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异位涎腺是指除正常涎腺部位以外区域存在的涎腺组织,最常发生于外耳道与锁骨内侧连线附近的区域,发生于泌尿生殖系统极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睾丸扭转患者,行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发现异位涎腺。此类患者一般无症状,若无瘘管通向皮肤或黏膜表面,临床较难发现。本病确诊依靠术后病理检查。对于异位涎腺,无论位置如何,均需手术治疗。

  • 标签: 泌尿生殖系统 涎腺 异位
  • 简介:摘要:2020年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COVID-19,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也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命名为SARS-CoV-2。截至2022年7月15日,全球累计COVID-19确诊病例557917904例,死亡病例6358899例。COVID-19典型症状有发热、干咳和乏力,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COVID-19主要侵袭人体呼吸系统,关于其对生殖系统的长远影响目前尚不清楚。基于此,对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生殖系统的影响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 标签: 冠状病毒 人类生殖系统 影响
  • 简介:摘要为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医学人才,重庆医科大学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泌尿生殖系统整合课程改革。整合课程教学通过重组课程体系、重新编写教材、改善教学环境、组建师资团队、改革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系统性理解,增强了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创新科研能力,为医学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奠定了基础。

  • 标签: 教育改革 器官系统为中心 整合课程 泌尿生殖系统
  • 简介:【摘要】不孕症临床解释为婚后同居、一年以上、性生活正常、不采取任何形式的避孕而不能正常生育。不孕症的致病因素相对复杂,与患者所在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息息相关。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所致不孕症病因诸多,临床应综合分析,然后给予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来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有效预防及治疗不孕症,提升患者家庭和谐程度。

  • 标签: 女性生殖系统 常见病 不孕症 护理
  • 简介:【摘要】不孕症临床解释为婚后同居、一年以上、性生活正常、不采取任何形式的避孕而不能正常生育。不孕症的致病因素相对复杂,与患者所在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息息相关。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所致不孕症病因诸多,临床应综合分析,然后给予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来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有效预防及治疗不孕症,提升患者家庭和谐程度。

  • 标签: 女性生殖系统 常见病 不孕症 护理
  • 简介:【摘要】不孕症临床解释为婚后同居、一年以上、性生活正常、不采取任何形式的避孕而不能正常生育。不孕症的致病因素相对复杂,与患者所在地域、环境、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息息相关。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所致不孕症病因诸多,临床应综合分析,然后给予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措施来提高患者护理质量,有效预防及治疗不孕症,提升患者家庭和谐程度。

  • 标签: 女性生殖系统 常见病 不孕症 护理
  • 简介:摘 要: 度尚追求健康美丽,提升生活品质,以自我实现的经营理念为己任,提供有利于女性健康的综合护理解决方案,凭借着与生俱来的执着与不断创新的智慧,为大家带来正遍知度尚冻干抑菌片。度尚冻干乳酸菌活性抑菌片能够抑制致病菌、排除私处垃圾、修护防护系统、维护菌群平衡。

  • 标签: 正遍知 度尚冻干抑菌片 抑菌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监测2013年至2019年广州地区生殖系统念珠菌分离菌株情况,及其7种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趋势。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在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性传播疾病门诊就诊的生殖系统念珠菌病患者共649例,其中男116例,女533例,年龄15~84岁。采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的ATB ID32C酵母菌鉴定反应板鉴定菌种和Rosco纸片扩散法进行体外药敏检测,比较不同菌型念珠菌的药敏趋势。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临床649株生殖系统念珠菌感染患者中白念珠菌517株(79.66%)、光滑念珠菌72株(11.09%)、近平滑念珠菌33株(5.09%)和其他念珠菌27株(4.16%);7年间的年分离率:白念珠菌平缓无变化(χ2=11.56,P>0.05),光滑念珠菌波动性升高、近平滑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均波动性降低(χ2=13.72、19.28、14.76,均P<0.05)。念珠菌对7种药物敏感性为:制霉菌素99.69%(647/649)、酮康唑85.20%(553/649)和氟康唑72.57%(471/649),敏感性较高,而伊曲康唑52.23%(339/649)、咪康唑34.36%(223/649)、嗌康唑34.98%(227/649)和特比奈酚8.32%(54/649)的敏感性低。结论生殖系统念珠菌病以白念珠菌为主,念珠菌对多烯类药物敏感性高,唑类药物存在交叉耐药,不同菌型的药敏有差异。

  • 标签: 念珠菌 药敏试验 Rosco纸片扩散法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患有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患者进行分析与研究,来探究其中解脲脲原体以及人型支原体的影响作用,通过此次的研究来为泌尿生殖系统炎症患者的诊断提供临床价值。方法:我院一共选取本院在近几年来的一些患有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患者524例,其中168例为男性的患者,356例为女性的患者,研究患者的年龄均在8~78岁之间,对这些样本的患者进行鉴定以及药敏试验,并最终对结果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根据试验结果的分析中能够了解到,在这524例患者的研究中,其中有232例的患者支原体感染总阳性,而有172例患者UU阳性率达到例23.8%,共有10例MH阳性,50例为MH和UU混合的患者,其阳性率为9.5%,最后还剩下解脲脲原体有172例,人型支原体为10例,还有混合型的样本50例,通过对这些样本进行12中抗生素药敏的试验。结论:在对相关病例进行试验与分析之后能够了解到,解脲脲原体以及人型支原体对于泌尿生殖系统炎症的患者而言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并且不同的抗生素在药敏试验中也会有不同的结果,敏感性等都会不同,这对患者的诊断能够提供非常大的诊断帮助。

  • 标签: 泌尿生殖系统炎症 解脲脲原体 人型支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女性生殖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基因突变谱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21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0例女性生殖系统DLBCL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靶向测序检测55个淋巴瘤相关基因,评估患者的基因突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30例女性生殖系统DLBCL患者的中位发病年龄为58岁(23~77岁)。8例(32%)首发症状为腹痛、腹胀及腹部包块。13例(45%)病变累及附件区(含卵巢、输卵管),其中9例为单侧受累。21例(70%)存在多结外受累,22例(73%)Ann Arbor分期Ⅲ~Ⅳ期,8例(27%)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2分,22例(73%)乳酸脱氢酶(LDH)升高,21例(70%)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3~5分。30例患者中,11例(37%)采取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R-CHOP方案为基础的化疗。30例均可评估疗效,完全缓解率为83%(25/30),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为69.7%,5年总生存(OS)率为79.6%。单因素分析显示,ECOG评分≥2分与较差的OS相关(P=0.048)。30例患者中,原发7例(23%),继发23例(77%)。继发患者中Ann Arbor分期Ⅲ~Ⅳ期、IPI评分3~5分、LDH升高者比例均高于原发患者(均P<0.001),但二者PFS和O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261、0.671)。16例患者的靶向测序结果显示,PIM1、MYD88、KMT2D、TP53、CARD11、CCND3和GNA13突变率均>20%,其中TP53突变与患者较差的PFS和OS相关(P值分别为0.012、0.002)。结论女性生殖系统DLBCL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结外DLBCL,原发和继发患者生存预后相似,PIM1、MYD88、TP53基因高频突变可能为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 标签: 淋巴瘤,大B细胞,弥漫性 女性生殖系统 临床病理学特征 基因突变谱 预后
  • 简介:摘要:腺相关病毒如今被普遍应用在医学领域中的各个专业中,其作为基因治疗载体,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临床中开展了大量的关于以腺相关病毒为载体的基因治疗药物研究,目前已有3款腺相关病毒载体药物上市,体现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被认为是目前为止最安全的病毒载体之一。但最新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静脉高剂量注射腺相关病毒载体被证明存在严重的肝和神经元毒性,且与腺相关病毒的血清型无关。因此,以腺相关病毒为基因治疗载体的治疗安全性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腺相关病毒的特点就是具有器官靶向性,容易在靶器官上分布,但是,其也会分布在非靶器官上。腺相关病毒短暂分布在生殖系统上,会对生殖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从目前来看,腺相关病毒不会在生殖细胞上整合,也不会影响后代。本文,通过分析腺相关病毒在生殖系统中的分布,对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进而提出展望。

  • 标签: 腺相关病毒 基因治疗载体 生殖系统 分布 影响
  • 作者: 苏文敬 常宁 贺慧颖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病理学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病理科,济南250021,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内镜中心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42,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系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病理科,北京 100191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以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症状入院的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腹膜后及泌尿男性生殖系统IgG4相关性疾病(IgG4-RUMR)的认识。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21年3月11例IgG4-RUMR病例,分析其临床病理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资料,按照2019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EULAR)IgG4-RD分类标准评分,达到20分即诊断为IgG4-RUMR。结果11例IgG4-RUMR患者男女比为9∶2,发病年龄44~83岁,中位年龄59岁,均有明显的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症状或影像学异常。所有患者入院时均就诊于泌尿外科/肾移植科(10例)及肿瘤科(1例)。11例患者中3例有泪腺肿物、涎腺肿大、IgG4相关性胰腺炎等相关病史。影像学上,8例显示腹膜后软组织密度影并肾脏、输尿管积水(其中1例伴肾占位),1例显示睾丸、附睾及精索肿物,1例显示单纯肾实质占位,1例考虑前列腺增生。在接受过血清IgG4检测的10例患者中,血清IgG4水平为0.8~14.4 g/L。组织学上,11例均见显著的浆细胞浸润及席纹状纤维化,少数伴闭塞性静脉炎,IgG4阳性浆细胞数目为12~155个/HPF,IgG4/IgG比值15%~77%。根据2019 ACR/EULAR IgG4-RD分类标准评分,11例得分20~48分,均满足IgG4-RUMR的诊断标准。治疗方面:1例行肾部分切除,病理学检查提示IgG4相关性疾病后,行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行前列腺经尿道电切,病理学诊断为前列腺组织非特异性慢性炎,之后患者因涎腺肿大再次入院,复核原病理切片修正诊断为前列腺IgG4相关性疾病,行糖皮质激素治疗;1例进入腹膜后纤维化药物研究性治疗;其余8例根据病情需要行粘连松解术或输尿管支架置入解除尿路梗阻后,行糖皮质激素伴或不伴免疫抑制剂治疗;所有患者的症状均在治疗后好转。结论IgG4-RUMR发病率低,临床、影像学表现非特异,其诊断需借助临床、影像学、实验室检查及病理学综合评估。在泌尿及男性生殖系统病变中,应将IgG4-RUMR纳入鉴别诊断。另外,在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断中,2019ACR/EULAR IgG4-RD分类标准虽较复杂,但客观实用,适用于临床实践。

  • 标签: 泌尿生殖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肿瘤 免疫球蛋白G
  • 简介:摘要受益于全新的手术入路途径,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与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laTME)相比,尤其是对于男性、肥胖、骨盆狭窄或前列腺肥大的患者而言,手术视野更佳。尽管如此,taTME术后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及与之相关的生活质量是否优于laTME依然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在男性患者泌尿系症状方面,taTME相较于laTME没有显著优势,而且taTME术后尿路机械性损伤的发生率更高。目前,并没有研究对女性患者泌尿系症状及生活质量作详细阐述。taTME与laTME对男性患者术后性功能均有损害,随着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患者性功能会有不同程度好转,但两者相比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女性患者的性功能方面,taTME相比laTME更具有优势。目前,taTME与laTME术后短期泌尿生殖系统功能比较未见明显的差异,因此,taTME作为一种新的术式对术后泌尿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然而,taTME与laTME术后泌尿生殖功能是否有差别,有何差别,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患者功能学结果需要综合评定,且需完善术前基线资料评估,男性与女性的功能学评估应该分开进行,不能混为一谈。用于评价患者功能学结果的量表也需要验证其有效性。

  • 标签: 直肠肿瘤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泌尿生殖系统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生殖中心培养室运用信息管理系统优化护理工作的临床实践效果。方法 完善和升级临床医学管理系统,将“实验室导出”功能模块植入“实验室管理”当中用于导出培养室科研统计数据表,将“新鲜植入通知单”功能模块植入“实验室操作台”用于编辑培养室知情同意书,比较信息管理系统优化前后编辑打印变知情同意书与导出培养室科研统计数据表工作时间。结果 优化后编辑知情同意书时间、录入病历时间均比优化前段,优化前后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生殖中心培养室 信息管理系统 优化护理工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颅内原发性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GGCT)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本中心接受放疗的40例NGGCT患儿的临床资料,90%患儿接受全脑全脊髓放疗,所有患儿接受铂类为基础的化疗。采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生存情况,采用log-rank检验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原发部位以松果体、鞍区/鞍上、基底节为主;中位发病年龄为108个月(20~20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8~131个月),3、5年总生存率均为82.0%;3、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78.6%和73.0%。单因素分析发现甲胎蛋白(AFP)升高(P=0.02),初诊年龄>10岁(P=0.006),初诊时有转移(P<0.001),肿瘤病理学类型中含有绒毛膜癌、卵黄囊瘤和/或胚胎性癌成分(P=0.036)是患儿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患儿AFP升高、初诊年龄>10岁、肿瘤转移播散、病理类型是儿童颅内NGGCT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其整体预后差于生殖细胞瘤,需要多学科合作强化治疗以提高生存。

  • 标签: 颅内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 儿童 放射疗法 预后
  • 简介: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的自身免疫病。随着诊治水平的提高,SLE患者的存活率已显著升高,但妊娠仍是SLE患者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加强SLE患者生殖与妊娠管理、规范SLE患者围妊娠期监测与治疗已迫在眉睫。本指南由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系统性红斑狼疮研究协作组、中国风湿免疫病相关生殖及妊娠研究委员会联合发起,以临床问题为导向,经过多轮临床、方法学专家论证及遴选,最终形成13条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结合循证医学证据及专家意见给出指南推荐意见,旨在提高SLE患者妊娠成功率,降低母婴病死率。

  • 标签: 红斑狼疮,系统性 生殖 妊娠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