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06年6月,修武县城关镇赵厂村韩氏后裔在赵厂村北韩氏祖茔内挖掘出宋熙宁款《唐韩文故里》、明嘉靖款《唐昌黎伯韩文墓》、明隆庆款《唐昌黎伯韩文故里》、清嘉庆款《韩文祠祭田》、清道光款《唐昌黎伯韩文故里》等五通石碑。这些碑刻确认了韩愈故里在修武、韩愈墓在修武的事实,从而为研究韩愈故里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 标签: 韩愈 韩文公故里 韩文公墓 解读
  • 简介:祠立韩山鹤与盟,儒宗竹帛共春荣。蓝关雪野黄河道,岭外梅花国士情。力挽三唐承李杜,文开两宋启明清。纵然贬入荒蛮地,泽被东南万古名。

  • 标签: 韩文公祠 潮州 李杜
  • 简介:<正>金秋十月来到人杰地灵的粤东,有幸拜访了目前国内纪念韩愈建造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祠宇——潮州韩文祠。韩愈是我国唐代的文学家、思想家、诗人,史称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对韩愈的评价多是肯定他在思想、文学方面的贡献,在政治方面却提及的不多,但他在任潮州刺史期间的政绩是十分显著的,多年来我一直想到潮州韩文祠探个究竟。

  • 标签: 韩文公祠 曹娥碑 唐宋八大家 州刺史 祠宇 国子博士
  • 简介:庚寅之秋,逢客于南开园,相与步于中厅,言笑晏晏,胸怀大畅。客忽问日:“闻君今岁游于河洛,睹其风物,有所感乎?”答日:“所见之物多为平平,不足道也,唯于河阳韩文祠愤然涕下,意久难平。”客异之,日:“愿闻其详。”“祠之始修,已有百载。虽历风霜,经战火,犹无大损也。方余于道中,慕大儒之宏见博识

  • 标签: 中学 作文 语文教学 《韩文公祠蒙尘记》
  • 简介:《郑文公》,北魏永平四年郑道昭为其父郑羲而立。有二,一在山东平度天柱山之阳,称“上”;一在掖县云峰山之阴,称“下”。二碑文稍异,内容与书法风格一致,乃出自一人之手笔(此文指“下”,以下简称《郑》)。自清代包世臣、康有为以来,研究“云峰刻石”的人,无不对它给予很高的评价。叶昌炽《语石》说:“云峰山‘上、下’……上承分篆,……其笔力之健,可以(?)犀兕、博龙蛇。而游刃于虚,全以神运。唐初欧、虞、褚、薛诸家,皆在笼罩之内,不独北朝书第一,自有真书以来,一人而已。”的确,它不但在“云峰刻石”中,就是在数以千计的南北朝碑版

  • 标签: 郑文公碑 云峰山 郑道昭 碑版 语石 方笔
  • 简介:我觉得,《颜氏家》的字里行间,郁结着苍厚老茧。这块被捶拓得黝黑光亮面如包公的峨峨大石,在西安碑林,站成了一道沧桑老父般的山梁。它让我瞬间想起了罗中立那幅超级写实主义作品《父亲》。十指沿着字凹凸作冰冷而又温热的游移,我才深深悟出,千多年来,

  • 标签: 家庙 西安碑林 《父亲》 写实主义 罗中立 瞬间
  • 简介:石屏文庙属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庙内东庑年久倾圮,经州政府和州文管所批准重建,最近建筑工程队在清理地基时掘出一通明代天顺二年(1458)冬月16日镌刻的石碑,距今已543年。碑名为“石屏州学记”,砂石质地,高157厘米,宽89厘米,厚15厘米,全文26行,计853字,碑文字迹楷书阴刻。碑文为赐进士及第承务郎左春坊左赞善兼翰林院编修,经筵官蜀人周洪漠撰文、赐进士出身中顺大夫临安府知府刘芳校正,奉议太夫临安府同知石首刘海篆书碑额。

  • 标签: 明代 石屏庙学碑 历史考释 中国 历史文献
  • 简介:本文通过浅述《曹植》的形制与内容、笔法与结构以及碑刻中国字、同时代不同碑刻的比较,遵循出土碑刻和史料结合的“双重证据法”的考证原则,结合所学专业知识及实践基础,在北朝与隋唐之间,寻觅楷书由率意、洒脱的魏碑书风向大唐“尚法”书风演变的轨迹。通过《曹植》的个案研究,初步了解该继承北朝遗意,书体杂楷、隶、篆三体的历史原因及审美价值。

  • 标签: 曹植庙碑 曹植 艺术分析 碑刻价值
  • 简介:洪洞县兴唐寺乡兴唐寺村有座中镇,庙内现存一通建文皇帝御祭中镇霍山之神,这在全国已发现的御祭碑文中,是唯一一通明确记载“建文”年号的碑石,具有弥足珍贵的文物价值。至迟从明末清初就有学者对该进行关注,著录其碑文,分析其价值。但多数学者往往只著录碑文的祭文部分,很少提及祭文下的题名,然而这些题名可以帮助纠正当地方志记载的错误,因此也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 标签: 霍山 中镇庙 建文御祭碑
  • 简介:西岳华山,东汉桓帝延熹八年(公元一六五)四月廿九日立于陕西华阴西岳庙中。原高一七三点五厘米,宽八四点七厘米;碑文共二十二行,每行三十八字,碑额『西岳华山』篆书,其余文字是典型的东汉隶书。碑文内容记述周至汉间,历朝祭西岳华山的祀典,也记载弘农太守袁逢主持重修西岳华山的经过,从来袁氏迁京兆尹,继任的太守孙璆在四年之后,完成了重修西岳庙的工程,并竖立了这块碑石。汉碑很少有书者姓名的,此末云:『京兆尹勅监都水掾霸陵杜迁市石,遗书佐新豊郭香察书,刻者颖川邯郸公修……』,历代学者为『郭香察书』作了考证,聚讼纷纭。有人主张『市石』,『察书』是对文,

  • 标签: 华山庙 庙碑 延熹华山
  • 简介:什么样的线条决定了什么样的结构。对于这句话,许多人会觉得不可理解。这个疑惑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线条和结构的类型不是很清晰;二是对线条和结构的主次关系会有不同的看法,有人会认为结构比线条重要。本课,我们将站在魏碑的立场上来讨论这个问题,以此为切入点对魏碑的线条和结构的关系作一个深入的分析。

  • 标签: 结构 线条 临习 魏碑
  • 简介:潮州有座三王,就在护堤路边,知名度颇高的!说是,其实是在围墙上搭上竹篷和三色布,简陋得可以。好在前栽花种草,绿意盎然。人称历史通的黄伯说,花草是他栽种的,一绿遮百陋,以绿表诚心,倒也是。庙里香烟缭绕,三王高坐,接受朝拜。哪三王?呵,原来是北宋贬潮州当通判的陈尧佐及兄陈尧叟、弟陈尧咨三人。不错,同胞三兄弟,陈尧佐、陈尧叟都当过宰相,陈尧咨当过节度使。三人都苦学成才,科举及第。陈尧叟、陈尧咨状元夺魁,陈尧佐

  • 标签: 陈尧佐 三王 通判 陈尧咨 滑州 鳄鱼文
  • 简介:韩愈《柳州罗池》,早在中唐时期就已经被镂诸金石,南宋年间又有重刻本。本文考察此篇石本迄今为止的流传状况,并考察其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

  • 标签: 韩愈 柳州罗池庙碑 石本
  • 简介:  元代集宁路"大成至圣文宣王"(简称文宣王),原立于元代集宁路孔庙遗址之中央.1984年,集宁市人民政府(现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将其运回集宁市保存.……

  • 标签: 学碑 文宣王庙 王庙学
  • 简介:【摘要】作为苏轼晚期代表作品之一,苏轼的《罗池》在历史、文化与艺术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基于书法创作取法角度,《罗池》在用笔方面兼具肥厚与骨劲线条,在结字中修长与扁阔字形并存,章法中突变的动态与均衡的静态完美统一,内中的对比关系营造规律具有极高的书法学习价值。

  • 标签: 《罗池庙碑》 对比关系 书法创作
  • 简介:法王位于山西省稷山县城西约5里的南阳村,坐西朝东,现存建筑有正殿、朵殿、配殿、戏台、山门等。庙内存一通,高143公分,宽59公分,方趺,笏头。阳为明成化十一年(1475)马宗海撰《法王创建舞庭记》(附1),碑阴为

  • 标签: 真武 明代 戏台 成化 正殿 南阳
  • 简介:颜真卿是唐代的书法家,字清臣,山东琅琊临沂人。做过平原太守,历任刑部尚书,太子太师,赠司徒,封鲁国公,死后被封为文忠。颜真卿的一生,一半在沙场戎马驰骋,一半在朝廷的复杂斗争中甘当中流砥柱,他以全部的忠心献给了唐王朝,舍身成仁,是一位威武不屈的大将军。

  • 标签: 颜真卿 代表作 家庙 楷书 书法家 唐王朝
  • 简介:武当山白敕谕与武当官山徐耀进1989年5月,武当山文物保管所在进行全山古建筑保护规划时,在丹江口市六里坪镇白村发现一通明代敕谕。其中版高1.59米.宽0.84米,厚0.11米。题额“敕谕”正书,碑文共15行,每行3O字。嘉靖二十六年(1547...

  • 标签: 武当 白庙 官山 《大岳太和山志》 古建筑保护 山场
  • 简介:玉帝又名玉皇,位于沁水县城城西,依定制坐北朝南,现存门楼、戏台、正殿、东西朵殿、献台及左右厢房等,存碑刻4通。除《重修舞楼记》外,另有乾隆四十二年(1777)《重修玉帝记》,咸丰元年(1851)《金妆关帝高禖咽喉五瘟碑记》,及口正八年

  • 标签: 玉皇大帝 沁水 碑刻 泽州 碑文 戏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