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资料与方法癌症末期的疼痛患者,硬膜外注入盐酸吗啡获得显著的止痛的效果。癌症患者9例,男6例,女3例,直肠癌3例,肺癌2例,其它癌症4例。方法:与持续性硬膜外阻滞的情况相同。根据疼痛的部位选择穿刺的部位,然后插入导管,依穿刺部位分颈部1例,胸部2例,腰部6例。以局麻药作实验性阻滞,肯定不是蛛网膜下以后,将盐酸吗啡0.2mg/ml生理水稀释液,依照疼痛范围注入5~10ml。注入吗啡的体位没有特殊的规定。依患者的自由选择。全部病例,从初次注入时开始,在注入后1h,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的变化,时常调正吗啡浓度0.1mg/ml,再观察止痛的效果。2结果全部病例注入吗啡后2~3mi

  • 标签: 硬脊膜外腔注入 盐酸吗啡 硬膜外阻滞 运动麻痹 镇痛作用 硬膜外吗啡
  • 简介:摘要脓肿是局限在椎管内外间隙的细菌性化脓性炎症。脓肿不是常见病,但因其致残率和病死率颇高,故临床上十分重视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临床医生应对这种疾病有充分的认识,一是要积极预防该病的发生,二是强调对该病进行早期治疗,否则将会产生截瘫等后遗症,乃至死亡的严重后果。本文将就对这一疾病的分析来讨论这一疾病的致病原因,病理,诊疗。

  • 标签: 硬脊膜外脓肿 脓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把持式”持续正压硬膜外穿刺术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0例下腹部以下手术病人,随机分为1、2、3三组,分别采用“把持式”持续正压、经典正压、玻璃管负压硬膜外穿刺术。观察穿刺时间、进针深度、注射痛、硬膜外置管困难、置管是否有阻力、术毕拔管后观察导管打折情况,镇痛效果。结果“把持式”穿刺用时少,廉价,易于掌握,没有注射痛,外置管困难、导管打折发生率低。结论“把持式”持续正压硬膜外穿刺术有其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ldquo 把持式&rdquo 持续正压 硬膜外腔穿刺术
  • 简介:摘要连续麻醉在手术中应用非常广泛,良好的心理状态对麻醉是否成功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理护理的应用。

  • 标签: 连续硬脊膜外麻醉 心理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脓肿的临床症状、影像学表现及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3年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4例脓肿患者(男1例,女3例)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完全瘫痪患者未行手术治疗,予以抗感染、脱水等对症治疗;另2例未完全瘫痪患者行手术治疗。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该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结果4例患者均表现脊柱疼痛、发热、肢体运动障碍等临床症状。2例未完全截瘫患者经手术及药物治疗后,症状均改善;2例完全截瘫患者治疗后无明显效果。结论脓肿的治疗效果及预后与病程缓急、患者全身状况及脊髓受压情况、手术是否及时等有密切关系。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脓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极为重要。

  • 标签: 硬脊膜外脓肿 抗生素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为探讨麻醉镇痛效果,为临床医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两组病人手术均使用麻醉方法,研究组34例,于手术结束前30分钟通过硬管接上PCA泵,对照组病人34例,术后即拨除导管,由病房护士观察及记录两组患者术后30小时内情况。结果PCA泵的使用,方法简便,有其利弊,两组镇痛效果对照P>0.05。结论运用PCA泵,重点放在生命体症的观察,恶心呕吐和尿潴留发生率较高,不同程度地增加病人的思想负担,需逐步完善。

  • 标签: 硬脊膜外麻醉镇痛 护理 副反应
  • 简介:随着我国老年人群的增长,前列腺增生的病人也逐年增加。前列腺增生最易出现的是梗阻性尿潴留,目前缓建这种尿潴留最简便、最安全、最经济实用的方法还是导尿。但是前列腺增生的病人多数是年老、多病、体质弱的病人。普通导尿法多数在操作时会出现剧烈的疼痛,病人不合作,或因疼痛引起其它危险,导

  • 标签: 硬脊膜外麻醉 导尿 尿潴留 前列腺增生 老年人
  • 简介:背景:临床上在腰椎间盘摘除中将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放置在神经根和周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目的:通过动物实验了解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预防粘连的效果。方法:将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均分为4组,均切除L4、L7椎板,造成1.0cm×0.5cm的裸露区后,其中3组分别在与神经根表面覆盖地塞米松明胶海绵、注射地塞米松及覆盖明胶海绵,以不用任何间置物覆盖的为空白组。术后2,4,6,8,12周完整取下整个手术节段椎体及其附件和椎旁肌,大体及组织学观察神经根及粘连程度。结果与结论:术后12周,地塞米松明胶海绵组大体见椎板缺损处有新生骨形成,周围有黄白色性组织,可分离,组织学见脂肪细胞结构完整,与之间分界明显,无瘢痕细胞形成,无粘连,软骨细胞及骨小梁增生;地塞米松组、明胶海绵组、空白组大体见外围有大量瘢痕组织,与粘连严重,无法钝性分离,组织学见芽组织胶原化,增厚,粘连严重。表明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复合物可预防粘连。

  • 标签: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地塞米松 明胶海绵 椎板切除 硬脊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急性脓肿是椎管内脂肪组织和静脉丛的化脓性感染,由于外间隙内大量脓液积聚,造成脊髓受压,出现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的临床表现,是神经外科急症之一,误诊率及致残率较高.我院及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1990年1月至今收治本病患者12例,现对其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急性硬脊膜外脓肿 诊断 治疗 影像学检查 临床分型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进步,近年来,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疾病的高发,虽然急性应血肿在发病率上非常罕见,但其所带来的危害却是非常大的,致残率比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护理人员非常有必要对这一类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做好保障,对患者行术前、术后的护理,最终达到对急性应血肿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提高的目的。

  • 标签: 急性硬脊膜外血肿 临床护理 治疗效果
  • 简介:1病例报告病例1,男,54岁,因下腹灼痛、尿便失禁、双下肢感觉、运动丧失36h入院。曾于1993年10月行二尖瓣置换术后持续服用华法林4mg/d,发病前无外伤史,未服用其他药物。查体:T10—12神经感觉平面痛觉过敏,L1平面以下痛温觉及本体觉丧失,双下肢呈上神经元性瘫痪。CT示T9-L1节段脊髓后均匀略高密度占位影,CT值50HV。椎管造影T12下缘深杯口样堵塞。

  • 标签: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 二尖瓣置换术后 病例报告 感觉平面 神经元性 尿便失禁
  • 简介:麻醉下行腹部手术时,常可见因内脏牵拉反应给患者造成的痛苦,影响手术正常进行。单纯通过加大局麻药剂量或使用杜冷丁、芬太尼、异丙嗪等

  • 标签: 硬脊膜外麻醉 耳穴压迫 剖腹手术
  • 简介:患者男性,22岁学生,因右肩背部剧痛1d入内科.查体:T5-8压痛(十),双下肢肌力V级.第2天出现双下肢乏力、尿潴留及第二肋以下平面痛觉消失;双下肢肌力为零.CT检查示C7~T2血肿,脊髓向左侧移位,CT值为73Hu.MRI示C7~T2外有一肿物影,约2.2cm×4.1cm×2.0cm,T;加权像为等信号,T2加权像表现为低信号.

  • 标签: 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腰椎间盘切除术中应用地塞米松明胶海绵于周围预防术后及神经根粘连的疗效。方法对随机抽取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其中实验组的41例髓核摘除后将地塞米松结合明胶海绵置于及神经根周围。术前和术后6h、ld、3d、7d采用VAS法进行疼痛评分,术前和术后3个月采用JOA评分,3个月后按Macnab疗效标准评估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通过随访对腰椎间盘切除术后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术后6h、1d、3d、7d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神经根性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月时实验组JO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Macnab疗效标准实验组优良率97.56%,对照组优良率80.00%。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腰椎间盘切除术中在神经根周围给予地塞米松明胶海绵可明显减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神经根疼痛,及时手术疗效明显,对预防术后粘连的也有较好的短-中期疗效。

  • 标签: 地塞米松 明胶海绵 硬脊膜 粘连 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血肿的出血原因、临床表现、MRI特征、治疗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10年来5例自发性血肿(SSEH)的病例,探讨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术前神经功能状态及发病到手术的时间间隔与预后因素.结果患者预后与术前神经功能状态及发病到手术的时间间隔密切相关,与年龄、血肿部位、血肿大小似乎无关.患者术前的神经功能状态越好预后越佳,发病到手术的时间间隔越短预后越好.结论MRI检查是诊断本病最佳方法.及时的脊髓减压手术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急性自发性硬脊膜外血肿 ASSEH 诊断 病因 MRI特征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自发性血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6例自发性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时机以及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所有自发性血肿患者均行MRI检查。结果16例患者的血肿分别位于下颈段(2例)、颈胸段(6例)、胸段(7例)及胸腰段(1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可见混杂低信号。12例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0例预后良好;4例保守治疗者中3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脊髓MRI检查是诊断自发性血肿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疗效主要与自发性血肿患者手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手术间隔时间有关;症状较轻者在密切观察下可予以保守治疗,其神经功能的恢复主要取决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目的探讨自发性血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6例自发性血肿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时机以及手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结合文献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所有自发性血肿患者均行MRI检查。结果16例患者的血肿分别位于下颈段(2例)、颈胸段(6例)、胸段(7例)及胸腰段(1例)。MRI检查T1WI表现为等信号或略高信号,T2WI以高信号为主,其中可见混杂低信号。12例施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0例预后良好;4例保守治疗者中3例神经功能完全恢复。结论脊髓MRI检查是诊断自发性血肿的首选方法,早期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是恢复神经功能、提高疗效的关键。手术疗效主要与自发性血肿患者手术前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手术间隔时间有关;症状较轻者在密切观察下�

  • 标签: 血肿 硬膜外 磁共振成像 椎板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脊髓内肿瘤的手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患有脊髓内肿瘤患者2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脊髓对内肿瘤进行治疗,并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且在手术后进行12-24个月随访。结果所有患者通过治疗后,进行12-24个月的随访,在23例患者中,复发例数为2例,复发率为8.70%。结论对于脊髓内肿瘤手术治疗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段,可以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能够维持脊柱的稳定性,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 神经外科手术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