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促炎因子、抑炎因子的表达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以指导后续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评估与治疗方案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于驻马店市中心医院完成治疗的8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据此分为心肌损伤组和单纯脓毒症组,对比两组外周血促炎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抑炎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分析外周血促炎因子、抑炎因子对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与预测价值。结果80例脓毒症患者中,31例发生心肌损伤,心肌损伤发生率为38.75%。心肌损伤组外周血促炎因子IL-6、TNF-α水平高于单纯脓毒症组,外周血抑炎因子IL-4、IL-10水平低于单纯脓毒症组(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促炎因子IL-6、TNF-α过表达及抑炎因子IL-4、IL-10低表达是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的影响因素(OR>1,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发现,外周血促炎因子IL-6、TNF-α与抑炎因子IL-4、IL-10单项检测用于脓毒症患者发生心肌损伤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0、0.820、0.844、0.922,均有一定预测价值。结论脓毒症患者有较高的心肌损伤风险,患者促炎因子IL-6、TNF-α过表达及抑炎因子IL-4、IL-10低表达可能是增加心肌损伤风险的危险因子,早期检测外周血促炎因子与抑炎因子,可指导脓毒症患者早期心肌损伤风险的预测。

  • 标签: 脓毒症 心肌损伤 促炎因子 抑炎因子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手足口病发病与细胞因子水平异常变化的关系,研究EV71病毒诱导细胞天然免疫的发生机制。方法将Jurkat细胞接种到24孔板中,设EV71病毒感染组和对照组,并用Realtime-PCR法检测感染不同时间段的细胞上清液中IL1-β、IL6、TNF-α、IFN-γ的mRNA表达含量。用乙酰肉豆蔻佛波酯(phorbol-12-myristate-13-acetate,PMA)预作用Jurkat细胞不同时间后,接种EV71病毒,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病毒载量变化。结果EV71病毒感染Jurkat细胞后,IL1-β的mRNA在6 h后达峰,IL-6的mRNA在24 h后达峰,TNF-α和IFN-γ的mRNA分别在48 h和72 h达峰;PMA预作用Jurkat细胞后,IL1-β、IL6、TNF-α、IFN-γ的mRNA表达均上调,病毒载量下降。结论随着EV71病毒作用时间的延长,IL1-β、IL6、TNF-α、IFN-γ的mRNA表达均达峰值,Jurkat细胞内EV71病毒载量呈递减趋势。EV71可引起IL1-β、IL6、TNF-α、IFN-γ细胞因子反应。

  • 标签: 肠道病毒71型 细胞因子 乙酰肉豆蔻佛波酯
  • 简介:摘要:稻田生态系统作为农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多种服务功能,学者多运用谢高地的当量因子法和单项服务评价法对其服务功能价值进行评价。通过对已经发表稻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价相关的文献进行搜集和整理,得到运用单项服务分析法的全国22个稻田案例点进行指标统计,对其中8个案例进行数据提取,在此基础上运用谢高地当量分析法进行再次计算,运用两种方法对稻田生态系统各项服务功能价值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稻田生态系统食物生产、气体调节、气候调节、水文调节等服务功能为学者所共识;两种方法相比较,单项服务评价法各个案例之间评价指标及结果差异较大;除水文调节功能外,当量因子法的评估结果低于当项服务评价法,对稻田生态系统农产品服务价值可能存在低估和水资源消耗负价值的高估,降水量调节因子不适用于稻田生态系统的水资源供给服务。两种方法在灵活性、便捷性等方面各有优劣,求同存异的合理运用两种计算方法可以实现对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更有效的评估。

  • 标签: 稻田 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对比研究
  • 简介:摘要: 水土保持是一项重要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本文对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在减少土壤侵蚀、增加土壤肥力、调蓄水源、控制非点源污染等方面的效益和价值进行研究。在水土保持治理中宜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耕作措施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有效发挥其生态服务功能。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服务功能 价值 效益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某型潜艇艇员长远航前后淋巴细胞亚群、调节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长远航中持续应激对艇员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长远航(70 d)潜艇61名艇员为研究对象,空腹抽取静脉血,利用流式细胞仪对艇员长远航前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3-CD19+、CD3-CD(16+56)+]及调节T淋巴细胞(CD4+CD25+)进行测定,采用液态芯片技术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IL-4、IL-8、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含量的变化。结果与长远航前相比,长远航后CD3+、CD4+、CD8+、CD3-CD19+、CD3-CD(16+56)+淋巴细胞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的比值以及CD4+CD25+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IL-8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IP-10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长远航持续应激作用下,艇员的免疫功能发生明显变化,表明长远航对艇员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有必要进一步阐明原因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 标签: 长远航 淋巴细胞 调节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瘦素(LEP)诱导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HK-2)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方法用DMEM/F12培养液培养HK-2,分别用不同浓度的LEP(10、50、100 ng/mL)刺激体外培养的HK-2细胞48 h,以及100 ng/mL的LEP刺激不同的时间(24、48、72 h)。倒置显微镜观察HK-2形态;RT-PCR检测HG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mRNA的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表达;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液中HGF和TGF-β1蛋白含量。结果①LEP刺激可以使HK-2逐渐由椭圆形变成长梭形,类似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态;②不同浓度的LEP可以上调HGF和TGF-β1 mRNA及其相应蛋白的表达,其作用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③同浓度LEP作用下的HK-2早期即出现HGF mRNA高表达,48 h后表达逐渐下降,之后TGF-β1 mRNA出现表达快速持续上升;细胞培养液中HGF和TGF-β1蛋白表达量与各自相应mRNA表达相似;④α-SMA随LEP浓度的提高或作用时间延长均呈持续性高表达。结论LEP参与了HK-2转分化,它可以在HK-2转分化过程诱导HGF高表达,该表达的上升是一种有益的防御反应。

  • 标签: 肾小管, 近端 细胞, 培养的 瘦素 肝细胞生长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炎康联合抗生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相关炎症因子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9年 2月 -2019年 2月期间收治的 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 A、 B组,各有 3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对 A组患者进行治疗,在 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妇炎康对 B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相关炎症因子达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 B组患者的 TNF-a、 TGF-β、 IL-8、 IL-1β等血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优于 A组患者( P< 0.05); A、 B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0.00%和 96.67%, B组显著高于 A组( P< 0.05)。结论:妇炎康联合抗生素治疗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血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而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妇炎康 炎症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妇炎康联合抗生素对慢性盆腔炎患者血清相关炎症因子达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 2019年 2月 -2019年 2月期间收治的 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 A、 B组,各有 30例。采用左氧氟沙星对 A组患者进行治疗,在 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妇炎康对 B组患者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相关炎症因子达情况以及临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 B组患者的 TNF-a、 TGF-β、 IL-8、 IL-1β等血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优于 A组患者( P< 0.05); A、 B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 80.00%和 96.67%, B组显著高于 A组( P< 0.05)。结论:妇炎康联合抗生素治疗的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慢性盆腔炎患者的血清相关炎症因子水平,从而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进而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妇炎康 炎症因子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补充牛乳铁蛋白(bLF)对早产大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模型肠道黏膜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对炎性因子达的影响,为补充bLF预防NEC提供理论依据。方法SD早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25只。对照组:单纯人工喂养;模型组:人工喂养+脂多糖(LPS)灌胃+缺氧刺激;高剂量bLF干预组:每天给予bLF(7g/L)+人工喂养+LPS灌胃+缺氧刺激;低剂量bLF干预组:每天给予bLF(2 g/L)+人工喂养+LPS灌胃+缺氧刺激。应用HE染色进行组织病理学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肠道黏膜组织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结果(1)形态学观察:模型组大鼠肠壁菲薄,肠腔可见不同程度积气、积液。镜下见肠道组织坏死严重,肠壁绒毛脱落,腺体排列紊乱,上皮细胞水肿明显,固有层和黏膜下层重度水肿、分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高剂量bLF干预组和低剂量bLF干预组大鼠上述表现减轻,对照组无明显异常。(2)肠道组织炎性因子IL-1β、IL-6的表达:模型组大鼠肠道黏膜组织中IL-1β和IL-6的表达水平[(380.89±20.25) ng/L,(485.12±31.44) ng/L]均高于对照组[(270.69±45.58) ng/L,(212.62±89.46)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9.785、14.030,均P<0.01)。缺氧和LPS刺激大鼠经过bLF喂养,回肠黏膜组织中IL-1β和IL-6的表达被显著抑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IL-1β:q=9.105、8.761,均P<0.01; IL-6:q=8.175、8.996,均P<0.01)。高剂量bLF干预组与低剂量bLF干预组IL-1β和IL-6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IL-1β:q=-0.084,P>0.05;IL-6:q=-1.140,P>0.05)。结论经肠道补充bLF可减轻早产SD大鼠NEC模型肠道组织的损伤程度,并抑制肠道组织IL-1β和IL-6炎性因子的表达,对早产SD大鼠肠道组织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牛乳铁蛋白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白细胞介素-1β 白细胞介素-6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外周血中髓源抑制细胞(MDSCs)和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AS患者50例(AS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多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PMN-MDSC)、单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M-MDSC)数量及其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γ-IFN)、白细胞介素17(IL-17)表达。分析MDSCs表达在两组中的差异及其与细胞因子达的关系。结果AS组外周血中PMN-MDSC、M-MDSC、IL-6分别为(0.22±0.08)%、(1.48±0.32)%、(20.74±5.14)n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6±0.02%)%、(0.43±0.11%)%、(2.52±0.53)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933、6.310、10.553,均P<0.05)。结论IL-6可能是促进MDSCs募集与浸润的原因之一,MDSCs增高可能与AS感染后免疫应答及疾病发生、发展相关。

  • 标签: 脊柱炎,强直性 髓源抑制细胞 多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 单核型髓源抑制性细胞 白细胞介素4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0 肿瘤坏死因子-α γ-干扰素
  • 简介:摘要 : 60 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达 50%, 75 岁人群则达 80%,该病的致残率可高达 53%。主要表现为膝关节(单侧或双侧)疼痛、酸胀、关节僵硬,重者站立及行走等活动功能障碍,有部分患者伴有关节肿胀、麻木等症状,病理特征一方面关节软骨变性、变薄甚至皲裂,关节间隙变窄,另一方面软骨下骨丢失,过度骨重建伴异常骨质增生,是导致中老年人下肢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尽管软骨细胞凋亡以及软骨下骨异常骨重建已经被证实与骨关节炎发病密切相关。

  • 标签: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 软骨炎症因子 病变程度
  • 简介:摘要:近年来,生态系统的利用与研究逐渐成为规划行业的重点工作内容,生态服务价值在社会的发展中也取得一定的成就。针对社会发展来说,生态服务价值主要体现并应用于理论与核算等研究方法上,然而在应用方面却并没有过多的研究。针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研究并运用到土地利用规划上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能够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做出巨大贡献。对此,针对该方面的发展进行一定的探究,并就生态服务价值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问题展开一定的研究。

  • 标签:   生态系统服务 服务价值 土地利用 规划 应用
  • 简介:摘要血视网膜屏障破坏、神经损伤、新生血管及纤维增生膜形成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重要病理改变与多种玻璃体细胞因子的综合作用相关。VEGF主要参与增加视网膜血管通透性和诱导新生血管形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则具有降低血管通透性,神经保护功能;IL在介导炎症反应中起关键作用,在缺氧状态下血浆和玻璃体液TNF-α显著升高,诱导炎症反应;多种眼部结构均可分泌TGF-β,是调节细胞增生分化的重要细胞因子;结缔组织生长因子则可促进内皮细胞生长、迁移和黏附。另有多项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需继续深入研究DR发生的分子机制。我们相信随着DR发生分子机制研究的深入,DR的早期干预及靶向治疗的效果将日趋理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玻璃体 细胞因子类 综述
  • 简介:摘要 : 受经济和气候驱动,长江经济带水田空间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影响区域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本研究基于 1990-2015年土地利用遥感监测数据,利用 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探究长江经济带水田空间格局动态变化特征,采用当量因子法计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ESV),分析了水田变化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 1) 1990-2015年长江经济带水田规模持续缩减,共减少了 17390km2,减幅呈增长态势具有显著地域差异,长江中上游与下游的水田减幅相差约为 9.56%。其中下游减幅较大,水田占区域比例随之降低,中上游恰好相反。 2)由于经济建设及水产养殖的发展,水田主要转化为建设用地和水系,水田主要由水系、旱地和湿地等转化而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及成渝城市群的水田变化最为剧烈,建设用地侵占水田扩张的现象分布广泛,水田转为水系主要在两湖平原局部地区。 3)水田与其他生态系统的转化对 ESV是正影响,水田转为水系对此贡献最大,其转化规模决定了不同时期 ESV净增量的大小,水系转化为水田损失的价值最多,建设用地侵占水田次之。不同市域的水田变化情况不一致,因此 ESV增减情况具有明显差异。 4)生态系统服务中水文调节、水资源供给增强的同时,食物生产、气体调节受到严重损害,与水资源规模扩大和水田资源大量流失有直接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揭示长江流域水田的时空变化过程及其对各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可为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农业政策与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 标签: 水田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长江经济带 权衡协同 时空变化 遥感数据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观察脑细胞程序性坏死和脑组织中90个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探讨心搏骤停心肺复苏(CPR)后大鼠脑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10)和心搏骤停组(n=10)。采用窒息法诱导大鼠心搏骤停,并于心搏骤停6 min后开始CPR;Sham组仅常规行气管插管等,未诱导心搏骤停。CPR后3 d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后取血并处死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S100B水平,用免疫荧光法检测脑组织程序性坏死细胞,用蛋白芯片检测脑组织90个细胞因子达水平,以两组蛋白的相对比值≥1.5或≤0.5且P<0.05为差异表达蛋白。结果心搏骤停组有8只大鼠成功复苏,死亡2只,为使样本量匹配,Sham组随机选择8只进行实验。与Sham组比较,心搏骤停组大鼠NDS评分明显降低〔分:63.0(62.5,64.3)比80.0(80.0,80.0),P<0.01〕,血清S100B水平明显升高(ng/L:47.96±10.16比16.56±5.60,P<0.01)。心搏骤停后脑皮质和海马区程序性坏死细胞较Sham组多见〔原位末端缺刻标记法(TUNEL)阳性且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阴性的细胞比例:脑皮质为(15.70±0.32)%比(8.00±0.28)%,海马区为(20.80±1.35)%比(9.00±4.00)%,均P<0.05〕。蛋白芯片检测显示,与Sham组比较,心搏骤停组脑组织炎性相关细胞因子细胞因子诱导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CINC-2α/β、CINC-3)、γ-干扰素(IFN-γ)和信号蛋白C -端Src激酶(CSK)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心搏骤停组与Sham组蛋白表达比值:CINC-2 α/β为2.503±0.428,P=0.024;CINC-3为2.369±0.142,P=0.005;IFN-γ为3.149±1.362,P=0.044;CSK为1.887±0.105,P=0.001),神经保护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NT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受体(GFRα-1、GFRα-2)、生长激素(GH)、生长激素受体(GHR)、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以及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10(IL-10)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心搏骤停组与Sham组蛋白表达比值:CNTF为0.341±0.137,P=0.036;GFRα-1为0.461±0.164,P=0.044;GFRα-2为0.447±0.017,P=0.033;GH为0.450±0.136,P=0.024;GHR为0.508±0.128,P=0.022;GM-CSF为0.446±0.130,P=0.035;IL-10为0.502±0.211,P=0.017)。结论程序性坏死参与心搏骤停CPR后大鼠脑损伤,脑损伤分子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神经再生障碍和神经细胞存活受损有关。

  • 标签: 心搏骤停 心肺复苏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S100B 程序性坏死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蛭草茶合剂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炎症因子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清洁级雄性C57BL/6J小鼠7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低浓度蛭草茶合剂治疗组(低浓度治疗组)、中浓度蛭草茶合剂治疗组(中浓度治疗组)、高浓度蛭草茶合剂治疗组(高浓度治疗组),每组15只。糖尿病组、不同浓度治疗组小鼠按60 mg/kg剂量腹腔注射STZ诱导糖尿病动物模型。建模后4周,低浓度治疗组、中浓度治疗组、高浓度治疗组大鼠分别按30、60、120 ml/kg的浓度行蛭草茶合剂灌胃治疗。每两周测定各组小鼠体重及血糖。第8周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表达;免疫荧光检测GFAP、谷氨酰胺合成酶(GS)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RT-qPCR)、ELISA分别检测VEGF、TNF-α、IL-1β、IL-6 mRNA和蛋白表达。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小鼠体重较正常对照组降低,血糖升高;不同浓度治疗组小鼠血糖呈降低趋势。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GFAP蛋白表达升高(t=38.318,P<0.001),GS蛋白表达降低(t=29.737,P<0.00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糖尿病组比较,低浓度治疗组、中浓度治疗组、高浓度治疗组小鼠Müller细胞GFAP蛋白表达下降(t=13.677、19.387、16.305,P<0.05),GS蛋白表达升高(t=5.170、19.399、6.705,P<0.05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组小鼠视网膜Müller细胞VEGF、TNF-α、IL-1β、IL-6 mRNA和蛋白表达均升高,不同浓度治疗组均降低。结论蛭草茶合剂可降低糖尿病小鼠血糖,减轻糖尿病视网膜炎症反应。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生理学 炎症 Müller细胞 蛭草茶合剂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能源消费供给、能源结构转型、能源系统形态均呈现新的发展趋势。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电力改革进程的加快,开展综合能源服务已成为提升能源效率、降低用能成本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主要针对综合能源服务产业价值做出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在在这个基础之上提出相关观点,希望能够为相同行业进行工作的人员提供出一定价值的参考。

  • 标签: 综合能源 产业价值 运营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柚皮苷(NG)对高糖环境下MC3T3-E1细胞活力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小鼠MC3T3-E1细胞,实验分5组:对照组(正常无血清培养基)、高糖组(含25 mmol/L葡萄糖)、0.1 μmol/L +高糖组(0.1 μmol/L NG + 25 mmol/L葡萄糖)、1 μmol/L +高糖组(1 μmol/L NG+25 mmol/L葡萄糖)、10 μmol/L +高糖组(10 μmol/L NG+25 mmol/L葡萄糖)。药物干预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细胞成骨特异性转录因子(Runx2)、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蛋白激酶(Akt1)mRNA的表达;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碱性磷酸酶(ALP)、Akt1、IGF-1蛋白的表达。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CCK8检测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OD值(12 h:0.90±0.01比0.80±0.01,24 h:1.00±0.05比0.84±0.01,48 h:1.09±0.03比0.90±0.01)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高糖组比较,0.1 μmol/L+高糖组细胞OD值(24 h:0.84±0.01比0.93±0.05,48 h:0.90±0.01比0.99±0.01)、1 μmol/L +高糖组和10 μmol/L+高糖组OD值(12 h:0.80±0.01比0.92±0.01、1.01±0.32,24 h:0.84±0.01比1.01±0.04、1.16±0.03,48 h:0.90±0.01比1.12±0.02、1.20±0.02)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Runx2、IGF-1、Akt1的mRNA的表达水平(24 h:1.00比0.34±0.02、1.00比0.34±0.01、1.00比0.15±0.02)、(48 h:1.00比0.72±0.03、1.00比1.09±0.07、1.00比0.38±0.04)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高糖组比较,1 μmol/L +高糖组和10 μmol/L+高糖组细胞Runx2、IGF-1、Akt1的mRNA表达水平(24 h:0.34±0.02比0.62±0.09、0.64±0.05,0.34±0.01比0.77±0.03、1.02±0.07,0.15±0.02比0.24±0.08、0.4±0.09)、(48 h:0.72±0.03比1.27±0.02、1.37±0.02,1.09±0.07比2.44±0.19、2.73±0.04,0.38±0.04比0.86±0.06、1.43±0.03)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细胞ALP、Akt1、IGF-1蛋白表达水平(48 h:1.00比0.72±0.02、1.00比0.89±0.03、1.00比0.09±0.01)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与高糖组比较,0.1 μmol/L+高糖组、1 μmol/L+高糖组和10 μmol/L+高糖组ALP、Akt1、IGF-1蛋白表达水平(48 h:0.72±0.02比1.92±0.02、2.30±0.30、3.09±0.10,0.89±0.03比1.50 ± 0.03、1.43±0.04、1.40±0.13,0.09±0.01比1.75±0.01、2.30±0.31、2.07±0.07)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NG逆转高糖诱导的MC3T3-E1细胞活力减退;同时改善高糖的抑制作用,促进MC3T3-E1细胞IGF-1、AKt-1、Runx2 mRNA和IGF-1、AKt-1、ALP蛋白的表达。

  • 标签: 柚皮苷 高糖 骨质疏松 MC3T3-E1细胞 Akt通路
  • 简介:摘要:湄潭翠芽茶是贵州的“中国驰名商标”,湄潭举全县之力打造翠芽茶品牌,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与当地生态息息相关。注重湄潭翠芽茶生态文化价值,从生态文化的体系架构来分析,分为内隐的价值理念和外显的具体样式,凸显翠芽茶的文化价值,走文化自信道路,强大茶产业助推力。

  • 标签: 湄潭 翠芽茶 生态文化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