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缩短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配制和送达细胞抗肿瘤药物时间的方法,使患者能够按说明书的要求及时用药。方法组织项目团队调查2018年10月8日至12月31日北京天坛医院PIVAS配制的细胞抗肿瘤药物配送时间延长的发生情况,分析其原因并进行改进;对改进后药物配送时间进行统计并与改进前进行比较,评价改进效果。结果2018年10月8日至12月31日,我院PIVAS共配送细胞抗肿瘤药物4 156袋,其中951袋药物需关注其配送时间。尽管记录时间不准确,但可以肯定至少有4.7%袋(45/951)药物配送时间延长。自2020年1月20日起,采取细胞抗肿瘤药物处方优先审核,药物优先配制、专人专送的改进措施后,药物配送时间从以前的2.5~4.5 h缩短至0.5~4.0 h,配送时间延长的发生率下降到0.9%(12/1 281)。结论医院PIVAS配送细胞抗肿瘤药物存在药品配送时间延长的现象,可能导致液体放置时间超过说明书要求。细胞抗肿瘤药物处方优先审核、配送可有效缩短药品的配送时间。

  • 标签: 抗肿瘤药 输注,静脉内 药物配制 用药错误 药学服务 质量改进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细胞药物用药错误(ME)的发生情况。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调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大学肿瘤医院PIVAS所有含细胞药物的处方,筛选出药师审核处方时发现的ME(定义为处方错误),并翻阅PIVAS"用药错误记录本"筛选出同时段PIVAS内部发生的ME(定义为调配错误),对所有细胞药物相关ME的分级、分类、发生环节、引发人员、错误内容和涉及的药物进行描述性分析。另将在PIVAS未被发现而传递至下一环节的ME定义为出门错误。结果设定时段我院PIVAS共收到细胞药物处方347 367例,发现1 080例ME,ME发生率为0.31%。1 080例ME均为未造成患者伤害的B级错误,其中处方错误841例(77.87%),调配错误239例(22.13%);调配错误中有5例未被拦截而导致出门错误,出门错误发生率为0.01‰(5/347 367)。错误内容排在前5位者分别为溶媒错误(63.15%,682/1 080)、处方不完整(11.67%,126/1 080)、数量错误(8.80%,95/1 080)、用量错误(6.11%,66/1 080)和静脉给药方法错误(4.35%,47/1 080)。1 080例ME共涉及细胞药物32种,排名前5位者依次为紫杉醇(23.24%,251/1 080)、氟尿嘧啶(12.59%,136/1 080)、多柔比星(6.39%,69/1 080)、顺铂(5.46%,59/1 080)和依托泊苷(5.37%,58/1 080)。结论我院PIVAS细胞药物ME发生率为0.31%,均为B级错误。ME分类主要为处方错误,内容主要为溶媒错误,涉及的药物主要为紫杉醇、氟尿嘧啶、多柔比星、顺铂和依托泊苷。

  • 标签: 用药错误 抗肿瘤药 患者安全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型氨基修饰的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生物相容性以及跨膜转运能力,并观察该纳米颗粒的体内代谢分布,以此评价该纳米颗粒在基因或药物载体方面的应用前景。方法制备新型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以20 nm Fe3O4为核心包裹的二氧化硅颗粒,并且进行修饰使之表面氨基化,对此氨基修饰的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细胞研究,携带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NR2B亚单位基因小干扰RNA(siRNA)质粒细胞转染实验,以及白鼠活体注射靶向模拟实验研究其在体内的生物分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该新型氨基修饰的磁性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是一种直径在80~100 nm之间,孔径在2~4 nm之间的均一球体型纳米颗粒。在5~125 μg/ml浓度范围内,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的对于细胞活性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始终保持在6%以下。在姜黄素染色的装载有NR2B siRNA质粒的该纳米颗粒转染实验中,可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胞内的荧光现象。在体外红外测定仪观察红外激发荧光染料标记的纳米颗粒实验中,可见该纳米颗粒在小鼠体内不会有蓄积作用,其最终会通过肾脏随尿液汇聚至膀胱,并最终排出体外。同时在外加磁场的情况下,会有大量荧光颗粒向磁场方向聚集,并且在撤出磁场后不会蓄积,浓度会持续下降。结论氨基化磁性介孔二氧化硅颗粒具有较好的装载能力以及生物安全性,可以携带NR2B基因siRNA质粒通过胞吞作用进入细胞,在外加磁场诱导下可靶向到达病灶区域,为靶向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 标签: 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基因载体 RNA干扰 细胞毒性 生物分布
  • 简介:摘要CD20通常被认为是B细胞特异性的标记,在成熟B细胞和大多数B细胞淋巴瘤表达,现已发现,CD20也可表达于极少数T细胞淋巴瘤。本文报道一例原发于肌肉、播散至皮肤及肠道的CD20和CD8阳性的细胞T细胞淋巴瘤。原发及继发部位的病变由均一小淋巴样细胞在组织间弥漫浸润,共表达CD20和CD8等T细胞标记物。因CD20阳性T细胞淋巴瘤,易误诊为B细胞淋巴瘤,正确使用系列淋巴瘤标记物和分析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并进行基因检测有助于该类型淋巴瘤的诊断。

  • 标签: 外周T细胞淋巴瘤 肌肉 CD2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宫颈癌三维放疗同步化疗过程中不同解剖部位骨髓受照剂量与中性粒细胞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8年间接受根治性三维放疗同步化疗的117例宫颈癌患者资料,剂量学参数包括Dmean、V5Gy、V10Gy、V20Gy、V30Gy、V40Gy、V50Gy。用线性回归验证各剂量学参数与中性粒细胞最低值的相关性,用多因素分析进一步验证各剂量学参数与中性粒细胞的相关性。结果1-4级中性粒细胞发生率分别为10.3%、27.4%、11.1%、10.3%。线性回归显示腰骶椎骨Dmean、V50Gy和髂骨Dmean、V5Gy、V10Gy、V20Gy、V30Gy、V40Gy、V50Gy与中性粒细胞最低值显著相关(P=0.035、<0.001、<0.001、=0.001、=0.003、=0.001、<0.001、<0.001、<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腰骶椎骨V20Gy、V30Gy、V50Gy,髂骨Dmean、V5Gy、V10Gy、V20Gy、V30Gy与2-4级中性粒细胞显著相关(P=0.046、0.038、0.049、0.041、0.039、0.029、0.036、0.029)。结论宫颈癌根治性三维放疗同步化疗过程中腰骶椎骨中、高照射剂量体积以及髂骨中、低剂量体积与中性粒细胞的发生风险存在显著相关性。

  • 标签: 宫颈肿瘤/三维放疗同步化疗 中性粒细胞毒性 剂量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对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毒性以及对淀粉样前体蛋白(APP)酶解的影响。方法体外试验中将PC1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CT)组、低浓度DOP(DOP1)组、中浓度DOP(DOP2)组、高浓度DOP(DOP3)组、低浓度DOP+Aβ25-35(DOP1+Aβ)组、中浓度DOP+Aβ25-35(DOP2+Aβ)组、高浓度DOP+Aβ25-35(DOP3+Aβ)组、Aβ25-35(Aβ)组共8组,每组4个样本;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力,测定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转染实验用仓鼠卵巢(CHO)细胞转染APP695,使用不同浓度的DOP进行处理,分为转染空载体V-Flag对照(V-Flag)组、转染APP695-Flag模型(APP695)组、低浓度DOP(DOP1+APP695)组、中浓度DOP(DOP2+APP695)组、高浓度DOP(DOP3+APP695)组共5组,每组4个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测定Aβ1-40含量以及γ-分泌酶活力。体内实验选择SPF级雄性昆明种小鼠50只,体重为(20±2)g,随机分为对照组、铅(Pb)组、低DOP浓度(DOP1’)组、中DOP浓度(DOP2’)组、高DOP浓度(DOP3’)组共5组,每组10只,连续灌胃6周;使用Morris水迷宫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DOP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并用ELISA法检测脑组织中β和γ-分泌酶活力及Aβ1-40含量。结果与CT组比较,DOP2、DOP3组细胞活力降低,LDH、MDA、NO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组比较,DOP1+Aβ、DOP2+Aβ、DOP3+Aβ组细胞活力下降,LDH、MDA、NO含量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β组比较,DOP3+Aβ组细胞活力下降,LDH、MDA、NO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β组比较,DOP2+Aβ组LDH、NO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T组比较,DOP2、DOP3组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β组比较,DOP2+Aβ、DOP3+Aβ组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PP695组比较,DOP2+APP695、DOP3+APP695组Aβ1-40含量及γ-分泌酶活力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OP3’组小鼠脑组织β和γ-分泌酶活力及Aβ1-40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b组比较,DOP3’组β和γ-分泌酶活力及Aβ1-40含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DOP2’和DOP3’组小鼠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台次数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OP对PC12细胞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引起小鼠学习记忆障碍,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进展起促进作用。

  • 标签: PC12细胞 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细胞毒性 淀粉样蛋白 淀粉样前体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有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PDGF-BB)的载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Ag-MSN)这种新型纳米抗菌材料(P-Ag-MSN)的银离子(Ag+)缓释特点及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的细胞和体外抗菌性能。方法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模板法与共沉淀法结合,精确制备出Ag-MSN,将PDGF-BB加载进入Ag-MSN,利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进行检测Ag+缓释特点;从SD大鼠提取并培养BM- SCs,对CD29、CD45进行流式细胞检测,鉴定BMSCs的纯度,取长势良好的第3代BMSCs,检测P-Ag-MSN的细胞;制备不同浓度的P-Ag-MSN混悬液,检测对骨髓炎常见细菌的体外抗菌效果。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P-Ag-MSN中的Ag+逐步释放,6~ 12 h后达到峰值;随后释放的幅度逐步下降,并逐渐稳定在一定的浓度。不同浓度的P-Ag-MSN对大鼠BMSCs在1、3、5、7 d时的相对增殖率均值均在80%以上,细胞评级均为0级或I级,对大鼠BMSCs无明显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g-MSN对于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球菌均有杀菌效果,其最小杀菌浓度(MBC)分别为25.0、50.0、50.0 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无明显杀菌效果,其MBC为100.0 μg/ml。结论新型纳米抗菌材料P-Ag-MSN的细胞小,具有良好的缓释效果,在体外对骨髓炎常见细菌有明显抗菌作用。

  • 标签: 载银介孔二氧化硅纳米颗粒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抗菌性能 细胞毒性 银离子 大鼠
  • 简介:摘要真核细胞翻译延长因子(eukaryotic elongation factor 1A,eEF1A)是真核生物体内参与蛋白质合成的重要分子,它通过与转运RNA(transfer ribonucleic acid,tRNA)结合发挥主要生物学功能。但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eEF1A在多种病毒的转录与翻译过程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说明eEF1A与病毒感染有着密切的联系。eEF1A一方面参与了病毒的复制过程,另一方面以分子伴侣的形式调控病毒性疾病的病理进程。本文对eEF1A在病毒性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与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eEF1A RNA病毒 病毒复制 病毒性疾病 肿瘤
  • 简介:摘要 目的 : 总结嵌合抗原受体 T细胞 (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s,CAR-T)治疗后发生神经毒性副反应的临床护理经验,为今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其 CAR-T细胞治疗发生的神经毒性副反应,也称作 CAR-T细胞相关脑病综合征( CRES),对发生 CRES的患者严密监测,重点加强预防 CRES的护理、 CRES的分级护理、心理护理、定期复查、集成化管理的护理干预。结果:一共 74例患者参与 CAR-T细胞治疗的临床试验, 59例发生 CRES,其中 3例死亡, 3例放弃出院, 53例好转出院 ,30例患者随访 9-24个月,一般情况较好, 23例患者随访 1-10个月后回当地医院失访。结论:及时、有效的去预防和护理 CRES,严格的护理专科评估和病情管理,可以使 CAR-T细胞治疗的风险降到最低,确保患者度过危险期。

  • 标签: CAR-T细胞治疗 神经毒性副反应 CRES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细胞免疫指标与血清超敏 C反应蛋白( hs-CRP)、降钙素原( PCT)检测用于病毒性肺炎诊断的价值。方法:以我院 45例病毒肺炎患者(甲组)、 45例细菌性肺炎患者(乙组)、 45例健康体检者(丙组) 为研究对象,均施以细胞免疫指标、hs-CRP、 PCT检测。结果:甲、乙两组 CD3+、 CD4+、 CD4+/CD8+均低于丙组, CD8+均高于丙组( P< 0.05)。乙组 hs-CRP、 PCT均高于甲、丙两组 (P< 0.05)。结论:在病毒性肺炎诊断中细胞免疫指标、血清 hs-CRP与 PCT的应用,可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病毒性肺炎 诊断 细胞免疫指标 超敏 C反应蛋白 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异基因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巨细胞病毒(CMV)性视网膜炎(CMVR)患者房水中CMV-DNA载量和IL-8水平,初步探讨房水CMV-DNA载量和IL-8水平对Allo-HSCT后CMVR患者治疗后疗效终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Allo-HSCT后CMVR患者14例22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在确诊后给予玻璃体腔注射60 mg/ml更昔洛韦0.05 ml(含更昔洛韦3 mg)治疗。负荷阶段为2次/周,共4次;维持阶段为1次/周。每周于首次更昔洛韦注射的同时抽取前房水,荧光定量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其中CMV-DNA载量和IL-8水平。若房水中CMV-DNA载量转阴(<103拷贝/ml)或IL-8水平<30 pg/ml则终止眼局部治疗,其后每2周随诊1次,至少6个月。每次玻璃体腔注射药物前和随访时均行BCVA、眼压、眼底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基线、末次随访时BCVA和眼压比较采用Student t配对检验。结果14例22只眼中,单眼6例6只眼,双眼8例16只眼。CMVR确诊时,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814± 0.563;平均眼压为(17.2±7.8)mmHg (1 mmHg=0.133 kPa );房水平均CMV-DNA载量为(3.43± 4.96)×105拷贝/ml,平均IL-8水平为(518±541)pg/ml。眼局部治疗终止时,玻璃体腔注射更昔洛韦中位次数为5次。房水中CMV-DNA载量转阴者9只眼,其中IL-8水平同时<30 pg/ml者7只眼;CMV-DNA载量阳性但IL-8水平<30 pg/ml者13只眼。视网膜病灶完全瘢痕化1只眼。治疗终止后6个月时,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812±0.691;平均眼压为(14.8±5.4)mmHg。与基线时logMAR BCVA、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07、1.517,P=0.916、0.137 )。因系统性Epstein-Barr病毒感染致CMVR复发1只眼;视网膜病灶完全瘢痕化20只眼。22只眼中,因治疗过程中血小板计数过低(<30×109个/ml)而发生医源性玻璃体积血4只眼;治疗终止6个月时,积血吸收眼底清晰可见。CMVR确诊时发现晶状体后囊下混浊2只眼(9% ),结合病史考虑可能为Allo-HSCT后系统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所致。结论房水CMV-DNA载量和IL-8水平可用于定量监测Allo-HSCT后CMVR患者的治疗效果;可安全有效地确定眼局部治疗终点。

  • 标签: 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眼房水 病毒学 白细胞介素8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基因芯片技术分析疏风宣肺解毒方对流感病毒性肺炎小鼠炎性细胞因子差异表达基因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雄性ICR小鼠分为正常组(N组)、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组(M组)、奥司他韦对照组(C组)及疏风宣肺解毒方高、中、低剂量组(SH、SM、SL组),每组10只。通过流感病毒亚甲型鼠肺适应株FM1(0.05 mL)滴鼻建立小鼠流感病毒性肺炎模型;N组以0.05 mL生理盐水滴鼻。SH、SM、SL组于滴鼻感染后2 h灌胃疏风宣肺解毒方,含药浓度分别为临床用药的2倍量、等量、1/2量(约为3.8、1.9、1.0 kg/L),每日1次,每次0.2 mL,连用4 d;C组灌服奥司他韦2.5 kg/L;N组和M组灌服蒸馏水。第5天取小鼠全肺,提取肺组织总RNA,与小鼠全基因芯片杂交并检测,筛选参与炎症相关通路中的靶基因。扫描杂交芯片,计算芯片探针信号在各组与M组的强度表达比值,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其中P<0.05且log2比值>1为上调基因,P<0.05且log2比值<-1为下调基因。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IL-1、IL-8)、细胞间黏附分子- 1(ICAM-1)的mRNA表达。结果与N组相比,M组差异基因表达IL-1、IL-8、ICAM-1明显上调(log2N组/M组分别为2.62、2.07、1.41,均P<0.05)。与M组相比,SH、SM、SL、C组差异基因表达IL-1、IL-8、ICAM-1均明显下调(log2SH组/M组分别为-1.91、-1.85、-0.88,log2SM组/M组分别为-3.10、-1.74、-1.84,log2SL组/M组分别为-1.89、-1.39、-0.53,log2C组/M组分别为-2.46、-1.52、-1.44,均P<0.05)。RT-PCR检测结果显示,M组IL-1、IL-8、ICAM-1的mRNA表达水平均较N组显著升高〔IL-1(2-ΔΔCT):4.63±0.24比1.01±0.13,IL-8(2-ΔΔCT):6.28±0.13比1.02±0.09,ICAM-1(2-ΔΔCT):2.90±0.18比1.02±0.12,均P<0.05〕。SH、SM、SL和C组IL-1、IL-8、ICAM-1的mRNA表达水平均较M组组显著降低〔IL-1(2-ΔΔCT):2.12±0.32、1.71±0.07、2.05±0.16、1.66±0.13比4.63±0.24,IL-8(2-ΔΔCT):3.89±0.13、2.08±0.19、2.98±0.20、2.02±0.12比6.28±0.13,ICAM-1(2-ΔΔCT):1.72±0.93、1.34±0.14、1.53±0.25、1.17±0.12比2.90±0.18,均P<0.05〕,但SH、SM、SL和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疏风宣肺解毒方通过下调IL-1、IL-8、ICAM-1炎性细胞因子相关基因的表达,抑制流感病毒感染后小鼠的炎症损伤。

  • 标签: 疏风宣肺解毒方 流感 炎症 基因表达谱芯片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的心脏毒性。方法检索国内外有关数据库(截至2019年3月2日),收集PD-1/PD-L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其他方案治疗肿瘤的临床试验,采用国际通用的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比较PD-1/PD-L1抑制剂(试验组)与安慰剂或其他抗肿瘤药物(对照组)心脏毒性的发生率。结果共纳入了10项随机对照试验(RCT),9项为PD-1抑制剂单药或联合其他抗肿瘤药物的研究,1项为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研究,共包括5 291例患者,其中试验组3 022例,对照组2 269例患者。质量评价结果显示,10项RCT中4项为高偏倚风险,6项为低偏倚风险。meta分析结果表明,试验组心脏毒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13%(34/3 022)比0.22%(5/2 269),相对危险度=2.38,95%置信区间:1.19~4.7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D-1/PD-L1抑制剂有导致心脏相关不良事件的风险,临床应用中应警惕。

  • 标签: 抗肿瘤药,免疫学 程序性细胞死亡1受体 心脏毒性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药栀子提取物GJ-4的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为其开发成为治疗老年痴呆的新药提供安全依据。方法在急性毒性实验中,将30只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栀子提取物2.5 g/kg组和栀子提取物5.0 g/kg组,每组10只。栀子提取物2.5 g/kg组和栀子提取物5.0 g/kg组小鼠分别灌胃2.5、5.0 g/kg栀子提取物GJ-4混悬液。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sodium carboxymethyl cellulose, CMC-Na)。连续灌胃7 d。记录小鼠死亡率、体重和一般状况。计算小鼠的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肾脏指数,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中ALT、ALP、BUN、SCr水平。长期毒性实验中,将75只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栀子提取物100、250、500、1 000 mg/kg组,每组15只。栀子提取物100、250、500、1 000 mg/kg组分别灌胃100、250、500、1 000 mg/kg栀子提取物GJ-4混悬液,对照组灌胃等体积的0.5% CMC-Na,1次/d,连续给药30 d。记录小鼠的死亡率、体重、精神状态。计算小鼠的脏器指数,检测血清中ALT、ALP、BUN水平。结果急性毒性实验中,各组小鼠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良好,观察7 d内小鼠未出现死亡。与对照组比较,给药组小鼠体重、心脏指数、肝脏指数、肾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栀子提取物2.5 g/kg组小鼠血清BUN[(10.17±0.82)mmol/L比(11.25±0.47)mmol/L]水平降低(P<0.05),栀子提取物5.0 g/kg组小鼠ALP[(116.0±10.75)U/L比(148.0±25.73)U/L]水平降低(P<0.05)。长期毒性实验中,各给药小鼠精神状态和饮食情况良好,均未出现死亡。与对照组比较,栀子提取物各剂量组小鼠体重、心脏指数、肾脏指数、脾脏指数及血清ALT、ALP、BUN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栀子提取物250 mg/kg组肝脏指数[(4.90±0.56)比(4.38±0.49)]升高(P<0.01),胸腺指数[(0.09±0.02)比(0.14±0.04)]降低(P<0.05)。结论栀子提取物GJ-4在小鼠急性毒性和长期毒性实验中未表现出明显毒性,安全性较好。

  • 标签: 栀子 提取物 急性毒性反应 长期毒性反应 药物评价 小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NAR)和乳酸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0月南京市第一医院ICU收治的118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所有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急性病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OFA)评分、C反应蛋白质(CRP)、降钙素原、NAR、白细胞计数、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乳酸、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CRRT)、肺部感染、腹腔感染、泌尿系感染、血行感染和28 d死亡情况。将上述因素纳入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相关的影响因素,再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NAR、乳酸及两者联合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预测价值,并用Z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初步筛选出影响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9个因素,包括男性[比值比(OR)= 0.345,95%置信区间(CI)(0.603,3.357),P = 0.004]、SOFA评分[OR = 1.183,95%CI(1.036,1.350),P = 0.013]、NAR [OR = 2.849,95%CI(1.487,5.457),P = 0.002]、乳酸[OR = 1.275,95%CI(1.108,1.467),P = 0.001]、机械通气时间[OR = 0.254,95%CI(1.025,1.223),P < 0.001]、行CRRT [OR = 4.585,95%CI(1.737,12.100),P = 0.002]、存在肺部感染[OR = 0.282,95%CI(0.898,4.732),P < 0.001]、存在腹腔感染[OR = 0.460,95%CI(0.392,1.989),P = 0.002]、存在泌尿系感染[OR = 0.464,95%CI(0.201,2.195),P < 0.001]。将上述影响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AR [OR = 4.424,95%CI(1.427,13.717),P = 0.010]、乳酸[OR = 1.267,95%CI(1.008,1.594),P = 0.043]、机械通气时间[OR = 1.168,95%CI(1.007,1.356),P = 0.041]、行CRRT [OR = 5.148,95%CI(1.069,24.794),P = 0.041]是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AR [AUC = 0.676,95%CI(0.572,0.780),P = 0.001]、乳酸[AUC = 0.696,95%CI(0.592,0.800),P < 0.001]及NAR和乳酸联合[AUC = 0.759,95%CI(0.699,0.850),P < 0.001]均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具有预测价值,且NAR和乳酸联合的AUC显著高于NAR(Z = 2.110,P = 0.035)及乳酸(Z = 1.991,P = 0.047)。结论NAR和乳酸对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且两者联合能够提高预测价值。

  • 标签: 中性粒细胞与白蛋白比值 乳酸 脓毒性休克 28 d死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感染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T、CD3+CD4+T、CD3+CD8+T 、CD4-CD8-T、CD4+CD8+T、B、NK、CD4+Treg、CD8+Treg、CTL及CD28-CTL等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为不同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免疫监测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10月-2018年2月诊治的不同类型感染性疾病86例,其中败血症26例,HBV感染30例,EBV感染30例,对照组30例;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BV组、EBV组、败血症组患者的外周血CD3+CD4+T、CD3+CD8+T 、CD4+CD8+T、B、NK、CD4+Treg、CTL及CD28-CTL等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组中CD3+CD4+T和CTL升高,NK和CD28-CTL降低;EBV组中CD3+CD8+T、CD4+Treg和CTL升高,CD3+CD4+T和NK降低;败血症组中B和CTL升高,CD4-CD8-T、NK和CD28-CTL降低。与败血症和HBV组相比,EBV组的CD3+CD4+T表达降低,CD3+CD8+T和CTL表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HBV组相比,败血症组CD4-CD8-T表达降低,与EBV组相比,败血症组B表达升高,HBV组CD28-CTL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比较发现HBV组、EBV组、败血症组三组患者的外周血中均表现为CTL表达升高,NK表达降低。结论不同感染性疾病患者外周血中CD3+CD4+T、CD3+CD8+T 、CD4-CD8-T 、B、NK、CD4+Treg、CTL及CD28-CTL等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通过分析其表达水平的变化可为不同感染性疾病的辅助诊断、免疫监测以及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感染性疾病 淋巴亚群 Treg CTL 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