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展神经麻痹的病因、治疗方法、效果以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外展神经麻痹的47例患者。结果外展神经麻痹的主要病因有糖尿病性外周神经麻痹(26%);非特异性炎症(17%)。结论外展神经麻痹病因多样且复杂。

  • 标签: 眼肌麻痹 外展神经疾病 外展神经麻痹
  •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弥漫性结缔组织病,神经系统受累时称为神经精神狼疮(NPSLE)。NPSLE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美国风湿病学会定义了19种常见表现,包括头痛、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癫痫发作、脑血管病变等。遗传因素、自身抗体、血脑屏障受损、血管病变、炎症反应等因素均参与了NPSLE的发病,主要通过炎症反应和抗磷脂抗体相关的血栓-缺血两种发病机制致病。炎症反应主要采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缺血性病变主要采用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改善,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和对症治疗。主要的危险因素包括疾病活动程度或疾病累积损害程度、合并其他严重NPSLE或病史、中高滴度抗磷脂抗体阳性等。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仍需进一步完善大规模、统一标准的高质量研究以加深对疾病的认识。

  • 标签: 神经精神狼疮 危险因素 炎症 抗磷脂抗体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神经外科护理过程中容易引起纠纷的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以规范护理行为,提高服务质量。方法通过选取2010年1月——2012年12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进行治疗的79例患者,对其护理过程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分析神经外科护理工作中可能引起纠纷的现存或潜在的危险因素,并积极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可能引起纠纷的危险因素进行及时的处理,从而有效的减少了神经外科护理风险的发生,改善了护患关系,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显著提高。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 纠纷因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为提高神经外科护理质量,探析其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方法:于神经外科中纳入240例患者参与至本次研究中,其均存在有不同类型的神经外科疾病,符合实验入组标准。同时,其中120例患者为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前收治,其余120例为实施后所收治,统计两组患者在护理措施下的护理风险发生率以及可能导致护理风险事件的危险因素,并以此为依据优化护理风险管理。 结果:在实施前护理风险管理措施前,组内120例患者中出现16例风险事件,而通过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实施,仅出现2例,相比之下安全性明显更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神经外科中的护理风险因素比较复杂,应当从患者、护理人员、护理管理等角度予以改进。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风险因素 风险管理 优化对策
  • 简介:摘要:由于神经外科的病人具有危重、复杂、变化迅速的特点,因此,神经外科成为了医疗纠纷和投诉的高发地区之一。本文分析了神经外科护理纠纷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 标签: 神经外科 护理纠纷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收集可能与患者术后早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的因素,采用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对相关因素与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 d,21例(33.9%)患者面神经功能正常,41例(66.1%)患者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术后6个月,49例(79.0%)患者面神经功能为正常,13例(21.0%)患者面神经功能损伤。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越大、肿瘤与面神经黏连越紧密,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P=0.002、0.002);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3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程度、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7 d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0.014);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0.030)。结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越紧密、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患者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术后6个月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 标签: 听神经瘤 面神经功能损伤 肿瘤黏连
  • 简介:摘要神经梅毒是梅毒螺旋体侵犯神经系统而导致的较严重的临床阶段,伴或不伴HIV感染的梅毒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因素有所不同。HIV阴性梅毒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性别、年龄、梅毒感染阶段、治疗情况等;预测因素包括血清学滴度、脑脊液一些指标的变化及是否伴有神经系统或眼科症状等。HIV病毒载量及CD4+ T细胞计数、抗反转录病毒治疗情况是HIV阳性梅毒患者发生神经梅毒的主要预测及危险因素

  • 标签: 神经梅毒 危险因素 HIV 梅毒血清诊断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神经外科实行目标性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79例手术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共15人,感染例次19,感染率18.99%,高于全院同期感染率(5.73%),其中以肺部感染占首位。结论对神经外科感染与收治对象有关,与侵人性操作密切相关;获得性肺部感染与基础疾病状态和医源性因素有关。只有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才能降低神经外科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 标签: 神经外科 医院感染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神经外科感染现状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神经外科实行目标性监测,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79例手术病人中,发生医院感染共15人,感染例次19,感染率18.99%,高于全院同期感染率(5.73%),其中以肺部感染占首位。结论对神经外科感染与收治对象有关,与侵人性操作密切相关;获得性肺部感染与基础疾病状态和医源性因素有关。只有及时采取相对应的措施,才能降低神经外科获得性医院感染的发病率。

  • 标签: 神经外科 医院感染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于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分析,目的为实际工作中制定相关治防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的23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统计。结果发生医院感染的例次感染率为6.47%,其中高龄、神经功能缺损严重、为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医院感染以呼吸道感染最为常见,其次为尿路感染等。结论神经内科感染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是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预防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措施要有针对性和个体化的差异。

  • 标签: 医院感染 神经内科 易感因素 预防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神经内科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患者一共有943例,对943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给予回顾性分析。结果在943例患者当中,其中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一共有99例,占总体的10.49%。感染多发于脑卒中患者,其中以脑梗死以及脑出血为主。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其次为泌尿系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有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住院天数以及侵入性操作有关。结论神经内科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有患者年龄、住院天数、基础疾病以及侵入性操作,并要对上述危险因素给予监控以及预防,进而使发生院内感染的几率明显减少。

  • 标签: 危险因素 患者感染 神经内科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4-0164-02
  • 简介:【摘要】:目的:神经外科术后感染影响因素探析。方法:于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选取176例因就诊于我院神经外科的病人进行调研,据统计,将发生术后颅内感染病人归纳为感染组,另外将未发生感染者归纳为对照组。结果:(1)发生感染者共计7例,发生率为6/176(3.41%);(2)所分离菌株为6株,其中病原菌主为凝固酶阴性球菌2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鲁氏不动杆菌1例、溶血葡萄球菌1例(3)病人术后感染发生时间在手术结束后2天至11天之间,平均时间为6.52天;(4)经对照感染组与对照组病人年龄、BMI指数对照并无显著差异,(P>0.05,t=0.6651、0.7761、)。经对照感染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ICU停留时间长于对照组,呈现显著差异,(P

  • 标签: 颅内感染 神经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骶神经调控(SNM)治疗神经源性膀胱(NB)患者的疗效,并对疗效的预测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康复研究中心2012年1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1例接受SNM体验治疗的NB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3例,女48例,中位年龄36.5(28.0,52.5)岁。所有患者体验治疗前均记录排尿日记,监测残余尿量,评估肠道功能,并进行影像尿动力学检查及盆底电生理检查。91例中60例有储尿期症状(尿急-尿频和/或尿失禁),24 h排尿次数中位值13(11,18)次,次均排尿量(123.0±45.9)ml,尿急程度评分(3.5±1.0)分,24h漏尿量100.0(50.0,231.5)ml;78例有排尿期症状(慢性尿潴留),残余尿量200.0(132.3,300.0)ml。91例神经源性肠道功能障碍评分(NBDS)为11.00(6.25, 13.00)分。影像尿动力学检查显示膀胱最大测压容量(MCC)250(117,369)ml,充盈期最大逼尿肌压力(Pdetmax)33(17,72)cmH2O(lcmH2O=0.098kPa),膀胱顺应性8.275(4.540,20.307)ml/cmH2O。盆底电生理检查示,39例体感诱发电位(SEP)正常,19例异常,33例未检测到;39例球海绵体反射(BCR)正常,23例异常,29例未检测到。体验期末重新评估,以下至少一项获得>50%的改善,定义为体验治疗有效:24 h排尿次数、次均排尿量、尿急程度、24 h漏尿量、残余尿量。体验治疗有效者,行脉冲发生器永久植入术。对于体验治疗后上述评估指标改善未>50%的患者,但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达到患者预期,也进行了永久植入。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NM体验期治疗是否有效的预测因素。结果本组91例体验期治疗(18.7±6.7)d。体验期末43例(43/60,71.7%)储尿期症状至少一项指标获得>50%的改善;21例(21/78,26.9%)排尿期症状获得>50%的改善;NBDS评分下降至3(0,8)分(P<0.05)。19例复查影像尿动力学,MCC从术前173.0(98.0,326.0)ml增加至300.0(201.0,386.0)ml(P<0.05),Pdetmax从术前40.0(27.0,84.0)cmH2O下降至22.0(15.0,60.0)cmH2O(P<0.05),膀胱顺应性从术前6.84(3.75,11.79)ml/cmH2O增加至19.23(4.95,32.00)ml/cmH2O(P<0.05)。体验期末,91例中50例(54.9%)治疗有效,其中45例选择永久脉冲发生器植入;另有9例评估指标改善未超过50%,也进行了永久植入术。永久植入术后中位随访25.5(11.5,60.5)个月。4例疗效丧失,2例出现输尿管2级反流,1例行膀胱扩大成形术。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尿潴留症状是患者体验期治疗无效的预测因素(P<0.05)。结论SNM不仅能改善NB患者的下尿路症状,也能改善尿动力学指标和肠道功能。体验治疗前仅有慢性尿潴留症状的患者体验治疗有效率低。

  • 标签: 骶神经调控 神经源性膀胱 疗效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的感染因素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5年2月-2016年6月我院神经外科486例出院患者中的医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医院内感染63例,感染率为12.96%;常见感染部位依次为呼吸道、泌尿道和胃肠道等;侵入性导管、住院天数长和高龄均是医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应加强病房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加强基础护理和健康教育,缩短住院天数,以降低神经外科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外科 感染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内科患者进行护理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同时制定解决的方法。方法我院选择2010年4月-2012年4月间神经内科收治的126例患者,对其进行护理后总结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同时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法。结果通过研究发现神经内科护理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很多,主要包括意外受伤、法律意识淡薄以及人员与技术不足等方面。结论在神经内科的护理安全上,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安全质量教育,提高护士对安全性的认识程度,还要加强护理人员对法律的认知度,同时注意对自我的保护,良好的和患者沟通,提高护理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规范性,保证各项规章制度能够落到实处,还要从安全角度出发,尽量避免工作中出现由于医源性造成的不良影响,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中。

  • 标签: 神经内科 护理安全 影响因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内科医院感染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神经内科发生医院感染患者60例,分析医院感染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结果6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率最高的是脑梗死,发生率为20%;男性患者感染率为51.67%,高于女性患者;年龄在60-75岁患者发生感染率为36.67%,比其他年龄组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上呼吸道感染发生率为50%,比其他感染部位发生率高;侵入性操作中,中心静脉穿刺感染率高于其他操作,发生率为43.333%;住院时间>1个月的发生感染率较高,发生率为51.67%。结论神经内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较高,诱发神经内科发生医院感染的因素有住院时间、年龄及侵入性操作,因此需加强感染管理,做好预防医院感染的措施,严格规范医护人员各项操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标签: 神经内科 医院感染 相关因素 预防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