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肝胆外科ICU多是胆囊炎、肝衰竭、脾脏破裂等重症患者。此外还兼收肝胆外科常规手术麻醉后复苏的患者,此类患者周转快,一般在患者清醒后病情稳定即可转出,因此护士的工作量不小。

  • 标签: ICU护士 肝胆外科 重症患者 外科ICU 脾脏破裂 常规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护士在日常护理工作中的常见危害因素及其防护对策。方法从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心理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职业危害因素。结果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强化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措施,可减少职业危害的损伤。结论了解职业危险因素,采取防护措施可以减少护士的职业伤害,最大限度地保护护士和患者的安全,达到职业安全防护目的。

  • 标签: 肝胆外科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合理化的管理对策。方法:选取于2021年1月份至2022年1月份在医院肝胆外科中从事护理工作的50名护士,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肝胆外科护士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引发肝胆外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包括锐器伤、皮肤暴露、护士独立值班。职业暴露操作不当环节包括拔针及拔针后、动静脉穿刺、针头回套、分离针头及整理用物。结论:通过规范、全面及系统的对肝胆外科护士进行职业暴露预防及处理相关知识培训,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明显减少,确保护士的人身安全。

  • 标签: 肝胆外科护士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本调查旨在分对肝胆外科护士出现的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具体可行的管理对策。该研究的主要方法是使用自行编制的“医护人员职业暴露调查表”对50位肝胆外科护士于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期间出现的职业暴露的详细情况实施回顾性的调研。调查结果显示,在12位肝胆外科护士当中,在一年之内出现锐器伤共有14例,出现皮肤以及黏膜与病人的体液、血液以及引流液进行接触而出现暴露的有13例;对动静脉的穿刺、拔针与拔针后的过程中的不正规处理、清理医疗用品、分离针头以及针头回套是较容易出现锐器伤的主要操作流程;在上午九点至十点的时间段、护士单独值班的时候以及临床工作年限在五年以下是出现职业暴露的诱因;护士对于职业暴露的相关知识掌握地较少,对正常的处理方式也并不够了解,且其标准预防的意识与能力较差。本调查的结论是利用对护士实施正规且系统的关于职业暴露知识的培训,从而增强其对于职业暴露的认识程度,并对于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职业暴露的出现。

  • 标签: 肝胆外科护士 职业暴露 危险因素 管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规培护士中实施肝胆外科景模拟教学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70名规培护士,应用双盲法将其分成分析组、一般组。分析组采取情境模拟教学,一般组采用常规教学,比较两组考核成绩。结果:分析组考核成绩高于一般组,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肝胆外科景模拟教学中应用在规培护士当中,可提高学生考核成绩。

  • 标签: 肝胆外科 情境模拟 规培 考核成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OSCE综合考核在肝胆外科低年资护士培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2月-2023年2月肝胆外科低年资护士15例作为研究组,实施OSCE综合考核,选取2021年1月-2022年1月的低年资护士15例设为对照组,实施常规培训,观察两组护士专业技能操作和理论知识考核评分。结果:研究组护士专业技能操作、理论知识考核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肝胆外科低年资护士实施OSCE综合考核,可提高培训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OSCE综合考核 肝胆外科 低年资护士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胆外科病房规范化培训护士的主要压力源,为提高临床带教的质量和促进护士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列有10项心理负担的调查表,对22名进入肝胆外科病房的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心理状况进行无记名书面问卷调查,并按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分、统计、诊断。结果22名护士SAS均分(49.66±8.01)分,其中正常有5名,占21.5%;轻度焦虑有9名,占42.8%;中、重度焦虑有8名,占35.7%。共78.5%的护士有不同程度焦虑心理。存在主要因素是①害怕接触抢救患者;②肝胆外科病房忙碌的工作环境;③对肝胆外科护理技术了解不足。结论肝胆外科病房规范化培训护士有不同程度的焦虑心理反应存在。只有优化临床带教力量,重视规范化培训护士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其掌握有效的沟通技能,建立针对性的支持系统,才能降低焦虑发生率,确保培训效果。

  • 标签: 肝胆胰外科病房 规范化培训护士 心理压力 对策
  • 简介:内容摘要急诊科护理工作中应当对现有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评价和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纠纷,有效控制护理风险,提高护理质量。在当前阶段,医院护理人员的素质高低不一,对护理安全认识不深,又因为受到医院现有医疗设备和环境的限制,肝胆外科的护理质量得不到保证,护理人员的工作受到了阻力,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也比较低。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日益提高以及医学模式的快速进展,患者对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要求也随之增高,特别是护理服务质量。为促进医疗水平的提高,适应医疗需求,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被大范围应用于医院各科室之中。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机制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准确识别、评价所存在风险隐患,并加以分析找到防治对策。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最大限度上避免发生护理风险事件,既有利于减少风险事件给患者带来威胁,又有利于有效提高护理质量减少风险事件给医院带来的不必要经济损失和医患纠纷[1]。在肝胆外科的临床工作中,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准确识别评估围手术期的护理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不仅能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还能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外科是一所医院最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和医疗纠纷的科室,因此外科的护理风险管理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有不少关于护理风险管理的研究。本文通过对我院180例肝部分切除患者进行不同的护理风险管理,进而研究护理风险管理在肝胆外科的研究进展,现进行如下报告。

  • 标签: 肝胆外科 护理风险 管理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肝胆外科优质护理实践效果及护理人员对优质服务认知情况。方法 将肝胆外科 2017年 2月 -2019年 2月收治的 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 100例和对照组 100例。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对肝胆外科 35名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服务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肝胆疾病的认知及康复依从性对比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对护理满意度( 98.93%)明显高于对照组( 88.44%);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相关属 性均有较高的认同感。结论 肝胆外科护士对优质护理的认知程度较高,将优质护理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可以明显提高患者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认知情况 护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