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LISA法甲蛋白AFP)的检测方法及意义。方法对原发性肝癌患者30例,对ELISA法甲蛋白AFP)方法及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结果ELISA测得的AFP含量取不同浓度的混合血清,AFP浓度为10.7lng/mL、18.08ng/mL、46.83ng/mL,分别加入不同浓度定值血清,用ELISA法分别检测其回收率。用ELSIA测得的回收率分别在93.90%~98.1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42%,ICA的检测精度高,稳定性强。结论AFP是原发性肝癌最灵敏、最特异的肿瘤标志,血清AFP测定结果大于500μg/L以上,或含量有不断增高者,更应高度警惕。

  • 标签: ELISA法 甲胎蛋白(AFP) 检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FP、CEA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技术定量检测1238例健康体检人员血清中AFP、CEA的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归纳分析。结果1238例体检者中有36例(2.9%)AFP>9ng/ml,52例(4.2%)CEA>5ng/ml。结论AFP、CEA在健康体检中有一定的阳性率,有利于早期发现良恶性肿瘤及鉴别诊断。

  • 标签:
  • 简介:我一亲戚,平时无主诉不适,今年在接受体检时验血,蛋白AFP)报告为8.04纳克/毫升(参考值为7.02纳克/毫升)去年体检时蛋白亦略高出参考值他无肿瘤家族史,做了B超,肝脏未见异常为此.我们心中的疑惑久悬未决,他蛋白偏高究竞是因为什么?

  • 标签: 甲胎蛋白 肿瘤家族史 参考值 体检 毫升
  • 简介:人们乘飞机要托运行李。通常一家航空公司的航班,不论飞向何处的,都在一个柜台办理。会不会搞错?不会,因为办理的人员会给你的行李贴上一个标签,标明是那一航班、飞向何处的。这个标签便是这个行李的标记物。标记物的基本要求是它的独特性:

  • 标签: 甲胎蛋白 肝癌 航空公司 标记物 行李 乘飞机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AFP阳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2004-2009年收治的406例胃癌患者血清AFP值.观察AFP阳性胃癌与AFP阴性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差异.结果胃癌患者中血清AFP阳性表达率为3.9%,AFP阳性胃癌患者与AFP阴性胃癌患者在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AFP阳性的胃癌是更具高度恶性的胃癌,易发生肝转移或淋巴结转移,预后更差.

  • 标签: 胃癌 血清甲胎蛋白阳性 血清甲胎蛋白阴性 临床病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蛋白异质体(AFP-L3)是HCC最重要的生物标志物,广泛应用于早期筛查、诊断和预后观察。本研究采用适配体而不是抗体作为AFP-L3 的特异性识别受体,将AFP-L3特异性的ssDNA适配体接枝到磁性纳米颗粒(Fe3O4@SiO2),并对所得到的适配体功能化磁性纳米颗粒(Ap-MNPs)进行了充分的表征和测试。溶液中的Ap-MNPs对外磁场的响应较快,并可在几分钟内完全分离。结果表明,Ap-MNPs对靶AFP-L3具有较好的特异性, AFP-L3的回收率(87.0%)远高于竞争蛋白IgG(38.9%)、HSA(18.5%)和FIB(11. 4%)。基于Ap-mnps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建立了一种简便、高效的血清中AF蛋白无标记检测方法。本研究表明,适配体是识别和检测生物标志物的理想工具,将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 标签: 磁性纳米颗粒 适配体 甲胎蛋白异质体异质体 生物标志物 无标记检测
  • 简介:采用微流道反应器系统,优化蛋白单克隆抗体浓度,并装配在醛基改性后的硅片表面上,经牛血清白蛋白封闭后形成检测AFP芯片阵列。通过制作AFP浓度梯度标准曲线标定光学蛋白质芯片,实现肿瘤标志物AFP的检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最低测定浓度可以达到1.Ong/mL,变异系数为3.1%,回收率在94.4~105.O%之间,与人纤维蛋白原的交叉反应率≤O.25%、与1%葡萄糖≤0.08%、与人源1gG≤0.16%和与人血清白蛋白≤0.20%,说明光学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AFP,灵敏度高、重复性好、操作简便,有望应用于临床检测。

  • 标签: 光学蛋白质芯片 检测 甲胎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甲蛋白AFP诊断试剂盒的精密度、灵敏度和准确性,判断它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50例健康血清样本、80例原发性肝癌血清样本和50例原发性肝病血清样本。按照相关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性能验证,在允许误差范围50%以内可接受。结果AFP诊断试剂盒的精密度误差在±3%以内,测试结果的数值在误差在±10%以内,准确性符合WST420-2013的要求。线性范围在(15-1000ng/ml)符合要求。结论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甲蛋白AFP诊断试剂盒能满足临床要求,可应用于常规检测。

  • 标签: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甲胎蛋白AFP诊断试剂盒
  • 简介:摘要原发性肝细胞癌属于恶性肿瘤类型,发病率非常高,位居我国肿瘤发病率第四位,主要原因在于大多数患者在早期很难发现,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和蛋白异质体3(AFP-L3)作为两种辅助诊断血清标志物,近年来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病情判断及预后的预测中应用的研究越来越多,指出其在患者的中有一定的研究及应用价值,可以为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的疾病诊断及预后预测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原发性肝细胞癌 GP-73 AFP-L3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编码X蛋白促进蛋白表达的分子机制。方法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评估肝癌患者HBV感染与否与AFP表达水平间的相关性;在PLC/PRF/5肝癌细胞系中转染HBV、HBx及P53真核表达质粒,36 h Western blot和qRT-PCR分别在蛋白质和mRNA水平检测HBV和HBx对P53和AFP表达的影响,以及P53对AFP表达的影响;在PLC/PRF/5细胞中转染包含AFP基因启动子和沉默子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改变明确沉默子区域,再将包含沉默子的报告载体与HBV/HBx质粒共转染PLC/PRF/5细胞,通过检测荧光素酶活性的改变验证HBV/HBx对AFP基因沉默子区域的作用;用ChIP实验验证P53在AFP基因沉默子区域的结合,并证实HBx对P53与作用序列结合能力的影响。结果统计分析发现HBV感染与AFP表达之间存在明显相关性,HBV阳性肝癌患者的血清AFP值总体中位数为296.8 ng/ml,而HBV阴性患者的AFP总体中位数为71.5 ng/ml(P=0.02),HBV阳性肝癌患者的AF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HBV阴性肝癌患者;P53可以抑制AFP表达(P<0.001),而HBV和HBx均能抑制P53表达(P=0.0011、P=0.0027),并促进AFP表达(P=0.0014、P<0.001);HBV和HBx可以作用于AFP基因沉默子区域,促进基因转录(P<0.001、P=0.0019;P=0.0046、P=0.0015);P53与AFP基因沉默子的结合作用能够被HBx所够削弱。结论HBx可通过抑制P53表达,并且抑制P53在AFP基因沉默子区域的结合,以此促进AFP基因转录,并进一步促进AFP蛋白表达。

  • 标签: 乙肝病毒 乙肝病毒X蛋白 甲胎蛋白 P53 转录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蛋白、铁蛋白、癌胚抗原联合检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意义以及在体检中的价值。方法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蛋白AFP)、铁蛋白(FERR)、癌胚抗原(CEA)的含量,健康体检人员蛋白和癌胚抗原先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阳性的再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含量。结果80例原发性肝癌病人的AFP阳性符合率62.5%,FERR阳性符合率60.0%,CEA阳性符合率30.0%。AFP-FERR联合阳性符合率82.5%,AFP—CEA联合阳性符合率77.5%,AFP-FERR与AFP-FERR-CEA联合对原发性肝癌的阳性符合率由82.5%增至95.0%。结论应加强健康体检,最好定期检查,以便于各类疾病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而对于原发性肝癌的辅助诊断,应以联合检测为准。

  • 标签: 甲胎蛋白 铁蛋白 癌胚抗原 体检 联合检测
  • 简介:目的分析蛋白、瘦素及肌钙蛋白Ⅰ等重要生物标志物的绝对定量方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串联质谱法对人源蛋白、人源瘦素以及重组肌钙蛋白予以测量,并对比分析其检测方法的准确性。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4份平行样品予以酶解,并将酶解后的产物予以高效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串联质谱检测,计算出肽段FK和NR浓度,最终AFP结果为5.45μmol/g,与水解法检测的结果相比,显示其相对偏差为6.8%。二者检测结果的一致性检验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源瘦素含量为0.59g/g,与水解法测出的0.63g/g相比,相对标准偏差为5.21%~6.07%,处于误差允许范围内(t=0.89,P〉0.05);肌钙蛋白Ⅰ的质量分数为0.24g/g,与水解法测定的0.21g/g比较,可知其相对偏差处于4.75%~8.43%,处于误差允许范围内(t=0.53,P〉0.05)。结论高效液相色谱—同位素稀释串联质谱法检测人源蛋白、人源瘦素及重组肌钙蛋白Ⅰ的准确性高,灵敏度好,且可重复进行,具备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甲胎蛋白 瘦素 肌钙蛋白Ⅰ 绝对定量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乙肝相关肝癌进行凝血四项、PIVKA-Ⅱ以及蛋白(AFP)三联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本院的50例乙肝相关良性肝病患者和50例乙肝相关肝癌患者,依次纳入对照组、观察组,2组受试者均于测定凝血四项、AFP、PIVKA-Ⅱ,并对比结果。结果:PT、APTT、TT的测定结果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FIB的测定结果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AFP、PIVKA-Ⅱ测定结果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AFP检测阳性率观察组为78.00%,对照组为24.00%,P<0.05。结论:通过进行凝血四项+PIVKA-Ⅱ+AFP的三联诊断能够在乙肝相关肝癌的诊断中发挥重要作用,该诊断方案值得应用及推广。

  • 标签: 乙肝 肝癌 凝血四项 PIVKA-Ⅱ AFP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蛋白变化,分析对比其结果的意义,并探讨蛋白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治的作用。方法对本院17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良性肝病患者和同期健康者进行蛋白检测,其中原发性肝癌患者共63例、良性肝病患者共59例作为实验组,同期健康者共52例作为对照组,同时对各组进行蛋白检测结果分析,评价蛋白检测在诊治原发性肝癌的临床价值。结果在6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蛋白检测浓度是(331.7±80.3)ng/ml,良性肝病患者的蛋白检测浓度是(36.9±12.7)ng/ml,正常健康者的蛋白检测浓度是(5.3±2.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蛋白检测结果发挥重要作用,蛋白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治具有更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原发性肝癌 甲胎蛋白 诊断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肝细胞癌(HCC)患者AFP-L3的影响。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HCC患者术前、术后1周血清AFPAFP-L3%的数值。结果术后1周AFP-L3%的值与术前比较具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和AFP一样,HCC患者接受TACE治疗后,AFP-L3%的数值明显降低。

  • 标签: 介入治疗 肝癌患者 甲胎蛋白异质体
  • 简介:摘要肝细胞癌(HCC)是世界上第五大恶性肿瘤,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常用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有效的辅助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蛋白AFP)作为诊断HCC最常用的肿瘤标志物,研究表明,AFP可诱导肝癌患者自身T细胞,其免疫原性抗原表位为研究AFP肝癌疫苗提供了新思路。目前已研制出多种AFP疫苗,如树突状细胞疫苗、DNA疫苗、多肽疫苗,且已成功应用到HCC小鼠模型以及Ⅰ期/Ⅱ期临床试验中,效果明确,现对AFP肝癌疫苗的分子机制、类别以及应用前景进行讨论。

  • 标签: 癌,肝细胞 甲胎蛋白 疫苗 免疫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