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红细胞抗原浓度对固相法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成人O型Rh(D)阴性和AB型Rh(D)阳性个体各5例,采集静脉血3~5ml置于EDTA抗凝管中,将O型和AB型血液配制成不同高低浓度的红细胞悬液,并用固相法进行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同时以10%浓度的红细胞浓度作为对照参考,观察假阳性和假阴性出现的情况及假性结果出现时的红细胞抗原浓度。结果:红细胞抗原浓度超过25%易出现假阳性;红细胞抗原浓度低于2%易出现假阴性;低浓度细胞抗原对抗B、抗D的影响更明显;高浓度细胞抗原对抗A的影响更明显。结论:红细胞浓度对对固相法ABO血型正定型及Rh(D)血型鉴定有影响,且高、低浓度对不同单克隆抗体结合抗原的能力影响不尽相同。

  • 标签: 固相法 血型鉴定 红细胞浓度 单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浓度阿司匹林对成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以体外传代培养方法对成骨细胞进行培养,所选的成骨细胞为第三代至第六代,将其置于96孔板中接种,平均分为四组,其中三组分别予以低浓度、中浓度以及高浓度的阿司匹林培养液予以培养,低浓度组为0.5mmol/L的阿司匹林培养液,中浓度组为2mmol/L的阿司匹林培养液,高浓度组为10mmol/L的阿司匹林培养液,另一组为对照组,不予以添加。对四组成骨细胞细胞增殖活性以及细胞凋亡率进行客观对比。结果经过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培养后,(1)低浓度组与中浓度组的细胞增殖活性高于对照组与高浓度组,其中高浓度组的细胞增殖活性最低,四组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2)低浓度组与高浓度组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明显,P<0.05。中浓度组的的细胞凋亡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性不明显,P>0.05。结论不同浓度的阿司匹林对成骨细胞增殖存在一定的影响,其中低浓度的阿司匹林细胞凋亡率最低,细胞增殖活性也好,因此在对于骨质疏松疾病的治疗中,有应用的可能性。

  • 标签: 不同浓度 阿司匹林 成骨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率 细胞增殖活性
  • 简介:目的近年来研究表明钠钾ATP酶通过与强心甾类固醇(CTS)特异性结合,可激活细胞内一系列信号级联反应,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凋亡。该研究通过检测不同浓度的哇巴因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增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及钠钾ATP酶作为信号转导体的功能效应以及其在细胞增殖调控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MTF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哇巴因(1nmol/L、10nmol/L)在不同作用时间(6h,12h,24h)下对多种白血病细胞株增殖的作用,Westernblot检测白血病细胞株钠钾ATP酶α1亚单位表达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MTT结果表明1nmol/L、10nmol/L哇巴因可促进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株B95,Jhhan与巨核系白血病M07e,Meg01细胞株增殖,Westernblot结果显示1nmol/L、10nmol/L哇巴因可使钠钾ATP酶仪1亚单位表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相比,1nmol/L、10nmol/L哇巴因作用24h时细胞增殖程度与钠钾ATP酶α1亚单位表达升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细胞增殖作用与哇巴因浓度与孵育时间成正比。结论钠钾ATP酶具有信号传导功能,它能通过与哇巴因结合调节多种不同来源白血病细胞株的增殖。1nmol/L与10nmol/L的哇巴因可促进白血病细胞株B95、Jh—han、M07e、Meg01增殖,增殖效应与哇巴因浓度与孵育时间呈正比。

  • 标签: 畦巴因 钠钾ATP酶 细胞增殖 增殖调控 白血病细胞株
  • 简介:目的研究青-链霉素(双抗)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embryonicstemcells,mE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悬滴法培养mESC形成拟胚体(embryonicbody,EB),在分化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双抗(1.0%、5.0%和10.0%)培养贴壁的EB,选择不同的时间点分化的细胞通过流式细胞术(FCM)、细胞免疫荧光、westemblotting等分析心肌特异性蛋白表达水平的差异。结果小鼠多能干细胞表面标志物SSEA-1表达呈阳性(绿色),H.E染色显示核质比〉〉1。正常自分化细胞免疫荧光显示cTnT、‘MLC2阳性(绿色),肌节清晰可见。高浓度双抗组,cTnT+阳性细胞率高于对照组和低浓度(1.0%)双抗组,westernblotting显示其心肌特异性蛋白cTnT、cTnI、MLC2、connexin43等表达增加(p〈0.05)。结论高浓度双抗促进mESCs向心肌细胞分化,且有浓度依赖性。

  • 标签: 小鼠胚胎干细胞 青-链霉素 心肌细胞 分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线粒体Ca2+浓度在高浓度氧致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6):对照组(C组)、高浓度氧组(H组)和高浓度氧+钌红组(HR组)。C组置于常规培养箱(5%CO2-95%空气)中培养4 h;HR组加入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抑制剂钌红2 μmol/L,然后H组和HR组置于高浓度氧密闭箱(90%O2-5%CO2-5%空气)中培养4 h。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率;采用多功能酶标仪检测线粒体内Ca2+荧光强度,并计算Ca2+浓度。结果与C组比较,H组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Ca2+浓度升高,HR组线粒体Ca2+浓度降低(P<0.05),细胞凋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H组比较,HR组细胞凋亡率和线粒体Ca2+浓度降低(P<0.05)。H组细胞呈现早期凋亡形态学表现(细胞皱缩呈球形、透亮度降低、与周围细胞脱离),HR组较H组明显改善。结论线粒体Ca2+浓度升高参与了高浓度氧致大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

  • 标签: 肺泡 上皮细胞 细胞凋亡 线粒体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患儿甲氨蝶呤(MTX)的血药浓度,并对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方法2010年4月-2012年3月收治的21例ALL患儿接受85例次大剂量MTX治疗,MTX的剂量为5g/(m2•次)。MTX应用后42h用甲酰四氢叶酸钙解救。在大剂量MTX应用后的44h、72h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MTX的血药浓度。结果44h、72hMTX的血药浓度分别为(0.82±0.95)μmol/L、(0.091±0.062)μmol/L。结论MTX在体内处置个体差异大,可以根据血药浓度测定结果作为调整甲酰四氢叶酸钙用量的主要依据。

  • 标签: 甲氨蝶呤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红细胞压积对环孢霉素浓度检测的影响。方法将环孢霉素标准液加入到6个不同压积全血中,然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以及酶联免疫分析比色法(EMIA)来对不同红细胞压积中的环孢霉素血药浓度进行检测。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当红细胞压积增加,则环孢霉素回收率就随之增加。结论此次研究发现,红细胞压积对环孢霉素浓度的检测具有较大的影响。

  • 标签: 红细胞压积 环孢霉素 浓度检测
  • 简介:目的观察猪苓多糖对人T24膀胱癌细胞内钙离子(Ca2+)浓度的影响,探讨猪苓多糖抗癌机理.方法体外培养人T24细胞经钙荧光指示剂(calciumcrimson-AM)负载后,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猪苓多糖作用前后细胞内Ca2+随时间的变化.结果猪苓多糖低剂量(0.2mg*L-1)使T24细胞内Ca2+降低,高剂量(>1mg*L-1)使T24细胞内Ca2+升高,最后维持在高钙水平上.猪苓多糖主要促进细胞核内Ca2+升高,细胞浆Ca2+无明显改变.结论猪苓多糖可引起T24细胞内Ca2+水平的显著变化,而且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细胞核内,提示猪苓多糖可能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 标签: 猪苓多糖 膀胱癌细胞 钙离子 细胞凋亡 抗肿瘤
  • 简介:实现微藻产油工业化生产最有效的方法是利用自然光对微藻进行培养。本文在室外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起始细胞浓度对Chlorococcumpamirum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起始细胞浓度(OD550)为0.02时比生长速率最高(0.309d-1);起始密度为1.5时生长速率最高(69mg·L-1d-1)。

  • 标签: Chlorococcum pamirum 微藻室外培养 起始细胞浓度 生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红细胞浓度对固相法血型鉴定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4月份到2022年4月份身体健康人10例O型Rh(D)阴性、10例AB型Rh(D)阳性,在抗凝管中加入适量静脉血,将AB型与O型血液配制为不同高低浓度细胞悬液,采取固相法开展ABO血型正定型与Rh(D)血型鉴定,与此同时,以10%浓度细胞浓度作为对照,探讨假阳性与假阴性出现状况,以及假性结果发生时红细胞抗原的浓度。结果:利用红细胞悬液为10%的浓度作为参照,高浓度组的红细胞抗原浓度超出26%出现了假阳性,低浓度组红细胞抗原浓度低于3%出现了假阴性,具体见表二。高浓度组当中,出现假阴性期间,抗A孔的表现更加显著,低浓度组当中,发生假阴性期间,抗B孔和抗D孔表现较抗A孔更加显著。结论:红细胞浓度,针对固相法ABO血型正定型,包括Rh(D)血型鉴定有一定影响,并且高低浓度对不同的单克隆抗体结合抗原能力影响也不同。

  • 标签: 固相法 红细胞浓度 血型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浓度草酸刺激对人动脉内皮细胞(human arterial endothelial cells,HAECs)的损伤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按照是否用草酸干预将HAECs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分别用30、100、200、300 μmol/L浓度草酸干预细胞不同的时间。采用MTT比色法检测HAECs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荧光检测技术检测细胞内钙含量;Western印迹、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周期、阴离子转运体相关蛋白和mRNA的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JAK2/STAT3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MTT实验结果显示,高浓度草酸(100、200、300 μmol/L)干预可显著抑制HAECs增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荧光检测结果显示,高浓度草酸(100、200、300 μmol/L)干预48 h后,HAECs胞内钙含量较对照组均显著升高(分别P<0.05、P<0.001、P<0.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200 μmol/L草酸干预24 h后细胞S期占比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Western印迹、实时定量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草酸干预24 h后细胞阴离子转运体相关蛋白slc26a1、slc26a5、slc26a11蛋白和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显著上调(均P<0.05);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不同浓度草酸干预24 h后,细胞的p-JAK2和p-STAT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高浓度草酸可能通过转运体slc26a1、slc26a5、slc26a11进入HAECs发挥抑制内皮增殖、升高细胞内钙含量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JAK2/STAT3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草酸可能为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尿毒症毒素之一。

  • 标签: 草酸 细胞增殖 细胞周期 草酸转运体
  • 简介:摘要汞中毒对人类的危害很大,尤以甲基汞为甚。甲基汞中毒可引起共济失调、视力模糊、听力受损和感觉异常等症状。有研究表明,甲基汞可使细胞膜上钙通道开放,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本文结合钙离子在细胞内的循环通路和甲基汞的特性对其具体机制进行了探究。

  • 标签: 甲基汞 钙离子 浓度 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拟采用病毒蚀斑试验,通过不同血清浓度下的乙型脑炎病毒P3株感染Vero细胞后形成的蚀斑形成单位来分析不同血清浓度对乙脑病毒感染细胞能力的影响。方法将经过稀释的乙脑病毒P3株与不同浓度的无乙脑病毒抗体血清等量混合后接种到长满单层Vero细胞的6孔细胞板上,通过病毒蚀斑试验测定蚀斑形成单位。结果在乙脑病毒接种量不变的情况下,血清终浓度不高于30%时对乙脑病毒感染Vero细胞能力的影响相差不多,当血清终浓度达到40%~50%,乙脑病毒感染Vero细胞的能力明显增加。结论乙脑病毒P3株在不同血清浓度下对Vero细胞的感染能力的确存在差异,当血清浓度增加到30%以上时,其感染Vero细胞的能力呈指数增长。

  • 标签: 乙型脑炎病毒 蚀斑形成单位 血清浓度 Vero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体外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向软骨诱导的过程中,不同浓度细胞介素-1β(IL-1β)对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大鼠ADSCs,实验分4组(n=12):对照组、实验A、B、C组,每组加入等量的细胞数(1×105个),实验A、B、C组中分别加入浓度为1、2、3ng/mL的IL-1β.培养6、12、18d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各组成软骨基因(Ⅱ型胶原和糖胺聚糖蛋白)和成脂基因(脂肪酸结合蛋白)的表达量.结果ADSCs免疫化学染色结果显示CD44和CD105呈阳性表达培养6、12、18d,实验B组Ⅱ型胶原、糖胺聚糖蛋白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A、C组之间及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6、12、18d,实验A组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和实验B组明显增加,实验B组脂肪酸结合蛋白基因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实验C组与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结论当IL-1β浓度为1、3ng/mL时,其对ADSCs向软骨细胞分化未见明显促进作用;但当IL-1β浓度为2ng/mL时,可对ADSCs的成软骨分化产生促进作用.

  • 标签: 脂肪组织 干细胞 白细胞介素1 软骨细胞 诱导
  • 简介:在研究性学习中,通过掌握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我们想到可以应用此原理来设计一个粗略地测定某种成熟植物细胞液的浓度的实验,并将其进一步运用到学习、实践中,用科学实验的方法,锻炼实验能力。我们选取紫色的洋葱鳞片叶为材料。

  • 标签: 质壁分离 植物细胞 细胞液 应用 复原 浓度
  • 简介:采用连续灌胃染毒的方法,探讨了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acid,PFOA)经口急性染毒对大鼠海马细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选择雄性Wistar大鼠40只,实验组PFOA染毒剂量分别为2、8、30mg·kg^-1(bw).连续灌胃染毒7天后,制备海马单细胞悬液,采用Fura-2/AM荧光探针法测定海马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使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机法(HPLC/MS-MIS)检测血清与脑组织中PFOA浓度.结果表明,染毒组大鼠血清与脑中PFOA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血清与脑中PFOA浓度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611,P〈0.01).PFOA染毒8、30mg·kg^-1(bw)实验组海马细胞[Ca^2+]。分别为(207.89±22.84)nmol·L^-1和(284.19±14.75)nmol·L^-1,显著高于对照组((141.68±11.47)nmol·L^-1)和PFOA染毒2mg·kg^-1(bw)实验组((147.38±19.23)nmol·L^-1)(P〈0.01).大鼠脑、血清中PFOA浓度分别与海马[Ca^2+].存在正相关关系(r^2=0.552,P〈0.01;r^2=0.756,P〈0.01).研究结果显示,PFOA暴露可使血清和脑组织中PFOA浓度增加,引起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Ca^+].升高.

  • 标签: PFOA 大鼠 海马 细胞内钙离子浓度
  • 简介:针对描述一类非兴奋型细胞,如肝细胞或上皮细胞内钙振荡的Marhl-Haberichter及其简化数学模型,数值仿真了在不同参数条件下,系统呈现的不同类型的复杂钙振荡模式。得到了非兴奋型生物细胞的四类钙振荡形式:点-点型周期簇振荡、点-环型周期簇振荡、点-环型双节律簇振荡及混沌簇振荡。应用快慢动力学分岔分析方法,研究了点-点型周期簇振荡产生的动力学性质。

  • 标签: 生物细胞 钙离子 簇振荡 分岔
  • 简介:目的:研究冬凌草甲素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的过程中细胞内[Ca2+]和线粒体结构、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细胞凋亡;透射电镜法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改变;罗丹明123荧光探针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和分析线粒体跨膜电位(△Ψm);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细胞内[Ca2+]浓度。结果:冬凌草甲素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抑制SHEEC细胞生长;32μg/ml冬凌草甲素作用2h后电镜下BGC-823细胞线粒体增殖,4h后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内部结构消失,8h后细胞核染色质成块状边集,细胞凋亡;冬凌草甲素作用24h后,代表线粒体膜电位的Rho123荧光强度降低;经冬凌草甲素刺激后SHEEC细胞内[Ca2+]水平显著升高。结论:在冬凌草甲素诱导SHEEC细胞凋亡过程中,SHEEC细胞线粒体有明显的形态和功能改变伴随线粒体△Ψm降低,同时SHEEC细胞内[Ca2+]水平显著升高,提示线粒体改变和细胞内[Ca2+]升高可能是冬凌草甲素诱导食管癌细胞凋亡过程的重要环节。

  • 标签: 冬凌草甲素 细胞凋亡 线粒体 线粒体膜电位 细胞内钙离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氧浓度在不同培养时间对兔耳软骨细胞增殖、凋亡和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日本大耳白兔6只,取其双侧耳廓软骨,进行细胞培养,以第2代软骨细胞进行实验。实验分为5组:A组于常氧(氧浓度为21%)条件下培养软骨细胞(对照组),B组于5%氧浓度下培养软骨细胞12 h,C组于5%氧浓度下培养36 h,D组于1%氧浓度下培养12 h,E组于1%氧浓度下培养36 h。培养完毕后进行观察,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吸光度A值),绘制细胞增殖曲线;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联合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细胞划痕实验结合相对面积法检测各组细胞迁移能力。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2组间比较采用LSD-t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在细胞增殖方面,培养至第6天,A、B、C、D、E组吸光度A值分别为1.38±0.29、1.59±0.27、1.37±0.22、2.06±0.64、2.23±0.56,5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07,P=0.012),其中D组和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7,P=0.022),E组和A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5,P=0.006)。在第7天,5组的吸光度A值依次为1.72±0.30、2.26±0.44、2.30±0.29、2.49±0.73、2.74±0.54,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948,P=0.046),D组和A组(t=-2.480、P=0.022)、E组和A组(t=-3.287、P=0.004)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细胞凋亡方面,A、B、C、D、E组细胞凋亡率依次为(2.97±1.14)%、(3.92±1.14)%、(3.38±0.83)%、(1.54±0.50)%、(0.99±0.59)%。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957,P=0.001),其中D组与A组(t=-2.300、P=0.036)、E组与A组(t=-3.180、P=0.006)、B组与D组(t=3.812、P=0.002)、C组与E组(t=3.832、P=0.002)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细胞迁移方面,划痕后12 h,A、B、C、D、E组细胞迁移率依次为(13.10±3.32)%、(9.23±3.56)%、(10.60±2.03)%、(13.33±1.72)%、(15.32±4.7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78,P=0.027),其中D组与B组(t=2.183、P=0.039)、C组与E组比较(t=-2.513、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划痕后24 h,5组细胞迁移率依次为(19.7±2.97)%、(16.62±3.30)%、(18.99±2.61)%、(20.92±5.18)%、(25.29±5.83)%,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13、P=0.021),其中E组与A组(t=2.315、P=0.029)、E组与C组(t=2.609,P=0.01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培养时间超过12 h时,与氧浓度为5%和21%时相比,1%氧浓度可使兔耳软骨细胞增殖能力更强、凋亡率更低、迁移率更高,且氧浓度高低对兔耳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大于干预时间长短的影响。

  • 标签: 软骨细胞 组织工程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细胞运动
  • 简介:背景:许旺细胞是周围神经修复过程的重要细胞,而研究发现人羊膜细胞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能够促进许旺细胞增殖。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人羊膜匀浆上清液对鼠许旺细胞(RSC96)生长的影响。方法:使用含体积分数20%胎牛血清的高糖DMEM培养基原代培养RSC96细胞株,传代至第2代用于实验研究。根据人羊膜匀浆上清液在培养基中的不同体积分数(0,10,15,20,25%)分组。结果与结论:人羊膜匀浆上清液的总蛋白浓度为675mg/L,表皮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浓度分别为(470.625±2.546),(4.121±0.026)和(0.172±0.002)ng/L。在培养第1-7天,10%和15%人羊膜匀浆上清液组的增殖率大于20%和25%人羊膜匀浆上清液组(P0.05)。提示人羊膜匀浆上清液低浓度时(10%和15%)具有促进RSC96增殖作用,高浓度时(20%和25%)抑制RSC96增殖。

  • 标签: 组织构建 组织工程 人羊膜匀浆上清液 许旺细胞 细胞增殖 细胞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