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传统生产是对马克思生产理论的传统理解,但并非马克思本人的观点。它只看到人类从自然界获取必要的物质资料的一面,却忽视了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一面,缺乏辩证性。生态生产则主张在尊重自然法则的前提下,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同时并举。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是生态文明语境下理论创新的结晶,是马克思生产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创造性发展。

  • 标签: 产生背景 基本内涵 主要特征 核心理念 生态生产力
  • 简介:在深圳,我拜访了一位多年不见的表弟听说他创业成功、我很为他高兴。但是,深谈之后才发现,他过得很糟糕.他十多年以前开始创业。现在,摊子铺得不小,但是,生意并没有实质性进展,赚钱很少,一屁股负债。

  • 标签: 生产力 审批 创业 负债
  • 简介:任何课堂学生练习都是重要内容,只有让学生充分地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才能达到教育的维目标。只有对课堂练习进行科学的管理,才能收到高效的结果,否则只能变成题海,让学生苦不堪言。课堂练习的科学管理要素是指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学生练习的科学方法和教师的跟踪指导。一、练习题的设计精选练习题是对学生最大的关爱。如果只是把一堆练习题一股脑儿推给学生练习,这是相当粗暴的做法,其实是不尊重学生的时间和劳动,当然只会害了学生。

  • 标签: 课堂练习 物理课堂 跟踪指导 三维目标 核心意义 学习成绩
  • 简介:群众文化活动,是广大人民群众在闲暇时间组织参与、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的一种文化休闲活动。这一活动既有一般娱乐休闲的技术工具特征,又有特殊精神思想传播意识形态属性。在新常态下,群众文化活动的内涵、特征和组织形态“要素”都将发生根本的变化,在现实生活中表现出人员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特征。各种形式的表演团队常年活跃于城市和农村,在广场、公园、社区、集市、庙会等公共场所举办各种各样的民间活动、文艺活动甚至大型文化活动,极大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为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 标签: 群众文化活动 意识形态属性 社会和谐稳定 人民群众 娱乐休闲 时间组织
  • 简介:摘要课堂能否高效的关键在于教师,在于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在于教师研读教材的功夫,在于教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于教师对教学的科学规划,在于教师对教学材料的精心取舍与提炼,在于针对学生实际设计出学生能高效自主学习的活动抓手,在于让学生既能进行长时间的充分实践活动,又有大量的知识积累,教师又能不失时机地引导和提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率。

  • 标签: 优化预设能力训练练习
  • 简介:摘要在信息化的社会中各种经济正在飞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我国的电力工程项目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前景。但是在实际的工程项目当中,却发现了电力工程项目中实际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项目管理问题较为突出。下面笔者将会针对电力工程项目管理的要素进行具体的分析和论述。

  • 标签: 电力工程 三要素 分析 项目管理
  • 简介:<正>近年来,中国政府不断深化农业农村领域改革,加大"农"投入力度,促进提高农业产能和生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中国利用世界上7%的饮用水资源和8%的耕地,满足了世界20%人口的食物消费1。但另一方面,根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数据,中国农业产业雇佣了全国31.4%的劳动力,却只贡献了10%的经济总量。本研究报告旨在对一系列改革在宏观层面取得的成效进行评估,同时对比巴西、印

  • 标签: 中国农业产业 农业资本 人均产值 饮用水资源 农村领域 同时对比
  • 简介:传统至今,学术界都认为"人是生产"是马克思的观点,并把人作为生产的基本和第一要素。事实上,把人作为生产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马克思对此坚决持批判态度,认为"人是生产"是对"人的贬低",是资本主义罪恶的始俑,是妨碍"人的解放"的思想根源。在经典作家中,最早明确"人是生产"的是斯大林,但这是由一系列误解造成的。根据马克思对生产的探索,生产是"人的生产能力",不是人本身。而且,人的这种生产能力可分解为:科学技术,生产工具,人的技能和体能等四个基本要素。其中,第一位的要素是科学技术,即邓小平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

  • 标签: 生产力 人是生产力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马克思 邓小平
  • 简介:传统体制模糊了政企、政资、政事、政社的边界,国家包揽一切,过度干预企业、资本、社会组织以及事业单位的微观活动,严重束缚了它们的生产能力和活力。深化改革要求明确政府与这些社会存在的边界,简政放权,并严格限制公权力僭越这些边界,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社会组织等自我发展、自我管理的能力,解放社会生产和社会活力。中国传统文化不大强调边界思想,深化改革应注意培养人们的边界意识。

  • 标签: 边界意识 主体性 解放
  • 简介:在"数字化企业"主题下,西门子提供基于高性能软件技术的面向未来的平台,特别瞄准制造业客户,能够在未来几年内使工业4.0的广泛要求得以满足。本刊讯数字化现已成为几乎所有工业领域实现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数字化是提高生产、效率与灵活性的关键,因此,数字化成为西门子在2015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展示的重心。西门子股份公司数字化工厂集团首席执行官胡桉桐(AntonS.Huber)在2015年"西门子汉诺威工业博览会预热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今,

  • 标签: 数字化企业 工业领域 西门子 生产力 汉诺威工业博览会 首席执行官
  • 简介:本文通过整理西乌珠穆沁旗近40年年均气温及年均降水量变化,利用ThorntnwaiteMenorial模型计算出该旗近40年的牧草气候生产(FPCP)数据,并通过sas软件处理得出温度、降水与牧草气候生产之间的回归模型。通过回归模型分析牧草气候生产的变化特征、趋势,并分析气候因子对它的影响程度。分析结果表明:(1)近40年该旗年均气温增温趋势明显,增温率为0.41℃/10a。对牧草气候生产的影响为2.3%。降水变化幅度比较大从2.31mm到240.79mm,对牧草气候生产的影响为从0.37%到38.1%。降水是影响牧草气候生产的关键因子;降水变化对FPCP的影响大于温度变化对FPCP的影响。(2)近40年西乌珠穆沁旗牧草气候生产平均值为5660.13kg/hm2,前25年呈波浪形变化,出现增长趋势,后15年出现下降趋势,总体上与降水变化吻合。

  • 标签: 气温 降水量 牧草气候生产力 西乌珠穆沁旗
  • 简介:为了比较不同生产方式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的生产差异,探讨利用方式对草地生产的影响。我们于2012年对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巴彦胡硕嘎查的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同样方法在不同利用方式下的草地植被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利用方式下的草地基况和草地生产状况。结果显示:放牧干扰严重影响草地植物的生长状况,也使草地植被生产和多样性显著地降低。

  • 标签: 贝加尔针茅 草甸草原 草地生产力 丰富度
  • 简介:由于碳/碳(C/C)复合材料非均质性及各向异性的特点,传统的二维评定参数对复合材料切削表面粗糙度进行评定将丢失表面许多被加工后的信息。研究发现采用维评定参数更能真实反映C/C复合材料机械加工表面粗糙度的影响因素,本文以切削要素对C/C复合材料切削表面粗糙度影响为途径,通过实验探寻符合C/C复合材料切削表面粗糙度要求较理想切削参数,以便于提高C/C复合材料切削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 标签: C/C复合材料 表面粗糙度 三维评定
  • 简介:东亚夏季风可显著影响中国季风区气候变化,但是季风区植被净初级生产(NPP)对夏季风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尚不明确。利用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AVIM2)模拟了中国季风区植被NPP,分析了其与夏季风指数的相关关系,探讨了其对夏季风变化的响应机理。研究发现,我国南、北方植被对夏季风强度变化的响应方式和机理并不相同。强夏季风年北方植被NPP增加,而南方植被NPP减少。东亚夏季风对中国华北平原植被生长季NPP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该地降水量实现的;京、津、冀地区植被NPP受东亚夏季风带来的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叠加影响,因而成为北方对夏季风变化最敏感的区域。东亚夏季风对我国南方江苏、安徽、湖南、湖北、江西植被NPP的作用是通过影响太阳辐射实现的,强夏季风导致太阳辐射减弱,从而使各省植被NPP减少。南方沿海的浙江和福建,强季风年带来的弱太阳辐射和低温是该地植被NPP减少的原因。广东、台湾植被NPP则主要受强夏季风带来的低温影响。

  • 标签: 大气—植被相互作用模型 净初级生产力 中国 东亚夏季风 植被
  • 简介: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共同发展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挑战,中国共产党战略性地提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的重大命题,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而生态环境包含于自然之中,从自然角度入手,通过探讨自然力系统对生产系统的决定性作用,提出一些改革措施,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 标签: 生态环境 生产力 自然力
  • 简介:植被总初级生产(GrossPrimaryProductivity,GPP)决定进入陆地生态系统的初始物质和能量,是陆地碳循环与大气碳库的重要联系纽带.利用陆面过程模式CLM4-CN(CommunityLandModelversion4withCarbon-Nitrogeninteractions)模拟和分析中国区域1982~2004年GPP(CLM4_GPP)时空变化特征,并通过与基于观测数据升尺度所得到的MTE_GPP(ModelTreeEnsemble,MTE)进行比较,评估CLM4在中国区域GPP的模拟能力,同时探讨了不同土地覆盖资料对GPP的影响.结果表明:(1)CLM4-CN能够较好地刻画中国区域GPP空间分布格局,表现为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但在量值上大部分区域尤其是30°N以南地区存在高估,CLM4-CN模拟的GPP多年平均值为13.7PgCa^-1,而MTE_GPP仅为6.9PgCa^-1;(2)CLM4-CN可以合理模拟GPP的季节变化(与MTE_GPP相关系数大于0.9),在量值上对温带阔叶落叶林、寒带阔叶落叶林、寒带阔叶落叶灌木、C3极地草地、C3非极地草地和农作物模拟较好(均方根偏差RMSD〈100gCm^-2month^-1);(3)不同植物功能型CLM4_GPP表现出的年际变率均大于MTE_GPP,仅热带针叶常绿林、寒带阔叶落叶林和C3极地草地的CLM4_GPP与MTE_GPP变化趋势一致;(4)降水是研究时段内控制整个中国区域GPP的主要气候因子,但不同地区存在较大差异;(5)两种不同土地覆盖资料GPP模拟结果的显著差异表明,精确的土地覆盖是准确模拟GPP的重要基础.

  • 标签: 陆面过程模式 CLM4模式 植被总初级生产力 MTE_GPP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