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通过不同方法学检测甲型肝炎IgM抗体,总结一种提高特异性和敏感性,减少临床误诊和漏诊,便于推广普及,便于标准化管理和提高工作效率的方法。方法 甲型肝炎IgM抗体首先用化学发光法初筛,阳性标本再用胶体金法和酶联免疫法进行复检。结果 2021年01月~2022年02月期间,在我院体检科办理健康证体检人群27463例,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甲型肝炎IgM抗体初筛阳性15例;15例阳性标本再用酶联免疫法进行复测,结果酶联免疫法检测阳性4例。结论 化学发光法便于标准化操作和提高工作效率,也是未来发展方向,用化学发光法初筛,阳性标本再用酶联免疫法进行复测验证,可解决化学发光敏感性过高的问题,能更好的保证检测结果质量,减少误诊和漏诊。

  • 标签: 甲型肝炎IgM抗体 化学发光法 酶联免疫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乙型肝炎前基因组RNA(pgRNA)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停药抉择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就诊的长期抗病毒治疗的CHB患者资料,经高敏HBV DNA及HBV pgRNA评估后停药(HBV DNA≤20 IU/ml且HBV pgRNA<150 拷贝/ml),对纳入的91例HBeAg阴性CHB患者进行前瞻性观察性研究,随访停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临床情况,分析HBV pgRNA等因素与停药后复发的关系。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停药后累积复发率以Kaplan-Meier分析计算。结果观察至停药后12个月,共有34例(37.4%)患者出现复发并恢复抗病毒治疗,停药12个月累积复发率为46.8%。复发患者中,有14例(41.2%)患者伴随出现了生物化学突破,恢复抗病毒治疗后均实现良好的生物化学及病毒学应答。运用Cox多因素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发现停药前HBV pgRNA水平及服用的抗病毒药物种类与停药后复发有关。HBV pgRNA≤50 拷贝/ml组停药后出现复发的风险是HBV pgRNA阴性组的2.316倍(HR=2.316,95%CI:1.047~5.126,P=0.038)。而HBV pgRNA>50 拷贝/ml组停药后出现复发的风险是HBV pgRNA阴性组的3.45倍(HR=3.450,95%CI:1.338~8.892,P=0.010)。结论HBV pgRNA可以用于预测CHB患者抗病毒治疗停药后的复发风险。停药前血清中HBV pgRNA阴性的患者停药后复发风险相对较低,对于HBV pgRNA>50 拷贝/ml的患者不建议停药。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抗病毒治疗 停药 HBV pgRNA 高敏HBV DNA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学检验结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我院收治的50例乙型肝炎患者视为观察组,并选取同一时间段50例体检健康人视为对照组,对所有入选人员进行病毒学检测,对比并观察二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乙肝五项检查指标数据有显著性差异,观察组阳性率更高,P值<0.05。结论: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临床诊断中应用价值突出,能为乙型肝炎患者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有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身体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推广。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学 检验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究乙型病毒肝炎的预防控制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5月~2022年5月期间辖区内某体检单位参加健康检查的2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体检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2020年5月~2021年5月)和观察组(2021年6月~2022年5月),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方式,观察组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调查两组患者对于乙肝的认知程度,并统计两组的乙型病毒肝炎患病率。结果:经调查显示,观察组患者对于乙型病毒肝炎的认知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乙型病毒肝炎患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民众进行综合性的乙型病毒肝炎的预防措施宣传有助于提升其对于乙型病毒肝炎相关知识的认知,降低乙型病毒肝炎的患病率,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乙型病毒性肝炎;预防;控制
  • 简介:摘要1例52岁胃肠间质瘤女性患者,术后1个月给予甲磺酸伊马替尼0.4 g口服、1次/d。约5个月后,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恶心、呕吐、乏力及皮肤黄染。肝功能检查示丙氨酸转氨酶(ALT)388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336 U/L,总胆红素(TBil)32 μmol/L。考虑药物性肝损伤,停用伊马替尼。进一步检查示白蛋白29.5 g/L,HBV DNA 3.57×106 IU/m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21%;腹部增强CT示腹腔积液。患者为e抗原阴性慢性HBV携带者(20余年),结合上述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慢加急性肝衰竭,很可能为伊马替尼诱发的HBV再激活所致。给予抗病毒、保肝与人工肝治疗,24 d后ALT 25 U/L,AST 39 U/L,TBil 165 μmol/L,HBV DNA 659 IU/ml。约5个月后,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HBV DNA 262 IU/ml。

  • 标签: 甲磺酸伊马替尼 胃肠道间质肿瘤 乙型肝炎病毒 药物相关副作用和不良反应 病毒激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当前康体检人群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开展深入分析,判断本地区在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工作上潜在存在的问题以及防治效果。方法:分析2021年7月1日3例社会体检,4例打hpv疫苗测血压,6例出入境的体检结果,对其进行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判断其血清中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抗体监测结果。结果:13例结果中存在1例阳性患者,阳性率为7.69%。结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很可能潜在存在着出境人群中,早日发现、早日诊断以及早日治疗,对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有着积极的重要意义。

  • 标签: 体检 健康人群 丙型肝炎 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检查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收治的36 例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与同时间内选取36例体检健康人员(对照组),均进行病毒学检验,观察其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检验结果的阳性率抗-HBe83.33%、抗-HBc86.11%、HBsAg94.44%、HBeAg72.22%,明显高于对照组19.44%、19.44%、16.67%、5.56%,而抗-HBs 2.78%低于对照组30.5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学检验 临床分析 诊断结果 阳性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病毒学检验在乙型肝炎患者临床检查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收治的36 例乙型肝炎患者(观察组),与同时间内选取36例体检健康人员(对照组),均进行病毒学检验,观察其阳性检出率。结果:观察组检验结果的阳性率抗-HBe83.33%、抗-HBc86.11%、HBsAg94.44%、HBeAg72.22%,明显高于对照组19.44%、19.44%、16.67%、5.56%,而抗-HBs 2.78%低于对照组30.56%,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乙型肝炎 病毒学检验 临床分析 诊断结果 阳性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治疗急性乙型病毒肝炎中使用抗病毒疗法的临床意义。方法:参加此次试验的60例受试患者,是我院肝胆胰外科在2021年2月到2021年10月之间收治的。将以上受试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研究组,研究对象为30人,使用普通乙肝病毒治疗方法,对照组研究对象为30人,使用抗病毒疗法,回顾以上研究对象应用不同干预疗法后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四项实验室指标相比较,研究组的研究对象其各项指标更佳,数据比对P值<0.05。结论:与普通疗法相比,实施抗病毒治疗更能提升疾病治疗效果,患者实验室各项检测指标更趋于正常值。

  • 标签: 抗病毒治疗 急性乙型 病毒性肝炎 实验室指标
  • 简介:摘要我国甲型肝炎报告发病率从1991年的56/10万下降到2020年的1.05/10万,甲型肝炎暴发数量较以前明显减少,但近5年也时有报道,仍存在风险。为加强对全国甲型肝炎暴发疫情调查处置和预防控制工作的技术指导,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联合编写了本指南。本指南包括甲型肝炎暴发的监测和定义,甲型肝炎疫情的识别和报告,暴发疫情的规范调查和处置原则、调查结果的交流与反馈等。本指南适用于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保健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监督机构以及相关集体、单位和个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根据指南执行过程中反馈的问题和学科进展定期对指南进行修订。

  • 标签: 肝炎,甲型 疾病暴发流行 调查 处置 指南
  • 简介:摘要临床上经常遇到结核病(TB)合并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需要同时治疗。当抗HCV和抗TB药物联用时需要考虑药物-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DDIs)、抗TB药物诱导的肝毒性,以及肝脏疾病状态。现重点讨论常用抗TB和抗HCV药物的代谢机制和联用药物的选择,为TB合并HCV感染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选择。

  • 标签: 结核病 丙型肝炎病毒 药物代谢 药物交叉反应 抗病毒治疗 药物性肝损伤 肝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抗-HCV)阳性孕妇的筛查、诊断、流行病学、妊娠结局和治疗现状,为进一步提升丙型肝炎防控及母婴安全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方法,分析南京市第二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246例抗-HCV阳性孕妇资料。据资料不同采用t检验、χ2检验、校正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46例抗-HCV阳性妇女孕前已明确感染者80例,其中HCV RNA阳性率85%,但进行抗病毒治疗后妊娠者仅16例;通过妊娠期产检发现HCV RNA阳性166例,HCV RNA阳性率为81.93%。感染途径与出生队列的关系中,各段出生队列抗-HCV阳性孕妇传播途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6,P<0.001);随着出生队列的后延,经吸毒感染构成比降低(P<0.001),针刺感染(P=0.043)、婴幼儿期住院史的构成比升高(P=0.005)。抗-HCV阳性孕妇的妊娠期并发症情况中,HCV RNA<5.0 E+02 IU/ml与≥5.0 E+02 IU/ml组比较显示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χ2=4.73,P=0.030)、妊娠高血压疾病(χ2=8.65,P=0.003)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产后治疗策略的数据分析显示产后第1年治疗率最高,并逐年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26,P=0.004)。结论育龄期备孕妇女进行抗-HCV筛查率较低,孕期HCV筛查应作为重要的补充,加强孕产妇的安全管理和健康教育,积极开展产妇产后抗病毒治疗,尤其重视产后1年内的管理,能显著提高育龄女性患者的治疗率。

  • 标签: 慢性丙型肝炎 并发疾病 妊娠
  • 简介:摘要:藏医药在治疗病毒肝炎上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从病毒肝炎病因病机出发,分析疗效经过临床实践验证的藏医药治疗方法,以供临床研究参考。

  • 标签: 藏医药 病毒性肝炎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探讨患有病毒肝炎的老年患者应如何进行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患有病毒肝炎的老年患者常感疲乏,肝部时有隐痛,伴有腹胀和低热等临床症状,肝功能有损伤。针对以上特点,护理人员需做好病情观察,采取对症护理措施,帮助患者纾解情绪,减轻疼痛,促进康复。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老年患者 临床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黄疸型病毒肝炎的护理方法。方法:以2021年1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64例急性黄疸型病毒肝炎患者研究分析,32例为对照组,32例为观察组,护理方案分别为常规护理、优质护理,最终对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对比评估。结果:观察组护理效果、工作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