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分解反应:这是初中化学的一个概念,是指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复分解反应是在学生学习无机反应时引出的,本文剐着重介绍有机化学中的烯烃复分解反应。多年以来,有机合成中的烯烃复分解反应已赦广泛认可为最重要的催化反应之一。

  • 标签: 复分解反应 烯烃 初中 化学教学 有机化学 催化反应
  • 简介:硫酸钾是一种重要的无氯优质钾肥.主要用于炯草、茶叶、果树、土豆等喜钾忌氯的作物.它不仅能提高这些经济作物的产量.而且能改善其品质。日前.我国硫酸钾生产采用的工艺主要有曼海姆法、缔置法和湿法复分解法.但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它们都存在某些不足。对曼海姆法而言.投资高.能耗高.设备腐蚀严重.副产品盐酸易受销路制约;对缔置法而言,缔合剂中毒的问题尚未解决;对湿法复分解法而青.母液周转量大.流程长.工序较为复杂.钾收率不高。人们在不断完善现有工艺的同时.也在努力探索新的方法。

  • 标签: 复分解法 硫酸钾 制备 经济作物 曼海姆法 设备腐蚀
  • 简介:利用热重法(ThermoGravimetry,TG)和差示扫描量法(DifferentialScanningCalorimetry,DSC)研究了GHQ推进剂的分解行为,采用Kissinger和Ozawa法分别求出其活化能,并计算了热爆炸临界温度和自加速分解温度。通过热履历实验研究了少部分GHQ推进剂样品分解对其整体热分解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GHQ推进剂分解分为2个阶段,分别对应双基组分分解和RDX分解;少部分GHQ推进剂样品分解对双基组分分解有明显影响,对RDX分解基本无影响,履历使GHQ推进剂热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

  • 标签: GHQ推进剂 热重法(TG)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 热履历实验 热分解
  • 简介:针对酸法制备氧化铝过程中Al2(SO4)3·18H2O焙烧分解工艺,通过TG-DTA曲线,研究其分解行为和分解过程的动力学.结果表明:Al2(SO4)3·18H2O的脱水分解过程分两步进行,首先脱掉15个层间水,其次脱掉3个结构水;分解过程一步完成.利用Doyle—Ozawa微分法和Kissinger积分法计算出各吸热峰反应的活化能、指前因子,得到Al2(SO4)3·18H2O分解反应的诛率方程.

  • 标签: 铝土矿 硫酸铝晶体 动力学 热分解 TG-DTA
  • 简介:〔摘要〕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学生正确理解酸、碱、盐之间反应规律的理论依据,是学生进行书写化学方程式和合成新物质,判断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重要理论工具。在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三化学教材中,对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有如下的叙述两种物质(酸、碱、盐)在溶液中相互交换离子,生成物中如果有沉淀析出,有气体放出,或有水生成,那么复分解反应就可以发生,否则就不能发生。

  • 标签: 〔〕复分解反应条件浅析
  • 简介:采用氨基酸、多肽(特别是含硫物)与还原糖进行美拉德反应制备牛肉香精,并对反应条件的各因素如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美拉德反应 制备 牛肉香精 热反应
  • 简介:利用重分析法和实验室自行设计的静态解炉对脱墨污泥的解行为及裂解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不同升温速率对脱墨污泥反应特性的影响,并根据微分重曲线建立了动力学模型,计算反应的动力学参数。结果表明,脱墨污泥的失重过程可分为水分析出、挥发物质析出、固定碳燃尽和碳酸钙分解4个阶段,其反应动力学为3个三级反应。从利用电子探针显微技术、气相色谱和傅里叶红外分析方法对裂解产物进行表征的结果来看,造纸脱墨污泥具有很好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前景。

  • 标签: 脱墨污泥 热解 动力学 TG-DTG
  • 简介:摘要进行树脂分解和固化小规模试验研究,目的是力图找到一种适合于在设计核电厂废树脂处理采用的处理工艺。目前我国核电厂普遍还是采用水泥固化处理废树脂,主要原因还是处理方法比较简单,处理成本也较低,但水泥固化处理废树脂的许多缺点现在还没有完全表现出来,水泥固化处理废树脂的缺点主要表现在(1)废物包容率低,最终产生的废物量大;(2)放射性核素浸出率高,遇水浸泡放射性核素流失率较大;(3)长期稳定性较差,固化体易失水收缩再吸水膨胀,造成固化体破碎。

  • 标签: 离子交换 树脂
  • 简介:在长期贮存过程中,GI-920炸药中的PETN会发生缓慢分解,其中分解产物气体对炸药产生自加速作用。从以前的研究结果来看,GI-920网络炸药老化后有明显的爆速下降,如平面爆速板经65℃老化14个月,其爆速由原来的7303m/s下降到6822m/s。为了跟踪老化过程,本文在65℃下对GI-920炸药进行了14个月的加速老化实验,并测试了不同老化阶段的GI-920样品在100℃,48h下的常压失重,结果见图1。

  • 标签: GI-920炸药 热分解 老化自加速 表观活化能
  • 简介:采用同步分析(TGA—DTG—DSC)和重.傅立叶红外(TGA-FTIR)联用技术研究齐多夫定(AZT)在氮气气氛和空气气氛中的分解过程,测定AZT及其在分解过程中不同阶段气体产物和固体残留物的红外光谱,运用量子化学GAMESS软件计算AZT分子的键级,探讨AZT的分解机理.研究结果表明,AZT的分解过程是一个三阶段过程,起始分解步骤是联接胸腺嘧啶环与四氢呋喃环的C—N键的断裂,分解中间残留物是胸腺嘧啶.

  • 标签: 齐多夫定(AZT) 热分析 热重-傅立叶红外联用 量子化学 热分解机理
  • 简介:从温泉、堆肥等环境采集样品,以滤纸条为唯一碳源,用微晶纤维素粉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刚果红培养基进行分离和筛选出几株高温纤维素分解菌.进行测定这些菌株的Cx、滤纸酶活性试验,两种酶的作用温度相对较宽,Cx酶的最适酶活性温度约70℃,而滤纸酶活性的最适温度因菌株差异有所差异.

  • 标签: 嗜热纤维素分解菌 分离 筛选
  • 简介:以PEG20000为表面活性剂在撞击流反应器中制备La2O3超细粉体的前驱体十水草酸镧(La2(C2O4)3.10H2O)。在室温至900°C下研究La2(C2O4)3.10H2O的分解过程,通过FTIR和DSC-TG对其反应中间物及最终固体产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分解过程由5个连续的反应阶段组成。采用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法对活化能E进行求取,结果显示E值随着α的变化而变化,说明草酸镧的分解为复杂的分解过程。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法对动力学方程和相关动力学参数进行拟合,得到动力学模型为G(α)=[1-(1+α)1/3]2。采用该动力学模型求得的活化能平均值与采用FWO法和KAS法计算而得的活化能平均值十分接近,其拟合曲线与样品的重分析曲线吻合。

  • 标签: 十水草酸镧 TG-DSC 热分解 多元非线性拟合
  • 简介:一、教学背景初中化学教材中介绍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其中,复分解反应是比较重要的一类反应,它既是酸、碱、盐之间相互反应的核心内容,又在物质的制备、检验和除杂等方面应用广泛。但是在各个版本的教材中,复分解反应所占的篇幅均很少。例如,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中只是提到了复分解反应的定义,简单说明了复分解反应发生的实质和条件。很多学生在酸、碱、盐性质的学习中,

  • 标签: 课堂设计 初中化学 教学背景 反应类型 分解反应 课堂教学
  • 简介:摘要:高压聚乙烯运行过程中,若聚乙烯发生分解反应,将会释放出较多的反应,导致设备的温度快速上升。这种状况不但会加速其分解,还会引起火灾等安全隐患,给生产带来巨大损失。并且,在设备受损后,会有大量高温乙烯气体从管线中逸出,会形成较强的静电力,使其逸出大气后极有可能发生二次爆炸,其危害远大于一次爆炸。为了能有效地防止这种状况的出现,文章通过对出现的分解反应的成因进行了剖析,并根据制定了一些防治对策,从而达到对分解反应进行合理控制。

  • 标签: 高压聚乙烯 设备 分解 成因 治理
  • 简介:原位红外光谱法是近十几年来新兴的一种动态研究方法。该方法结合了原位实时监控和红外光谱精确分析物质化学结构的优点,通过实时跟踪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变化,测定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温度的关系。本实验采用原位红外光谱技术研究了HMX炸药在5℃/min升温条件下的分解过程,得到如下结论。

  • 标签: 原位红外光谱 HMX炸药 热分解 实时监控
  • 简介:利用分析技术对受油类污染棉纤维的分解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受污程度对棉纤维解特性的影响,实验表明,随着受污程度的增加,棉纤维分解起始温度和主降解阶段的平均活化能都不断降低,其中,受污程度最高样品的分解起始温度比未受污样品提前了84℃,平均活化能减少了大约230kJ·mol^-1。初步建立了受污程度与分解起始温度及平均活化能的定量关系模型,为评价特定场所的火灾危险性提供依据。

  • 标签: 棉纤维 热分析 热解特性
  • 简介:从危险源物系燃烧爆炸事故与分解热爆炸的关系,指出了研究危险源物系分解热爆炸问题的重要性。通过实验从危险源物系分解热爆炸的基本规律和临界点、延滞期以及环境温度的关系入手,分析了温度、放热速率、散热速率和安定性等因素对危险源物系分解热爆炸的重大影响;深入探讨了危险源物系分解热爆炸的机理与特性,研究分析了确定危险源物系状态的途径和方法,从而为采取相应安全措施防止危险源物系发生热分解热爆炸事故提供可靠的依据。

  • 标签: 危险源物系 热分解 热爆炸 温度 临界点 热安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