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肢体训练与痉挛仪共同治疗痉挛脑瘫儿童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分样法将11例痉挛脑瘫患儿分为常规康复训练结合痉挛仪A组(6例)治疗组和常规康复训练B组(5例)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对腓肠肌肌张力的评级进行比较。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儿的肌张力均有所改善,同时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康复训练 痉挛仪 痉挛型脑瘫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水疗治疗痉挛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PubMed、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以痉挛脑瘫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水疗治疗痉挛脑瘫患儿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设定为建库至2018年11月。全部文献由2名评价员独立筛选、提取资料,并进行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检索到249篇相关文献,最终6篇文献纳入Meta分析,共计46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水疗联合常规康复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康复[OR=4.04,95%CI(2.11,7.7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水疗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可以改善痉挛脑瘫患儿的症状,缓解肌张力,提高运动功能。

  • 标签: 痉挛型脑瘫 水疗 康复治疗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浴治疗痉挛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90例痉挛脑瘫患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予以随机分组(随机数字表法),研究组(n=45)行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中药浴治疗,对照组(n=45)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记录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粗大运动功能、步行能力、痉挛程度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FAC量表评级情况对比P>0.05,治疗后研究组FAC量表评级情况优于对照组(数据对比P0.05,研究组治疗后GMFM量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临床痉挛指数评分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痉挛型脑瘫 中药浴 运动功能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中枢性运动和姿势障碍会对言语功能产生影响,导致与言语有关的呼吸功能障碍。在痉挛脑性瘫痪儿童中,有半数以上伴有言语障碍。目前,对患有言语障碍儿童呼吸功能的评估方法多种多样。本文根据痉挛脑瘫儿童言语呼吸不规则、浅快、起音困难等特点,对其的定量评估和动态评估进行综述,为临床康复医师、治疗师针对性地评估痉挛脑瘫患儿的言语呼吸功能提供思路。

  • 标签: 脑性瘫痪 呼吸 生理学 言语障碍 儿童
  • 简介:摘要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HSP)是一组缓慢进展的以双下肢肌张力增高、痉挛步态和肌无力为主要特征的单基因神经系统退行性遗传病,具有高度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该病发病率低,基因检测为诊断的金标准,迄今为止已报道了70多个致病基因和80多个致病基因相关位点。在所有HSP类型中,以SPAST基因突变所致的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hereditary spastic paraplegia type 4,SPG4)最常见。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SPG4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诊治等方面的研究日渐深入,现综述如下。

  • 标签: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4型 SPAST基因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脑瘫患儿康复治疗中采取现代康复理念结合针灸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2020年4月1日-2021年4月3月31日我院康复科行康复治疗的脑瘫患儿110例,随机分为例数相等的对照组和研究组,其中对照组采取现代康复理念干预,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性别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脑瘫患儿 现代康复理念 针灸 肢体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智能助行仪对痉挛双瘫儿童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46例痉挛双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智能助行仪治疗。观察2组患儿干预前后GMFM-88项D区和E区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和踝关节活动度。结果 干预后2组患儿D区、E区、DE区评分与干预前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干预后2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干预后主动ROM、被动ROM与干预前相比较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均高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3例出现皮肤不适,但可耐受,未影响治疗进程。结论 智能助行仪治疗痉挛双瘫,改善患儿的步行功能,减少下肢肌群的痉挛,增加踝关节活动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痉挛型双瘫 智能助行仪 步行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痉挛脑瘫儿童康复治疗中使用神经肌肉刺激仪的效果。方法:挑选出在福利院接受治疗的20例痉挛脑瘫儿童患者,选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10例和参照组10例。针对实验组患者,选择进行神经肌肉刺激仪进行治疗,针对参照组患者,选择正常的治疗方式,将治疗期间的各项指标数据在两组采纳不一样治疗方式的患者中进行比对,并统患者在采取不同治疗方式后的治疗效果情况。结果:选择神经肌肉刺激仪治疗的患者治疗期间痉挛次数得到一定控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膝踝足矫形器应用在痉挛脑瘫患儿下肢运动的矫正治疗过程中对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直接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接诊的所有痉挛脑瘫儿童群体中选取符合本次研究要求的30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30例痉挛脑瘫儿童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运动疗法,观察组在常规运动疗法基础上均接受膝踝足矫形器的干预治疗。对比2组内患儿治疗前后的GEFM-88和MAS评分。结果:两组内的30例患儿均接受为期12周的恢复治疗,治疗后对比患儿之前的GMFM-88中的D、E区分值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对照组患儿相比观察组患儿更低一些,P<0.05;30例患儿的MAS分值对比治疗前均一定程度改善,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的改善幅度更加理想。结论:将膝踝足矫形器应用于痉挛脑瘫患儿的临床干预治疗过程中,于患儿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膝踝足矫形器 痉挛型脑瘫 下肢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医针灸推拿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70例痉挛脑瘫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接受单一的现代康复治疗,而研究组接受中医针灸和按摩疗法。统计各组治疗效果、精细运动功能测试和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评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7.14%。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医针灸 推拿疗法 痉挛型脑瘫患儿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开展悬吊训练对痉挛脑瘫患儿平衡和粗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19年9月我院康复专科收治的46例痉挛脑性瘫痪患儿纳入本课题,依照数表法分为样本容量均为23例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以实施传统康复治疗和悬吊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步态参数、平衡能力和粗大运动功能。结果 康复干预前,两组患儿的步态周期和步频水平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患儿的步态周期和步频指标均显著优于干预前,但是实验组干预后步态周期显著短于对照组,步频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 0.05),干预后两组患儿两项评分均有显著提升,但是实验组干预后Berg评分和GMFM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痉挛型脑瘫 悬吊训练 粗大运动功能 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在痉挛脑瘫儿童康复运动中应用核心稳定性训练的价值。方法 于我院接诊的痉挛脑瘫儿童中随机抽选24例为调查对象,遵循接诊日期先后划入两组,即核心组(n=12)与常规组(n=12)。常规组执行基础康复运动,核心组采纳核心稳定性训练。记录两组儿童训练后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主要探究郭氏背三针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痉挛脑瘫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21年6月接收的80例痉挛脑瘫患者展开研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单独采用康复训练,研究组联合郭氏背三针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GMFM、PedsQL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

  • 标签: 郭氏背三针 康复训练 痉挛型脑瘫 临床效果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肉毒毒素(BTX-A)联合悬吊运动训练治疗痉挛脑性瘫痪(CP)患儿的疗效及其对患儿运动功能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安徽省儿童医院收治的62例痉挛C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研究组(n=31)与对照组(n=31)。2组患儿在接受局部肌内注射BTX-A治疗基础上,对研究组患儿进行悬吊运动训练,而对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康复运动训练,均连续训练干预3个月。采用日常生活活动(ADL)量表评定2组患儿治疗疗效,并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2组患儿下肢肌群被动收缩肌电图(双侧内收肌、腘绳肌、腓肠肌),88项粗大运动功能测试(GMFM88)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与关节被动活动度(测量腘窝角、足背屈角的角度)等组间与组内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或配对t检验。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安徽省儿童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并获其批准(审批文号:EYLL-2017-005)。2组患儿性别构成比、年龄、病程、早产儿所占比例等一般临床资料,以及治疗前2组患儿双侧下肢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电值,GMFM88、BBS评分,腘窝角、足背屈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①研究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87.1%(27/3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5%(20/31),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09,P=0.038)。②2组患儿双侧下肢内收肌、腘绳肌及腓肠肌的肌电值组内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研究组患儿治疗后上述肌电值,亦均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研究组患儿GMFM88、BBS评分分别为(65.4±5.9)与(46.9±4.6)分,对照组分别为(58.5±4.9)与(41.2±3.8)分,与组内治疗前的(51.2±3.2)与(36.0±2.9)分、(50.9±3.7)与(36.6±2.6)分比较,均显著增加,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t=11.621、11.257,均为P<0.001,对照组:t=6.957、5.491,均为P<0.001)。治疗后,研究组患儿GMFM88、BB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01、5.387,均为P<0.001)。④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腘窝角、足背屈角分别为(100.4±12.8)°与(78.0±7.1)°,对照组分别为(96.8±11.5)°与(82.3±9.4)°,与组内治疗前的(91.6±10.1)°与(93.3±10.1)°、(90.8±10.6)°与(94.2±10.4)°比较,均分别显著增大与缩小,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t=3.023、6.106, P=0.004、<0.001;对照组:t=2.143、4.744,P=0.036、<0.001)。治疗后,研究组患儿腘窝角、足背屈角分别较对照组显著增大与缩小,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2、2.017,P=0.003、0.048)。结论BTX-A联合悬吊治疗痉挛CP患儿,疗效较好,有助于患儿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肉毒杆菌毒素,A型 悬吊运动训练 脑性瘫痪 治疗结果 运动功能 运动疗法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腕踝针联合悬吊训练对痉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晋源院区收治的痉挛脑瘫患儿54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悬吊训练进行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腕踝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肢体运动功能、康复疗效、下肢肌张力及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下肢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康复有效率(92.59%,25/27))高于对照组(70.37%,19/27),P<0.05;观察组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1.64±0.36)分]低于对照组[(3.04±0.27)分],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47.64±10.36)分]高于对照组[(39.24±12.07)分],P<0.05。结论腕踝针联合悬吊训练可有效改善痉挛脑瘫患儿的上、下肢运动功能,提高其治疗有效率,明显缓解肌张力,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对病情康复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腕踝针 悬吊训练 痉挛型脑瘫 运动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进行痉挛脑瘫康复治疗时,选择肌电生物反馈疗法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6月至2020年10月进行研究,录入40名在我院中就诊的脑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均方法进行两组均分,开展对照试验。分别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内各设置20名患者进行对照。对照组内患者选择单纯痉挛肌治疗,实验组患者则选择生物刺激反馈系统进行优化治疗,在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记录,评估患者的个体状况。结果:在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优数据经对比分析差异显著(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疗法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而将其应用于痉挛脑瘫患者的康复治疗中能够获得较好的效果,值得进行进一步的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肌电生物反馈疗法 痉挛型脑瘫康复治疗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临床上常用的中枢干预技术,具有无创、非侵入性、安全性高、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小等优势。近年来逐渐被应用于大脑生理学的研究中,尤其是痉挛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研究。本文就rTMS治疗痉挛脑瘫儿童运功功能障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旨在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 标签: 重复经颅磁刺激 痉挛型脑瘫 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改良Tardieu量表(MTS)与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估A肉毒毒素(BoNT-A)治疗痉挛脑瘫患儿的响应度。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5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康复科接受BoNT-A治疗的30例痉挛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19例,女11例,年龄(78.30±45.50)个月。随机数字表分入BoNT-A联合物理治疗组(B+P组)和单纯物理治疗组(P组),各15例。在BoNT-A注射前1天和注射后2周,应用MTS和MAS评估踝跖屈肌群和肘屈肌群的痉挛程度,采用标准化响应均数(SRM)、Guyatt’s响应指数(GRI)计算MTS、MAS的响应度。结果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与基线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评估踝跖屈肌群痉挛时,MTS(SRM=0.86~3.17,GRI=0.56~4.93)和MAS(SRM=1.11~1.26,GRI=1.52~1.84)指标均有中等至较高的响应度;评估肘屈肌群痉挛时,MTS的肌肉反应角度Y、快牵角度R1(SRM=7.21,GRI=7.59~9.80)、MAS(SRM=1.09,GRI=1.59)亦有较高的响应度,但MTS的肌肉反应性X、快牵角度R1只有很低的响应度(SRM=0.10,GRI=0.10)。结论MTS和MAS均能较好地检测BoNT-A注射后痉挛脑瘫患儿肢体痉挛的变化,其中MTS快牵角度R1在随机对照研究中有最高的响应度,提示其可能是评估痉挛的首选指标。

  • 标签: 响应度 痉挛 脑性瘫痪 改良Tardieu量表 改良Ashworth量表 A型肉毒毒素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四通道功能性电刺激(FES)联合电针拮抗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足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例脑卒中后痉挛足下垂患者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及观察组,每组30例。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电刺激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四通道FES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四通道FES及电针拮抗肌治疗。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分别对3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包括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步态时空参数(包括步频、步幅、患侧支持相、患侧摆动相)及肌电检查等。结果治疗4周后3组患者CS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CSI评分[(7.9±2.5)分]亦显著低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4±2.4)分和(10.1±2.7)分](P<0.05);治疗后3组患者各项步态时空参数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并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均明显优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偏瘫侧下肢H反射潜伏期较治疗前明显延长(P<0.05),Hmax/Mmax比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并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分别为(30.39±1.96)ms和(0.36±0.11)]亦显著优于电刺激组及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四通道FES联合电针拮抗肌治疗脑卒中后痉挛足下垂患者具有协同作用,能进一步改善患者踝关节痉挛病情和步态,提高踝关节稳定性及步行功能。

  • 标签: 功能性电刺激 电针 拮抗肌 脑卒中 痉挛 足下垂
  • 简介:摘要:肠痉挛是新疆马匹在养殖过程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主要是肠滑肌受到异常刺激时发生收缩,导致马匹间歇性腹痛的一种疾病。通常情况下,由于气候变化的影响居多,在春秋季节多发,是一种马匹临床治疗中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据此,本文就如何治疗马肠痉挛病作简要探讨。

  • 标签: 马肠痉挛病 腹痛病 马匹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