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QT离散度(QT_d)作为预测心脏突发事件及预后的指标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心肌缺血是冠心病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基础,本文旨在探讨缺血负荷与QT_d之间的内在联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心肌缺血组102例,男49例,女53例,均为1994~1998年住院及门诊病例。诊断符合1978年WHO缺血性心

  • 标签: 缺血总负荷 QT离散度 心肌缺血 动态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 急性心肌梗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益气补血汤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心功能及心肌缺血负荷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126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分组方式:抽签法(对照组n=63,观察组n=63),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益气补血汤治疗。对比两组心功能及心肌缺血负荷。结果:治疗后,观察患者心肌缺血负荷、心功能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予以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益气补血汤,有助于改善患者患者临床症状,恢复心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益气补血汤 冠心病心肌缺血 心功能 心肌缺血总负荷
  • 简介: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监测评价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缺血负荷(TIB)及心率变异(HRV)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0年8月至2012年8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患者70例参与研究,随机平均分成2组,对照组利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之外联合体外反搏,两组治疗前后均实施心电图动态监测,分析患者缺血负荷及心率变异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DNN、SDANN、SDNNindex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ST段压低发生的次数、ST段压低持续时间、TIB均低于对照组。结论:体外反搏用于冠心病患者治疗中,能够改善心率变异性,降低缺血负荷,值得推广。

  • 标签: 冠心病 体外反搏 动态心电图监测 缺血总负荷 心率变异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应用美托洛尔治疗心肌缺血负荷、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纳入2018.02~2021.02本院接收的852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排列法分为对照组426例,予常规治疗;试验组426例,加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心肌缺血负荷、心率变异性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心肌缺血负荷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试验组24h RR平均间期标准差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心肌缺血负荷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情况、血脂指标、心肌缺血负荷、心率变异性指标、不良反应。结果(1)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治疗后3个月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单次心绞痛持续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的各项血脂指标、心肌缺血负荷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24h时域内的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平均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A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等心率变异性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辅助治疗可有效提高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减少其心绞痛发作和心肌缺血负荷,改善其心率变异性,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良好。

  • 标签: 冠心病 心绞痛 阿托伐他汀 美托洛尔 心肌缺血总负荷 心率变异性
  • 简介:在白洋淀水质现状评价的基础上,以营养元素氮为指示因子,用SWAT模型分析白洋淀流域污染负荷影响因素,模拟各类污染源的贡献值及分布。结果表明,相对于环境背景值,添加面源或点源排放后,负荷分别增加了64%和116%。白洋淀流域氮多年平均面源负荷贡献率为33.8%,点源负荷贡献率为66.2%,且汛期负荷量远高于非汛期。

  • 标签: SWAT模型 白洋淀流域 总氮负荷 水质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司美格鲁肽治疗对心肌缺血负荷及血清炎症因子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2022年6月至2023年3月内分泌科收治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研究。入组患者30例,对照组15例,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15例,联用司美格鲁肽。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心肌缺血负荷。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hs-CRP、IL-6、FBG、2 h FBG、HbA1C、DBP、SB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司美格鲁肽 2型糖尿病 冠心病 心肌缺血总负荷 血清炎症
  • 简介:QT离散度(QTd)和QTc离散度(QTcd)对预测室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室速、室颤和猝死的价值以及抗心律失药物的药效评估作用已得到公认[1].本文观察了60例负荷平板运动诱导的心肌缺血病人QTcd变化,以探讨QTcd在运动试验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负荷运动试验 心肌缺血 QTC离散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三七皂苷注射液对于血瘀型脑缺血的红细胞ATP酶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气虚血瘀型患者18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4例,以三七皂苷注射液4mL,对照组76例,以丹参20mL,两者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续滴注20d。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1%和71.03%,2组总有效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红细胞膜ATP酶有明显上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虽有上升,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七皂苷治疗脑缺血优于丹神注射液,并且具有改善红细胞ATP酶活性,纠正离子紊乱的作用。

  • 标签: 三七总皂苷脑缺血红细胞ATP酶
  • 简介:实验联合应用钩藤碱(Rhynchophyllatotalalkaloids,RTA)与合用夏天无碱(Coryadlisambailismigototalalkaloids,COAMTA),观察灌胃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采用小鼠断头张口喘气模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2h模型,经断头喘气时间,神经病学评分(Bederson5分制法),脑梗塞范围及脑组织水含量变化,观察RTA及RTA合用COAMTA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效应;通过测定脑组织中NOS、SOD活性,MDA含量及原位末端标记法,观察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以探讨作用的机制.

  • 标签: 钩藤总碱 夏天无总碱 实验性脑缺血 药效学 RTA 剂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关于白勺的研究越来越多,白芍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凉血以及免疫调节等多种功效。近年来发现白芍苷还对缺血区脑组织的病理改变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本文阅读相关文献,就白芍苷对缺血区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特点及可能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仅供参考

  • 标签: 白芍总苷 缺血区组织 病理改变 保护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芍药苷和赤芍苷抗心肌缺血的药效强弱。方法将Wistar大鼠208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13组,每组16只,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复制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观察赤芍苷和芍药苷十二指肠给药对心肌梗死面积,心电图和血清心肌四酶的影响。结果冠脉结扎后,芍药苷(60,90,120mg/kg)和赤芍苷(80,120,160mg/kg)显著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5)。以缩小模型组平均心肌梗死面积30%为有效标准,计算ED50,芍药苷和赤芍苷分别为51mg/kg和80mg/kg。芍药苷(90mg/kg)可在给药后15min、2h、3h、4h和5h降低T波变化绝对值,赤芍苷(120,160mg/kg)仅在给药后3h降低T波变化绝对值。芍药苷(120mg/kg)和赤芍苷(160mg/kg)可降低血清磷酸肌酸激酶(CK)的含量。结论芍药苷和赤芍苷都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芍药苷的作用要强于赤芍苷。

  • 标签: 芍药苷 赤芍总苷 抗心肌缺血
  • 简介:以尼莫地平为阳性对照,采用四血蕾结扎击和城血压法复制急性完全性脑缺血模型,观察生善对宰兔脑缺血再灌注粕伤时扰氧化活性的彩响.结果表明生姜和尼莫地平均能明显地提高大脑组织的核氧化活性.

  • 标签: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尼莫地平 生姜 结扎 大脑组织 急性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多层分析技术联合小剂量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评价兔心肌缺血ATP药物后适应模型的心肌储备效应。方法将40只兔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ATP药物后适应组(ATP-PostC组)。两组分别于冠状动脉阻断前、阻断后60 min(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再灌注后120 min(多巴酚丁胺负荷前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采集图像并获得左室局部心内膜纵向应变(SLsys-endo)、心肌纵向应变(SLsys-mid)、心外膜纵向应变(SLsys-epi),记录各房室腔大小并计算左室射血分数(LVEF),测量心率。每组于冠脉阻断后、多巴酚丁胺负荷后及再灌注后随机处死2只兔进行伊文思蓝-TTC双染色检查。结果①冠脉阻断60 min后,两组LVEF减低(均P<0.05),SLsys-endo、SLsys-mid、SLsys-epi绝对值明显减低(均P<0.01);多巴酚丁胺负荷后,两组SLsys-endo、SLsys-mid、SLsys-epi绝对值增高,与阻断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再灌注120 min后,两组心肌各层纵向应变较阻断后均增高(P<0.01,P<0.05),且ATP-PostC组增高幅度明显高于IR组(P<0.01);IR组与第一次多巴酚丁胺负荷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次多巴酚丁胺负荷后,两组左室SLsys-endo、SLsys-mid绝对值进一步增高,与再灌注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TP-PostC组心肌局部纵向应变绝对值高于IR组(P<0.05)。③病理学结果,阻断60 min后,IR组与ATP-PostC组心肌梗死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120 min后,IR组心肌梗死面积百分比明显大于ATP-Post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TI多层分析应变技术联合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可早期判定局部心肌功能异常和准确评估心肌储备功能,心内膜纵向应变更为敏感。

  • 标签: 斑点追踪成像 心肌缺血 药物后适应 多巴酚丁胺负荷 存活心肌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第3代双源CT进行动态负荷CT心肌灌注成像(CTP),探讨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对于中重度冠心病风险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并分析该项检查的临床应用有效性。方法2016年12月至2018年4月前瞻性连续纳入北京协和医院具有稳定性心绞痛症状、临床评估为中重度冠心病风险的患者,采用第3代双源CT对入组患者进行动态负荷心肌CTP扫描。针对心肌灌注后处理图像,分别采用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对患者进行心肌缺血诊断评估。定量评估基于美国心脏协会(AHA)17段分段法,对左心室心肌牛眼图进行心肌血流数值(MBF)定量测量。以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和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分数(FFR)作为心肌缺血诊断参考标准,基于血管水平为分析单位,通过DeLong检验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及灵敏度、特异度、诊断准确度等诊断效能值。结果60例患者最终入组并完成动态负荷CTP检查,共有151支冠状动脉血管成功接受后续ICA、FFR检查和治疗,其中39例患者的58支冠状动脉血管被诊断为存在血流梗阻性病变伴相应供血区心肌血流灌注减低。定性评估方法AUC为0.65 (95%CI 0.58~0.73),定量评估方法AUC为0.92 (95%CI 0.87~0.97)。2种评估方法诊断效能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组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为(3.8±1.2)mSv。结论动态负荷心肌CTP定量评估中重度冠心病风险患者心肌缺血的诊断效能显著优于定性评估方法。采用第3代双源CT能够有效实现低剂量CTP检查,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心肌缺血 血流储备分数 辐射剂量
  • 简介:目的:探讨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对缺血性心脏患者Q-T离散度(Q-Td)检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患者分为阴性组24例,阳性组26例,平板试验阳性组25例.各组间于调搏或运动前后各时段的Q-Td分别作比较.结果:调搏阳性组负荷后Q-Td显著延长,与阴性组比较有极其显著的差异.调搏阳性与平板运动阳性组比较,负荷前后各时段Q-Td变化无显著的差异.结论: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与平板运动同样可用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Q-Td的检测.

  • 标签: 食道调搏心脏负荷试验 心肌缺血 Q-T离散度 Q-TD 临床资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司匹林与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的临床效果,以期分析单独用药与联合用药对该病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选择灌云县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后循环短暂性脑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与观察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独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阿司匹林与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完成治疗后6个月内复发率和脑卒中发生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相关因子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显效率为6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2.4%,P=0.044,而复发率和脑卒中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无差异,完成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但是组间比较显示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患者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无差异,完成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采用阿司匹林与负荷剂量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对短暂性脑缺血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短暂性脑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