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生物力学是研究组织或器官的力量与功能之间关系的学科,对研究眼科疾病的预防、发生、发展、诊疗具有重要作用。眼球是一个封闭的近似球体的器官,眼球内外的每一组织都有一定张力,而且相互联系,互为影响。眼内外及球壁某一局部组织的改变,可能会影响眼球某一区域组织的生物力学或功能的改变。随着生物力学的方法增多,大家越来越重视对眼部组织生物力学的研究,达到预防和治疗眼部疾病的目的。如使用胶原交联增强角膜的强度,防治圆锥角膜或扩张性角膜疾病;又如后巩膜加固术增强巩膜力学的方法来治疗或预防高度近视等。对眼外肌、角膜、巩膜、虹膜、晶状体的生物力学的研究是目前热点,本文就目前眼部生物力学的研究热点做一综述。

  • 标签: 生物力学 眼外肌 角膜 巩膜 脉络膜 视网膜
  • 简介:目的:探讨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CorvisST)测量正常角膜、顿挫期圆锥角膜、亚临床期圆锥角膜、临床期圆锥角膜的生物力学变化,分析不同进展期圆锥角膜生物力学特征,为更早期地诊断圆锥角膜提供临床依据。方法:病例对照研究。选取顿挫期圆锥角膜15眼为顿挫组,亚临床期圆锥角膜23眼为亚临床期组,临床期圆锥角膜40眼为圆锥角膜组,欲行近视激光手术和正常角膜志愿者40眼为正常组(对照组),应用CorvisST测定各组的生物力学参数,并进行比较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结果:正常角膜与顿挫期圆锥角膜生物力学各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角膜与亚临床期组第二压平长度(AL2)、第一压平速率(AV1)、最大压陷曲率半径(HC-radius)、最大压陷深度(DA)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角膜与圆锥角膜组除第二压平速度(AV2)、最大压陷时间(HC-time)、最大压陷屈膝峰间距(P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生物力学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DA对于圆锥角膜诊断效率最高(曲线下面积0.891±0.028)。结论:顿挫期圆锥角膜生物力学较正常角膜无改变,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生物力学较正常角膜部分参数有改变,但其参数单独诊断圆锥角膜特异性和敏感性均较差。临床期圆锥角膜生物力学较正常角膜明显改变,DA诊断效率最高。

  • 标签: 可视化角膜生物力学分析仪 圆锥角膜 角膜生物力学
  • 简介:为了研究人在跑步过程中速度对膝关节运动生物力学的影响规律,基于Kane方法和半物理仿真方法建立下肢动力学模型,以健康男性青年为对象,对不同速度下的跑步过程进行实验研究和数据分析,建立以速度为自变量的膝关节运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步态初期足跟落地时刻,跑步速度越快,小腿向前伸展程度越大,越接近与大腿共线;步态中期,大腿向后伸展,小腿与大腿接近共线的最大程度,此时膝关节背面的韧带拉伸量最大,并且速度越慢,共线程度越明显;膝关节最大屈曲过程出现在步态后期,并且最大角度随着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随着跑步速度的增加,膝关节曲线前移.实验结论可用于康复机器人、类人机器人等研究领域.

  • 标签: 运动生物力学 膝关节 数学模型 速度 关节力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上不同内固定方式在后踝骨折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效果及生物力学特征。方法我们对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就诊治疗的60例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并保持这两组患者的数量一致,各有30例患者。我们对观察组患者采用拉力螺钉内固定方法进行固定,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微型钢板进行固定。之后,就这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后遗症和生物力学特征进行比较观察。结果经过术后随访观察,我们发现这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差异不大(p>0.05),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稍长,二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出血量明显要少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没有对照组高,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要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这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后遗症和不良反应。当骨折块波及胫骨远端关节面>25%时,观察组患者的内固定失效平均压力与对照组相比,对照组的效果更佳,二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受机体踝关节解剖特点及力学特征的影响,拉力螺旋内固定与微型钢板内固定方式的效果各有优势,在具体的临床治疗中应当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标签: 后踝骨折 拉力螺旋内固定 微型钢板内固定 生物力学
  • 简介:背景:研究表明钛合金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便于加工合成为合适孔径的多孔结构,将其用于踝关节损伤中效果理想,但其生物力学性能尚不明确。目的:探讨多孔钛合金支撑棒在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效果及生物力学性能。方法:取健康Beagle犬30只,利用止血钳挑起并暴力拉断外侧副韧带,建立踝关节损伤模型。实验分为2组:对照组(n=15)和实验组(n=15)。利用CAD设计多孔钛合金棒三维模型,并将其输入到EBMS12系统中,将Ti6A14V粉末放入机器中并进行逐层熔融,最终制备成直径为4mm、长度为12mm的多孔圆柱状棒体。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修复,多孔钛合金支撑棒组将多孔钛合金支撑棒植入损伤处,比较2组犬踝关节肿胀程度、修复优良率、电生理学指标及生物力学性能。结果与结论:①2组修复前患侧踝关节周径无明显差异(P〉0.05);多孔钛合金支撑棒组修复后1、2及3周,患侧踝关节周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多孔钛合金支撑棒组修复后3个月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2组Beagle犬修复前患侧外侧副韧带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潜伏期、波幅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多孔钛合金支撑棒组修复后3个月,患侧外侧副韧带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潜伏期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而体感诱发电位和肌电图的波幅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④与对照组相比,多孔钛合金支撑棒组的最大桡度、弹性桡度、破坏桡度无明显差异(P〉0.05);而最大载荷、弹性载荷、破坏载荷及刚性系数显著提高(P〈0.05);⑤结果提示,将多孔钛合金支撑棒应用于踝关节损伤的治疗,具有较好的修复效果,且有助于改善踝关节生物力学性能。

  • 标签: 外侧韧带 生物力学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生物力学研究及除皱术修复病例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到2016年8月于我院进行除皱术修复患者4例为本次研究中的研究对象,分析临床资料。选取4例冷冻尸头,进行解冻处理,洗去杂物,标记拟研究区域的解剖标志线,解剖尸头,制作试样,设置材料试验机,进行力学测试。结果以术后瘢痕为主诉的除皱术后二次修复患者,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均修复成功。患者除皱手术区瘢痕均得到显著改善,缝合口的约会情况良好,未出现感染、外观凹凸不平、术区血肿积液等并发症,随访结果显示,患者较为满意。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Ⅱ区的弛稳定性弱于Ⅰ区,Ⅱ区应变量要高于Ⅰ区,Ⅱ区的强度极限低于Ⅰ区。结论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SMAS)生物力学研究显示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上下两部分区域生物力学表现有一定差异。除皱术后修复病例分析可得,需根据临床资料进行判断,熟悉手术操作,才能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面部表浅肌肉腱膜系统 生物力学研究 除皱术修复病例 资料分析
  • 简介:背景:踝关节骨折临床上常见,下胫腓损伤常伴其中。目前螺钉固定广泛应用于下胫腓损伤的治疗。但螺钉经接骨板固定与单独置钉时,角度与位置的生物力学依据尚不多见。目的:探讨外踝骨折伴下胫腓损伤时下胫腓螺钉不同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特征,以寻找最佳固定方法,为临床应用提供生物力学依据。方法:采集较为新鲜的下肢胫腓骨尸标本24具,分为4组,每组6具。制作成外踝骨折伴下胫腓损伤,用下胫腓螺钉行4种不同固定方式、不同角度、不同位置内固定设定。对照组:正常骨标本组,损伤标本组,损伤后进行固定。固定组分为:腓骨外侧接骨板经接骨板下胫腓固定(A组);腓骨后侧接骨板另行外侧下胫腓固定(B组);腓骨外侧扩孔接骨板经接骨板下胫腓固定(C组);后外侧接骨板下胫腓螺钉经接骨板固定(D组)。对各组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应力分析,包括生物力学强度、轴向刚度、扭转力学强度和刚度。比较各组内固定的优劣性、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结果:生物力学强度、轴向刚度、扭转力学强度和刚度实验结果显示,腓骨外侧扩孔接骨板经接骨板下胫腓固定效果最佳,其次是后外侧接骨板下胫腓螺钉经接骨板固定。结论:外踝骨折伴下胫腓损伤时下胫腓螺钉经接骨板,水平方向0-10°,平行踝关节由外后至内前倾25°斜向固定,即采用腓骨外侧扩孔接骨板经接骨板斜向下胫腓固定,不但生物力学性能优越,而且具有固定稳定、结构合理、承载能力强的特点。此外,后外侧接骨板下胫腓螺钉经接骨板固定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这两种固定方式是目前临床治疗外踝骨折伴下胫腓损伤比较理想的术式。

  • 标签: 外踝骨折 下胫腓损伤 内固定方式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研究平台转移在外连接种植体和内连接种植体上产生的生物力学效果,即负荷状态下种植体周围的应力分布。材料和方法:将特制的外连接(EX)种植体替代体和内连接(IN)种植体替代体(50mm×12mm)植入模拟缺牙区牙槽嵴的树脂块中。分别用直径为50mm、4.2mm和37mm的基台连接替代体。将大小为100N、与种植体长轴成30°的侧向力负荷于种植体上.重复10次。将微应力测量仪固定于种植体平台以下1mm(颈部)和8mm(根尖区)的表面以检测种植体周围的应力。用单因素分析和Steel-Dwass检验分析数据.P〈0.05,可认为数据具有显著差异。结果:用直径5.0mm的常规基台连接EX和IN种植体替代体时.种植体颈部的应力最高(EX,-682.8με:IN.-5821με);其次是直径4.2mm的平台转移基台(Ex,-184.1με;IN,-2291με)和直径3.7mm的平台转移基台(EX,-150.5με:IN.-1297με).数据对于EX种植体有统计学差异。在根尖区,随着基台直径的减小.应力稍有增加,但是对于IN种植体.直径42mm和37mm的基台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尽管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但是可以说明平台转移能减少内连接和外连接种植体颈部区域的应力,并且EX种植体的应力降低幅度比IN种植体更大。

  • 标签: 外连接种植体 内连接种植体 平台转移 应力
  • 简介:目的:运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运动性膝关节损伤,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分析其对膝关节周围肌肉功能及其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康复门诊、住院部收治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8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别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照组仅予康复训练,2组均在4周治疗后,在等速向心肌力测试下,测定其在角速度分别为60°/s及180°/s时,患侧膝关节的峰力矩、做功量及股后肌群的向心峰值力矩与四头肌的向心峰值力矩的比值(H/Q),同时测定角速度分别为60°/s时,相关肌群的表面肌电情况,并进行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1)在4周的治疗后,观察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较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角速度为60°/s及180°/s测试时2组峰力矩、作功量及H/Q值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角速度60°/S时,观察组的屈伸肌群的sEMG改善程度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伸肌及屈肌肌力均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可以有效的改善运动性膝关节损伤患者的症状,改善膝关节的功能,其机制主要是通过提高膝关节周围肌肉肌力水平和改善其参与膝关节活动的生物力学

  • 标签: 针刺 康复训练 运动性膝关节损伤 组织构建 生物力学
  • 简介:目的:运用随机生物力学模型比较篮球运动员水平急停落地和垂直起跳落地动作对ACL损伤危险性和危险因素的影响。方法:采集51名篮球专项大学生在完成急停起跳动作时的运动学、动力学和表面肌电学数据,并进一步研究受试者ACL损伤率以及引起损伤的下肢生物力学危险特征。运用混合设计的双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落地形式和性别对下肢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结果:比较2种落地形式和性别对ACL损伤危险因素的影响发现,膝关节屈角(F[1,18]=503.7,P〈0.001)、小腿倾角(F[1,18]=44.9,P〈0.001)、向后(F[1,18]=100.3,P〈0.001)和垂直(F[1,18]=29.3,P〈0.001)地面反力、膝关节伸展(F[1,18]=67.5,P〈0.001)和内旋力矩(F[1,18]=12.3,P=0.003)、股后肌肌力(F[1,18]=13.8,P=0.002)、髌韧带力(F[1,18]=62.8,P〈0.001)、向前剪切力(F[1,18]=36.0,P〈0.001)和矢状面负荷(F[1,18]=63.1,P〈0.001)均具有显著性交互作用。结论:基于随机生物力学模拟方法得到篮球运动员在完成急停起跳落地动作时,水平急停比垂直落地更容易引起ACL损伤,男性垂直落地形式下ACL损伤危险性最小。女篮运动员ACL损伤危险性大于男性,在水平急停时更为明显。篮球运动员急停起跳时的2种不同落地形式其ACL损伤危险因素因性别而有差异。

  • 标签: ACL损伤 蒙特卡洛模拟 水平急停 垂直落地 危险因素
  • 简介:大象的鼻子不仅是呼吸器官和嗅觉器官。还可以取食、饮水、搬运物品、攻击防御。甚至还能交流感情、传递信息。大象的鼻子灵活又敏感,毫不夸张地说,鼻子就是大象的“万能工具”。

  • 标签: 力气 动物 呼吸器官 攻击防御 传递信息 鼻子
  • 简介:水中有机物性质及微生物活性是影响生化反应的关键因素。在水质条件一定的情况下,探讨不同接种液带来的微生物差异对生化需氧量(BOD)的影响。测定了空白样、废水驯化接种液、河流污水接种液、土壤浸出液接种液4组样品,实验结果显示3种不同接种液接种同种稀释水,测得BOD_5的差距较大,而同一种接种液所测得的BOD_5差距非常小;测定了空白样、河流污水接种液、土壤浸出液接种液BOD_5,结果表明河流污水的微生物比土壤浸出液的微生物更具有可生化性。

  • 标签: 生化需氧量 微生物 接种液 影响
  • 简介: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检测华佗豆药材中4种生物碱的量。方法以华佗豆碱乙为内标,建立华佗豆碱甲、碱丙、碱丁的相对校正因子,在考察相对校正因子的重现性后,进一步采用外标法与一测多评法所计算出的成分含量进行比较。结果6批华佗豆药材中,各成分采用相对因子计算的量与采用外标法计算的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一测多评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华佗豆4种生物碱的测定

  • 标签: 一测多评 华佗豆 生物碱 HPLC 华佗豆碱甲 华佗豆碱乙
  • 简介:众所周知,《辛丑条约》签订前,清廷颁布的上谕中有'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话语,这句话一直被看作是清廷自甘下流,觍颜卖国的铁证。对于这句话的解释,胡绳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写道:'这道上谕说,朝廷的态度是‘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就是说它一定要把‘中华之物力’,有多少就拿出多少来,巴结这些武装占领了首都的‘与国’'。张革非、王汝丰编著的《中国近代史》也表述了类似的观点:'1901年2月14日,

  • 标签: 中华之物 力合理 华之物力
  • 简介: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Beagle犬血浆中伏立康唑(咪唑类抗真菌药)的方法,并比较伏立康唑冻干粉针(参比制剂)和伏立康唑亚微乳(受试制剂)的药动学特点。方法采用DiamonsilC18柱(250mm×4.6mm,5m),流动相为乙腈-水-乙酸(55∶45∶0.25,v/v/v),流速为1.0mL·min-1,外标法测定。结果在选定的HPLC条件下伏立康唑与血浆杂质分离良好,伏立康唑的线性范围为0.2~50.0mg·L-1,定量下限为0.2mg·L-1。提取回收率为97.37%~110.00%,日内和日间RSD均小于10%,Beagle犬静脉滴注伏立康唑亚微乳及冻干粉针后的平均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动学参数:t1/2分别为(6.88±1.16)h和(6.82±1.73)h,Ke分别为(0.107±0.025)h-1和(0.109±0.031)h-1,AUC(0~∞)为(136±47.5)mg·h-1·L-1和(179±48.3)mg·h-1·L-1,MRT0~∞为(9.51±1.83)h和(9.35±2.75)h,消除率为(1.01±0.45)mL·min-1·kg-1和(0.68±0.21)mL·min-1·kg-1。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无杂质干扰,结果准确。两种制剂具有类似的药动学行为,可为伏立康唑亚微乳临床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伏立康唑 BEAGLE犬 药动学 高效液相色谱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在食品微生物学中检验菌落总数时用到的平板菌落计数法、菌落总数测试片法检验方法以及TTC培养基3种测定方法的检测效果,以达到提高食品菌落总数检验的检出率和灵敏度的目的。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需要测定的153个样品,按照国家相关标准采用标准平板菌落计数法、菌落总数测试片法检验方法和TTC培养基法进行培养,培养一段时间后记录菌落检出数。结果在测定的153个样品中,标准平板菌落计数法、菌落总数测试片法和TTC培养基法三种测定法中合格的份数分别为137、129、126,三中测定方法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三种测定方法进行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得到的效果相当,但是TTC培养基法的检出率和灵敏度要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测定方法。

  • 标签: 菌落总数检验 标准平板菌落计数法 菌落总数测试片法检验方法
  • 简介:分析了铌含量对Ti-XNb基钛合金室温力性与断口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b含量的增加,O含量呈递增趋势,并且O含量的增量呈递减趋势.随着Nb含量的增加,室温拉伸强度逐渐增大;室温塑性逐渐减小。

  • 标签: Ti-Nb基合金 生物医用金属材料 力学性能 断口形貌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对现代物资供应链理论的深入研究,该理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并且已经被运用到了很多领域。本文以电力企业为例,对电力企业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提高应急物资能力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对推行电力物资供应链管理,促进电网应急物资保障提供参考。

  • 标签: 电力物资 物资管理 培训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