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B超检测门静脉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对判断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食道静脉曲张程度的意义。方法:B超检测46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与其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分组对比研究。结果:B超检测出的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的门静脉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与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有密切关系。结论:B超检测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静脉内径和脾脏厚度有助于判断食道静脉曲张的程度,从而对于临床诊断及预防由于食道静脉曲张而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B超 脾静脉内径 脾脏厚度 食道静脉曲张 门静脉内径
  • 简介:目的探讨静脉高压对大隐静脉静脉管壁细胞形态的影响。方法分别收集曲张大隐静脉(20例)、门静脉高压性静脉管壁(14例)、正常大隐静脉(8例)和正常静脉(6例)标本,制作切片在电镜下观察其形态。结果电镜下曲张性大隐静脉和高压性静脉管壁均出现内皮细胞线粒体变性,平滑肌细胞胞浆内粗面内质网、核糖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增多,肌丝减少等改变。结论静脉高压影响曲张性大隐静脉和高压性静脉管壁细胞形态学的重塑,二者的改变是相同的。

  • 标签: 大隐静脉 脾静脉 血流动力学 细胞形态学 血管重塑
  • 简介:在几种不同的环境与条件下,采用“连续式”TEM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进行了全覆盖TEM管壁厚度检测实验,实验效果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腐蚀检测 管壁厚度 全覆盖检测 瞬变电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对肝硬化门、静脉与肝功能、胆囊壁厚度的检查结果。方法: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1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7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健康人群70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超声检查,分析两组患者的门静脉内径(DPV)、门静脉血流速(VPV),静脉内径(DSV)、静脉血流速(VSV)以及胆囊壁厚度之间的差异,不同肝功能分级患者的DPV.VPV、DSV、VSV以及胆囊壁厚度之间的差异以及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流动力学与肝功能、胆囊壁增厚程度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DPV、DSV以及胆囊壁厚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观察组患者的VPV、VSV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Child-Pugh分级的肝硬化患者DPV、VPV、DSV、VSV以及胆囊壁厚度之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肝硬化与超声检查的DPV、VPV .DSV、VSV呈现显著相关,而患者的胆囊壁厚度与患者的DPV、VPV、DSV、VSV之间未见相关显著性。结论:在肝硬化患者中,患 者的肝功能与其门静脉静脉内径以及血流量相关性显著,胆囊壁的增厚情况与门静脉静脉内径以及血流量未见相关性。

  • 标签: 超声对肝硬化门 脾静脉 肝功能 胆囊壁厚度 检查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正常人输尿管中、下段管壁厚度的超声诊断标准。方法经直肠彩超对180例健康志愿者输尿管中、下段管壁厚度进行测量。结果180例被测者中输尿管中段管壁厚度为1.47mm±0.23mm;下段管壁厚度为1.49mm±0.20mm。结论本研究建立了正常人输尿管中、下段管壁厚度的正常参考值。

  • 标签: 经直肠彩超 输尿管 管壁厚度
  • 简介:1病例报告患者女,56岁。因上腹胀痛4天就诊。B超、CT检查提示腹腔积液,未发现脏器破裂及出血部位。腹腔穿刺抽出新鲜不凝血,以腹腔内出血原因待查于1997—08—28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96/min,血压14/9kPa。神志清,心、肺无异常。腹软,上腹剑突下压痛阳性,肝、不大,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血常规:白细胞18.1×10~9/L,血小板29×10~9/L,血红蛋白87g/L。血淀粉酶、肝功能正常。考虑出血量少,血压相对正常,予以消

  • 标签: 脾静脉 病例报告 血小板 出血部位 出血原因 脏器破裂
  • 简介:<正>白细胞捕获学说和血管重塑概念的提出,对于静脉疾病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1,2]。有研究表明,静脉曲张是静脉壁适应各种病理状态所引发的,以血管壁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等有形成分变化为主的代偿性反应,其中血管内皮和白细胞的黏附与激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3-5]。为探讨下肢静脉曲张血管壁重塑与细胞浸润的关系,本文着重就白细胞激活对下肢曲张静脉管壁的重塑作用综述如下。

  • 标签: 白细胞浸润 静脉高压 血管内皮细胞 曲张静脉 下肢静脉曲张 血小板活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测胎儿脐静脉内径、血流量的方法,建立正常胎儿脐静脉内径、血流量和标化血流率的参考值范围以及静脉内径和血流量的Z-评分。方法前瞻性研究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和株洲市妇幼保健院的907例正常胎儿(20~39周),收集游离段(FUV)及腹腔段(IUV)脐静脉内径(Duv)、血流量(Quv)及标化血流率(nQ=Quv/估测胎儿体重),计算不同节段脐静脉Duv、Quv和nQ的均值以及90%可信区间,并对比不同节段脐静脉的参数。最后以孕周(GA)为自变量建立Duv和Quv的Z-评分。结果成功获得858例(94.6%)正常胎儿脐静脉Duv、Quv和nQ的均值以及90%可信区间。FUV和IUV的Duv和Quv随孕周增长而增加,以Quadratic曲线和Linear线性拟合度最高(r=0.951、0.941、0.986、0.982,均P<0.001)。而nQ与GA呈双相模式,以Quadratic曲线拟合度最高(r=0.610、0.611,均P<0.001)。Duv-FUV>Duv-IUV(P<0.001),nQ-FUV>nQ-IUV(P=0.001),而Quv-FUV与Quv-IU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3)。成功建立Duv和Quv的Z-评分模型,所有Z-评分呈高斯分布。结论脐静脉参数正常范围和Z-评分的建立有利于完善胎盘循环的评估,为不良妊娠的监测和预后评估提供有力依据。选用FUV或IUV评估胎盘循环可依据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情况而定。

  • 标签: 超声检查 胎儿脐静脉 胎盘灌注 血流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下腔静脉内径与急性心衰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4-2016年在我院急诊科诊断为急性心衰患者,选择同期非心衰患者作为病例对照组。分析两组下腔静脉内径的差异以及下腔静脉内径与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的关系。结果急性心衰组下腔静脉内径平均1.92±0.54cm,对照组1.16±0.23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7,p=0.02)。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与下腔静脉内径呈正相关,β=8.74E-5(t=9.17,p=0.0001),截距为0.937(t=5.427,p=0.0001)。射血分数EF与下腔静脉无明显相关(t=1.224,p=0.223)。结论急性心衰患者下腔静脉内径较对照组高,且与NT-proBNP呈正相关。

  • 标签: 下腔静脉内径 急性心衰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门静脉高压症切除术中行静脉近端结扎对静脉源性门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9年7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手术治疗的94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6例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和切除联合经静脉冠肾静脉分流术的患者采取紧贴门静脉结扎静脉的方法,58例未行静脉结扎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术后均经胃网膜右静脉置入的导管滴注肝素,并于术后第7~14天行CT检查。结果静脉结扎组的36例患者均无门静脉血栓形成,对照组发生门静脉血栓22例(38%),静脉血栓58例(100%),两组门静脉血栓发生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比38%,χ2=17.828, P<0.05)。结论在切除术中结扎静脉近端可有效预防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术后发生静脉源性门静脉血栓。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脾静脉 结扎术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锥形滤器对动物下腔静脉管壁的损伤与修复,为临床合理、安全的应用滤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5月至2017年4月对19只羊置入锥形滤器,北方小尾寒羊种。滤器取出时使用抽签法随机选择动物取材下腔静脉管壁,留置14 d直接处死和介入回收后处死各1只,留置28、42、56、84 d直接处死1只、介入回收后处死2只和介入回收饲养28 d后处死1只,留置180 d直接处死1只。比较置入前后、取出前下腔静脉直径、倾斜角度和回收力;静脉壁病理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马松(Masson)染色,判断损伤程度、炎性反应、滤器内皮化和内膜增生程度。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组间等级资料比较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结果19枚滤器成功放置和取出,成功率100%;置入前直径(20.41±3.27) mm,置入后直径(20.24±2.91) mm,取出前直径(19.63±1.58)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778、-0.282,P>0.05);滤器接触内膜粗糙,无接触内膜光滑,回收饲养28 d后处死,置入28、42 d的动物静脉壁接近正常无明显损伤,置入56、84 d的动物静脉壁有轻微损伤伴滤器接触内膜稍增厚;HE和Masson染色病理分析,内膜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与滤器留置时间无明显相关性,滤器脚支未穿透静脉壁,静脉壁损伤可恢复。结论锥形滤器应用安全,滤器置入和取出对下腔静脉管壁损伤小且可修复。

  • 标签: 腔静脉滤器 下腔静脉 损伤 修复
  • 简介:静脉瘘临床罕见,容易误诊.静脉瘘临床上可表现为门静脉高压症、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腹泻、腹痛、腹腔积液、呼吸障碍、心脏衰竭等.2014年4-5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1例切除术后静脉瘘患者,经多学科讨论由介入放射科协助,运用动脉栓塞术+腹腔动脉造影术成功治疗该例静脉瘘患者,术后2个月复查腹部增强CT示腹腔积液消失,门静脉高压症症状消失,肝肾功能恢复正常.

  • 标签: 脾动静脉瘘 介入治疗 经皮动脉栓塞 脾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在不同病期、不同部位血管壁中滋养血管变化与大隐静脉曲张(GSVV)病期的关系。方法19例GSVV患者,其中曲张静脉伴皮肤营养改变9例(皮肤改变组),单纯曲张静脉10例(曲张组)。分别取其曲张大隐静脉主干上、中、下三段管壁标本,另设9例正常静脉作对照(对照组);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管壁中的滋养血管分布和密度情况。结果皮肤改变组、曲张组外膜和中膜外层见滋养血管明显增多。滋养血管密度测定:皮肤改变组、曲张组管壁中滋养血管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内上、中、下三段各段间滋养血管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张大隐静脉主干管壁中滋养血管分布和密度与病期和部位不存在量的变化关系。曲张静脉管壁外膜和中膜滋养血管增多,推断可能与静脉高压、缺氧导致血管壁重塑有关。

  • 标签: 静脉曲张 滋养血管 血管重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索静脉血流速度与内径比值(V/D)对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1例临床确诊为精索静脉曲张的患者(VC组)及50例健康受检者(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左侧精索静脉的发病情况,并记录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C组精索静脉内径较对照组明显增宽,V/D比值较对照组明显减小,均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血流速度在两组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精索静脉血流速度与内径比值作为评价精索静脉曲张患者精索静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一项重要指标,对精索静脉曲张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 血流速度内径比值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测量输尿管壁厚度预测输尿管镜下治疗的输尿管下段结石是否为梗阻性结石。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2月至2018年2月共计320例接受输尿管镜手术的患者资料,通过高分辨CT平扫测量结石周围输尿管管壁厚度,通过ROC曲线分析输尿管管壁厚度,通过不同诊断分界点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确定最佳诊断分界点。结果320例患者中,梗阻性结石的患者为119例,患者所患结石是否合并肾周渗出、结石的数量、大小、输尿管管壁厚度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通过ROC曲线分析得出分界点3.15 mm对应的诊断指数最大。结论输尿管管壁厚度可以预测输尿管下段梗阻性结石,从而预测输尿管镜碎石术的难易度。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尿道梗阻 输尿管镜检查 输尿管壁厚度
  • 简介:考虑到薄膜表面张力和重力的影响,利用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建立了小流量液体在水平螺旋槽管外管壁形成壁面液膜的流动和强化传热的拟线性模型,得到了液膜厚度的解析表达式,进而分析了流体性质对壁面液膜厚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同一种喷淋液体水,随着温度的升高,液膜厚度受表面张力和槽道表面曲率的影响逐渐减弱,液膜厚度趋向于均匀一致,具有更好的传热传质性能;用水作喷淋液体和煤油、原油相比较,有其特殊的优点,所以工业上常用水作为喷淋式换热器的喷淋液.

  • 标签: 螺旋槽管 液膜厚度 传热特性 强化传热 管壁 传热传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手术治疗的8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行腹腔镜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0例行腹腔镜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与切除组相比,动脉结扎组手术时间短[(181±72)min比(284±72)min ,t=-6.205,P<0.01]、术中失血量少[(100±50)ml比( 700±86) ml,t=-5.166,P<0.01]、输血率低(28%比67%,χ2=11.471,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动脉结扎组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切除组(2 d比3 d,Z=2.361,P<0.05);切除组术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上升程度高于动脉结扎组(P<0.05);切除组10例术后出现门静脉血栓,动脉结扎组6例术后出现门静脉血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7,P<0.05)。结论与腹腔镜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相比,腹腔镜动脉结扎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具有手术方式相对简单、创伤小、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发生率低等优势。

  • 标签: 高血压,门静脉 脾动脉 结扎术 脾切除术 腹腔镜
  • 简介:直到计算出的水封管排汽能力Q大于设备的额定蒸发量D,然后根据式(4)计算出水封管排汽速度u,然后计算出水封管排汽速度u

  • 标签: 径计算 水封管内 管内径
  • 简介:摘要对5例有自发性静脉分流的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采取静脉曲张输入血管离断、静脉近端结扎联合或不联合切除的手术方法。结果表明,术后胃食管静脉曲张及功能亢进症状消失或缓解,肝功能改善。术后发生肺栓塞1例,无其他手术相关并发症。本手术使胃食管静脉血经胃--肾静脉分流通道引流至肾静脉,达到了选择性分流目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