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病房区院感染腹泻目标监测实施方法及其效果分析。方法:以儿科病区感染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院内感染腹泻发生率,发生原因,致病菌和感染时间等进行观察分析,并针对主要危险因素给予干预措施,对其实施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9年和2020年期间所收治的社区轮状病毒患者率和院内病例数并无显著差异,表示为P>0.05,2019年后,我院实行干预管理,实施后,2020年我院院内腹泻病例和轮状病毒院感病例分别为1.00%和0.00%,与2019年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儿科 病区院内感染腹泻 目标监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儿科病房区院感染腹泻目标监测实施方法及其效果分析。方法:以儿科病区感染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对院内感染腹泻发生率,发生原因,致病菌和感染时间等进行观察分析,并针对主要危险因素给予干预措施,对其实施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19年和2020年期间所收治的社区轮状病毒患者率和院内病例数并无显著差异,表示为P>0.05,2019年后,我院实行干预管理,实施后,2020年我院院内腹泻病例和轮状病毒院感病例分别为1.00%和0.00%,与2019年的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

  • 标签: 儿科 病区院内感染腹泻 目标监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求控制综合病区感染的有效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针对综合病区发生院内感染的因素,制定相对应的管理制度和防控措

  • 标签: 综合病区 院内感染 控制 管理
  • 简介:摘要新生儿是院内感染的高危易感人群,新生儿病区是医院感染监测重点部门。合理进行基建布局与流程设计,加强人力资源配置及人员管理,加强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加强护理及医药管理,能有效控制新生儿病区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新生儿病区,院内感染,医院管理
  • 简介:呼吸科病区是呼吸系统疾病治疗、康复的场所,又是多种微生物聚集的地方.病房新老患者不断变换是感染交替的潜在诱因。医护人员为患者诊疗和护理过程中.直接或间接成为病原菌的携带者和传播者.极易引起院内交叉感染,这点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所以呼吸科在院内感染监控与消毒灭菌质量工作是预防院内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全体医务人员树立和增强预防医院感染的参与意识.自觉地成为医院控制感染的具体实施和执行者。根据呼吸科特点.加强对病区高危区的消毒管理.强化重点部位和重点仪器等的消毒.控制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把院内感染控制到最低限度.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

  • 标签: 呼吸病区 消毒质量 监控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DCA模式在社区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对中心全体工作人员通过运用PDCA模式进行院感质量管理,比较前后院感相关制度、法律法规、知识掌握率,院感制度执行率。结果运用PDCA模式进行院内感染质量管理后有效提高了医务人员安全、质量意识、防范意识。结论PACD模式用于社区院感染管理后在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消毒灭菌效果监测、环境卫生监测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 标签: 1.P(PLAN)计划 2.D(DO)实施 3.C(CHECK)检查 4.A(ACT)处理 5.院内感染质量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院内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院内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感染的途径医源性感染、交叉感染、探视者和病人家属等,这些人在医院的区域里获得感染性疾病均可以称为医院感染,但由于就诊病人、探视者和病人家属在医院的时间短暂,获得感染的因素多而复杂,常难以确定感染是否来自医院,故实际上医院感染的对象主要是住院病人和医院工作人员。

  • 标签: 院内感染 隔离 手卫生 标准预防
  • 简介:山西和济肾脏病医院于2015年11月扩建并迁址于学府街128号兰亭银座,2016年3月12日正式开业,是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经原山西省卫生厅《晋卫办医政[2013]70号》文件核准为二级专科医院,经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晋卫办医发[2015]37号》文件批准为山西省第二人民医院医疗联合体单位。

  • 标签: 山西省 肾脏病 非营利性医疗机构 计划生育委员会 病区 专科医院
  • 简介:摘要:新冠肺炎发生于2019年12月,病源地位于武汉,这是首次发现的一种新型传染病,其病情传播力极强,所有人群都容易受到该病的侵袭。该病自发现至今,尚未研究出特效药物。要想有效抵御新冠肺炎疾病的侵袭,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是当今能够做到的最有效的措施。定点医院以及发热门诊是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重要场所,普通病房并不适用于接诊传染病患者,其防护措施比较简陋,如果将病人收治到普通病房可能会引起更大程度的感染现象。基于严重的疫情,本文以医务工作者管理、病人管理以及病区管理三方面入手,深入探讨了普通病房新冠肺炎的防控措施。

  • 标签: 普通病区 新冠肺炎 感染 防控措施
  • 简介:近年来,对院内感染和抗生素耐药性的行政和媒体干预与日俱增,并且常规监测和医院间的比较已成为规范。在临床区域提供含酒精成分的消毒凝胶已被提升为改善手部卫生依从性的一种方法。目前已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是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必须与其他临床管理相结合。

  • 标签: 院内感染 抗生素耐药性 临床管理 手部卫生 控制感染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老年护理病区老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对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病区2006年1月-2012年12月发生的院内感染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院内感染发生的部位、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及发生感染后转归进行分类统计。结果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病区2006年1月-2012年12月院内感染发生率为12.32%,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最高,占总感染数的72.6%,其次为泌尿道感染占总感染数的20.2%。在所有发生院内感染的病例中,因脑血管疾病住院的患者所占比例最高,占69.35%。感染发生率与年龄、住院时间呈正相关,基础疾病是影响院内感染的重要因素。结论护理病区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医院应根据院内感染的各种诱发因素,采取相应控制措施,以减少护理病区感染的发生。

  • 标签: 老年护理 院内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普通病区院内感染控制策略。方法:对2020年1月-2022年1月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中心普通病区的防控策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20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中心全科病区收治病例120例,中医病区收治病例32例,各病区均未发生院内感染的情况。结论:积极采取疾病预防及控制措施可降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普通病区感染风险。

  • 标签: 新冠肺炎疫情 普通病区 院内感染 防控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优化病区管理模式对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院内感染的控制效果。方法:便利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期间我院呼吸内科收入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2例,简单随机法分组,共2组,即观察组(n=36)和对照组(n=36)。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采取优化病区管理,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感染发生率,以及CD64、PCT的数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感染发生率(5.56%),显著低于对照组(22.22%),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护理前的CD64感染指数、PCT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CD64感染指数、PCT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优化病区管理可显著降低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

  • 标签: 优化病区 管理模式 COPD 急性加重期 院内感染 控制效果
  • 简介:院内细菌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或者是与医院有关的感染。理论七,任何感染均可在医院内发生,但是,在医院环境中有许多可导致感染的特殊因素(表1)。院内感染常见,甚至可能是严重或致命的。一些院内感染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医师必须记住他们关心患者的职责需扩大到如基本卫生和避免滥用抗生素等基本问题,这样可以防止患者发生感染

  • 标签: 医院内感染 细菌感染 菌血症 尿路感染 抗生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调查分析一起医院内群体性感染腹泻的原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采集粪便标本2份、肛拭子标本5份进行肠道致病菌、诺如病毒检测。结果本次疫情流行9d,发病22例(住院病人15例,护工1例,清洁工1例,医务人员5例),罹患率23.91%。2份粪便标本、4份肛拭子标本检出G11型诺如病毒核酸阳性。通过采取隔离治疗感染病例、消毒环境及物品、对医务人员及病人卫生宣教等综合措施,疫情得到及时控制。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感染腹泻事件,密切接触是本起疫情的主要传播途径。

  • 标签: 诺如病毒 感染性腹泻 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