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近几年来,随着煤矿的产量逐渐增加,提升绳的直径也逐渐增大;另外,在更换首绳时,矿方给定工期较紧,一般在矿井大修时进行,再加上作业时间长,动用人员多,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差,作业难度大;研究一种经济实用、简便快捷、安全高效的换绳方法,是一项关系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迫切任务;介绍旧绳带新绳在皖北煤电集团钱营孜煤矿副井多绳摩擦式提升机中的应用。

  • 标签: 多绳摩擦式提升机 提升绳 更换 施工准备 施工工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究绳带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步行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联合绳带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能力分级、步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分级、步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步行能力0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步行能力≥3级率、步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方案联合绳带疗法治疗,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同时还能改善其步态异常,进而有助于提升患者整体预后效果。

  • 标签: 绳带疗法 脑卒中 恢复期 步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弹力绳带对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能力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120例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疗法和神经生理学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佩戴弹力绳带,记录并比较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L)评分以及Berg平衡量表(BBS)、功能性步行量表(FAC)、10米最大步行速度(10mMWS),进而得出两组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FMA-L、BBS、FAC评分及10mMWS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偏瘫患者进行康复训练过程中辅助弹力绳带环绕捆绑能够有效的提高平衡功能,改善下肢运动功能,加快步行速度。

  • 标签: 偏瘫 弹力绳带 平衡功能 步行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改善脑梗死偏瘫患者步态异常、提高下肢运动功能,探讨康复治疗中运用绳带捆绑技术的效果。方法临床纳入本院2017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收治10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将全部入选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均为53例。对照组单纯实施理疗及常规运动疗法,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运用绳带捆绑技术进行康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步长、步宽及步速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研究组步长、步宽及步速分别为(30.79±5.42)cm、(8.32±1.71)cm、(28.53±4.60)m/min,对照组为(30.98±5.73)cm、(8.40±1.79)cm、(28.49±4.52)m/min,P>0.05;治疗后研究组步长、步宽及步速分别为(36.89±5.14)cm、(11.37±2.35)cm、(35.39±4.31)m/min,对照组为(34.20±6.09)cm、(9.83±2.14)cm、(31.74±4.68)m/min,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将绳带捆绑技术运用于脑梗死偏瘫患者康复治疗中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步态异常问题,提高下肢运动功能,进一步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具备临床实施意义与运用价值。

  • 标签: 绳带捆绑技术 脑梗死 偏瘫 康复治疗 步态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探究绳带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恢复期步行功能的影响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90例恢复期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常规康复方案联合绳带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步行能力分级、步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分级、步态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步行能力0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步行能力≥3级率、步态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及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恢复期脑卒中患者采用常规康复方案联合绳带疗法治疗,不仅能提高患者的步行能力,同时还能改善其步态异常,进而有助于提升患者整体预后效果。

  • 标签: 绳带疗法 脑卒中 恢复期 步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绳带疗法联合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5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2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均行rTMS治疗,观察组则还增加绳带疗法(即进行常规康复治疗中的步行训练时佩戴绳带)。所有治疗方法均为每日1次,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8周。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10 m步行时间测试(10 MWT),6 min步行距离测试(6 MWT)、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评估2组患者的步行功能,采用简化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FMA-LE)评估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10 MWT、6 MWT和FMA-LE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10 MWT、6 MWT和FMA-LE评分分别为(10.05±1.32)s、(401.09±33.68)m和(24.71±3.93)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AC分级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FAC分级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绳带疗法联合rTMS可更有效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

  • 标签: 脑卒中 步行功能 绳带疗法 重复经颅磁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