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  前言  绥远城从清朝乾隆四年(1739年)建成至今有268年的历史,作为保障边疆安定之城,其重要地位和历史意义于大漠南北影响深远.……

  • 标签: 兴工竣工 城兴工 档案查考
  • 简介:吴桐是内蒙古著名的回族武术家,也是近代以来最富家族传承特色的回族武术家之一。以吴英、吴耀、吴桐为代表的内蒙古吴氏一门对内蒙古地区近代武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吴桐倡导建立的绥远国术馆在近代内蒙古地区国术思想与体系的建设与普及上产生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吴桐的生平为切入点,就内蒙古地区近代国术事业的发展进行了侧面剖析,同时就吴氏一门的贡献进行了综述与评价。

  • 标签: 回族武术 吴桐 绥远国术馆 阴把枪
  • 简介:一、全国学制改革的概况在义和团运动之后,清朝社会各阶层都进一步提出了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的主张。这种改革主张要求全国有统一的学制,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系统的学校制度。光绪二十七年(1901),张之洞和刘坤一都建议清廷递减科举,注重新式学堂。“将科举略改旧章,令与学堂并行不悖,以期两不偏废;俟学堂人才渐多,即按科递减科举取士之额为学堂取士之额。”①同年九月,清廷下谕:“著各省所有书院,于省城均改设大学堂,各府及直隶州均改设中学堂,各州县均改设小学堂,并多设蒙养学堂。其教法当以四书五经纲常大义为主,以历代史鉴及中外政治艺学为辅。”②光绪二十八年(1902)初,清政府任命张百熙为管学大臣,进一步推行学

  • 标签: 绥远地区 新式学堂 中学堂 办学堂 内蒙古图书馆 绥远城
  • 简介:清代归化绥远城市区的形成过程[日]近藤富城前言(1)目的以现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为中心的东亚,远比欧洲各国和日本广大。近代以后日本人的东亚观念经不起推敲,其原因之一,难道不是由于忽视了其广阔程度,而急于对整体下结论而造成的吗仰然而,把整体分割为小空...

  • 标签: 绥远城 归化城 建筑物 喇嘛教 俺答汗 形成过程
  • 简介:清王朝定都北京后,北京成为清政府统治全国的政治中心.屯驻在北京及附近的八旗兵称为"京旗";而被派往全国各地重要城镇和军事据点驻防的八旗兵,称为"驻防八旗".从而形成了以北京"京旗"为中心,布防全国防区的军事网络.据不完全统计,到清中期以后,全国驻防区共有94处.八旗总兵额22万人左右.

  • 标签: 八旗史实 史实纵览 城驻防
  • 简介:一般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还没有把1930年代的绥远文学包括进去。但实际上,这一时期,内蒙古西部地区(以绥远为中心,故本文将这一地区的文学活动称为绥远文学)已经有了较为活跃的文学社团。一批受到"左联"进步思想影响的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以手中的笔为武器,积极投身于革命文学运动,结成文学社团,以报纸副刊为阵地,创作各体文学作品,发表文学评论,宣扬进步文学主张,旗帜鲜明地开展进步的文艺工作和抗日宣传活动,为内蒙古西部地区的文学运动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 标签: “左联” 内蒙古西部地区 绥远省 报纸副刊 塞原社 中国现代文学史
  • 简介:  1986年文物普查时,在呼和浩特市东郊太平庄乡黑砂图村东南约一公里左右的黄土山梁上,发现了一块石碑--"御赐绥远城将军固山贝子德勒克多尔济墓碑".将军衙署博物院正式对外开放后,为了更好地保存好历史文物,也为了更好地开展对绥远城的历史研究,2003年8月将此碑征集到将军衙署博物院.……

  • 标签: 城将军 多尔济 将军德勒克
  • 简介:1951年,绥远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取缔一贯道的斗争.经过3个月的奋战,彻底摧毁了这一反动组织,严惩了极少数罪大恶极的反动道首,挽救了大批受骗道徒.取缔一贯道斗争的胜利,维护了社会稳定,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绥远地区恢复国民经济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 标签: 绥远地区 '一贯道' 建国初期 封建迷信组织 破除迷信
  • 简介:清代乾隆时期在绥远城任副都统的画家兼画论家布颜图的绘画及其绘画思想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少数民族书画理论。布颜图告诉我们,面对所画之物,要画的有生气,不要类同死物。要养气,养浩然正气,以传达自然物象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态,只有这样整幅作品才"活"了。"情景者境界也"是布颜图绘画美学的重要观点。他分析了"笔墨""情""景"三者之间的关系。布颜图的绘画思想主要是从师古法与师造化、意与境、笔墨与情景、情景与境界、隐与显等方面体现出来。

  • 标签: 绥远都统 蒙古族 布颜图 绘画思想
  • 简介:绥远省是民国时塞北四省之一,1914年袁世凯当政时将其从山西分出,并与兴和道组建为绥远特别区,1928年建立绥远省,至1954年并入今日内蒙古自治区(以下简称自治区)。近代绥远地区,尤其日本侵略后,处境危机四伏,加之当时本地封建势力和统治阶层的疯狂掠夺,使当地社会民众生存举步维艰,这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教育事业凋零破碎,基础教育举步艰难、教育工作者受到迫害。千里草原上的文盲和半文盲的比重高达90%以上,高于全国80%的平均线。近代绥远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艰难及对文盲的出现的影响极为深切。新中国成立后,自治区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人民的参与,扫盲运动的开展也是十分必要的。

  • 标签: 扫盲运动 内蒙古 社会混乱 影响
  • 简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企图侵入中国沿海地区的同时,也就在觊觎内蒙古了。1793年(清乾隆五十八年),英国政府所派遣的以马戛尔尼为首的使节团来到中国。这个使节团假籍祝贺乾隆帝八十寿辰为名,向清朝政府提出许多要求,企图把英国资本主义势力向中国大事扩张。当马戛尔尼等到热河行宫去朝见乾隆帝时,路过长城,曾经仔细地观察

  • 标签: 光绪二十六年 马戛尔尼 神兵 清朝政府 热河行宫 使节团
  • 简介:1933年9月3日的《绥远民国日报》副刊《十字街头》,发表了杨令德翻译的巴金用世界语写成的散文《我的小弟弟》。该文为考察巴金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思想及其作品在国内的传播状况,提供了新的佐证。

  • 标签: 巴金 杨令德 世界语 《绥远民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