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基于依恋“内部工作模式”的稳定,研究者们认为成人依恋具有跨时间的连续性,可以通过不同时间测得的依恋风格的稳定来考察。采用各种自陈式问卷和半结构访谈方法的研究显示,在成人发展的不同时期,成人依恋风格均具有中等程度的稳定。这样的结果暗含了成人依恋也有波动和变化的空间,研究者们提出生活压力、社会认知和个体差异三种模型对成人依恋的变化进行了不同角度的解释。成人依恋稳定方面已经积累了二十多年的研究成果,但在研究对象的范围、解释模型的建构和研究方法的创新等方面仍存在可改进的空间。

  • 标签: 成人 依恋稳定性 生活压力模型 社会认知模型 个体差异模型
  • 简介:战略联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工具,但却有着较高的不稳定。本文对国内外联盟稳定问题研究做了梳理,综合评述了交易费用理论、资源基础理论、组织学习理论、社会资本理论等四个主要的研究角度以及Das和Teng的内部张力分析框架,指出了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标签: 战略联盟 稳定性 研究综述
  • 简介:研究采用同伴提名法、友谊质量问卷和班级戏剧量表,对430名小学3至5年级的儿童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追踪调查。在此基础上考察了攻击行为的不同发展轨迹与同伴关系之间的联系。结果表明,不同的攻击行为发展轨迹在社会喜好上的主效应显著,但是在友谊质量上的差异不显著,具体来说:(1)不同外部攻击亚组之间在社会喜好变化趋势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先低后高组、持续高组和持续低组,先高后低组的社会喜好存在显著的上升趋势;相对于持续低组和持续高组,先低后高组存在显著的下降趋势。(2)不同关系攻击亚组之间在社会喜好变化趋势上存在显著差异,相对于先高后低组、持续低组和持续高组,先低后高组的社会喜好得分存在显著的下降趋势。

  • 标签: 外部攻击 关系攻击 社会喜好 友谊质量
  • 简介:采用中介性调节分析方法,探讨了青少年外显自尊、内隐自尊、完美主义和自尊稳定的关系。研究发现:外显自尊通过在乎缺点这一中介变量影响着自尊稳定,外显自尊与自尊稳定之间的关系不存在追求高标准的中介作用;内隐自尊调节着外显自尊和在乎缺点、自尊稳定的关系,在低外显自尊者中,内隐自尊低者倾向于在乎自己的错误,表现出较高的自尊不稳定;外显自尊通过在乎缺点影响自尊稳定的间接效应在低内隐自尊者中更为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应考虑内隐自尊稳定在自尊研究中的作用。

  • 标签: 自尊水平 自尊稳定性 完美主义
  • 简介:遵守规则是理性决策的必要条件。本研究考察了222名大学生和157名老年人进行选择活动时所遵循的规则的稳定。研究发现,大学生的选择与老年人相比,具有显著的“不规则”倾向,然而此倾向在老年人中并不存在。在面对假设的超市折扣卡时,大学生的“非规则”选择显示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理性,而老年人的“精明”决策进一步证明其与日常生活相关联的复杂认知能力如判断和推理等在老龄期依然处于较高的水平。

  • 标签: 规则 理性 智慧
  • 简介:<正>在科罗拉多收养计划中,发现父母和被他们遗弃的孩子的认知测验分数之间有相似之处,对此,有人提出用幼年期至成人期的遗传稳定来加以解释。尽管这期问一个人的遗传特征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初步分析的结果表明,遗传对幼年期和成年期的认知能力的影响可能存在高度相关。为了更精确地评价遗传稳定,本文提出了一个遗传和家庭环境传继(tran-

  • 标签: 初步分析 遗传稳定性 成人期 认知发展 儿童期 相似之处
  • 简介:本研究以522名小学二、三、四年级的儿童进行间隔1年(两次收集教据)的纵向研究,考察了儿童受欺负稳定及其与社会能力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欺负在小学儿童中十分常见,但并不是一种很稳定的现象,对大多数儿童来说,受欺负只是一种短暂的经历。在间隔1年的追踪研究中,只有大约6.6%的儿童被连续两次评定为受欺负者。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儿童的受欺负与社会能力发展有着密切的同时性关联;鉴别分析表明,同伴拒绝、退缩行为是区分儿童受欺负稳定的两个最主要的社会能力变量。

  • 标签: 受欺负 社会能力 孤独感 攻击行为 退缩行为
  • 简介:采用实验室行为观察法考察了114名2~11岁儿童自我控制的发展变化及其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儿童的自我控制在2岁到4岁之间具有低等程度的相对稳定,在4~11岁之间具有低等程度的相对稳定。(2)女孩在2岁、4岁、7岁和11岁时的自我控制均显著高于男孩。(3)从2岁到11岁,男孩和女孩自我控制的发展变化存在差异。对于女孩来说,4岁时的自我控制显著高于2岁时,4岁与7岁、11岁之间以及7岁与11岁之间的自我控制均无显著差异;对于男孩来说,4岁时的自我控制显著高于2岁时,7岁时显著低于4岁,7岁与11岁之间的自我控制无显著差异。

  • 标签: 儿童 自我控制 稳定性 性别差异
  • 简介:稳定是福华禹谟通过学习中共十五大文件,加深了我们对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一邓小平理论精髓的理解。邓小平理论是指引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和平稳定的智慧明灯,作为佛教徒,从教义和行为准则来看,和平稳定,是一贯被推崇为至高无上的福报。孙中山曾说过:“佛教是智信而...

  • 标签: “一国两制” 邓小平理论精髓 世间法 江苏省 佛教 无产阶级革命家
  • 简介: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日趋复杂,不稳定事件频发,维护好高职院校的安全稳定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邓小平的稳定思想包含政治稳定、经济稳定、思想文化稳定和社会秩序稳定四个方面内容,是当前做好高职院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宏观指南。当前影响高职院校安全稳定的主要因素是:国内外敌对势力和犯罪分子的破坏;经济实力不够和利益分配不公;思想政治教育和宣传工作不够;社会不良风气和学校领导工作作风的影响。在邓小平稳定思想指导下做好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具体措施是:保持高职院校的政治稳定;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注重公平公正;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和舆论宣传工作教育;坚决惩治腐败,改进领导工作作风。

  • 标签: 邓小平 稳定思想 高职院校 安全稳定工作 和谐社会
  • 简介:<正>稳定是指一种和谐、有序的动态平衡状况。所谓保持政治和社会环境的稳定,就是通过对人们的社会活动进行自觉的有效的干预、控制和调节.来实现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的动态平衡,保持政局平稳、民族团结、人民思想情绪稳定,以及社会生活的安定、协调、和谐、有序。政治和社会环境的稳定是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没有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为什么必须保持政治和社会环境的稳定,如何才

  • 标签: 邓小平文选 社会环境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稳定观 社会稳定
  • 简介:这篇文章是阿多诺在1965年关于否定性的辩证法的演讲的第二讲。在这里,他认为,黑格尔虽然也讲否定,但是在他的否定中包含了肯定。他在后期思想中总是从否定中找出肯定,他的否定之否定最终是肯定。他的辩证法体系在总体上也是肯定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这个命题从总体上表现了这种肯定。实际上在否定性的总体中没有肯定性,在奥斯维辛之后写诗不再可能。否定辩证法的否定就是针对肯定性的,它批判这种肯定性,否定概念与现实的同一性。这种否定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也不同。

  • 标签: 黑格尔 否定 否定辩证法 批判理论
  • 简介: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始终是关系社会稳定和建设大局的重大问题,在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里,没有各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社会的和谐稳定。社会是人组成的,人是分属不同民族的。如果搞不好民族团结,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安宁和社会的和谐。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人民幸福;国家分裂、

  • 标签: 社会稳定 民族团结 多民族国家 维护 和谐稳定 江泽民同志
  • 简介:习近平同志高瞻远瞩,辩证思考治国理政问题,就维护社会稳定提出了一系列新思维,如有预判高度的战略思维、多角度认识的辩证思维、根本性思考的法治思维、全面谋划的系统思维、有备无患的底线思维和打破常规的创新思维等。这些新思维既从战略上思考,又从战术上谋划,贯穿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认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新形势下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行动指南。

  • 标签: 习近平 执政理念 稳定思想 科学思维
  • 简介:在证据关系的问题上,持非充分决定性观点者认为,数据不能完全决定假说评价。一部分哲学家认为,非充分决定性可以表达为多重经验等价的不相容理论的可能性问题,而反对者则将问题转换为诸如未被考虑的替代物观点等,但他们都将问题看作是多重理论的有效性。这种解释可被称为对非充分决定性问题的整体论解释,但是这种解释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而通过对科学知识的社会解释则能提供对非充分决定性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科学哲学家的任务就是去理解,科学共同体如何运作从而最小化由非充分决定性带来的对可靠性威胁,以及能以清楚表达规范的方式发展我们的科学认识论,这些规范可应用于该共同体实践。即使面对新形式的非充分决定性,知识的社会解释也有资源来完成这两项任务。

  • 标签: 证据关系 理论假说 科学知识 非充分决定性
  • 简介:本研究从评价倾向框架(ATF)的角度探讨了情绪的确定性维度对风险偏好的影响。实验一发现,高确定性情绪(愤怒、愉悦)导致较高的风险寻求,低确定性情绪(恐惧)导致较低的风险寻求,确定性评价倾向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说明不同情绪在核心评价主题上(并不是效价上)的差异决定了情绪对决策的影响,实验一还证实不同情绪对决策的影响是通过评价倾向实现的。实验二发现,在任务风险确定时,愤怒情绪比恐惧情绪导致了更高的风险寻求;在任务风险不确定时,愤怒与恐惧被试的风险寻求倾向没有差异,说明情绪的确定性维度与风险任务的确定性属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当两者的方向不一致时,情绪所激发的评价倾向可能会受到任务风险性质的抑制。

  • 标签: 评价倾向框架 具体情绪 风险偏好 确定性
  • 简介:代际责任问题是当代应用伦理学的热点话题之一,如何应对涉及未来世代的不确定性,又是代际责任问题的重点。有些道德哲学家建议借助经济学方法,用"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来应对这种不确定性。但是,单纯应用"成本—收益分析",不但令道德哲学家们怀疑这个方法预设了功利主义的前提,在实际计算中也无法应对不确定性难题。在成本与收益的计算中使用的"贴现率",实际上暗含着某种对未来世界的描绘,而这种描绘本应是不确定的。另一种建立代际责任的尝试是人权原则。人们常常怀疑人权不能应用到有关尚不存在的未来世代的讨论中。通过将未来人的人权与当代儿童的人权进行类比,人们似乎有理由采纳一种包括未来人的人权观念。如果这种人权观念成立,那么人权原则可以以最小的理论代价应对不确定性的难题。

  • 标签: 代际责任 不确定性 成本收益分析 人权
  • 简介:由于社会转型,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个人等方面原因产生了下岗职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和贫困大学生等大量的城市贫困人口。笔者从城市贫困者的个人社会等级评定、对贫富分化现状的态度以及分化程度的容忍度上分析城市贫困者心理差异对社会稳定的影响。

  • 标签: 城市贫困人口 心理 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