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常用的和新型的硫化浮选捕收剂进行了评述,认为要综合回收硫化石中铜、金、银、硫等有益元素,必须采用铜硫低碱度浮选分离工艺,并选用对硫化铁矿物有好的选择性并对硫化物具有较强亲固能力的捕收剂.

  • 标签: 硫化铜 浮选 捕收剂
  • 简介:重庆钢铁研究所综合利用研究室发挥自身优势,研究开发出国家急需的硫化湿法冶炼工艺,并通过重庆市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确认其技术经济指标均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硫化铜矿石中储量最大且较难处理的一种矿石。在我国西南地区,大型铜矿比较少,小型及“鸡窝”型铜矿比较多,而这些铜矿中,硫化又占相当大的比重,由于受传统炼铜技术的束缚,硫化的开

  • 标签: 硫化铜矿 冶炼工艺 炼铜技术 技术经济指标 全湿法工艺 西南地区
  • 简介:摘要:简要介绍了某硫化山新建选矿的工艺流程,在试生产阶段发现的问题,通过优化改造和试验探索,改善了其对选矿指标和生产设施的影响,达到了稳定与提升指标的目的。对类似新建硫化山的选矿工艺优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新建选矿 选矿指标 硫化矿 试生产
  • 简介:摘要:氧化铜石普遍具有城府复杂和处理提取处理困难等问题,自然界中的铜资源大量以低品位氧化铜的矿石的形式存在。但是氧化铜具有较好的浮选性,表面硫化在氧化铜浮选中应用较为广泛,大量业界和学界专家针对氧化铜石表面硫化浮选方式展开了深入研究并得到了有效结论。本文就氧化铜石性状、表面硫化浮选法的应用及其优劣势三项内容进行了分析。

  • 标签: 氧化铜 硫化浮选法 硫化影响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煤矿是我国的基础能源。 矿床成因决定了矿石类型、矿物共伴生组合、矿石结构与构造、矿物结晶程度等性质的差异,进而对矿石选别回收工艺产生影响。重点阐述了五种不同类型铜硫矿床的矿床特征和工艺矿物学特点,分析总结了各类型铜硫矿床的矿石结构构造、矿物组成等典型特征,并对不同类型铜硫矿床的典型特征对选矿工艺流程的影响进行了分析。通过研究初步探明了不同类型铜硫矿床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影响浮选工艺流程的基本规律,可为不同类型铜硫矿选矿工艺流程的制定提供借鉴。

  • 标签: 铜硫矿 矿床成因 选矿工艺 斑岩 矽卡岩
  • 简介:摘要:成矿作用是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上地幔和水圈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而成矿作用的性质、类型、能量、物质来源、强度以及矿床定位的地质环境等为矿床成因。矿床成因决定了矿床的规模、矿体的产出部位、矿体的产状、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的矿物组合、矿物的标型特征、矿物微量元素特征、矿物缺陷多少及类型、矿物的结晶习性、矿物的结晶粒度大小、矿物结晶成矿的先后顺序,进而决定了矿物间的嵌布关系,这些都表明矿床成因能够对矿石的可选性产生影响。铜矿床的工业类型并未严格按照矿床成因进行划分。铜矿床工业类型主要有斑岩型铜矿床、矽卡岩型铜矿床、火山岩型铜矿床、铜镍硫化物型铜矿床、砂岩铜矿床、变质岩层状铜矿床和各种围岩中的脉状型铜矿床等。矿床成因单独作用或不同矿床成因的联合作用下形成了以上各种矿床工业类型。本文将根据铜矿床类型的划分方法,初步分析5种典型铜矿床类型的矿物组成与结构构造特点,并对这些特征对硫化选矿工艺选择的影响规律进行总结。

  • 标签: 铜硫矿 矿床成因 选矿工艺 斑岩 矽卡岩
  • 简介:摘要:成矿作用是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使分散在地壳、上地幔和水圈中的化学元素在一定的地质环境中相对富集而形成矿床的作用,而成矿作用的性质、类型、能量、物质来源、强度以及矿床定位的地质环境等为矿床成因。矿床成因决定了矿床的规模、矿体的产出部位、矿体的产状、矿石的结构构造、矿石的矿物组合、矿物的标型特征、矿物微量元素特征、矿物缺陷多少及类型、矿物的结晶习性、矿物的结晶粒度大小、矿物结晶成矿的先后顺序,进而决定了矿物间的嵌布关系,这些都表明矿床成因能够对矿石的可选性产生影响。铜矿床的工业类型并未严格按照矿床成因进行划分。铜矿床工业类型主要有斑岩型铜矿床、矽卡岩型铜矿床、火山岩型铜矿床、铜镍硫化物型铜矿床、砂岩铜矿床、变质岩层状铜矿床和各种围岩中的脉状型铜矿床等。矿床成因单独作用或不同矿床成因的联合作用下形成了以上各种矿床工业类型。本文将根据铜矿床类型的划分方法,初步分析5种典型铜矿床类型的矿物组成与结构构造特点,并对这些特征对硫化选矿工艺选择的影响规律进行总结。

  • 标签: 铜硫矿 矿床成因 选矿工艺 斑岩 矽卡岩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了在废酸硫化过程中影响重金属铜砷分离效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了硫化法铜砷分离效率不高的原因,通过精细化硫化各项指标控制、采用滴定硫化法、提高压滤机过滤效果这些措施,使硫化砷分离效果更加稳定。

  • 标签: 废酸 硫化法 铜砷分离
  • 简介:本研究介绍了一种在诺里尔斯克襟业推广应用处理硫化镍中间产品的湿法冶金工艺,实施该工艺首先是利用高铳可以获得纯度较高的含镍和钴的脱铜氯化物电解液,进而可将其加工成阴极金属。该工艺的不足之处是无法使铜镍完全分离,使获得纯产品的工艺变得复杂化。为此提出了一种可以分离高铳中有色金属,并获得纯度较高的镍钴氯化物电解液,以及高纯硫酸铜电解液的工艺。

  • 标签: 湿法冶金工艺 中间产品 铜镍 冶金处理 硫化 铜电解液
  • 简介:摘要:沸腾焙烧炉是利用“聚式流态化床”技术的热工设备。它具有气一固之间热质交换速度快、层内温度均匀、产品质量好、容易得到高浓度的二氧化硫气体、沸腾层与冷却(或加热)器壁间的传热系数大、生产率高、操作简单、便于实现生产连续化和自动化等一系列优点,因此沸腾炉广泛应用于锌精矿、铜精矿的氧化焙烧和硫酸化焙烧,含钴硫铁精矿的硫酸化焙烧,锡精矿、辉钼矿、富镍冰铜的氧化焙烧,汞矿石焙烧。沸腾炉的缺点是烟尘率高,热利用率低。

  • 标签: 沸腾炉 硫化铜 焙烧
  • 简介:针对某硫化镍矿矿物镍铜品位较低,脉石含量多、易泥化等特点,采用铜镍混合浮选工艺流程,对该矿石进行了选矿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原矿-段磨矿细度-0.074mm占70%,添加碳酸钠作调整剂、CMC作脉石抑制剂、硫酸铜作活化剂、乙基黄药作捕收剂、J-622作捕收起泡剂,经过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两次精选产出铜镍混合精矿的工艺流程条件下,能够获得精矿镍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5.94%、82.23%,铜品位和回收率分别为1.18%、79.93%,精矿氧化镁含量为2.93%的闭路浮选指标。

  • 标签: 浮选 硫化铜镍矿 混合浮选
  • 简介:摘要:近百年的开采利用形成了数十亿吨的铜钴矿废石,占据大量土地,对环境产生危害,这些废石普遍含铜0.5%~1.5%,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因此本文针对某硫化钴矿铜钴赋存特征与可选性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硫化铜钴矿 特征 可选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发制备一种可负载硫化(CuS)的改性葡聚糖水凝胶微针贴片,探讨其对SD大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合成改性葡聚糖后进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FTIR)以确定改性葡聚糖水凝胶的改性情况,进而合成可分离式负载CuS的改性葡聚糖水凝胶微针贴片,评估其力学性能及穿刺能力。在12只雄性SD大鼠(200~250 g),每只背部造2个12 mm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伤口分别用空白水凝胶微针贴片(DeXMA MNs)和负载硫化水凝胶微针贴片(CuS MNs)覆盖治疗,评价CuS MNs对创面修复的影响。治疗后3、7、14 d,每组各取4只SD大鼠,拍照记录创面愈合面积并计算创面愈合率,取创口及创周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分析组织新生胶原沉积、血管形成和再上皮化情况。多样本均数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采用t检验对比组间计量资料。结果红外光谱展示出2900 cm-1附近的吸收峰为Dex的-CH2-拉伸振动吸收峰,表明DexMA以Dex为主体进行修饰的产物。力学性能评估显示不载药时水凝胶针尖的力学性能到达0.35 N,负载有CuS的针尖甚至达到0.55 N,表明制备的DexMA水凝胶针尖对皮肤具有良好的刺穿能力。在动物创面模型中,证明了负载有CuS的MNs能够在早期促进创面的修复。在伤后第3、7天CuS MNs组的创面愈合率[(70.80±2.86)%、(90.70±1.50)%]明显高于DexMA MNs组[(45.60±2.52)%、(81.30±3.14)%,t=22.420,F=1.179,P<0.01;t=7.276,F=4.984,P<0.01]。在伤后第3天、第7天CuS MNs组的再上皮化率分别为(54.20±11.51)%、(70.80±6.29)%,均明显好于对照组[(33.30±8.70)%、(57.30±2.94)%,t=5.000,F=1.750,P<0.01;t=5.508,F=4.571,P<0.01]。组织学HE和Masson染色检测结果说明CuS MNs具有促进新生胶原沉积和血管形成,促进皮肤再上皮化。结论负载硫化的改性葡聚糖水凝胶微针贴片可促进胶原沉积和血管形成及皮肤再上皮化,是一种有前景的组织工程新型水凝胶敷料。

  • 标签: 创面愈合 葡聚糖 水凝胶 微针
  • 简介:摘要此矿石的有用矿物以孔雀石、辉铜矿为主,脉石以方解石、石英为主,属于中硬矿石类型,原矿氧化率、结合率较高,原矿品位在0.3%-0.4%之间,通过对矿石分析,有用矿物呈颗粒状镶嵌,有用矿物的嵌布粒度粗,所需的磨矿细度不高,该矿石属于难选的氧化矿,为了确定该矿石的选别工艺、选别条件及选别指标,试验室对矿石进行了小型可选性试验。

  • 标签: 磨矿细度 药剂条件 选别指标 工艺流程
  • 简介: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有色金属的消耗量日益增大,其中铜的消耗量每年增长约10%,是铜消耗量增长最快的国家。随着铜资源的不断开采利用,易处理的铜矿资源日益减少。因此,如何高效经济地处理低品位铜矿及废石、尾矿等含铜矿物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氧化铜回收利用进行研究,以提高氧化铜回收利用率。

  • 标签: 氧化铜矿 回收利用 研究
  • 简介:    摘要:铜矿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包括矽卡岩型、斑岩型以及铜镍硫化物型矿藏。在铜矿的选矿过程中,浮选是主要的分选方法之一,利用各种浮选机在常温状态下,对矿石进行分选。但由于铜矿矿物成分复杂,且原矿性质多变,导致传统的浮选工艺在铜选矿厂中的应用效果不佳。此外,因矿石性质的不断变化,浮选工艺也必须随之进行改变。而浮选柱作为现阶段新型的充气式浮选机,可在良好解决以往施工问题的基础上,有效对矿物进行浮选,增加精矿生产量。据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浮选柱运作的影响因素,之后对浮选柱在铜矿选矿中的应用进行了简要研究。

  • 标签:     浮选柱 铜矿选矿 应用
  • 简介:本文介绍了以自然铜为主的铜矿浮选生产实践,针对矿山不同时期的矿石性质变化进行工艺设备改造和技术攻关,使选剐流程逐步趋于完善。生产技术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

  • 标签: 自然铜 浮选 流程结构 分段加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合硫化(CuS)/氧化石墨烯(GO)纳米片的聚乙烯醇(PV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仿生骨膜作为新型血管化骨组织工程薄膜材料的可行性。方法将GO与CuS/GO纳米片分别复合PVA/CMC基底薄膜后,设为PVA/CMC/GO组、PVA/CMC/CuS/GO组,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观察并分析骨膜材料的微观结构与组成,另外设立PVA/CMC组(仅有PVA/CMC基底薄膜)与空白对照组(无材料)。在体外细胞水平上通过细胞增殖毒性检测(CCK-8)(分别检测CuS/GO纳米片浓度为0、50、100、200、400、800 μg/mL的PVA/CMC/CuS/GO薄膜)、活/死细胞染色、溶血实验评价生物相容性;细胞迁移和成管实验评价材料成血管作用;碱性磷酸酶(ALP)与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作用;免疫荧光染色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细菌平板计数法与抑菌圈法评估骨膜抗菌作用。结果PVA/CMC/GO组和PVA/CMC/CuS/GO组的骨膜材料基底薄膜表面光滑平整,复合薄膜表面呈不规则片状凸起。生物安全性实验显示浓度为100 μg/mL CuS/GO纳米片的复合薄膜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体外成血管分化实验提示PVA/CMC/CuS/GO组的HUVEC细胞迁移率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VA/CMC/CuS/GO组的细胞成管面积与长度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体外成骨分化实验显示PVA/CMC/CuS/GO组的MC3T3-E1细胞的ALP与茜素红染色定量分析均显著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此外PVA/CMC/CuS/GO组免疫荧光染色ALP与Ⅰ型胶原的荧光强度,RT-qPCR成骨基因ALP、BMP-2、骨钙素、骨桥蛋白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抗菌实验显示PVA/CMC/CuS/GO组对不同细菌的抑制作用与抑菌圈直径均显著大于其他3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复合GO与CuS/GO纳米片的PVA/CMC薄膜材料兼具理想的生物相容性与抗菌性能,可促进体外成血管与成骨分化,尤其是具有成血管成骨耦合功能的PVA/CMC/CuS/GO抗菌骨膜材料,有望为感染性骨缺损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

  • 标签: 纳米复合物 仿生材料 骨膜 骨生成
  • 简介:简单介绍了“化学硫化技术”的工艺原理;重点阐述了德兴铜矿应用该技术从含铜酸性水中回收铜的工艺流程,以及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实现资源有效利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说明该技术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化学硫化技术 酸性水处理 资源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