有10例患者出现肾盂输尿管连接带状压迫截断征.所有患者均采取开放手术治疗,10例行选择性保留迷走血管的肾盂输尿管成形术,2例行切断迷走血管的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术后留置双J管1个月.结果术后每半年随访1次,1例术后2个月出现结石嵌顿引起急性肾绞痛而行肾造瘘术,1例术后出现逐渐加重的肾积水并伴有患肾功能进行性恶化,其余病例肾及输尿管积水均减轻.术后随访1.8~3.0(2.2±0.4)年,除1例接受狭窄段内切开术但效果不理想,最终行肾脏切除外,其余11例患侧肾积水均明显减轻,肾功能良好.结论肾下极迷走血管压迫可导致UPJO,IVU对诊断的意义似乎小于逆行尿路造影,选择性保留迷走血管的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对于解除梗阻、保护肾功能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迷走血管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对先天性肾盂输尿管交界(PUJ)梗阻的病因诊断,评价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6例先天性PUJ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PUJ狭窄43例,迷走血管6例,纤维束带3例,输尿管高位附着1例,输尿管瓣膜2例,肾盂输尿管连接息肉1例。全部病例经手术证实。结论CTU是目前诊断先天性PUJ梗阻有效方法之一,但影像学检查方法各具优势和特点,应根据具体情况和临床需要进行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影像学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更能提高先天性PUJ梗阻的病因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先天性PUJ梗阻 肾积水 影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镜(腹腔镜+输尿管镜)联合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伴肾盏结石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6例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伴肾盏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相关指标令人满意,取石率为100%,且未发生明显并发症。结论双镜(腹腔镜+输尿管镜)联合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伴肾盏结石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输尿管镜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肾盏结石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给予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病人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病人行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将其作为研究组,20例病人行非离断性肾盂成形术,将其作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研究组病人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间等方面与对照组病人无明显差异,研究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前,两组患者的Vmax、Vmin及RI无明显差异(P>0.05),在手术后,研究组病人的Vmax、Vmin及R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病人,使用离断性肾盂成形术治疗,效果明显,术中出血少,对肾脏的血流影响较小,有着重要的临床参考意义,值得在泌尿外科推广应用。

  • 标签: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先天性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 UPJO)患儿梗阻段组织上皮屏障结构分子、缺氧诱导因子和血管内皮标志分子的分布和表达情况,了解UPJO梗阻段上皮屏障缺陷和缺氧表型,探讨尿路上皮细胞屏障缺陷和缺氧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年1~8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手术切除的UPJO患儿梗阻段17例作为UPJO组,另收集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因肾肿瘤行肾全切患儿的正常输尿管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利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石蜡切片UPK3A、E-cadherin、ZO-1、HIF-1α以及CD34的表达与分布情况。利用氯化钴(cobalt chloride,CoCl2)建立尿路上皮细胞系SV-HUC-1的缺氧模型,并用CCK-8法筛选最佳建模CoCl2浓度。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qPCR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E-cadherin、ZO-1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使用Stata 13.0对比分析组间差异,并用GraphPad Prism 7.0绘图。结果UPJO组梗阻段UPK3A、E-cadherin、ZO-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38(0.154,0.585)、0.739±0.155和0.146±0.130,与对照组0.898(0.779,0.925)、1.000±0.050和1.000±0.404比较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 8、0.001 5和<0.000 1)。UPJO梗阻段HIF-1α和CD34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5.473(2.896,15.969)和3.021±0.949,较对照组1.256(0.615,1.299)和1.000±0.752明显增加,组间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 9和0.000 4)。蛋白质印迹法和CCK-8实验显示,诱导SV-HUC-1细胞缺氧模型的最适CoCl2浓度为200 μmol/L(24 h),对细胞活力无显著影响。缺氧组SV-HUC-1细胞的ZO-1和E-cadherin的相对表达量在mRNA水平分别为0.452±0.083和0.693±0.100,与空白对照组1.029±0.291和1.000±0.045比较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 9和0.008 2)。缺氧组SV-HUC-1细胞的相对表达量在ZO-1和E-cadherin蛋白水平分别为0.572±0.241和0.942±0.022,与空白对照组1.000±0.253和1.000±0.026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25 3和0.041 1)。结论UPJO患儿梗阻段存在上皮屏障缺损,同时也存在缺氧。在细胞水平,缺氧会使SV-HUC-1细胞间连接分子表达减少,缺氧可能是引起上皮屏障破坏的原因之一。

  • 标签: 先天畸形 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 尿路上皮 屏障 缺氧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盂成形术在小儿小肾盂,即肾盂前后径(anteroposterior diameter,APD)<2.5 cm的输尿管肾盂连接梗阻(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tion,UPJO)患儿中的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robotic-assistant laparoscopic pyeloplasty,RALP)的12例小肾盂UPJO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5例;年龄4~15岁,平均7岁;患侧为左侧9例,右侧3例。术前1~7 d患儿B型超声检查提示APD<2.5 cm,术前核磁共振或CT尿路造影均提示为输尿管肾盂连接梗阻,过往腹痛时期本院或当地超声检查示APD>3.5 cm。核素检查提示患儿患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患肾分肾功能在6%~43%。结果12例RALP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者。其中3例为单纯扭曲狭窄所致UPJO,3例为输尿管肾盂连接(ureteropelvic junction,UPJ)处息肉的病变,4例为异位血管压迫,1例为UPJ处结石嵌顿伴感染,1例为腔静脉后输尿管。手术时间115~225 min,平均165 min;其中输尿管肾盂吻合时间40~60 min,平均50 min。术中无合并症,平均出血量<10 ml。患儿随访2~22个月,平均12个月。本组术后APD为(1.16±0.82)cm,与术前(1.87±0.57)c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可在小儿小肾盂UPJO中应用并能取得较好结果,操作相对较易掌握,临床应用前景较好。

  • 标签: 儿童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 肾积水 输尿管肾盂连接部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