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脑实质内转移的MRI表现,并探讨其与脑内其它病变的鉴别要点。材料和方法:选择经临床和手术病理证实的20例转移,其中11例有原恶性肿瘤史,9例先有脑部转移灶后发现原灶。结果:典型转移呈长T1长T2信号,体小而周围水肿面积较大,占位效应显著。增强扫描呈不规则环状、结节状强化,且有原恶性肿瘤史。结论:转移一般均有较典型表现,注意密切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脑转移瘤 单发
  • 简介:转移是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性病变,约占颅内肿瘤的20%-40%。脑转移中65%为多发病灶,容易诊断,而转移(solitarybrainmetastasis,SBM)占35%。转移的CT表现常不典型,缺乏特异性,特别是就诊前尚未发现原发肿瘤的患者,CT诊断很容易误诊。

  • 标签: 脑转移瘤 CT诊断 颅内恶性肿瘤 多发病灶 原发肿瘤 临床随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转移的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转移的MRI资料,分析肿瘤的部位、大小、形态、平扫及增强信号、周水肿等特点。结果16例肿瘤位于幕上皮髓交界区,4例位于幕下小脑半球;肿瘤直径2~8 cm(中位值4.5 cm);16例肿瘤为类圆形,4例呈分叶状;16例肿瘤呈囊实性、增强扫描多呈"花环样"强化,4例呈实性、增强扫描均匀强化;12例边缘模糊,8例边缘清晰;5例肿瘤表现为Ⅰ度水肿,12例肿瘤为Ⅱ度水肿,3例肿瘤表现为Ⅲ度水肿。结论颅内转移有一定的MRI影像学特征,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 标签: 脑肿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神经影像 诊断,鉴别 病理学,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论著胃肠道间质转移的MR影像特点。方法:将2022年覆盖范围内院内行胃肠道间质治疗的患者纳入回顾性分析对象,随机遴选12名转移的患者(n=12),对入组患者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肿瘤扩散加权成像中显示晕环与结节状高信号的构成比为83.33%(n=10),边缘清晰有包膜的构成比为100.00%(n=12),囊边与坏死的构成比为75.00%(n=9),出血的构成比为66.67%(n=12),多血供的构成比为83.33%(n=10),门静脉延迟期强化程度减低与持续强化的构成比依次为75.00%(n=9)与33.33%(n=4),动脉期中度强化构成比为83.33%(n=10)。结论:胃肠道间质转移的磁共振征象特点明显,在用以判断患者疾病发展阶段与治疗方案的制定中意义明显。

  • 标签: 胃肠道间质瘤 肝转移 磁共振成像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转移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进一步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性,指导临床的下一步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就诊20例颅内转移患者,采用T1WI、T2WI平扫、增强扫描以及功能MRI,对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观察体的MRI表现。结果20例颅内转移均为发病例,幕上17例,幕下3例。MRI表现囊实性和实性,囊实性病变14例,实性部分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FLAIR呈稍高信号,囊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或短T1长T2信号,FLAIR序列呈高信号,实性部分及囊壁呈不规则环形强化。囊性病变有5例,囊壁呈等信号,囊内呈长T1长T2信号,FLAIR序列呈高信号,囊壁明显强化。单体素磁共振频谱(MRS)检查:未见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峰,胆碱(Cho)峰明显升高。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的病例病灶均以囊性为主,囊壁弥散稍受限,囊内弥散不受限,表观扩散系数(ADC)图囊壁呈等信号,囊内呈高信号。结论颅内转移的MRI表现有其相对特征性,在结合病史及功能磁共振检查,可较大提高其诊断准确率,为临床下一步治疗提供良好的帮助。

  • 标签: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手术切除转移病人的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1996—2006手术切除的102例转移病人临床资料,对预后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多变量分析,对改善预后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包括:年龄小于65岁,没有颅外转移,原发病灶控制,KPS生活状态评分≥70,病理为非小细胞肺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所有病人的中位生存期是10个月。RPA(Recursivepartitioninganalysisclasses)1级的病人预后好于2级和3级。接受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病人的中位生存期显著高于未接受者。结论RPA分级在预测手术切除+辅助治疗的转移的预后中具有重要意义,RPA1级预后良好,中位生存期为12月。

  • 标签: 脑转移瘤 外科切除 RPA分级
  • 简介:【摘要】目的 利用数字化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对转移开展诊断,分析这种方法存在的诊断价值。  方法  此次研究主要针对60例患者,所有患者全部确诊为转移,随机将其进行均分,各30例,收治开始时间为2019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3月,A组使用DR技术,B组使用数字化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分析两种不同诊断方法具有的价值。 结果 通过手术和病理确诊60例患者,全部为转移。B组诊断准确率高于A组(P<0.05)。 结论 在针对转移开展诊断的过程中,利用数字化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肺单发转移瘤 数字化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
  • 简介:摘要卵巢转移合并原(ovarian metastatic malignancy with primary tumor,OMMPT)是一种罕见现象,指卵巢转移卵巢原发性肿瘤。本组1例为卵巢转移性结肠腺癌伴成年型颗粒细胞(AGCT),另1例为子宫体子宫内膜样癌(EC)转移至卵巢成熟性囊性畸胎(MCT),并复习文献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为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mTC-MDP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以及全身骨显像在恶性肿瘤患者四肢转移中的诊断效果。方法:对2022年9月-2023年9月之间我院140例进行了全身骨显像诊断显示为疑是四肢转移的恶性肿瘤,随后进行了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病理诊断结果及联合影像学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观察诊断结果。结果: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均优于全身骨显像(P<0.05)。结论:四肢转移临床上较为少见,通过使用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可提供全面解剖图像,有利于临床上对于骨转移以及骨良性病变的鉴别。

  • 标签: 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 全身骨显像 四肢单发骨转移瘤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部发性空洞病变的常见病因、病理基础及影像学特点,指导临床工作,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的55例空洞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术后病理。结果肺结核空洞29例,肺癌性空洞12例,肺脓肿空洞4例,支气管囊肿3例,大泡3例,霉菌性空洞3例,食管囊肿1例。院前误诊率为47.27%。结论对于空洞患者的诊断应慎重,有时需依赖手术及术后病理来确诊,避免长期误诊延误治疗。

  • 标签: 肺空洞 肺结核 误诊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转移病人共44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转移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相关肿瘤的原位置主要为妇科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分布位置主要为左位置。肿瘤数目常见转移灶。结论:转移的原位置较为多样,而妇科生殖系统、下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最为常见,且病人的病灶分布位置也主要集中于左

  • 标签: 肺转移瘤 临床病理特点 肺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高级别胶质(high grade gliomas,HGG)及转移(solitary brain metastases,SBM)是两种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单凭磁共振成像技术很难将两者准确区分。影像组学可以通过从多模式成像中提取高通量特征来反映肿瘤病变的异质性,可为二者的鉴别提供新方法。笔者拟对影像组学与MRI结合用于鉴别HGG与SBM的研究进行回顾,并讨论影像组学研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 标签: 影像组学 磁共振成像 高级别胶质瘤 单发脑转移瘤
  • 简介:摘要腺癌基因突变靶向药物的使用让患者生存受益,而随着患者生存期的延长,脑转移发生率也在增加。对于囊性为主、体积较大的转移,临床上常规采用手术切除或手术穿刺引流后放疗。本文报道2例EGFR突变型腺癌患者在吉非替尼耐药后大体积囊性为主脑转移,拒绝采用常规手术+外照射,选择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奥希替尼+观察随访,症状缓解明显。

  • 标签: 脑转移,肺腺癌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炎性假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CT诊断水平。方法对2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炎性假患者术前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位于右肺12例,左13例,表现为软组织肿块影18例,实变影7例,均为发病灶,病灶大小介于1.5x2.0cm-5.1x6.3cm。实性部分CT值平扫26.9HU(15.6~38.2HU),增强后60s75.5HU(44.2~106.7HU)。结论肺炎性假表现多样,以周围型不规则肿块影和实变影常见,中间层面一侧边缘垂直于胸膜呈刀切样改变,灶内常有大小不等或多发脓肿影,实变区病变明显强化。

  • 标签: 肺炎性假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 简介:报道1例的肢端型血管角皮。患者,女,64岁,右手无名指腹起紫红色角化性斑丘疹约8年,病理组织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充血,部分被向下延伸的表皮突所包绕。

  • 标签: 血管角皮瘤 肢端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体部大分割放疗转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自2007-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收治的193例转移患者,男124例,女69例,中位年龄58岁,中位KPS评分80分。原发肿瘤以肺癌(33.7%)、结直肠癌(21.2%)、头颈部肿瘤(13.5%)、乳腺癌(10.9%)为主。分析大分割放射治疗转移的临床结果和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时间59.9个月(95%CI为55.1~64.6个月),共治疗317个病灶,90.7%应用4D-CT定位,应用调强放疗(IMRT)、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螺旋断层治疗(TOMO)技术者分别占69.4%、28.0%、2.6%,中位大体肿瘤体积、计划靶体积分别为5.0(0.2~142.3)、12.0(1.0~200.1) cm3。处方剂量以60 Gy分4~15次为主,中位计划靶体积剂量60(45~70) Gy;生物等效剂量96(60~150) Gy。1、3、5年局控率分别为95.7%、91.3%、89.9%,原发肿瘤至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局控率的影响因素(P=0.027)。1、3、5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0.1%、60.8%、46.2%和54.3%、30.3%、19.9%,放疗前外远处转移和原发肿瘤至转移诊断中位时间是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的影响因素。未见>3级不良反应。结论图像引导放疗大分割精准放疗对转移可取得安全且较好的结果。

  • 标签: 肿瘤转移,肺/图像引导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大分割 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