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临床静脉穿刺置入中心术(PICC)应用及其护理的基本方法。方法 选取64例行PICC术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同步实施前护理、期间护理、并发症护理等干预措施。对比两组一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一次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6.88%>81.25%,χ =4.01),其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6.25%<28.13%,χ =5.38),P均<0.05。结论 在PICC术治疗过程中予以实施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一次成功率,缓减患者痛楚,且并发症发生率得以显著降低,有助于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穿刺 中心静脉置管术 护理 应用 方法
  • 简介:摘要:静脉中心,简称为PICC,该项技术主要应用于刺激性药物输注、长期静脉输液、肿瘤化疗及静脉营养治疗等患者,自20世纪70年代,该项技术应用于临床中情况来看,其导管类型及技术得到极大发展,使之不断提升PICC成功率,防范后不良并发症,提高舒适度。基于此,本次研究对近年来临床中有关于PICC应用进展进行了总结归纳。

  • 标签: PICC 经外周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 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现随机选取2022年4月-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行经静脉置入中心导管处置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纳入8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护理方案为常规护理,观察组则采取延续性护理方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患者采取延续性护理可有效降低期间的并发症发生率,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安全,获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延续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静脉穿刺中心管护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我院就诊进行经静脉穿刺中心术的患者63例,记录63例患者进行经静脉穿刺中心术时的成功率,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63例患者静脉穿刺中心术时,60例患者一次成功,3例患者两次成功;并且63例患者进行手术后,有1例患者发生静脉炎不良反应,1例患者发生静脉血栓不良反应,1例患者发生导管堵塞不良反应。结论在进行经静脉穿刺中心术的患者中实施相关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情况,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胸部恶性肿瘤 上腔静脉 综合症 围手术期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肿瘤科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临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3月~2016年5月收治的64例肿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按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2例患者。均给予其实施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故发生率为6.16%,护理满意度为90.6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风险故事发生率为24.92%,护理满意度为68.7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静脉置入中心导管肿瘤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显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预后,构建医院与患者的良好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护理风险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病患加强预见性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1位2017年4月19日由于直肠癌转移入住我院治疗的患者先生,针对肘正中静脉置入中心直观行预见性感染护理,观察该患者感染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患者先生未出现血流感染情况,对护理达到满意程度。结论对静脉置入中心导管病患加强针对感染的预见性护理需从多方面展开,可预防导管血流相关感染,提升安全性。

  • 标签: 外周静脉置管 感染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肺癌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带患者的自我护理方案以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96例肺癌PICC带患者,随机分为各48例的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采取常规护理以及常规护理加行延续护理平台。对比两组PICC带患者出院后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水平。结果肺癌PICC带患者出院后组间健康行为水平以及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相关指标对比,实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利于肺癌PICC带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健康行为的提高,具有实施价值。

  • 标签: 肺癌 PICC带管 自我护理能力 健康行为 延续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静脉置入中心导管(PICC)拔困难的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该院2022年06月-2023年08月收治的10例PICC拔困难患者为研究对象,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各5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0)拔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40.00%),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ICC拔困难的原因主要与导管留置时间过长、血管痉挛和收缩、静脉血栓形成、纤维蛋白鞘形成相关,对此类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体验,减少护理风险。

  • 标签: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拔管困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相关类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可能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3 933例PICC中发生类过敏反应的27例患者的资料。结果PICC相关类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69%(27/3 933),临床症状以皮肤系统为主、部分合并呼吸、消化和心血管系统症状。其发生率在性别、诊断和过敏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233、0.839、0.027,均P>0.05);<60岁患者的发生率高于≥60岁的患者(χ2值为12.821,P<0.01);2种不同涂层导管的发生率高于无涂层的导管(χ2值为27.195、84.203,P<0.01)。26例患者在症状缓解后继续完成,1例患者终止。结论PICC相关类过敏反应多见于导管或导管内置导丝有涂层,建议前使用大量0.9%氯化钠冲,以降低或避免涂层物质入血,有效控制类过敏反应的发生及严重程度。

  • 标签: 类过敏反应 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肿瘤患者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渗血原因及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间在我院肿瘤科进行经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治疗的78例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数字随机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9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在后应用常规弹力绷带进行缠绕包扎止血。观察组患者在后应用弹力绷带缠绕包扎止血后,告知患者3天内减少活动,24小时更换敷贴并进行相应健康教育。观察对比两组后对穿刺部位渗血处的止血情况、对患者肢体的影响及对止血护理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止血总有效率(69.2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33.33%),观察组止血方法对患者的肢体影响显著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对止血护理满意度(97.43%)显著高于对照组(79.49%),(x2=6.1546,P=0.0334)。结论临床静脉置入中心导管渗血率较高,对患者行术侧肢体减少活动,更换敷贴并进行健康教育,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穿刺点位局部渗血量,减少对患者肢体的影响,提高患者对于治疗止血护理的满意度,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肿瘤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置管 渗血 临床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相关类过敏反应的临床特点、可能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2018年10月至2020年2月3 933例PICC中发生类过敏反应的27例患者的资料。结果PICC相关类过敏反应发生率为0.69%(27/3 933),临床症状以皮肤系统为主、部分合并呼吸、消化和心血管系统症状。其发生率在性别、诊断和过敏史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为2.233、0.839、0.027,均P>0.05);<60岁患者的发生率高于≥60岁的患者(χ2值为12.821,P<0.01);2种不同涂层导管的发生率高于无涂层的导管(χ2值为27.195、84.203,P<0.01)。26例患者在症状缓解后继续完成,1例患者终止。结论PICC相关类过敏反应多见于导管或导管内置导丝有涂层,建议前使用大量0.9%氯化钠冲,以降低或避免涂层物质入血,有效控制类过敏反应的发生及严重程度。

  • 标签: 类过敏反应 中心静脉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肿瘤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10例静脉置入中心导管肿瘤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分别行以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心理健康状况各项指标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静脉置入中心导管肿瘤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良好,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还可以避免并发症出现。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中心静脉置管 肿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患有疾病需要开展静脉穿刺中心时,为其实施静脉治疗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掷硬币的方式,将我院纳入研究的40例静脉穿刺中心患者(2021年3月至2022年1月)分组,对照组(一般护理),观察组(静脉治疗护理)。结果:实施后对比,观察组并发症指标、不良情绪指标皆优于对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当前静脉通路的搭建技术中PICC技术由于对于患者静脉损伤较小,操作难度小,便于维护,不影响日常生活等诸多优点,在临床使用中成为了较为热门的技术之一。关于PICC导管的体外固定方式,历来存在一些争议,本文对PICC体外固定方式进行了归纳研究,并对其优劣进行了概述,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选择PICC导管固定方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 简介: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PICC)是一种从周围静脉导入且末端位于中心的深静脉技术,目前在肿瘤内科的使用较为普遍,适用于需要多疗程化疗、需要长期营养支持以及静脉穿刺困难的恶性肿瘤患者。笔者近年来肿瘤内科使用PICC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

  • 标签: 导管插入术 中心静脉/护理
  • 简介:静脉穿刺中心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catheter),简称PICC,是指静脉(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头静脉)穿刺置入中心导管。PICC能够安全地输注刺激性药物,保护血管,减轻痛苦,为患者提供一条无痛性输液通路。但是,PICC同样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并发症。本文就PICC在临床应用中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进行归类综述,为临床提供依据。

  • 标签: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