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吡咯啉-5-羧酸还原-1(Pyrroline-5-Carboxylate Reductase-1, PYCR1)是一种线粒体,其基因突变可导致人类皮肤松弛症。近年研究证明PYCR1能通过影响脯氨酸代谢发挥促进肿瘤生长增殖的作用。PYCR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且其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负相关。因此,PYCR1可能可以作为一种新型标志物,应用于肿瘤的诊断和预后,并有望成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吡咯啉-5-羧酸还原酶-1 恶性肿瘤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胆碱(SChE)水平与感染性休克(SS)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594例SS患者。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等一般资料,以及SS确诊48 h内血常规、降钙素原(PCT)、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和血气分析指标极值。于2019年9月至10月进行电话随访,记录患者结局指标,主要结局指标为出院后28 d全因死亡;次要结局指标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全因死亡、2年全因死亡及ICU住院时间。根据28 d预后将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SS患者28 d预后的相关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估肝功能指标SChE对SS患者28 d预后的预测价值。根据SChE水平将患者分为低SChE组(SChE≤4 000 U/L)和正常SChE组(SChE>4 000 U/L),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两组无终点事件发生的累积存活率。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385例SS患者,其中成功随访356例,随访率92.5%(356/385);28 d存活142例,死亡214例,28 d病死率60.1%(214/356);2年存活116例,死亡240例,2年病死率67.4%(240/356)。与28 d存活组比较,死亡组患者年龄较大,APACHEⅡ评分、部分肝肾功能指标及血乳酸(Lac)水平较高,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SChE水平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相对危险度(RR)=1.444,95%可信区间(95%CI)为1.090~1.914,P=0.010〕、APACHEⅡ评分(RR=2.249,95%CI为1.688~2.997,P=0.000)、SChE(RR=1.469,95%CI为1.057~2.043,P=0.022)和Lac(RR=2.190,95%CI为1.636~2.931,P=0.000)为影响SS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SChE单独预测SS患者28 d预后的价值较弱〔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74〕,但与APACHEⅡ评分和Lac联合预测的AUC则大于APACHEⅡ评分或Lac单独预测(AUC:0.807比0.785、0.697),敏感度为79.9%,特异度为68.5%。与正常SChE组(88例)比较,低SChE组(268例)患者28 d病死率明显升高〔63.1%(169/268)比51.1%(45/88),P<0.05〕,而ICU病死率〔59.7%(160/268)比48.9%(43/88)〕、2年病死率〔69.8%(187/268)比60.2%(53/88)〕、ICU住院时间〔d:4(2,7)比5(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显示,低SChE水平SS患者无终点事件发生的累积存活率明显低于正常SChE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检验:χ2=5.852,P=0.016)。结论SChE低于正常值的SS患者28 d死亡风险增加;SChE为SS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SS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价指标之一。

  • 标签: 感染性休克 血清胆碱酯酶 预后
  • 简介:【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腺苷脱氨( ADA),视黄醇结合蛋白( RBP)、胆碱( CHE)检测在肝脏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就诊的 120 例肝脏疾病患者,选取本院体检的 50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采集其肘部静脉血液 5ml 作为检验样本,对其进行离心处理,采用日立 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ADA、 RBP、试剂采用北京九强公司,检测方法分别为过氧化物酶法、乳胶免疫比浊法, CHE试剂采用中生北控公司 ,检测方法为胆碱底物法。 对肝病组与对照组实施血液生化检验,测定血清ADA、 RBP、 CHE,比较与对照组的 ADA、 RBP、 CHE检测指标并比较 ,分析 ADA、 RBP、 CHE与肝脏疾病的相关性。结果肝病组的 RBP、 CHE 均低于对照组( P<0.05),其 ADA高于对照组( P<0.05)。以 ADA< 25U/L, RBP> 28mg/L, CHE> 4.0KU/L,为参考范围。 ADA在肝硬化中的阳性率最高,在慢性活动性肝炎中阳性率紧随其次,在肝癌中的阳性率最低; RBP在肝硬化中的阳性率最高,在慢性迁延性肝炎中的阳性率最低; CHE在肝硬化中的阳性率最高,在急性肝炎中的阳性率最低。急性肝炎组、慢性活动性肝炎组、慢性迁延性肝炎组、肝硬化组、肝癌组的 ADA、 RBP、 CHE、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DA、 RBP、 CHE 联合检测,可对肝脏疾病早期诊断、疗效评估、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腺苷脱氨酶 视黄醇结合蛋白 胆碱酯酶 肝脏疾病
  • 简介:摘要羧基脂肪(CEL)通常由胰腺分泌并转移到十二指肠参与水解消化脂肪、胆固醇和脂溶性维生素,是人体内重要的消化。近年来,研究发现该基因在胰腺疾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尤其是慢性胰腺炎和青少年发病的成人型糖尿病。该基因致病的相关变异主要包括两类:可变数量串联重复区(VNTR)数量的改变及内部突变;与CEL高度同源的假基因(CELP)发生重组形成CEL-HYB杂合变异。CEL相关变异通过胞内自噬和内质网应激等机制参与胰腺疾病的发生。

  • 标签: CEL 基因变异 胰腺疾病 机制研究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呼吸系统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造成的生活质量下降和经济负担是不可忽视的。尽管COPD一直是呼吸系统疾病研究的重点内容,但是其病因及发病机制仍未完全明了。随着对COPD分子机制的深入认识,基因治疗逐渐成为一种有效治疗COPD的方法。磷酸二4D对维持气道的正常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其表达量的变化会对肺功能产生影响。近些年,研究者不断探索磷酸二4D在COPD发生、发展中的机制,寻找新的更有效的治疗策略。本文主要对磷酸二4D结构功能及其在COPD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磷酸二酯酶4D 结构功能 基因多态性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碱、乳酸对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急诊ICU的86例脓毒症患者,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86例患者分为脓毒症组(62例)和脓毒性休克组(24例);再根据患者28 d生存情况将86例患者分为存活组(57例)和死亡组(29例)。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生命体征、呼吸机使用情况、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胆碱、乳酸、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及28 d预后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胆碱、乳酸评估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价值。结果脓毒症组患者胆碱水平[3 897.30(2 970.70,4 760.15)U/L vs. 2 718.05(2 080.25,3 182.05)U/L]显著高于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而乳酸水平[2.09(1.15,2.99)mmol/L vs. 3.00(2.10,7.00)mmol/L]、APACHEⅡ评分[9.00(6.00,15.00)分vs. 15.50(9.00,19.75)分]及SOFA评分[4.00(2.00,7.50)分vs. 9.50(6.25,13.75)分]均显著低于脓毒性休克组患者(P均< 0.05)。存活组患者胆碱水平[(3 933 ± 1 484)U/L vs.(2 678 ± 756)U/L]显著高于死亡组患者,而乳酸水平[2.14(1.24,2.98)mmol/L vs. 4.55(1.72,12.13)mmol/L]、APACHEⅡ评分[9.00(6.00,14.50)分vs. 17.50(15.00,19.75)分]及SOFA评分[5.00(2.50,8.50)分vs. 10.50(7.50,13.75)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患者(P均< 0.05)。将胆碱、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胆碱是脓毒症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保护因素,而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则是脓毒症患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 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胆碱、乳酸、胆碱联合乳酸、APACHEⅡ评分及SOFA评分均对脓毒症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具有预测价值(P均< 0.05)。结论胆碱和乳酸对脓毒症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均具有预测价值,可协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快速的判断。

  • 标签: 胆碱酯酶 乳酸 脓毒症 严重程度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灌流对有机磷中毒患者血清胆碱活性的影响及毒物清除效果。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血液灌流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意识清醒时间分别为(3.07±1.14)d、(1.42±0.37)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15±1.22)d、(2.01±0.58)d(t=3.543、4.697,均P<0.05);观察组阿托品用量[(252.57±28.44)mg]明显少于对照组[(282.61±29.82)mg](t=3.993,P<0.05)。治疗12 h、24 h后,观察组胆碱活性分别为(1 128.64±152.49)U/L、(1 422.08±184.68)U/L,均高于对照组的(912.73±144.61)U/L、(1 165.32±173.27)U/L(t=5.627、5.553,均P<0.05)。治疗1 d、3 d后,观察组有机磷毒物浓度分别为(1.08±0.30)mg/L、(0.62±0.18)m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0.35)mg/L、(0.84±0.27)m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2、3.713,均P<0.05)。观察组反跳、中间综合征、多器官衰竭发生率分别为3.33%(1/30)、6.67%(2/30)、13.33%(4/30),均低于对照组的23.33%(7/30)、23.33%(7/30)、36.67%(11/30)(χ2=5.192、3.278、4.356,均P<0.05)。结论血液灌流对有机磷中毒患者提高血清胆碱活性和清除血液毒物浓度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有机磷化合物/中毒 血液灌注 胆碱酯酶类 毒物 中间综合征 多器官功能衰竭 阿托品
  • 简介:摘要:聚羧酸减水剂是最新研发的、较为环保的减水剂之一,因此它受到了国内外多方关注,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课题。目前该减水剂的生产主要用到 TPEG大单体、 HPEG大单体等。本文就以减水剂生产工艺当中出现的大单体生产工艺技术为主进行探究。

  • 标签: 聚羧酸减水剂 大单体 生产工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H值、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含量和离心条件对PEG4000粉末用于去除人C1抑制剂(C1 esterase inhibitor,C1-INH)制备原料中的IgM效果的影响,并通过对羧甲基(carboxymethyl,CM)离子交换层析中洗脱盐离子浓度的筛选,分离活性与非活性C1-INH。方法向不同pH值的C1-INH制备原料中加入不同质量分数的PEG4000,于不同条件下离心后,用特定蛋白检测仪对离心后上清液中IgM和C1-INH含量进行检测,确定PEG沉淀法纯化C1-INH的最佳条件。将离心后上清液调节pH后作为CM离子交换层析上样样品,使用不同盐离子浓度的洗脱液对活性C1-INH进行分离,确定最佳的盐离子浓度。结果在弱酸性pH(6.8)下,当PEG4000质量分数为12%,离心条件15 000×g、25 ℃、20 min时,IgM去除率>99%,且C1-INH的回收率>80%;在盐离子浓度为200 mmol/L时,产物中C1-INH的比活性最大(4.43 IU/mg),且绝大多数杂质蛋白得以去除。结论优化条件下,PEG4000能有效去除C1-INH制备原料中的IgM,且能保持较高的C1-INH回收率;CM离子交换层析能对活性与非活性C1-INH进行有效分离,并去除大多数杂质蛋白。

  • 标签: 聚乙烯二醇类 pH值 离心法 色谱法,离子交换 羧甲基纤维素钠 人C1酯酶抑制剂
  • 简介:摘要:聚羧酸减水剂是现今刚发现的一种混凝土外加剂,能显著的降低掺量,能够有效的节约混凝土的用水量,具有很高的环保特点,所以聚羧酸减水剂在使用和设计上有很高的自由成分,在进行使用过程中可以对原材料进行改变,使其具有多重功能。聚羧酸减水剂在合成过程中,一般的温度在 50摄氏度到 70摄氏度,在这样的温度下不仅能把生产周期延长,还能减少生产的能量损耗,使生产成本增加,因此聚羧酸减水剂用无热源进行制备属于一种新型的合成工艺。现今聚羧酸减水剂在混凝土中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一种原料,减水剂有很长的应用历史,在目前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外加剂,能有效改变混凝土的各种性能,在目前的混凝土的制造过程中,聚羧酸减水剂的使用最多。

  • 标签: 混凝土原料 聚羧酸减水剂 应用性能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二辛(DOP)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毒性以及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解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中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T)组、低浓度DOP(DOP1)组、中浓度DOP(DOP2)组、高浓度DOP(DOP3)组、低浓度DOP+Aβ25-35(DOP1+Aβ)组、中浓度DOP+Aβ25-35(DOP2+Aβ)组、高浓度DOP+Aβ25-35(DOP3+Aβ)组、Aβ25-35(Aβ)组共8组,每组4个样本;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测定乳酸脱氢(LD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3(Caspase-3)表达。转染实验用仓鼠卵巢(CHO)细胞转染APP695,使用不同浓度的DOP进行处理,分为转染空载体V-Flag对照(V-Flag)组、转染APP695-Flag模型(APP695)组、低浓度DOP(DOP1+APP695)组、中浓度DOP(DOP2+APP695)组、高浓度DOP(DOP3+APP695)组共5组,每组4个样本;采用联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Aβ1-40含量以及γ-分泌活力。体内实验选择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50只,体重为(20±2)g,随机分为对照组、铅(Pb)组、低DOP浓度(DOP1’)组、中DOP浓度(DOP2’)组、高DOP浓度(DOP3’)组共5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6周;使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DOP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β和γ-分泌活力及Aβ1-40含量。结果与CT组比较,DOP2、DOP3组细胞活力降低,LDH、MDA、NO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组比较,DOP1+Aβ、DOP2+Aβ、DOP3+Aβ组细胞活力下降,LDH、MDA、NO含量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β组比较,DOP3+Aβ组细胞活力下降,LDH、MDA、NO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β组比较,DOP2+Aβ组LDH、NO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组比较,DOP2、DOP3组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β组比较,DOP2+Aβ、DOP3+Aβ组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PP695组比较,DOP2+APP695、DOP3+APP695组Aβ1-40含量及γ-分泌活力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OP3’组小鼠脑组织β和γ-分泌活力及Aβ1-40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b组比较,DOP3’组β和γ-分泌活力及Aβ1-40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OP2’和DOP3’组小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台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OP对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引起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进展起促进作用。

  • 标签: PC12细胞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细胞毒性 淀粉样蛋白 淀粉样前体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磷酸与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基因甲基化在骨肉瘤发病机制、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三亚市中医院诊治的120例骨肉瘤患者(骨肉瘤组),检测骨肉瘤患者(骨肉瘤组)和良性骨疾病患者(对照组)PTEN基因甲基化并分析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合成设计不同寡核苷酸(MON、UON、CON1、CON2和CON组)转染MG-63骨肉瘤细胞,对比转染前、转让后细胞PTEN基因甲基化、吸光度值、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差异。两组间比较采用t或χ2检验,多组间均值比较采用SNK法分别比较组间差异。结果骨肉瘤组PTEN基因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0.8%比3.3%,χ2=12.37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aos-2、HOS和OS-732骨肉瘤细胞中PTEN呈甲基化状态,在MG-63骨肉瘤细胞为未甲基化状态。骨肉瘤组患者在Enneking分期、分化程度、肿瘤最大径和远处转移方面的PTEN基因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88、3.916、5.807、7.241,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MON组可成功诱导MG-63骨肉瘤细胞PTEN基因甲基化,S期、G2/M期、增殖指数和凋亡率均显著高于UON、CON1、CON2和CON组(F=51.245、43.188、71.372和90.129,P<0.05),G0/G1期显著低于UON、CON1、CON2和CON组(F=61.70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TEN基因在在骨肉瘤中呈高甲基化状态,与骨肉瘤发病机制明显相关,有助于骨肉瘤病情及预后评估。

  • 标签: 骨肉瘤 甲基化寡核苷酸 磷酸酯酶与张力蛋白同源物
  • 简介:摘要: 本文研究了砂石含泥量对掺EY-1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混凝土性能的影响,通过设计正交试验,考察不同水灰比、含泥量对掺EY-1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混凝土抗压强度和流动度的影响 。 结果表明,混凝土抗压强度随含泥量上升有所降低,流动性随含泥量上升而降低,体现了含泥量为2%时,EY-1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的适应性最好,含泥量超过3%时,含泥量每增加1%,混凝土抗压强度减低约5% — 6%。

  • 标签: 砂石含泥量 聚羧酸 高性能减水剂性能 影响
  • 简介:摘要胆道闭锁(biliary atresia, BA)是导致新生儿及婴儿胆汁淤积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以肝内、外胆管进行性炎症和纤维化为特征。高浓度胆汁酸的细胞毒性作用是胆汁淤积性肝损伤的主要机制。胆汁酸受体法尼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 FXR)在维持胆汁酸稳态、免疫炎症反应、肝损伤修复、肝纤维化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但其在BA发病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尚无定论。本文对FXR与BA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BA肝纤维化的防治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 标签: 胆道闭锁 胆汁淤积 肝纤维化
  • 简介:摘要乙醛脱氢2(ALDH2)是肝脏中乙醛(乙醇代谢产物)代谢的关键,全球约有8%、东亚有30%~40%的人口携带编码无/低活性ALDH2的缺陷基因。近期,诸多研究关注了ALDH与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肝纤维化以及肝癌的关系。尤其,ALDH2表达与肝癌发病风险、发病机制及预后密切相关,并可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现就该领域新进展及新研究方向进行总结及评述。

  • 标签: 肝细胞癌 多态性,单核苷酸 乙醛脱氢酶
  • 简介:【摘 要】目的:对逍遥丸药渣的纤维素解的优化方式进行分析。方法:根据实验要求,选择纤维素添加量、解时间、料液比最为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解得率作为最终的响应值。对逍遥丸药渣的纤维素解工艺参数进行设计优化,并根据实验相关数据建立模型;结果:根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受到上述三种因素的影响,解得率高达 43.89%。结论:根据这种方法可以获得高纯度的发酵糖,同时药渣也得到了合理的利用。

  • 标签: 药渣 纤维素酶酶解 工艺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