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理检验在妇科体检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0年1-12月间来本院进行妇科体检的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采取随机分组形式均分为2组,A组59例,B组59例,2组患者均采取宫颈巴氏涂片检查,观察两组患者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及疾病检出类型及数量对比。结果:经对比,两组患者巴氏涂片检查结果对比无差异(P>0.05)。经进一步分析A组33例患者检出宫颈疾病,B组为40例,两组疾病检出率间对比存在明确差异(P

  • 标签: 病理检验 妇科体检 临床应用 结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肿瘤标志物检验胃癌与病理检验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共计100例作为实验组,选取时间为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并选取同期胃部良性病变患者共计100例作为参照组,对两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概率、肿瘤标志物与病理检验的相关性展开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概率(97.00%),相较于参照组(84.00%)明显偏高,组间比较呈现为P<0.05的统计学意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阳性表达与病理检验胃癌的分期、分化以及淋巴结转移存在内在关系。结论:胃癌病理检验,可能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存在关联性,其阳性概率和胃癌分期、分化层级、淋巴结转移存在内在关系。

  • 标签: 肿瘤标志物检验 胃癌 病理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肿瘤标志物检验胃癌与病理检查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4月-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82例胃癌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各41例患者。参照组患者采用病理检查,研究组患者采用肿瘤标志物检查。对比2组患者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率及肿瘤标志物参考值对比。结果:研究组患者肿瘤标志物阳性表达率相较于参照组而言更高,差异显著,统计学意义显现(P<0.05)。研究组患者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相较于参照组均更高,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标志物检验能够发挥较好的诊断效果,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

  • 标签: 肿瘤标志物 临床检验 胃癌 病理检查 临床疗效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在病理检验工作中实施快速石蜡切片技术的价值。方法 抽选的研究对象均为本院2020年1月至2020年5月期间的住院患者30例,对全体患者均采集两份标本,分别采用快速石蜡切片技术和常规切片技术,对比两种切片方式的固定取材、透明脱水、浸蜡、包埋、切片、封固及染色时间差异。结果 快速石蜡切片法的固定时间、透明脱水时间、浸蜡第一次时间、浸蜡第二次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切片(P

  • 标签: 快速石蜡切片技术 病理检验 临床应用价值 常规切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胃癌采取外科病理检验及胃镜活检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此次研究中选取我院在2020年1月-2020年12收治的50例早期胃癌患者计算机分组分为研究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研究组在手术前对患者使用胃镜活检,对照组实施外科病理检验。观察两组患者疾病确诊情况以及疾病诊断分期情况。结果:研究组确诊例数占比高于对照组,未确诊例数占比以及疑似例数占比低于对照组除了疑似例数没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指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早期胃癌分型Ⅰ、Ⅱ、Ⅲ、Ⅳ型分别为12、6、4、1,均高于对照组8、4、3、0。结论: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检查相比更加具有临床疾病诊断价值,更加利于早期胃癌疾病的早发现与早治疗,值得在早期胃癌诊断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早期胃癌 病理检验 胃镜活检 临床诊断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4项胃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应用于胃癌诊断中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应用价值。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1年4月作为研究时段调选,该时段内我院中收入确诊存在胃癌的患者58名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录入同期内我院中接受健康体检的普通人群30名作为对照对象。本次研究采用检验实验开展,医务人员对所有存在胃癌的患者进行4项胃癌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确认肿瘤标志物与患者胃癌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相较于对照组中的健康人群来说,胃癌患者体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存在明显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血清肿瘤标志物能够有助于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胃癌症状,对于患者的病情分析来说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可作为胃癌的重要诊断标志进行进一步的临床推广。

  • 标签: 胃癌 血清肿瘤标志物 预后恢复 病情判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病理质量控制对提高病理诊断质量的实施效果。方法:对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100例病理标本展开分析,根据质控手段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50例,比较两组病理诊断质量。结果:两组数据比较,对照组失误率为60.00%、观察组失误率为10.00%,数据比较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病理诊断质量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我院100例病理标本中加强病理质量控制,可提高诊断质量,降低诊断失误率。

  • 标签: 病理质量控制 病理诊断质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临床病理尸检和法医病理尸检属于目前在尸检过程中最为主要的措施,二者之间的方式方法不同,但是临床病理尸检的尸检率比法医病理尸检率低,因此在新时期的环境下为增强临床病理尸检的效率,应全面分析问题的原因,按照实际情况合理采用科学的方式增强临床病理尸检率。

  • 标签: 临床病理尸检 法医病理尸检 对比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胃癌患者术前胃镜活检病理和外科术后病理结果。方法 选择150例胃癌患者进行分析,全部患者手术前均进行胃镜活检,术后均采取病理检查,观察胃镜活检诊断准确率和病理结果,并和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50例患者术前胃镜活检表明,全面患者都属于早期胃癌,诊断准确率100%,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和胃镜检查一致率为44.67%。经过kappa 分析,术后病理和胃镜活检对胃癌病理类型判断不一致;两种方法诊断的胃癌分化程度一致率 69.33%,经Kappa 分析,术后病理诊断和术前胃镜活检的胃癌分化程度不一致。结论 胃癌患者术前进行胃镜活检具有重要诊断价值,但对胃癌患者病情评估中,术前胃镜活检还存在不足,术后病理诊断仍然不能替代。

  • 标签: 胃癌患者 胃镜活检 术后病理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检验极简版病理性自恋量表(super brief-pathological narcissism inventory,SB-PNI)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的测量学性质。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对541名大学生实施SB-PNI和错失恐惧量表(fear of missing out scale,FOMOs)、交谈行为量表(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cale)、交际交友量表(social interaction scale)3个效标问卷的测量。使用SPSS 25.0进行条目分析、效标关联效度分析和Cronbach α系数计算,使用Mplus 7.4做结构效度分析。结果通过结构效度分析发现,SB-PNI中文版双因子模型拟合较好,SB-PNI呈现较好的双因子结构(χ2/df=2.03,CFI =0.96,TLI=0.94,RMSEA=0.04,SRMR=0.04),即一个一般因子和两个局部因子(夸大自恋和脆弱自恋)。SB-PNI评分与夸大自恋、脆弱自恋、人际交谈行为、交际交友行为、错失恐惧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13~0.85,均P<0.01)。SB-PNI的Cronbach α系数在0.74~0.81之间,合成信度在0.75~0.84之间,重测信度在0.75~0.85之间,同质性信度为0.64。结论SB-PNI中文版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

  • 标签: 自恋 病理性自恋量表 信度 效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500例病理诊断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HE 染色,对样本的合格率等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探究样本出现不合格的可能性原因。结果:通过将所有样本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发现本次样本中有475例合格,占比为95.00%,而本次不合格的样本数为25例,占比为5.00%。通过对其进行分析,发现在本次研究中造成样本不合格的原因主要有染色不均匀,组织切片脱落,切片发生污染,染色较为困难以及染色模糊,发生上述原因的样本数分别为4例、占比为16.00%;5例、占比为25.00%;5例、占比为25.00%;3例、占比为15.00%;8例、占比为40.00%。结论:在对样本进行HE染色时,虽然其成功率较高,但仍需对细节性问题进行注意,对相关的不良因素等进行有效规避,尽量保障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理技术HE染色在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现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期间,随机抽取我院病理科400例石蜡切片开展研究。根据电脑随机法将200例石蜡切片分为A组200例,采用常规HE染色,B组200例,采用改进HE染色,对比两组染色诊断准确率。结果:B组患者的染色诊断准确率高于A组(P<0.05)。结论:通过将病理技术HE染色应用于病理诊断中,可有效提高染色准确率,进而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 标签: 病理技术 HE染色 病理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胃镜活检病理与手术病理对胃癌(GC)诊断的价值。方法 将134例GC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来源于我院2014年4月—2021年6月期间,所有患者均实施胃镜活检病理与手术病理检查,分析2组诊断价值。结果 胃镜活检病理、手术病理诊断方法确诊率分别为74.63%、93.28%,手术病理确诊率明显高于胃镜活检病理(P

  • 标签: 胃镜活检病理 手术病理 胃癌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病理教学中选用远程病理诊断平台带教的价值。方法:纳入40例实习生研究(2020年1月~2020年12月),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n=20,选用常规带教)、观察组(n=20,选用远程病理诊断平台带教),统计两组考核成绩、带教效果。结果:(1)考核成绩:观察组理论知识(94.82±6.12分)、阅片考试(93.88±6.84分)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P

  • 标签: 远程病理诊断平台 病理教学 带教效果 考核成绩
  • 简介:【摘要】目的:对病理诊断中与应用病理技术HR染色的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将2021年1月~2021年3月期间,我院住院部所收集100例病理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经数字随机表方法进行分组,分别设置为对照组、观察组,各组纳入50例。观察组进行HE染色处理。对两组病理组织标本在病理诊断检出率以及诊断准确率方面的差异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脂肪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86.00%(43/50),胆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38.00%(19/50),骨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90.00%(45/50),胃肠组织切片病理诊断检出率为94.00%(47/5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理诊断准确率为96.0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改进HE染色技术在病理诊断中发挥的效果确切,可实现对患者病理类型的准确诊断,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升,临床推广应用价值确切。

  • 标签: 病理诊断 HE染色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学诊断并分析其相关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89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染色法)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染色观察胃肠间质瘤的病理学特征、免疫组织化学特点,分析其生物学行为。结果89例患者中,极低度风险者24例,低度风险者12例,中度风险者39例,高度风险者14例。胃肠间质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及上皮样细胞共同组成,其中梭形细胞47例,上皮样细胞16例,混合型26例;按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分类:平滑肌分化23例,神经分化16例,双向分化28例,未分化22例。89例患者中,CD117、CD34、S-100、Desmin、SMA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26%、69.66%、42.70%、46.07%、43.82%。结论胃肠间质瘤早期诊断率较低,具有独特的肿瘤细胞免疫表型及组织形态学,CD117、CD34阳性表达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临床可依靠肿瘤大小、核分裂相及肿瘤密集程度等进一步判断肿瘤恶性程度。

  • 标签: 胃肠间质瘤 病理学诊断 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病理信息系统作为整个病理学科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病理检查工作不断开展,档案数据不断积累,单纯的人工管理已经满足不了大量的档案数据归档管理需要,特别是对病理检查工作量及档案数据产生量相对较多的医疗机构来说,显得更加突出。通过病理信息系统在病理档案资料管理中进行功能完善,能够有效地减少人为差错,提高档案数据库管理的工作效率,从而真正实现病理档案数据库管理的电子化、规范化。

  • 标签: 病理信息系统 病理档案 资料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