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先天性腹壁缺损(腹裂)的发病逐渐增加,但目前尚不清楚这种增长趋势的原因及该病的病因。该研究旨在探明瑞典腹裂患儿的出生患病、母亲终止妊娠、伴发异常和病死等情况。方法对所有出生于1997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的瑞典腹裂患儿进行一项全国性、基于人口队列的描述性研究。该队列资料从瑞典医学出生登记和瑞典国家患者登记中收集,并与其他几个国家登记中心沟通以明确最终数据。结果研究共纳入361例腹裂患儿,其中女性占54%。患病为1.52/10 000活产儿,其母亲终止妊娠为21%,1岁时的病死为3.9%,队列中的病死为4.4%。最常见的伴发异常为胃肠道发育异常(11.4%)、肌肉骨骼发育异常(9.8%)和心血管发育异常(7.9%)。结论在20年的研究期间,瑞典腹裂患儿的患病稳定在1.52/10 000活产儿。病死较低,为4.4%,但母亲终止妊娠高达21%。近1/3患儿伴有其他先天发育异常,其中胃肠道发育异常最为常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成人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早期(120 d内)病死,探究影响透析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并建立风险预测模型,为提高MHD患者生存提供研究依据。方法选2008年1月1日—12月31日年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成人MHD患者4 885例,分为预测模型组(3 603例)和验证模型组(1 282例)。对预测模型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120 d内死亡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能力。结果4 885例MHD患者120 d内累积病死为20.97/100人年,365 d为12.25/100人年。预测模型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透析年龄>60岁(OR=1.792)、非慢性肾小球肾炎(OR=2.214)、合并心脑血管疾病(OR=2.695)、血白蛋白<35 g/L(OR=1.358)、血小板计数<120×109/L(OR=2.194)、血肌酐<600 μmol/L(OR=1.652)、尿素氮>30 mmol/L(OR=1.887)、血磷<1.13 mmol/L(OR=1.783)、脉压差>55 mmHg(1 mmHg=0.133 kPa)(OR=1.656)、低密度脂蛋白<1.5 mmol/L(OR=1.873)、血钙>2.5 mmol/L(OR=1.876)为MHD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P值均<0.05),据此建立风险预测模型。验证模型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62.5%。结论成人MHD患者透析后120 d内病死较高,根据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透析早期死亡风险。

  • 标签: 透析 死亡 危险因素 Logistic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尚未明确儿童神经监护中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升高和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降低的治疗目标。基于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制定的现有儿科指南建议目标ICP<20 mmHg且CPP最小值40~50 mmHg,CPP可能有年龄依赖性。本文旨在通过一项大型单中心儿童神经重症监护队列研究确认与院内病死相关的ICP和CPP阈值。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场所一家四级医疗中心的PICU。对象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接受ICP监测的患儿。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ICP和CPP测量数据来自262例神经重症监护患儿(87例TBI,175例非TBI;男性63%;8.3±5.8岁;病死11.1%)。平均ICP和CPP与院内病死相关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AUROC)分别为0.75和0.64。CPP拐点随年龄升高而升高(<2岁=47 mmHg,2~8岁=58 mmHg,≥8岁=73 mmHg)。TBI子集中,与院内病死相关的平均ICP和CPP的AUROCs分别为0.70和0.78。TBI CPP拐点随年龄增加(<2岁=45 mmHg,2~8岁=57 mmHg,≥8岁=68 mmHg)。平均ICP>15 mmHg,男性和TBI与院内病死独立相关(OR 14.23,5.55~36.46;2.77,1.04~7.39;2.57,1.03~6.38;P均<0.05)。平均CPP<67 mmHg和TBI与院内病死独立相关(OR 5.16,2.05~12.98;3.71,1.55~8.91;P均<0.01)。非TBI组平均ICP AUROC 0.77,ICP拐点为15 mmHg,而平均CPP不能预测院内病死。结论本文利用ROC和回归分析确定了院内病死相关的平均ICP阈值,在TBI和非TBI患儿均低于目前基于指南的治疗目标;TBI患儿与院内病死相关的年龄依赖的CPP阈值,高于现有基于指南的推荐目标。尚需远期研究明确因TBI或其他指征行ICP监测患儿的基于数据的ICP和CPP目标。

  • 标签: 颅内 高压 脑灌注压 儿童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尚未明确儿童神经监护中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升高和脑灌注压(cerebral perfusion pressure,CPP)降低的治疗目标。基于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制定的现有儿科指南建议目标ICP<20 mmHg且CPP最小值40~50 mmHg,CPP可能有年龄依赖性。本文旨在通过一项大型单中心儿童神经重症监护队列研究确认与院内病死相关的ICP和CPP阈值。设计回顾性病例分析。场所一家四级医疗中心的PICU。对象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接受ICP监测的患儿。干预措施无。测量方法与主要结果ICP和CPP测量数据来自262例神经重症监护患儿(87例TBI,175例非TBI;男性63%;8.3±5.8岁;病死11.1%)。平均ICP和CPP与院内病死相关的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s,AUROC)分别为0.75和0.64。CPP拐点随年龄升高而升高(<2岁=47 mmHg,2~8岁=58 mmHg,≥8岁=73 mmHg)。TBI子集中,与院内病死相关的平均ICP和CPP的AUROCs分别为0.70和0.78。TBI CPP拐点随年龄增加(<2岁=45 mmHg,2~8岁=57 mmHg,≥8岁=68 mmHg)。平均ICP>15 mmHg,男性和TBI与院内病死独立相关(OR 14.23,5.55~36.46;2.77,1.04~7.39;2.57,1.03~6.38;P均<0.05)。平均CPP<67 mmHg和TBI与院内病死独立相关(OR 5.16,2.05~12.98;3.71,1.55~8.91;P均<0.01)。非TBI组平均ICP AUROC 0.77,ICP拐点为15 mmHg,而平均CPP不能预测院内病死。结论本文利用ROC和回归分析确定了院内病死相关的平均ICP阈值,在TBI和非TBI患儿均低于目前基于指南的治疗目标;TBI患儿与院内病死相关的年龄依赖的CPP阈值,高于现有基于指南的推荐目标。尚需远期研究明确因TBI或其他指征行ICP监测患儿的基于数据的ICP和CPP目标。

  • 标签: 颅内 高压 脑灌注压 儿童重症监护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方法评价早期活动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出院后病死的影响。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科学网(Web of Science)和荷兰医学文摘Embase数据库,收集关于早期活动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出院后病死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同时追溯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0年9月17日。对照组给予ICU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活动,包括床上被动或主动辅助活动、坐于床边、床旁站立、转移至床旁椅和辅助步行。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采用Stata 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绘制漏斗图分析文献发表偏倚。结果最终纳入10项RCT研究,共1 32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660例,试验组663例。文献质量评价结果显示,7项研究为A级,3项研究为B级,提示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较高。Meta分析结果显示,目前的临床证据表明,早期活动不会增加ICU机械通气患者出院后的病死〔优势比(OR)=0.92,95%可信区间(95%CI)为0.75~1.13,P=0.449〕;亚组分析显示,早期活动有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出院后3、6、12个月病死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个月病死:OR=1.02,95%CI为0.74~1.40,P=0.927;6个月病死:OR=0.95,95%CI为0.70~1.27,P=0.712;12个月病死:OR=0.60,95%CI为0.33~1.10,P=0.101)。漏斗图显示,纳入文献分布不完全对称,提示可能存在发表偏倚。结论ICU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早期活动并不会增加出院后的病死,且有降低病死的趋势,但由于纳入文献较少、样本量较小且各研究早期活动具体实施情况存在差异,仍需要开展大量的高质量RCT研究进一步验证。

  • 标签: 早期活动 重症监护病房 机械通气 病死率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脑卒中病患采用急诊护理路径对其病死、致残降低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择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病人44例,病例选取时间始于2017年5月,截止到2021年6月,采用抽签法平均分组方式将其分成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22例病人。实验组使用急诊护理路径,参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病患病死以及致残几率、护理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病患致残与病死均较参照组低,P<0.05有比较意义。实验组与参照组护理总满意相比显著较高,差异P<0.05,有临床统计学意义。结论:急性脑卒中病人使用急诊护理路径可明显提升护理满意度,大大降低病死和致残,值得在临床相关病例中使用。

  • 标签: 急性脑卒中 急诊护理路径 致残率 病死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主要探究创伤性休克应用不同补液方法进行院前急救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月内接收共90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展开研究,利用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参照组与研究组,参照组采用传统补液法,研究组采用亚休克疗法补液,观察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输液量低于参照组,凝血酶原时间短于参照组,血红蛋白与血小板计数指标高于参照组,同时并发症发生病死均低于参照组,P

  • 标签: 创伤性休克 补液方法 院前急救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心电图特征与其住院期间临床预后的关系,提高对高危患者的早期识别及干预能力,提高患者住院生存。方法纳入2020年2月1日至4月30日在武汉协和医院西院住院确诊COVID-19并且至少有1份完整心电图的患者459例,根据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死亡,分为死亡组及存活组,收集并分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一般心电图特征。结果①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多为男性(74.1%对44.1%),年龄较大(中位年龄:69.0岁对59.0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伴有合并症比例更高,死亡组入院时心肌损伤标志物均显著升高(P<0.01)。②死亡组更容易出现ST-T异常(69.0%对38.2%,P<0.01),ST-T异常伴超敏肌钙蛋白Ⅰ(hs-TNI)升高的患者住院生存显著下降(P<0.01)。③死亡组P波振幅更高[(1.28±0.38)mm对(1.02±0.38)mm,P<0.01],ΔP波振幅≥0 mm患者住院生存显著下降(P<0.01)。④高P波振幅、ΔP波振幅≥0 mm以及ST-T异常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32(95%CI 1.93~9.64,P<0.01)、12.95(95%CI 2.54~65.96,P<0.01)及3.10(95%CI 1.59~6.04,P<0.01)。结论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可引起广泛的心脏损伤,P波振幅增加、ΔP波振幅≥0 mm以及ST-T异常是预测死亡风险的重要因子。

  • 标签: 心电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P波振幅 ST-T异常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早期预测脓毒症器官功能损伤发生及28 d病死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成人脓毒症患者815例。收集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等临床资料和诊断脓毒症24、48及72 h的外周血常规指标,并计算NLR。研究的主要终点为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AK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急性肝衰竭(ALF)的发生;次要终点为脓毒症合并器官功能损伤患者28 d内死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发生器官功能损伤及28 d病死的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NLR对脓毒症患者发生器官功能损伤及28 d病死的预测价值。结果共714例脓毒症患者纳入最终统计分析。诊断脓毒症24、48及72 h的NLR在发生器官功能损伤(AKI、ARDS、DIC、ALF)与未发生器官功能损伤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诊断脓毒症24 h的NLR与28 d病死无明显相关性〔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为1.006(0.994~1.019),P=0.323〕;但诊断脓毒症48 h和72 h的NLR与28 d病死之间均有显著相关性〔48 h NLR与28 d病死的OR及95%CI为1.026(1.013~1.040),P=0.001;72 h NLR与28 d病死的OR及95%CI为1.021(1.005~1.037),P=0.010〕,说明脓毒症诊断48 h和72 h的NLR是预测患者28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诊断脓毒症48 h的NLR预测28 d病死的AUC为0.598,95%CI为0.540~0.658,P=0.02;当NLR为10.1时预测28 d病死的敏感度为75.2%,特异度为58.0%;诊断脓毒症72 h的NLR预测28 d病死的AUC为0.595,95%CI为0.536~0.655,P=0.03;当NLR为9.24时预测28 d病死的敏感度为75.3%,特异度为59.9%。结论NLR不能早期预测脓毒症相关AKI、ARDS、DIC、ALF的发生。NLR在预测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其预测效能偏低。

  • 标签: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脓毒症 器官功能损伤 28 d病死率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甲状腺功能异常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 d内病死及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349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资料。男108例,女241例;平均年龄为76.3岁(60~104岁);骨折类型:股骨转子间骨折190例,股骨颈骨折159例。将所有患者按照术前甲状腺功能水平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290例)和甲状腺功能异常组(59例)。记录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 d内病死及并发症发生,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后30 d内病死及并发症发生等。结果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30 d内病死为3.4%(12/349),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为14.6%(51/349)。两组患者除术前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外,其他术前一般资料及麻醉和治疗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10.2±6.9)d,术后30 d内病死为1.7%(1/59),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为16.9%(10/59),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患者[(10.7±7.5)d、3.8%(11/290)、14.1%(41/29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无明确甲状腺疾病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前甲状腺功能异常并不影响其术后30 d内病死及并发症发生,不建议对此类患者常规行甲状腺功能筛查。

  • 标签: 髋骨折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减退 手术后并发症 围手术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降低患者病死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114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实验组59例、对照组55例,实验组予以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对照组予以普通病房常规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人工气道建立、病情变化CT复发、术前准备、高热症状缓解等耗时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格拉斯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死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予以早期进入ICU监护治疗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病死,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ICU监护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测量中心静脉压(CVP)与脓毒症患者病死的关系。方法基于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Ⅲ v1.4(MIMIC-Ⅲ v1.4)中的健康数据,收集所有重症监护病房(ICU)成人脓毒症患者的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合并症、生存时间、总住院时间、ICU住院时间、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生命体征、入ICU首日实验室检查结果、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情况、首日输液量和液体平衡、尿量、对肾脏替代治疗和机械通气的需求、脓毒症诊断以及在ICU中进行首次CVP测量的时间和数值。根据入ICU 6 h内是否测量CVP将患者分为早期测量和对照两组;根据获得首次CVP的时间将患者进一步分为≤3 h、4~6 h、7~12 h和12 h内未测量4个亚组。主要研究终点为28 d病死。使用局部加权平滑(Lowess平滑)分析来探讨初始CVP值与病死的关系;使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及Log-Rank检验对28 d生存情况进行单变量分析;使用Cox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评估CVP测量及时性与病死的关系。结果共纳入4 733例成人脓毒症患者,其中1 673例在入ICU 6 h内测量了CVP,另外3 060例未测量者作为对照组。CVP早期测量组除基础肾衰竭患者较对照组更少外,两组人口学特征和基础疾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VP早期测量组入ICU 24 h内病情较对照组更重,表现为更高的血乳酸(Lac)水平和SOFA评分。CVP早期测量组28 d病死显著低于对照组(34.2%比40.7%,P<0.01)。CVP早期测量组患者总住院时间更短,ICU住院时间更长,需要机械通气和血管活性药物的比例更高,24 h内液体入量和平衡量也更多。Lowess平滑分析显示,初始CVP与病死之间呈"U"形关系,提示过高或过低的初始CVP均与不良预后相关。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与12 h内未测量CVP患者相比,3 h内测量者28 d累积生存明显升高(66.7%比59.1%;Log-Rank检验:χ2=15.810,校正P<0.001);而4~6 h和7~12 h测量者28 d累积生存与12 h内未测量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4.4%、60.3%比59.1%;Log-Rank检验:χ2值分别为5.630、0.100,校正P值分别为0.053、>0.999)。Cox多因素分析显示,以12 h内未测量CVP患者作为参照建立Cox比例风险模型,在校正混杂变量(性别、年龄、SOFA评分、初始Lac、肾衰竭以及24 h内最高血糖、最低血小板计数和最高白细胞计数)后发现,入ICU后及时测量CVP可降低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3 h:风险比(HR)=0.65,95%可信区间(95%CI)为0.55~0.77,P<0.001;4~6 h:HR=0.72,95%CI为0.60~0.87,P=0.001;7~12 h:HR=0.80,95%CI为0.66~0.98,P=0.032〕。结论早期测量CVP与脓毒症患者28 d病死下降相关。在休克早期进行液体复苏时,CVP是一种易获取且可以指导液体治疗的安全性指标。

  • 标签: 中心静脉压 脓毒症 液体复苏 MIMIC-Ⅲ数据库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治疗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起始时间为2020年1月,截止时间为2021年5月,选取对象为60例我院科室内所接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选择分组对照法进行本次的研究,即为将这60例患者随机性的分为两组,并通过抽签的方式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案,此次研究的组别名称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30例,所对应的治疗方式分别为常规治疗,以及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瑞舒伐他汀钙进行治疗。本次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相关指标进行比较,来分析两种治疗方案的实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更好,两组疗效比较(P<0.05)。通过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NIHSS评分比对照组患者更低,FMA评分、Barthel指数和GCS评分更高,对比(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证明,在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瑞舒伐他汀钙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从而达到降低脑卒中和病死的目的。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瑞舒伐他汀钙 治疗效果 临床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动脉血乳酸(Lac)水平与28 d病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30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室血Lac水平将患者分为<4 mmol/L组(203例)、4~10 mmol/L组(69例)、>10 mmol/L组(31例),分析患者基线特征。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性休克28 d病死的独立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入室Lac水平对感染性患者28 d病死的预测价值,并根据最佳截断值分组,绘制28 d 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30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179例,28 d总病死为59.08%。入室Lac<4 mmol/L组203例,入室Lac 4~10 mmol/L组69例,入室Lac>10 mmol/L组31例。3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氧合指数(PaO2/FIO2)、是否合并腹部感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28 d病死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SOFA、使用机械通气、Lac水平。ROC曲线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患者入室Lac预测28 d病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04 5(95% CI:0.540 8~0.668 2),最佳截断值为3.55 mmol/L时,灵敏度为0.508 4,特异度为0.733 9,阳性似然比为1.9103,阴性似然比为0.669 9。根据入室Lac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乳酸组(≥3.55 mmol/L)和低乳酸组(<3.55 mmol/L),其28 d病死分别为73.39%(91/124)和49.16%(88/17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乳酸组28 d累积存活显著低于低乳酸组(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入室Lac每增加1 mmol/L,28 d病死增加至1.22倍[优势比(OR)=1.22,95%可信区间(95% CI):1.08~1.37,P=0.001 4],高乳酸组28 d病死是低乳酸组的3.53倍(OR=3.53,95% CI:1.36~7.09,P=0.000 4)。结论在ICU脓毒性休克患者中,28 d病死与入室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密切相关;入室后动脉血乳酸水平>3.55 mmol/L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增加。

  • 标签: 休克,脓毒性 乳酸 病死率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性休克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动脉血乳酸(Lac)水平与28 d病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至2019年6月在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30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入室血Lac水平将患者分为<4 mmol/L组(203例)、4~10 mmol/L组(69例)、>10 mmol/L组(31例),分析患者基线特征。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性休克28 d病死的独立影响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入室Lac水平对感染性患者28 d病死的预测价值,并根据最佳截断值分组,绘制28 d 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共纳入30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28 d死亡179例,28 d总病死为59.08%。入室Lac<4 mmol/L组203例,入室Lac 4~10 mmol/L组69例,入室Lac>10 mmol/L组31例。3组患者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氧合指数(PaO2/FIO2)、是否合并腹部感染、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28 d病死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SOFA、使用机械通气、Lac水平。ROC曲线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患者入室Lac预测28 d病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04 5(95% CI:0.540 8~0.668 2),最佳截断值为3.55 mmol/L时,灵敏度为0.508 4,特异度为0.733 9,阳性似然比为1.9103,阴性似然比为0.669 9。根据入室Lac最佳截断值将患者分为高乳酸组(≥3.55 mmol/L)和低乳酸组(<3.55 mmol/L),其28 d病死分别为73.39%(91/124)和49.16%(88/179),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高乳酸组28 d累积存活显著低于低乳酸组(P<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入室Lac每增加1 mmol/L,28 d病死增加至1.22倍[优势比(OR)=1.22,95%可信区间(95% CI):1.08~1.37,P=0.001 4],高乳酸组28 d病死是低乳酸组的3.53倍(OR=3.53,95% CI:1.36~7.09,P=0.000 4)。结论在ICU脓毒性休克患者中,28 d病死与入室后动脉血乳酸水平密切相关;入室后动脉血乳酸水平>3.55 mmol/L的脓毒性休克患者的死亡风险明显增加。

  • 标签: 休克,脓毒性 乳酸 病死率 因素分析,统计学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衰弱综合征建立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的预测评分模型〔老年脓毒症评分(ESS)〕。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南部战区总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老年脓毒症患者,记录患者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肿瘤、合并症指数(CC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老年抑郁量表(GDS)、临床衰弱分级(CFS)、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APACHEⅣ)、改良营养评分(MNS)、多重耐药性(MDR)、机械通气(MV)、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姑息治疗19项自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将连续自变量进行分类变量转换后,对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二元回归分析,筛选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从而建立180 d病死的预测评分,并与CFS、SOFA、GCS、APACHEⅡ、APACHEⅣ、MNS 6种评分比较对患者病死的辨别力。结果共纳入257例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为60.7%。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肿瘤、CCI、ADL、IADL、MMSE、CFS、SOFA、GCS、APACHEⅡ、APACHEⅣ、MNS、MDR、MV、CRRT、姑息治疗为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的危险因素〔年龄:优势比(OR)=1.027,95%可信区间(95%CI)为1.005~1.050,P=0.018;肿瘤:OR=2.001,95%CI为1.022~3.920,P=0.043;CCI:OR=1.193,95%CI为1.064~1.339,P=0.003;ADL:OR=0.851,95%CI为0.772~0.940,P=0.001;IADL:OR=0.894,95%CI为0.826~0.967,P=0.005;MMSE:OR=0.962,95%CI为0.937~0.988,P=0.004;CFS:OR=1.303,95%CI为1.089~1.558,P=0.004;SOFA:OR=1.112,95%CI为1.038~1.191,P=0.003;GCS:OR=0.918,95%CI为0.863~0.977,P=0.007;APACHEⅡ:OR=1.098,95%CI为1.053~1.145,P<0.001;APACHEⅣ:OR=1.032,95%CI为1.020~1.044,P<0.001;MNS:OR=1.315,95%CI为1.159~1.493,P<0.001;MDR:OR=2.029,95%CI为1.197~3.437,P=0.009;MV:OR=6.408,95%CI为3.480~11.798,P<0.001;CRRT:OR=2.744,95%CI为1.529~4.923,P=0.001;姑息治疗:OR=5.760,95%CI为2.177~15.245,P<0.001〕。二元回归分析显示,CFS分层(OR=1.934,95%CI为1.267~2.953,P=0.002)、MV(OR=4.531,95%CI为2.376~8.644,P<0.001)、CRRT(OR=2.471,95%CI为1.285~4.752,P=0.007)、姑息治疗(OR=6.169,95%CI为2.173~17.515,P=0.001)是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的预测评分"ESS=0.660×CFS分层+1.511×MV+0.905×CRRT+1.820×姑息治疗"。ESS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85,95%CI为0.730~0.834,P<0.001,当最佳截点>2.2分时,其敏感度为78.9%,特异度为70.3%,阳性预测值为80.4%,阴性预测值为68.3%。简化ESS=0.5×CFS分层+1.5×MV+1×CRRT+2×姑息治疗,简化ESS预测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的AUC为0.784,95%CI为0.729~0.833,P<0.001,当最佳截点>2.0分时,其敏感度为76.9%,特异度为70.3%,阳性预测值为80.0%,阴性预测值为66.4%。与CFS、SOFA、GCS、APACHEⅡ、APACHEⅣ、MNS 6种评分比较,ESS对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的辨别力更显著(AUC:0.785比0.607、0.607、0.600、0.664、0.702、0.657,95%CI:0.730~0.734比0.537~0.678、0.537~0.677、0.529~0.671、0.598~0.730、0.638~0.766、0.590~0.725,均P<0.05)。结论CFS、MV、CRRT和姑息治疗是影响老年脓毒症患者180 d病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上述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评分ESS评估能力良好,可作为老年脓毒症患者预后判断和分类救治的参考及评估工具。

  • 标签: 老年 脓毒症 衰弱综合征 评分 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辅助治疗对脓毒症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细菌脂多糖(LPS)水平及28 d病死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于宁波市鄞州人民医院就诊的脓毒症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研究组予以银杏达莫注射液和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疗效、治疗前后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血清TNF-α、PCT与LPS水平;比较两组患者28 d病死。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1.11%(41/45),对照组为75.56%(34/4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0,P=0.039);治疗后研究组患者APACHE Ⅱ评分和SOF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15.93±1.01)分、(6.25±1.83)分,(18.62±1.75)分、(8.54±2.19)分](t=8.931、5.383,均P<0.001);治疗后研究组患者TNF-α、PCT和LP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3.62±3.39)ng/L、(1.46±0.79)μg/L、(23.62±7.19)ng/L,(56.28±4.54)ng/L、(2.12±1.03)μg/L、(33.75±8.67)ng/L](t=14.989、3.411、6.033,P<0.001、P=0.001、P<0.001);研究组28 d病死为6.67%(3/45),对照组为2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60,P=0.017)。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可以改善脓毒症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机体炎性反应,降低病死

  • 标签: 脓毒症 肿瘤坏死因子α 降钙素原 细菌脂多糖 病死率 银杏达莫
  • 作者: 张铮铮 陈赫赫 潘国权 缪红军 张育才 朱晓东 李莺 张晨美 陆国平 王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 201102,宁波妇女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中心 31000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育英儿童医院儿童急诊与重症医学科 325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急诊科 210008,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20006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急危重症医学科 200092,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2150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杭州 31005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 200127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长三角地区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脓毒症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状况。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江苏、浙江、上海8家PICU收入的脓毒症病例,分为普通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主要观察终点为在院死亡。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长期居住地、入院来源、入院首日儿童脓毒症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pediatric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score,pSOFA)、基础疾病,以及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包括医保状态、住院费用和家庭年收入)。结果研究期间共4 983例患儿收入PICU,脓毒症患儿651例(13.1%),病死11.7%(76/651),严重脓毒症组患儿占比28.3%(184/651),病死20.1%(37/184)。脓毒症患儿的年龄中位数为0.9岁,婴儿组331例(50.8%),幼儿组129例(19.8%),学龄前组86例(13.0%),学龄组77例(11.8%),青春期组28例(4.3%)。入院首日pSOFA分值中位数为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OFA分值对应脓毒症在院死亡的OR值为1.4(95%CI 1.3~1.5)。医保患儿自动出院占14.6%(41/281),自费患儿自动出院占27.4%(93/33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儿的日均住院费用中位数为5 446元,其中,严重脓毒症组患儿日均住院费用中位数为6 678元;脓毒症人均总住院费用中位数为36 109元,其中严重脓毒症组患儿的人均总住院费用中位数为41 433元。结论PICU脓毒症相关的病死高,pSOFA评分对脓毒症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脓毒症的社会经济负担重,相对医保家庭,自费家庭选择自动出院的比例更高。

  • 标签: 脓毒症 儿童重症监护室 病死率 经济负担
  • 作者: 张铮铮 陈赫赫 潘国权 缪红军 张育才 朱晓东 李莺 张晨美 陆国平 王莹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21年第09期
  • 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上海 201102,宁波妇女儿童医院儿童重症监护中心 310003,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育英儿童医院儿童急诊与重症医学科 325000,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急诊科 210008,上海交通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20006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小儿急危重症医学科 200092,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 215000,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杭州 31005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重症医学科 200127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长三角地区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脓毒症患儿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状况。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观察性研究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7月江苏、浙江、上海8家PICU收入的脓毒症病例,分为普通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主要观察终点为在院死亡。收集研究对象的年龄、性别、长期居住地、入院来源、入院首日儿童脓毒症序贯器官功能衰竭评分(pediatric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score,pSOFA)、基础疾病,以及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包括医保状态、住院费用和家庭年收入)。结果研究期间共4 983例患儿收入PICU,脓毒症患儿651例(13.1%),病死11.7%(76/651),严重脓毒症组患儿占比28.3%(184/651),病死20.1%(37/184)。脓毒症患儿的年龄中位数为0.9岁,婴儿组331例(50.8%),幼儿组129例(19.8%),学龄前组86例(13.0%),学龄组77例(11.8%),青春期组28例(4.3%)。入院首日pSOFA分值中位数为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SOFA分值对应脓毒症在院死亡的OR值为1.4(95%CI 1.3~1.5)。医保患儿自动出院占14.6%(41/281),自费患儿自动出院占27.4%(93/33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儿的日均住院费用中位数为5 446元,其中,严重脓毒症组患儿日均住院费用中位数为6 678元;脓毒症人均总住院费用中位数为36 109元,其中严重脓毒症组患儿的人均总住院费用中位数为41 433元。结论PICU脓毒症相关的病死高,pSOFA评分对脓毒症的预后有一定的预测价值。脓毒症的社会经济负担重,相对医保家庭,自费家庭选择自动出院的比例更高。

  • 标签: 脓毒症 儿童重症监护室 病死率 经济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