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耳蜗耳聋临床听力学表现特点,为外伤听力障碍诊断及法医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帮助。方法37耳涉及耳蜗听力障碍的损伤程度及伤残鉴定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及听力学特征等进行回顾分析。结论听力损伤鉴定可以根据主客观听力学检查表现特征,做出较为客观真实的理论判断。

  • 标签: 外伤 耳蜗 听力障碍
  • 简介: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DPOAE)与超高频纯音听阈用于耳蜗听力损害听力监测的可能。方法采用医学研究观察法,将58例样本依照听力监测方法的不同随机分成2等份,其中对照组为DPOAE组,研究组为超高频纯音听阈组,临床观察2组的筛查成果。结果研究组总符合率93.10%(27/29)与对照组89.66%(26/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POAE与超高频纯音听阈用于耳蜗听力损害听力监测效果相当,均可作为有效监测手段,并在临床实践中获得了较为可喜的成就。

  • 标签: 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超高频纯音听阈 耳蜗性听力损害 听力监测
  • 简介:随着人工耳蜗植入术的发展,保留残余听力渐渐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问题。部分耳聋患者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残余听力损失严重甚至完全丧失,而另外一部分耳聋患者仍保留残余听力。因此,如何在术后保留残余听力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综述了残余听力的概念、人工耳蜗植入术对残余听力的影响、保护残余听力的意义以及保留残余听力的方法,为后续科研课题提出了研究方向。

  • 标签: 残余听力 人工耳蜗植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耳聋是困扰人类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ation,CI)是治疗和康复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聋最有效的方法,我国已开展CI手术约4万例。既往行cI后残余听力常常丧失,而残余听力耳蜗微细结构和内环境的保留对于患者的听觉和言语识别能力均有积极作用。本文从CI术后残余听力保留的定义和分级,CI术后残余听力丧失的原因,以及残余听力保留的措施如植入电极的发展、手术操作方法改进、辅助用药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保留残余听力未来的发展做展望。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残余听力 植入技术 耳蜗开窗 圆窗 电极
  • 简介:最近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开敞篷车或者行车途中开着车窗,其噪音与建筑工地几乎无区别,因此很容易损害听力。美国圣路易斯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研究表明,车速达到120千米/小时,噪音会达到100分贝。

  • 标签: 听力 损害 临床研究 建筑工地 研究人员 医学院
  • 简介:早期,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Implant,CI)的适应症仅为重度、极重度感音神经聋或全聋。目前,CI不仅是全频重度、极重度听障患者的首选干预措施,也可面向于低频听力较好,而中、高频听力重度、极重度听障患者。2003年制定的人工耳蜗植入工作指南中规定,CI适应症标准为双耳纯音气导听阈〉80dBHL(0.5、1、2、4kHz听阈的平均值,WHO,1997)。

  • 标签: 残余听力 气导听阈 感音神经性聋 人工耳蜗植入术 全聋 听障
  • 简介: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以及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大于7%,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对糖尿病的广泛重视和深入研究,糖尿病患者的听功能情况已引起临床医师和听力学家的重视。1857年Jordao通过一例糖尿病昏迷合并听力损害的病例首次报道了糖尿病和听力下降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糖尿病患病率 听力损害 听力学 胰岛素抵抗 慢性高血糖 糖尿病昏迷
  • 简介:1前言“听力重建启聪行动”项目是由台塑集团王永庆董事长向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直接捐赠人工耳蜗,由中国残联委托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负责组织,由卫生部协助选定手术医院,各级地方残联、27家定点医院、81所定点聋儿康复机构参与执行的救助重度听障儿童的公益项目。

  • 标签: 听力重建 人工耳蜗 项目执行 捐赠 聋儿康复研究中心 定点医院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1型糖尿病患者的听力功能损害,评估纯音测听、听觉脑干反应作为早期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1型糖尿病患者及健康正常人各50例,分别检测糖尿病组及正常组纯音测听、听觉脑干反应,研究糖尿病组听力功能状况及听力损害定位。结果1.纯音测听结果糖尿病组听阈整体高于正常组,分别在右耳(250,1000,2000,4000,8000Hz)和左耳有明显差异(P<0.01)。2.听觉脑干反应结果(ABR)糖尿病组患者右耳(潜伏期Ⅲ,Ⅴ波和潜伏间期Ⅰ-Ⅴ)和左耳较正常组明显延迟(p<0.01)。结论1、1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可表现出听阈升高、脑干听觉通路传导减慢,是双边渐进、感音的亚临床损害。2、1型糖尿病患者听力损害可由纯音测听、听觉脑干反应早期诊断,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析判断病变性质与定位,为治疗预防提供依据。

  • 标签: 1型糖尿病 听力损害 纯音测听 听觉脑干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38例患者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听力康复训练措施。方法对患者进行术后的评估,设计个案化康复训练课程,学校、家庭、社会进行综合听力康复。结果38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综合康复训练,取得了不同程度效果,1岁左右的患儿通过一年的训练能说出爸爸、妈妈、我爱你、等单音节和双音节词语,2岁左右的患儿通过一年的训练能表达自己的基本想法比如我要玩具、我喜欢红色、能数1-20数字;学龄期孩子能朗诵课文还能英语演讲;但是随着手术年龄的增大术后语音训练越来越困难,一位17岁的男孩通过一年的综合训练收效甚微,效果欠佳,生活在个人自闭的空间中,不爱与人交流,学校学习适应能力差。因年龄、训练方法的不同听力改善的程度有所不同。结论重度或极重度耳聋的患者应尽早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同时应尽早进行听力康复训练,并注意在学校教育的同时提供家庭和社会的支持。

  • 标签: 人工耳蜗 听力训练 听力康复
  • 简介:目的通过对小于2岁的先天性语前聋幼儿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及术后的听力和言语认知能力测试和语言能力的比较,探讨幼儿期植入人工耳蜗对先天性语前聋幼儿的影响.方法受试对象为5例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儿童患者,接受手术时年龄最小1.3岁,最大2岁,平均年龄1.6岁.经过3年康复学习后,对其听力、言语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进行测试,并与手术前测试结果加以比较.结果系列测试结果显示,经人工耳蜗植入及3年听力和言语康复学习后,听力、言语认知能力及语言能力测试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结论人工耳蜗植入对于极重度失聪儿童听力和言语认知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先天性极重度失聪儿童应尽早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手术,通过术后的康复训练学习进一步发展听力和言语认知能力,避免因听力剥夺而带来的负面影响.

  • 标签: 人工耳蜗植入 先天性语前聋 言语认知 听力剥夺
  • 简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15岁以上男性饮酒率大约为40%,而噪声作业工人饮酒现象非常普遍。众所周知,长期在高强度噪声环境下作业,可导致工人罹患职业噪声聋。然而,研究发现;饮酒会引起或加重工人的听力损失。

  • 标签: 噪声作业工人 听力损失 饮酒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吸烟 损害
  • 简介:目的观察高强度低频噪声对听力耳蜗的影响.方法听力正常豚鼠,体重在250~300g之间,经强度为130dBSPL中心频率在100Hz的窄带噪声持续爆震4小时,分别于即刻、震后1天,作脑干诱发电位检测,以及耳蜗形态学观察.结果经130dBSPL强噪声暴露后,豚鼠听力有20dB左右的暂时阈移产生.1天后,听力有所恢复,但听阈仍然高于正常.耳蜗形态学观察到,强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虽未有损伤的表现,但凋亡前期蛋白Caspase3已经出现.结论高强度的低频噪声能产生暂时阈移和永久阈移,但可部分恢复.噪声对耳蜗毛细胞短期虽未观察有明确的损伤,但却开启了凋亡的程序.

  • 标签: 低频噪声 耳蜗 损伤 豚鼠
  • 简介:目的探讨圆窗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患者残余听力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北京友谊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7月能够配合纯音测听的11例患者接受奥地利MED—ELSONATA标准电极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侧残余听力的变化。结果植入侧术后残余听力保留率为72.7%;植入No.5、1、2、4kHz术后听力下降,术后残余听力的变化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0.25、8kHz的残余听力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植入侧残余听力以4kHz损失最明显,不同频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植入侧各个频率术后听力损失的变化范围较大,说明个体之间残余听力损失情况差别较大。结论圆窗入路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植入侧的残余听力有不同程度的损失,而部分有所保留;不同频率的听力损失不同且个体间差异较大。

  • 标签: 圆窗入路 人工耳蜗植入 残余听力
  • 简介:目的研究噪声习服后暴露和直接暴露于风洞噪声条件下豚鼠听力损失的易感性,和其耳蜗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健康成年豚鼠100只随机分为习服后暴露组和直接暴露组,暴露于习服噪声和风洞噪声,于实验前、习服后、暴露后分别测定听脑干反应阅值。根据其变化筛选噪声听力损失易感和非易感个体,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其耳蜗形态学变化。结果习服后暴露组高强度风洞噪声引起的听阈升高程度较直接暴露组轻,其耳蜗内、外毛细胞病变较直接暴露组轻,各组内易感个体毛细胞损伤较非易感个体明显严重。结论噪声习服可有效减少风洞噪声暴露引起的听力损失和毛细胞损伤,但暴露于相同噪声条件下,其听力损失和毛细胞损伤存在较大个体差异。

  • 标签: 风洞噪声 噪声习服 易感性 听力损失 扫描电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综述,以明确接受人工耳蜗植入术的Susac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听力学结果。资料来源所有已发表的关于Susac综合征人工耳蜗植入的研究,以及我们之前尚未报道的2例患者。方法在2020年3月,通过PubMed综合检索MEDLINE数据库,检索关键词为:Susac综合征、人工耳蜗植入。结果本研究共发现5例经人工耳蜗植入治疗Susac综合征的报道,加上本文报道的2例患者,我们共分析了7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结果。人工耳蜗植入时的平均年龄为30(19~46)岁,其中有6名女性和1名男性。自听力下降起病至人工耳蜗植入的平均时间为17个月(3个月~4年)。报道的病例中,不同患者术后最佳言语理解是通过不同的听力学方法进行评估的。7例患者中有6例获得了90%或更高的开放式言语得分,1名受试者的得分为68%。7例患者中有4例(57%)在手术前出现前庭症状,2例患者做过前庭检查,1例患者有前庭病变。人工耳蜗植入术后未出现并发症。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是Susac综合征患者听力康复的一种可行选择,术后可达到与其他人工耳蜗植入人群相当的开放式言语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人工耳蜗是一种可以帮助重度听力障碍者恢复听力和语言交流能力的生物医学工程装置。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言语识别能力已成为影响患者言语功能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从汉语特殊的发音、音韵结构、学习方法、汉语拼读规律来分析汉语言语识别方法,从临床角度理解汉语语言康复面临的问题和展望,并为其听觉言语康复训练提供重要参考。

  • 标签: 人工耳蜗术后 汉语听力 言语识别能力 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