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内动脉动脉动脉(OSAs)的显微外科手术技术及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23例OSAs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结果,其中头痛10例、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7例、月经紊乱1例、无症状5例。23例患者检共出动脉32个,有11例患者为多发动脉,其中6例为双侧动脉(4例为双侧OSAs);破裂动脉者5例。23个OSAs直径范围4~30 mm,平均(8.2±2.3)mm,巨大动脉2例。采用硬膜外入路或硬膜下入路,磨除前床突,颈部切口显露颈内动脉辅助术中阻断,夹闭困难采用颅内外搭桥技术。统计患者预后情况,分析显微手术夹闭治疗OSAs的效果。结果23例OSAs患者中17例进行颈部颈动脉临时阻断,13例采用硬膜外入路(未破裂动脉),8例采用硬膜下入路(包括5例破裂动脉),2例患者中1例颅内外搭桥动脉孤立、1例颈内动脉近端阻断。21例患者恢复良好,9例头痛者症状消除,6例视力下降及视野缺损者好转,1例月经紊乱者术后好转。随访2~63个月,复发2例(8.7%),并发脑积水3例。术后3个月GOS评分:5分20例,4分2例,3分1例,无死亡病例。结论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手术技术是OSAs治疗的关键。OSAs的显微外科手术夹闭治疗安全,效果满意。

  • 标签: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前床突切除 显微外科 夹闭 入路
  • 简介:患者女,45岁,7天前突然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既往健康。查体:生命体征平稳。头颅CT平扫双侧裂池、前纵裂略高密度影。DSA(图1~4):右侧颈内动脉前床突段向后侧方囊状膨突动脉10mm×9mm,可见附壁血栓,外缘不规则。左侧锁骨下动脉、椎动脉开口远端可见向上前方囊状膨突动脉7.0mm×4.2mm,外缘光滑。

  • 标签: 颈内动脉瘤 锁骨下动脉瘤 血管造影术 数字减影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管内介入治疗颈内动脉动脉动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4年2月~2016年5月收治的40例颈内动脉动脉动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实验组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对照组采用开颅夹闭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愈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治愈率为%,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明显低于对照组37.5%,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治愈率显著高于开颅夹闭术,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更适合用于治疗颈内动脉动脉动脉患者,临床推广价值较高。

  • 标签: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翼点入路微创手术治疗动脉动脉(OAA)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自2016年3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2例颈内动脉OAA患者的临床资料,经翼点入路开颅行动脉夹闭术,观察患者术后14 d的GOS预后分级、手术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对于手术时机的选择,起病后3 d内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占比较高,约59.09%。22例患者中有19例的GOS评分分级为治愈,术后治愈率为86.36%,且仅2例患者术后视力较前无明显改善,余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9.09%。结论经翼点入路手术治疗OAA具有开颅创伤小、术后恢复好的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瘤 眼动脉段 微创手术 翼点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术后的护理措施,为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依据。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0例动脉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将这些患者最为研究对象并随即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观察组中对话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在对照组中,对患者给予一般性的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在护理之后的并发症率,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在并发症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具有本质上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动脉术后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将有效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动脉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临床上动脉手术护理要点。方法将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的采用特定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将两组患者通过治疗后的恢复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临床上动脉手术后如何对患者进行护理有利于患者的恢复。结论实验组患者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也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动脉手术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其护理方法和模式,能给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护理服务。

  • 标签: 动脉瘤 手术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内脏动脉(visceralarteryaneurysm,VAA)相对罕见,因缺乏大宗临床资料,过去对其自然病程和并发症的了解较少。近年来,由于血管影像学和腔内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文献中涉及VAA的文章数有所增加。有相当比例的VAA因破裂才来就诊,因此,VAA的早期诊断和积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1病因学VAA是指除了主髂动脉系统的腹腔内动脉,包括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及其

  • 标签: 囊性动脉瘤 内脏动脉瘤 腔内治疗 开放手术 覆膜支架 自然病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动脉施行早期动脉夹闭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9月~2013年12月本院就诊颅内动脉患者85例,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夹闭组40例(39个动脉)及栓塞组45例(47个动脉)。观察两者患者的效果评价、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完全闭塞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GOS、mRS评分中良好率与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均少于栓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闭组完全闭塞率高于对照组(P<0.05);但术中脑血管破裂率高于栓塞组(P<0.05)。夹闭组患者的出血破入脑室、术后短暂性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发生率皆明显低于栓塞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显微手术夹闭可作为治疗颅内动脉的首选方法,其疗效显著,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早期动脉瘤夹闭术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颈内动脉动脉段大动脉的方法及经验。方法2例皆为颈内动脉动脉动脉,采用Onyx胶联合弹簧圈栓塞技术治疗动脉。结果2例动脉均得到致密栓塞,载动脉通畅,临床随访3个月,病人恢复良好;行DSA复查1例,CTA复查1例,均提示动脉栓塞稳定,未见复发。结论应用Onyx胶栓塞动脉,短期内是安全、有效的,能极大降低治疗费用,长期疗效仍需观察。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眼动脉 ONYX胶 弹簧圈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动脉夹闭术前预见术中动脉破裂有效预见因素.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神经外科接受开颅动脉夹闭术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可能的预见因素如动脉位置、动脉子阜、顶颈比、指向、术前Hunt-Hess评级、高血压病史及手术时机等进行单因素统计学分析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在75例患者的88个动脉夹闭术中,有16例患者的16个动脉发生术中破裂(占动脉18.2%,占患者22.9%),所有患者术后Rank评分为0分51例,2分8例,3分5例,4分3例,5分5例,6分3例.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既往是否有高血压病史(P=0.036,优势比(OR)=0.408),术前Hunt-Hess评级(P=0.041,OR=0.426),动脉指向(P=0.008,OR=0.341),体是否具有小阜(P=0.008,OR=0.517),手术时机(P=0.000,OR=0.316)以及动脉顶颈比(P=0.028,OR=0.163)都是IAR发生的预见性因素,动脉的位置(P=0.187)不是预见性因素.结论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术前Hunt-Hess评级为重症,动脉指向术者,体具有小子阜,早期手术以及顶颈比在1.97±0.67范围内的动脉在术中较易发生破裂,术中破裂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标签: 前循环动脉瘤 显微动脉瘤夹闭术 术中破裂
  • 简介:[摘要]通过护理一例颅内动脉栓塞术后发生假性动脉患者总结的护理经验。由此总结的护理要点:病人手术后要遵医嘱延长腹股沟穿刺点压迫时间,观察有无皮下血肿形成;加强宣教;用药指导;心理护理;疼痛护理;功能锻炼;出院指导,让病人早日回到家庭,融入社会工作学习。通过近两个月的治疗护理病人病情稳定,伤口愈合出院,出院后病人来院复查数次,状况良好。

  • 标签: []股动脉,动脉穿刺,假性动脉瘤,抗凝剂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动脉动脉的长期预后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30名颈内动脉动脉动脉的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使用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治疗方法。结果据患者在手术治疗之后的情况进行统计,患者的视力改善效果理想,复发概率是13.33%。结论Enterprise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动脉动脉的长期预后效果理想,患者的视力改善状况较好,复发概率低。

  • 标签: Enterprise支架 辅助弹簧圈栓塞 颈内动脉眼动脉段 动脉瘤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张明海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药物与人》2023年第4期
  • 机构:重庆市潼南区人民医院,重庆潼南 402660
  • 简介:蛛网膜下隙出血是一种危及生命的脑血管疾病,因此,一旦发现,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传统的手术夹闭合介入栓塞治疗都是有效的方法,但介入栓塞治疗在近几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已经成为治疗急性颅内动脉破裂出血的首选方法。

  • 标签: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