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监测血糖对 PETCT 检查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9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内收检的行 PETCT 检查的患者 600 例,首先对所有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按照血糖含量是否高于正常范围进行分组,分组后对两组患者开展 PETCT 检查,观察两组患者的检查准确性。 结果: 血糖处于正常范围内的患者检查准确率明显高于血糖异常组患者,同时在图像观察中,正常范围组图像质量明显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PETCT 检查的工作原理较为特殊,因此对于患者的血糖含量有着较高的要求,高于正常值的患者图像质量往往较差,准确率会明显较低,因此需要严格注意血糖指标,特别是在该检查方式使用人群当中,伴有高血糖疾病的患者需要控制在检查规定范围之内,避免血糖对检查结果的影响。

  • 标签: 心理护理 慢性心功能不全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强化血糖监测护理方案对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转入普通病房的患者血糖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6—12月入院行CABG于72 h内转出ICU的冠心病合并高血糖患者10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和研究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强化血糖监测在内的综合护理策略。比较两组CABG术后患者转至普通病房3 d内每日平均血糖水平(MGL)、血糖标准差(SD)、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变异系数(CV)。结果患者从ICU转入普通病房后的MGL存在时间效应、组间效应以及时间和组间的交互效应;SD存在组间效应;MAGE存在时间和组间效应;CV存在组间效应以及时间和组间的交互效应。结论在患者转出ICU到普通病房术后1~3 d内,与常规护理组相比较,继续给予强化血糖监测与护理能够减少血糖变异程度。

  • 标签: 血糖变异 冠脉旁路移植术 强化血糖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低血糖监测与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妊娠期糖尿病 (GDM)产妇分娩的新生儿 300例入组研究,于新生儿出生后 30min内开展血糖监测,以动态随机分组法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新生儿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新生儿应用早期护理干预,对两组新生儿的血糖指标变化情况进行监测,评估两组新生儿家长的健康知识掌握率与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明显高于护理前, 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长满意度较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结论:新生儿作血糖监测,及时开展早期护理,可改善新生儿的血糖水平,提升新生儿家长对低血糖相关知识的掌握率与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新生儿 低血糖监测 早期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了糖尿病治疗与疗效评估的全过程。血糖监测技术的进步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了更多可靠的血糖评估指标。持续葡萄糖监测可提供连续、全面的全天血糖信息,在评价血糖达标、识别低血糖及量化血糖波动等方面具有优势,成为传统血糖监测方法的有效补充。围绕新型血糖监测技术开展的临床研究也奠定了其在国际国内血糖监测指南与共识中的地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持续血糖监测(CGM)探讨不同孕期的初诊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血糖特征。方法将163例初诊GDM患者根据其孕周分为孕中期组(n=86)和孕晚期组(n=77)。所有GDM患者均进行CGM,计算血糖波动指标,并使用血糖五角模型(CGP)评估监测结果,比较2组患者的血糖特征。使用线性回归分析HbA1C与血糖波动指标的相关性。比较2组患者的起始胰岛素治疗比例。结果与孕中期患者相比,孕晚期患者血糖标准差、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血糖超出目标范围的时间和CGP面积显著升高,血糖达标时间占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早餐后的餐后血糖波动幅度均高于午餐与晚餐(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HbA1C仅与平均血糖显著相关(β=0.014,95%CI 0.006~0.018, P<0.01)。与孕中期患者相比,孕晚期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患者比例更高,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4%对14.0%, P=0.121)。结论孕晚期初诊GDM患者的血糖波动幅度更大,高血糖状况更严重,血糖达标时间占比更低,早餐后的餐后血糖波动幅度为全天餐后血糖波动幅度之最。CGM得到的血糖波动指标和CGP参数较HbA1C能更全面而精准地反映患者的血糖波动特征及状况。

  • 标签: 妊娠期糖尿病 持续血糖监测 血糖特征 血糖五角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患者的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价值。方法:遵循模式差异分组,选择医院2019.3-2019.12.71例糖尿病分为2组;观察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两组患者自护能力。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较短,P<0.05。结论:对接受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建议采纳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模式,在改善血糖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护理管理 健康教育
  • 作者: 王英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0-11-01
  • 出处:《健康忠告》2020年4期
  • 机构:自贡市贡井区中医医院 四川 自贡643020
  • 简介:【摘要】目的:体会动态血糖监测系统患者的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价值。方法:遵循模式差异分组,选择医院2019.3-2019.12.71例糖尿病分为2组;观察血糖达标时间以及两组患者自护能力。结果: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较短,P<0.05。结论:对接受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的糖尿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建议采纳护理管理与健康教育模式,在改善血糖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护理管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9年 8月 1日到 2020年 6月 30日进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6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 5.71±1.13 mmol/L)、就餐后血糖水平( 9.03±1.3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7.25±1.29%)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 9.02±2.84 mmol/L)、就餐后血糖水平( 13.26±2.38 mmol/L)、糖化血红蛋白( 8.81±1.72%)( 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 3.66±0.98d)、平均住院时间( 6.44±1.76d)、低血糖发生率( 6.06%)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 7.04±1.25d)、平均住院时间( 9.57±1.82d)、低血糖发生率( 22.73%)( P<0.05)。结论:将动态血糖检测系统应用到糖尿病患者之后,可以显著的降低患者的血糖水平,减少患者平均住院时间,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的糖尿病的治疗种进行推广和使用。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 糖尿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胰腺肿瘤术后加强护理监测对控制患者血糖的意义。 方法 :选取医院收治的 48 例胰腺肿瘤手术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24 ),一组进行常规护理(对照组),另一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护理监测(研究组),观察两组护理效果。 结果 :研究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康复指标优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胰腺肿瘤术后加强护理监测可以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促使患者切口尽快愈合,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护理监测 胰腺肿瘤 血糖
  • 简介:摘要我国糖尿病患者基数庞大,在慢性病患病率中排名第二,仅次于高血压,患者整体血糖控制不佳。辅助糖尿病治疗的新技术能够有效控制血糖,其中,持续血糖监测(CGM)技术因其方便、有效的特点,得到广泛关注。但医院对糖尿病患者使用CGM系统的教育不足,因此患者不具备开展规范动态血糖自我监测的能力,最终导致CGM的优势未能充分体现。结合实际临床工作体会,本文对CGM使用中需要掌握的基本知识作一综述,为使用CGM的糖尿病患者提供基础自我管理方案。

  • 标签: 持续血糖监测 糖尿病 自我管理
  • 简介:摘要低血糖与高血糖危象是PICU最常见的内分泌及代谢急危重症。低血糖危象系因血糖水平过低(<2.2 mmol/L)和(或)血糖下降过快导致,临床出现脑功能受损和自主神经兴奋性异常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严重者可致永久性神经系统损害甚至死亡。早期识别低血糖危象,及时输注葡萄糖是改善预后的关键。高血糖危象则因血糖水平异常增高(>11 mmol/L)导致,临床主要表现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两种类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渗状态的治疗原则包括: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控制血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积极寻找并消除诱因和防治并发症。脑水肿和渗透性脱髓鞘综合征是高血糖危象最严重的致死性并发症,尽早识别与积极处理有利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低血糖危象 高血糖危象 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状态 儿童重症监护室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行规范化血糖监测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 80 例急性胰腺炎患者 ,按“护理差异性”随机 分观察组 ( 规范化血糖监测 ) 与对照组 ( 常规护理 ) 各 40 例,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结果:护理前比较两组血糖值无差异, P> 0.05;护理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FBG 、 2hPBG 值较低; 观察组 并发症率 (2.50%) 低于对照组 15.00% , P< 0.05。 结论 :规范化血糖监测能提高急性胰腺炎患者整体疗效、稳定血糖,值得推崇 。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规范化血糖监测 血糖
  • 简介:【摘要】 目的 老年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患者认知及依从性分析。方法 抽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12月期间老年糖尿病患者 80例分为两组各 4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血糖监测时间、监测控制目标、监测结果及监测注意事项、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 0.05)。结论 老年糖尿病动态血糖监测中,配合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提高患者监测认知状态及依从性,对疾病控制起着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糖尿病 血糖监测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4月期间的8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分析,依据患者意愿将其分成两组,对照组常规干预+胰岛素泵治疗,观察组联合动态血糖监测,对比两组血糖指标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分别是(4.35±1.28)mmol/L、(6.73±0.47)mmol/L,比对照组数据低,P<0.05;

  • 标签: 动态血糖监测 胰岛素泵 糖尿病 护理效果 血糖指标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采血法对减轻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疼痛感的影响性分析。方法 2018年4月-2020年4月,选取符合标准的300例内分泌病区住院糖尿病患者,同一患者先后采用常规采血法及“30度”采血法进行快速血糖监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配对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种快速血糖监测方法的患者的疼痛程度。结果 “30度”采血法患者疼痛感显著低于常规采血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0度”采血法在改善手指血糖监测疼痛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可有效减轻糖尿病患者的疼痛感,体现了人文关怀的护理。

  • 标签: 糖尿病 快速血糖监测方法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索中国人群中唾液1,5-脱水葡萄糖醇(1,5-AG)的正常参考范围,为临床推广应用这一无创检测手段提供依据。方法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招募224‌例正常糖代谢受试者(20~69‌岁,男59‌例、女165‌例),通过1 min咀嚼40~50‌次Salivette唾液采集管收集唾液,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检测唾液1,5-AG水平,采用酶法测定血清1,5-AG水平。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Wilcoxon秩和检验及Kruskal-Wallis检验。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研究唾液1,5-AG与其他指标的关系。结果(1)224‌例正常人中唾液1,5-AG平均水平为0.53(0.35~0.77)mg/L,且无性别差异(P=0.118)。(2)将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分为20~29‌岁、30~49‌岁、50~69‌岁三个亚组,无论男性或女性,唾液1,5-AG水平在3‌个年龄亚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根据体质指数(BMI)水平将研究对象分为18.5~20.9、21.0~22.9和23.0~24.9 kg/m2三个亚组,无论男性或女性,唾液1,5-AG在3‌个BMI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4)唾液1,5-AG的正常参考范围(2.5%~97.5%)为0.09~1.63 mg/L,血清1, 5-AG是唾液1,5-AG的唯一独立影响因素(标准化β=0.279,t=3.636,P<0.01)。结论基于LC-MS检测方法,唾液1,5-AG的正常参考范围为0.09~1.63 mg/L。唾液1,5-AG不受性别、年龄及BMI影响,临床应用无创便捷且较为稳定,可能成为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的另一补充工具。

  • 标签: 血糖监测 唾液检测 1,5-脱水葡萄糖醇 液相色谱质谱联用 正常参考范围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 糖尿病护理专科小组在临床护士血糖监测知识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我院于 2019 年 2 月成立 糖 尿病护理专科小组,对 59 名 临床护士进行培训 , 时间为 2019 年 2 月至 2019 年 3 月,分析 糖尿病护理专科小组的 应用效果 。 结果 培训后 临床护士的血糖监测知识掌握度和护理技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培训前,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糖尿病护理专科小组在临床护士血糖监测知识培训中具有明显 的应用效果, 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 标签: 糖尿病护理专科小组 血糖监测知识培训 应用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血糖控制策略对胸外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血糖控制和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对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60例胸外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控制方法,试验组实施优化血糖控制策略,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血糖波动度以及预后指标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总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高血糖指数(HGI)、72 h内平均血糖(GluAve)、血糖标准差(GluSD)、平均血糖波动幅度(MAGE)、血糖不稳定指数(GLI)和血糖变异系数(GluCV)分别为(69.34 ± 13.97)U、(4.14 ± 1.27)h、0.94 ± 0.30、(8.20 ± 1.06)mmol/L、(1.95 ± 0.35)mmol/L、(0.74 ± 0.27)mmol/L、35.10 ± 13.03、(22.49 ± 6.92)%,对照组上述指标分别为(78.99 ± 11.46)U、(5.80 ± 2.05)h、2.27 ± 0.62、(8.30 ± 1.18)mmol/L、(2.32 ± 0.52)mmol/L、(1.15 ± 0.59)mmol/L、42.06 ± 17.09、(26.54 ± 5.14)%;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HGI和GluSD、MAGE、GluCV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低血糖、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50%葡萄糖救援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血糖控制策略能使胸外科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患者更快、更安全地达到血糖控制目标,且血糖波动幅度、低血糖风险和院内感染发生率更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血糖 胸外科手术 应激性高血糖 血糖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