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色彩在民族审美意识中的符号性特征十分显著,它是民族演变和发展过程中通过长期实践而形成的具有比较稳定的文化积淀和审美经验的结果,它与民族的生活环境、历史、宗教、心理、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审美意识表现 民族审美意识 色彩民族
  • 简介: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中国第一个被选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其形成的历史悠久,民俗事象丰富多彩。自古以来,端午节主要是通过一些具有节日特色的实物,如龙舟、香囊等作为载体来丰富日常的生活,反映不同时期和地域的节日文化,从而进一步体现人们内心所寻求的精神寄托。端午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强烈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民俗文化,挖掘其中蕴含的原始信仰、伦理教化、娱乐审美等思想观念,有助于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提高个人的文化修养和思想品味。

  • 标签: 民俗符号学 端午节 民俗指符 民俗所指
  • 简介:【摘要】鉴于早在20多年以前的改革开放初期,卡西尔的作为文化哲学的符号就曾经得到过国内学人的广泛关注和阅读,今天进行文化研究和文化哲学研究还有必要重新探讨和利用这种理论吗?尤其重要的是,对于解决中国当前面临的各种现实的重要文化问题,进行这样的探讨和研究究竟有什么作用? 

  • 标签: 卡西尔符号论 哲学研究 探讨卡西尔
  • 简介:宗白华的关学言说方式摆脱了一般理论研究注重逻辑推衍和概念思辨的框架,而是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探寻关,用个体生命的灵性去体悟关。他的美学言说潇洒灵动,亲切感人,具有诗化特征。他的美学言说不仅仅是用语符去“言说”,还是其心灵世界与生命价值的一种圆满“呈现”,他自觉地选择了一种更贴近生命感的富于灵性的诗化语言来演绎。学术性与趣味性的统一,是宗白华美学言说的自觉追求,绘画的和音乐的文字是他的言说符号,而在字里行间流淌着他对于自然风物和人生际遇的深情,因此他的文章不仅充盈着思辨之智慧,更闪耀着灵性的光彩。

  • 标签: 宗白华 美学言说符号 灵性 情感 诗艺效应
  • 简介:商标工具从社会意义出发宏观兼益了商标权人、消费者和市场竞争者之间的利益;商标符号学从权利配置角度微观解析了驰名商标的本质。商标工具、商标符号学可用于驰名商标的个案效力制度正当性剖析。根植于相关公众,配置被动排他权才是驰名商标制度本相,应以此矫正理论与实践中缺少认知、行政擅权、过度扩张问题,孵育成熟商标文化。

  • 标签: 驰名商标 符号学 工具论 利益平衡
  • 简介:在超文本语境中,语义化的符号会增殖为非语义化的链接符号,二者相互隔绝会使文字符号本身产生内爆,即文字图像性的记写符号与其所包含的语音、语义的背离,最终使超文本阅读产生一种表意上的"游牧式"延异。超文本文字叙事的意义难于确定,引发了图像叙事和游戏叙事,图像交互使超文本获得了另一种被读者接受的可能。超文本美学研究不论是在欧美还是在国内都乏善可陈,主要原因在于传统的美学理论资源已发掘殆尽,而图像入侵和空间关系或许可成为超文本叙事研究新的理论生长点。

  • 标签: 超文本 符号增殖 叙事 图像 美学研究
  • 简介:【摘要】卡西尔的符号诗学是以他的符号形式哲学及其“人是符号的动物”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它对于西方哲学和美学既是一个划时代的成果,也是西方哲学和美学发展的必然结果。首先,“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一结论是“回到康德”而又“超越康德”的一个成就。其次,“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一结论是坚持和发展西方人文科学传统的必然结晶。再次,“人是符号的动物”这一结论是反思和批判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哲学和美学而转向现代关系性和功能性哲学和美学的一个成果。这样就使得符号诗学的文学思想回归到人文科学的本位,促进了德国和西方文学思想走向现代。但是,由于卡西尔的符号形式哲学根本上忽视了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话语生产相统一的、以物质生产为中心的社会实践,因此仍然是历史唯心主义的。[著者文摘]

  • 标签: 动物符号 符号动物 符号诗学
  • 简介:<正>音乐美学是一门同其他精神文化领域发生深广接触的学科。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它常常是在同诸如哲学、社会学、历史学、艺术学、心理学、乃至自然科学等相接壤的边缘地带得到发展,并从这些学科中得到有益的渗透和启示。这当中,二十世纪以来发展起来的符号学、语义学对音乐美学的研究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正是在有限的文献资料来源的条件下,就这方面的有关问题做一些初步的评述,目的是为马克思主义音乐美学的建设积累一点必要的思想资料,提供一点粗浅的看法。

  • 标签: 朗格 二十世纪 人类情感 音乐美学研究 六十年代 情感生活
  • 简介:媒介在大众传播学领域意义含混。在符号中,媒介是符号的可感知部分,是符号的物质载体。符号即媒介,符号化即媒介化。一切艺术存在于符号媒介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艺术即媒介。符号媒介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文本研究的基础,更是人文学科基础之基础。

  • 标签: 媒介 大众传播 符号学 媒介化
  • 简介:禅宗公案有一系列自己独特的符号系统,用以表达不可言说的自性,在言说和不可言说的两难情景中,禅宗以符号自我呈现真实自我,在符号自我消失的瞬间使真实自我得到澄明。禅宗公案既有现象学的意味,又和符号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试从符号自我的角度论述禅宗公案的美学意味。

  • 标签: 禅宗公案 符号自我 澄明
  • 简介:摘要:琚宾的设计具有鲜明的符号特征,为评价其建构美学符号特质,本文将室内设计批评和符号学规律相结合,对琚宾设计理念,设计策略进行剖析,归纳分析琚宾近年设计案例,得出琚宾建构美学符号的语义,目的在于深化对室内设计的理解和认知。

  • 标签: 琚宾 符号论 建构美学 琚宾设计理念 室内设计批评
  • 简介:《雅歌》的作者是或不是所罗门或许无伤大雅,但是对于《雅歌》进入正典,或许是一重要考量因素。《雅歌》的美学内涵固然可以引申出许多象外之意,但很显然美在这里与那一种带几分罪衍感,而且是险象环生的虚幻价值已经毫无干系,它甚至不是依附神的光辉,迂回曲折地登堂入室,而具有从感官到精神的一切引人向往的魅力。身体的母题由此在《雅歌》中凸显出来,被认为可表征出自我与世界、世界与自我之间的关系,而成为隐喻的焦点,各式不同术语的结合部。作为《旧约》中无一语提到上帝的独特爱情诗篇,从最初的单独情歌到汇成整体的“歌中之歌”,从起初的分散情节和情景发展到跌宕起伏的半梦半醒叙事,《雅歌》本身的这一进路,考究起来,当同样是充满了美学意味。

  • 标签: 《雅歌》 隐喻 身体 伊甸园
  • 简介:就生命美学与生态美学的比较而言,很少直接的、专门的论述或著作。当然有些文论、著作会提及,但比较意味不浓,没有深入分析;或者像杨东、贾永圣的《生态与生命的交响——袁鼎生生态美学与封孝伦生命美学比较研究》只是涉及两个领军人物的比较,没有从整体上把握。本文将从整体上去把握生命美学与生态美学之间的异同。

  • 标签: 生命论美学 生态论美学 相异走向 生命概念 共通互融
  • 简介:以往的符号学及相关研究以语言文字为参考点,将人类用以载意的符号分为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但是,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的分类与互动不足以覆盖翻译广义范畴的所有符号转换类型,故而有必要以物质介质为参考点,将人类表意符号分为依存于外部物质介质的有形符号和依存于大脑内部介质的无形符号。这两类符号之间存在的三种转换(即有形符号转换为有形符号、有形符号转换为无形符号,以及无形符号转换为有形符号),构成了翻译符号学有关符号活动范畴与类别、符指过程等领域的思想基础,既可丰富符号学有关符号类型划分的相关思考,还可拓展人类交际过程和文本阐释研究的视角,更可以为翻译学有关翻译类型、翻译过程、译者思维与心理、机器翻译等领域提供有益的启示。

  • 标签: 翻译符号学 有形符号 无形符号 符号分类与转换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3-24
  • 简介:李泽厚哲学美学的出发点是人类实践而非个体的生命存在,实践美学以现实的物质活动去决定超现实的精神自由是偏颇的,后实践美学执着于个体生命意义的创造

  • 标签: 实践美学 美学之争 美学实践
  • 简介:通过用接受美学的部分观点和理论来审视批评暴力美学电影,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在作品的创作过程中,如果没有了读者的参与批评,那么这样的作品是不完备的,甚至是空的。同时无论任何影视作品,当读者观看完之后,它所呈现的主题思想应该是:感情是真的,人性是善的,让人觉得世界和生活是美的,是值得我们留恋和珍惜的。

  • 标签: 暴力美学电影 接受美学 期待视野
  • 简介:<正>朱光潜先生有关美学和文学的著述很多,要一本一本来批评,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本文的目的只是想选择其中几个重要论点来加以批判。“文艺心理学”是朱先生所著的最重要的一本书,同时也最足以说明他的思想体系。因此我今天对他的批评,

  • 标签: 朱先 梅花 形相 朱光潜美学 作家 文学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10-14
  • 简介:李泽厚哲学美学的出发点是人类实践而非个体的生命存在,实践美学以现实的物质活动去决定超现实的精神自由是偏颇的,后实践美学执着于个体生命意义的创造

  • 标签: 实践美学 美学之争 美学实践
  • 简介:当今,国际比较文学的主潮,是愈来愈明显地向着理论化的方向发展。中国比较文学,经历了三、四十年的沉寂之后,而今,一经复苏,就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很快地汇入了国际比较文学的这一主潮。而且,我国老一辈专家和为数众多的中青年学者,在这方面做出了世所瞩目的成绩。比较美学在我国的蓬勃兴起,就是一个重要标志。比较美学,是一种跨越国家疆域和民族界限的美学研究。时代赋予我们的学者以国际公民的身份,使他们“以世界性的认识和眼光”去研究美学

  • 标签: 比较美学 主潮 美学传统 中青年学者 平行研究 诗可以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