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普通小麦Fukuho与冰草(Agropyroncristatum,2n=4x=28,PPPP)Z559的衍生系中发现3558-2具有小穗数、小穗粒数和粒数多的优异性状。为了揭示衍生系3558-2优异性状的遗传特征,本研究对其与小麦品种京4841间的282个F2单株的长、小穗数、小穗粒数、粒数等相关进行了遗传分析和QTL定位。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小麦穗相关都符合数量性状特征。利用单标记分析将相关的QTL主要定位于小麦1A染色体上,同时发现在小麦的2A、5B和5D染色体上也有QTL分布。通过加密标记重点构建了1A染色体短臂的遗传连锁图,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解析了小麦1AS染色体上的相关的QTL效应,发现在1A染色体上存在与长、小穗数、小穗粒数和粒数相关的重要QTL各1个,解释变异度分别为14.41%、5.15%、14.84%和10.87%。本研究发现在3558-2的1AS染色体上成簇分布着涉及长、小穗数、小穗粒数和粒数重要性状的QTL,这一结果对指导进一步研究与利用3558-2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麦 穗部相关性状 QTL 基因簇
  • 简介:明确稻瘟病抗性与水稻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对于抗源改良及新抗源的创制具有指导意义。以重组自交系C55为材料,连续2年在水尾病圃通过田间自然诱发稻瘟病考察C55各家系的颈瘟病情指数,在泸县考察C55各家系的主要农艺性状,分析颈瘟病指与主要农艺性状相关;选取田间最高颈瘟病指<23.0%的15个家系组成抗病组,选取单株粒重>34.0g的15个家系组成感病组,通过t检验比较2组间主要性状的差异显著性。结果表明:播始天数、单株数及株高与颈瘟病指的简单相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实粒数、着粒数、千粒重及单重与颈瘟病指的简单相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播始天数、株高及结实率与颈瘟病指的偏相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单重与颈瘟病指的偏相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抗、感2组间颈瘟病指、实粒数、着粒数、单重及单株粒重的差异达5%或1%显著水平。单株产量高的家系其抗瘟性相对弱,15个抗病组家系可作为抗源利用,并对抗源改良方式进行了讨论。

  • 标签: 籼稻 重组自交系 颈瘟病情指数 农艺性状 产量 相关性
  • 简介:以玉米自交系095和L26为亲本,通过对P1、P2、F1、F2、B1、B26个基本世代联合分析,研究了秃尖长、行数、粗、千粒重、重、单株产量等性状的遗传模型。结果表明:行数、重、单株产量的最适模型为D-2模型,即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粗、千粒重的最佳模型为B-1模型,符合两对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模型;秃尖长的最佳模型为E-3,符合两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本研究利用主基因与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玉米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有助于阐明玉米性状的遗传规律。

  • 标签: 玉米 穗粒性状 遗传模型 多世代联合分析
  • 简介:解析粒数、小穗数和粒重及其QTLs间的遗传关联,有利于大麦穗发育遗传和标记辅助选择研究。本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分析了25份试验材料的小穗数、千粒重和粒数的表型差异,以及不同性状及其QTLs间的遗传关联性。结果表明小穗数等3个性状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育种品种的小穗数和粒数与地方品种的没有明显差异,大多数育成品种的千粒重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地方品种的,二棱大麦的小穗数、粒数和千粒重没有显著差异,但六棱大麦的具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小穗数与粒数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835;在试验材料中共检测到4个小穗数QTLs、6个粒数QTL和6个千粒重遗QTLs,16个QTLs分别位于1H、2H和4H等6条染色体上,其中QSn-4HS等8个QTLs具有增效作用、其余QTLs具有减效作用。与标记HVM40-258bp连锁的QTL对小穗数和粒数具有一因多效特性性。小穗数等3个性状分别受遗传效应不同的QTLs控制,QTL多效性导致了小穗数与粒数关联遗传。

  • 标签: 大麦品种(或品系) 穗部性状差异 SSR标记 关联分析 QTLs检测
  • 简介:以种子大小差异显著的黏籽西瓜(Citrulluslanatusssp.mucosospermus)品系PI186490和普通栽培西瓜品系(Citrulluslanatusssp.vulgaris)W1-1为亲本材料,通过杂交及自交获得的F2群体,对西瓜种子大小相关进行精细定位,并构建遗传连锁图谱。结果表明:(1)获得与种子长度及宽度相关的QTL位点各一个,贡献率分别为24.57%和24.79%。(2)利用与种子长度及宽度紧密连锁的CAPS标记(CAPS13,CAPS14)对72份不同种子大小的自然群体材料上进行标记与表型的符合度的验证:标记CAPS13在大粒种子中检出率为36.11%,小粒检出率为80.56%;标记CAPS14在大粒中检出率为30.56%,小粒检出率为83.33%。

  • 标签: 西瓜 种子性状 CAPS 遗传连锁图谱
  • 简介:利用IBMSPSS19.0软件对82个不同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主成分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蛋白含量与干面筋和湿面筋间、干面筋和湿面筋间、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间存在0.01水平显著相关;按方差贡献率提取出3个主成分,3个主成分初始特征值累积贡献率达89.683%,根据标准化正交特征向量矩阵,得出3个主成分的表达式和综合模型,通过综合得分的高低,对不同小麦品种的品质性状进行了排序,其中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的优势强筋小麦品种"新春21"的得分最高,"巴优1号"的综合得分最低。

  • 标签: 主成分 相关系数 小麦 品质性状
  • 简介:本研究以新颖的极端粗茎水稻材料R404及细茎品种日本晴为亲本杂交构建的F2分离群体(152个单株)为作图群体,对控制水稻茎秆粗、茎壁厚以及颈粗3个茎粗度相关的QTL进行定位分析。通过QTLIciMapping分子标记作图软件分析,在水稻3、8、11以及12号染色体上分别检测到7个QTLs,其中茎粗和颈粗的2个QTLqSDM8.1和qRDM8.1可能为同一基因位点调控,茎粗和茎壁厚的2个QTLqSDM3.1及qSWT3.1也定位在相近的位置,这2个染色体位置可能存在控制茎粗的一因多效的基因。qSWT3.1(15.39%)、qRDM3.1(44.66%)和qSDM8.1(19.16%)在其所控制的相应性状(茎粗,茎壁厚和颈部粗)中的贡献率是最大,是主效QTL。除了定位于3号染色体的QTLs外,其他与粗茎性状相关的QTLs均为新发现的QTLs。本研究结果为粗茎QTL的进一步精细定位奠定了基础,也为粗茎QTL应用于水稻抗倒伏品种的培育及种质创新提供重要的基因来源,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水稻 茎粗 穗颈粗 茎壁厚 QTL定位
  • 简介:以角果差异显著的白菜自交不亲和系(P1)和白菜型油菜自交系(P2)为亲本及杂交获得的4个基本世代(P1、P2、F1、F2)为材料,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其角果相关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芸薹种作物的角果长度(SPL)性状及喙长(SBL)性状均受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C-0模型),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83.16%和68.67%;角果宽度(SPW)性状受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E-0模型),其主基因遗传率为20.40%,多基因遗传率为78.34%。角果相关性状均以多基因遗传为主,角果宽度性状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为1.26%;角果长度、喙长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分别达16.08%和25.36%。针对芸薹种作物角果性状的改良要以多基因为主,并注意环境条件影响。

  • 标签: 芸薹种 遗传 角果 主基因+多基因
  • 简介:选用籼粳交组合(晚轮422×沈农265)F2为试材,分别在四川、上海、辽宁同年种植,研究在不同生态条件下性状和程氏指数的变化趋势以及二者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四川和上海较长、2次枝梗数较多、结实率较低并且与着粒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而在辽宁较短、1次枝梗数较多、结实率较高并且与着粒密度关系不显著。从北到南,程氏指数、叶毛、1-2节长、抽穗时壳色和子粒长宽比均呈偏粳分布,并且偏粳程度呈增加趋势。程氏指数与颈弯曲度相关在各地区均未达显著水平;在四川与着粒密度呈显著负相关,与结实率和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在上海与结实率呈显著正相关;在辽宁与着粒密度、1次枝梗数、2次枝梗数、粒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长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水稻超高产育种必须根据生态条件的差异合理地将协调结构与亚种间杂交优缺点互补相结合。

  • 标签: 水稻 生态条件 籼粳杂交 穗部性状 程氏指数
  • 简介:本研究以典型的籼粳交(春江06/台中本地1号)F1经花药培养产生的双单倍体(DH)群体为材料,考察了该群体及其双亲抽穗期功能叶的叶长、叶宽和叶倾角。结果表明,相邻功能叶的叶型特征有极显著的相关。所考察的有关性状在DH群体中均表现连续分布,且有一定数量的超亲个体,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特征。QTL分析共检测到52个水稻抽穗期功能叶叶型有关的QTL,它们分布于除第5染色体外的其他11条染色体上,贡献率介于6.27%---23.30%之间。增效等位基因的聚合能明显调节不同叶位功能叶的叶型,并对其在常规稻和杂交稻的育种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水稻 抽穗期 功能叶 QTL分析
  • 简介:摘要:为了进一步挖掘利用营养成分含量的燕麦籽粒基因和品质资源,以内蒙古武川县上秃亥乡在2020-2022年间种植的裸燕麦为研究材料,通过分析种植于同一乡镇,土地品质不同,对收获籽粒的蛋白质、脂肪、水分3个营养指标进行测定。通过对不同环境中燕麦各营养成分与土地品质进行差异分析,筛选出高品质基因型燕麦种子及适合燕麦种植的土地。本研究为在该地区选育高品质及高产燕麦资源提供研究材料,为燕麦生产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对燕麦品质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标签: 燕麦 营养性状 主成分分析
  • 简介:本研究以二倍体马铃薯C为母本,E为父本的杂交F1群体共90个株系,构建了一张包含12个连锁群和78个SSR标记,总长度1141.99cM,标记间平均距离14.64cM的遗传图谱。结合2015年和2016年鉴定的与块茎建成相关表型数据,采用QTLIciMappingV4.1软件的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进行QTL定位和效应估计。共检测14个与株高、根长、匍匐茎长、匍匐茎数、微型薯数相关QTL。表型变异解释率为3.05%~19.19%。有5个QTL在2个环境中被重复检测到,其中在5号染色体上有2个(qTN5-1,qTN5-2)与微型薯相关的QTL,遗传贡献率为9.64%和9.67%。在9号染色上有3个(qSL9-1,qSL9-2,qSL9-3)与匍匐茎长相关的QTL,遗传贡献率为3.05%~14.17%。

  • 标签: 二倍体马铃薯 雾培 块茎建成 QTL定位
  • 简介:鲫(Carassiusauratus)遗传多样性丰富,具多种不同倍性的亚种,是研究鱼类进化的独特材料。本研究利用79个SSR标记和22个EST-SSR标记检测了鲫自交F2代的181尾个体的基因型,对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4个生长性状进行了单标记回归分析。Permutation检验(10000次)结果显示:有22个标记分别与体重、体长、体高和体厚具有显著相关(P〈0.05),其中,HLJYJ15和HLJYJ244与4个性状均呈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筛选的101个微卫星标记丰富了鲫分子标记数量,可用于鲫连锁图谱的构建和QTL定位研究;获得了4个与鲫性状相关的标记及基因型,为鲫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MAS)和生长性状的遗传机制研究提供了工具。

  • 标签: SSR EST-SSR 体重 体长 体高
  • 简介:采用籽粒长宽比较大、着粒密的散型材料(EG23)改良粳稻密型品种的籽粒垩白性状.结果表明,经改良后得到的密型品系EA6,与原亲本浙粳20比较,其部长度缩短,每总粒数增加,着粒密度增大,而籽粒垩白特性得到明显的改善,表明在部长度和着粒结构未得到改良的情况下,调节籽粒长宽比对改善密型品种籽粒垩白性状具有可能性.不同粒位籽粒垩白性状改良的效果不同,顶部和中部的改良效果明显优于基部.设计的4个不同杂交配组方式中,以反回交配组方式(浙粳20/EG23//浙粳20)选育效果最好.EA6具有较好的农艺性状,既可作为优异种质资源利用,也可直接应用于生产.这一结果从育种实践上较好地协调了密型品种高产与优质的矛盾,对于培育既有密型的高产株型又有优良籽粒外观品质的水稻品种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穗型 籽粒 垩白 穗部 性状改良 水稻品种
  • 简介:本研究选择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和极重度退化草地上的短兔耳草(Lagotisbrachystachya)为研究对象,对短兔耳草克隆生长与土壤养分的相关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PH值对短免耳草匍匐茎数量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土壤的全氮、全磷、全钾对短兔耳草匍匐茎数量的影响不明显;土壤中全氮、全磷含量的高低对短兔耳草基株重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土壤的全钾含量和PH值对短兔耳草基株重量的影响不明显;土壤中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及PH值的高低对短兔耳草分株重的影响均不明显。

  • 标签: 短穗兔耳草 匍匐茎 相关性
  • 简介: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提高油菜产量是油菜育种的首要目标之一。油菜育种中,考察和分析油菜种质的主要农艺性状是筛选育种亲本材料配制优良组合的前提基础,可以为高效开展重要性状的改良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以213份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育种单位提供的甘蓝型油菜育种亲本为材料,采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及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探讨在成都平原气候条件下,油菜单株产量与10个相关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明确甘蓝型油菜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地区油菜资源农艺性状存在较大差异;单株产量与株高、主花序长、一次有效分枝数、主序有效角果数、角果长度、每果粒数和千粒重极显著正相关,与营养生长天数显著负相关;对单株产量直接影响最大的是株高,其次是每果粒数和一次有效分枝数,间接作用最大为主序有效长度,其次是主序有效角果数和一次分枝高度。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株高、每果粒数、一次分枝高度和一次有效分枝数是决定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相关综合为4大类:株高控制因子、生育期控制因子、产量性状控制因子和株型控制因子。本生态区域内决定产量形成的关键性状为株高、每果粒数、一次分枝高度和一次有效分枝数,本研究得出的结果对于充分利用各育种单位亲本材料优良性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甘蓝型油菜 育种亲本 单株产量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 简介:摘要:本次试验主要是通过探究玉米品种在人工改变上叶夹角后对玉米的茎秆强度、籽粒品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选用上叶夹角较为相似(约为30°)的四个玉米品种:隆平206、联创7号、郑单958、伟科702,主要的结果:玉米籽粒品质(蛋白、脂肪、粗纤维的含量)与上叶中的蛋白、脂肪、粗纤维的含量对上叶夹角变化反应不敏感,主要的影响因素为品种;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与玉米上叶夹角变化也不成相关;玉米的茎秆强度因上叶夹角变化而出现不同。

  • 标签: 穗上叶夹角 茎秆强度 籽粒品质 产量
  • 简介:以保存的857份辣椒资源为材料,对首花节位、株高、株幅等23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辣椒资源的23个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平均值为1.75,平均变异系数为75.95%,表明857份辣椒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相关上熟性与首花节位呈极显著相关,单果质量与果形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果肉厚度与单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形指数与果肉厚及单果质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商品果横径与果肉厚及单果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商品果纵径与商品果横径、果形指数及果肉厚呈极显著相关.

  • 标签: 辣椒 种质资源 多样性 相关性
  • 简介:本文对一、二年生的五味子幼苗的变异情况进行调查,同时对各个性状间的相关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茎粗、叶面积、根系体积和单株鲜重都表现显著的变异范围。一年生五味子幼苗的茎粗和叶面积,株鲜重和株高呈极显著负相关;二年生五味子的株鲜重和叶面积有显著相关。这一试验结果可为五味子各个育种的目的选育及五味子种苗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 标签: 五味子幼苗 性状 变异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产程中羊水性状观察,早期发现胎儿窘迫,预防新生儿窒息。方法对我院住院分娩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进入活跃期宫口开大3~5cm时,胎膜自然破裂或有适应症者给予人工破膜,此时即开始观察羊水性状,同时实行胎儿电子监护;统计胎儿电子监护异常率、羊水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结果羊水粪染Ⅱ、Ⅲ度者胎儿电子监护异常率高于Ⅰ度和清亮者(P<O.O1),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高于Ⅰ度和清亮者(P<O.O1),羊水粪染Ⅲ度到分娩时间越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将会增高(P<O.O5)。结论羊水污染对新生儿窒息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对羊水粪染多项指标共同检测,进行综合评价,可提高胎儿窘迫诊断的准确性。

  • 标签: 羊水性状 胎儿窘迫 新生儿窒息 胎儿电子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