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并胸导管栓塞治疗乳糜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0例乳糜漏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乳糜胸6例,乳糜腹1例,乳糜胸合并乳糜腹3例。所有患者均保守治疗失败。经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明确乳糜池及胸导管位置后,经皮经腹穿刺乳糜池并引入微导管,胸导管造影显示漏口位置后使用弹簧圈联合组织胶进行栓塞。观察术后疗效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除1例患者淋巴造影未能显示乳糜池和胸导管而未行胸导管栓塞外,其余患者淋巴造影明确漏口位置后成功实施胸导管栓塞。8例患者经皮经腹腔穿刺乳糜池获得成功,1例患者多次穿刺失败后改行透视引导下逆向穿刺胸导管近心端并获得成功。8例患者术后3~7 d引流液完全消失,1例患者术后引流量显著减少至120 ml/d。仅1例患者术后腹腔少量出血,无特殊处理,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并胸导管栓塞治疗乳糜漏安全、有效且并发症少。

  • 标签: 乳糜漏 淋巴管造影 乳糜池 胸导管 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经皮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术对乳糜漏的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1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8例乳糜漏患者资料,男5例,女3例,中位年龄64岁,医源性乳糜胸4例,医源性乳糜腹3例,不明原因乳糜腹1例。8例患者均在超声引导下穿刺腹股沟淋巴结,注入对比剂碘化油行淋巴造影术。观察其操作相关并发症情况,并随访其疗效。结果8例患者经皮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术均获得技术成功,中位碘化油用量17.5 ml,中位手术时间88 min,无造影相关并发症发生。5例(5/8)经皮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诊断乳糜漏阳性,其中4例(4/4)乳糜胸患者造影均为阳性,见胸导管不同水平对比剂外溢;1例(1/4)乳糜腹造影阳性,为胰腺癌术后患者,腰3~4椎体水平见对比剂外溢。5例(5/8)经皮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治疗乳糜漏有效,其中乳糜胸患者3例,乳糜腹患者2例。结论经皮淋巴结穿刺淋巴造影术是诊断乳糜漏的安全、有效的淋巴造影方法,兼具治疗乳糜漏的效果。

  • 标签: 淋巴结 乳糜漏 淋巴造影 放射学,介入性
  • 简介:目的:探讨Dextran-DTPA-Gd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IMRLG)定位兔VX2舌癌哨位淋巴结(SLN)及判断颈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健康纯种新西兰大白兔16只,采用VX2瘤组织块植入左侧舌缘,建立兔舌癌移植瘤模型。21d后,于荷瘤兔双侧舌缘肿瘤黏膜下注射Dextran-DTPA-Gd造影剂各0.2mL,后分别于15、30、45、60min,4h,24h行IMRLG检查,计算增强前、后不同时间淋巴结的信号强化率(E%);定位SLN,观测淋巴管走行、淋巴结信号强度及形态等特征。24h后,全麻下于相同部位注射亚甲蓝行淋巴染色,解剖颈淋巴结,行组织病理学检查。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成功建立兔舌癌移植瘤模型14只(14/16),淋巴转移12只(12/14),双侧淋巴结在磁共振增强扫描后相同时间信号强化率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解剖30枚淋巴结,其中IMRLG诊断癌转移淋巴结15枚,病理诊断转移13枚,诊断阳性率为86.7%(13/15),2种诊断方法无统计学差异(P〉0.05)。IMRLG定位SLN与亚甲蓝染色位置一致。结论:Dextran-DTPA-Gd间质磁共振淋巴造影可有效定位兔VX2舌癌SLN,为判断区域淋巴结是否转移提供依据。

  • 标签: 舌癌 哨位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淋巴造影
  • 简介:目的:研究超声造影技术是否可用于探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是否比传统同位素联合亚甲蓝示踪探测技术有优势。方法对36例乳腺癌患者先后进行超声造影、同位素联合亚甲蓝示踪法两项检查探测乳腺癌患者腋下前哨淋巴结,对比病理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声造影技术发现前哨淋巴结的准确率为88.89%,同位素联合亚甲蓝示踪法发现前哨淋巴结的准确率为97.22%。结论超声造影可发现乳腺癌腋下前哨淋巴结,但其准确率略低于同位素联合亚甲蓝示踪法,临床价值还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颈部淋巴结疾病中的诊断效果,分析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常规超声诊断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65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先后行超声造影检查和穿刺活检,以穿刺活检结果为依据,分析超声造影检查的效果,计算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结果超声造影诊断淋巴结疾病的准确性、灵敏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2.0%、83.0%和88.0%。结论超声造影在颈部淋巴结疾病中鉴别诊断中效果明显,具有高效安全、方便快捷且操作简单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超声造影 淋巴结疾病 鉴别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在乳腺癌进展及治疗过程中,对肿瘤引流区域淋巴结进行评价非常重要。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是第一个(站)接受原发肿瘤引流的淋巴结。通过对SLN的检查,可以预测区域转移信息,从而决定是否行区域淋巴结清除。应用染料法与核素法对SLN的定位和活检是乳腺外科领域在20世纪90年代的重要进展。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造影已在临床乳腺癌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独特的优势:实时、无创、无污染、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为临床探索SLN定位和性质判定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前哨淋巴结 乳腺肿瘤
  • 简介:颈部淋巴结的评估对肿瘤的诊断、治疗,特别是头颈部肿瘤的恰当处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关系到肿瘤分期、是否手术、手术范围、是否进行术后放疗及其他治疗以及预后评价。常规超声是一项实用的颈部淋巴结影像学评估方法,经过30余年的经验积累,其诊断效率可达75%~83%。尽管随着技术的进步,常规超声的诊断效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依然存在一些不足,如良、恶性淋巴结超声特征重叠,

  • 标签: 超声造影 超声特征 头颈部肿瘤 鉴别诊断 彩色多普勒超声 诊断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高帧频超声造影(H-CEUS)技术观察浅表淋巴结微循环灌注模式,评价H-CEUS对浅表淋巴结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1月因怀疑浅表淋巴结异常而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并行穿刺活检术或手术切除取得病理结果的患者39例,对39例浅表淋巴结先后进行H-CEUS、常规帧频超声造影(CEUS)检查,对比观察2种造影模式下淋巴结动脉期微血管灌注模式(向心性、离心性、混合性)显示的敏感度,并与病理结果对照,采用χ2检验分析两种超声检查模式的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并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2种超声造影模式的诊断效能。结果H-CEUS对于浅表淋巴结动脉期微血管灌注模式的显示敏感度优于CEUS。CEUS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分别为87.5%、73.3%、82.1%。H-CEUS的诊断特异度、敏感度、准确性分别为92.0%、85.7%和89.7%。H-CEUS与CEUS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9、0.813。H-CEUS与CEUS对淋巴结性质的鉴别与病理结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Kappa一致性分别为0.777和0.616。结论H-CEUS可以通过提高造影图像的帧频而获得更高的时间分辨力,对于浅表淋巴结动脉期的微血管构架及动脉期灌注细节显示更清晰直观,可为诊断浅表淋巴结的性质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浅表淋巴结 高帧频 超声造影
  • 简介:目的:分析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超声造影(CEUS)增强模式,评价CEUS在肠系膜淋巴结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粗针穿刺或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62例患者,共62个淋巴结的常规超声及CEUS资料,观察淋巴结位置,淋巴结大小、长径(L)/短径(S)值、内部回声及后方回声改变。根据淋巴结最大径分为≤20mm组和>20mm组,并分析其CEUS的增强模式。结果62个肠系膜淋巴结结核常规超声表现为淋巴结回声不均匀减低,其中19个(30.6%)可见点状或团状钙化。肠系膜淋巴结结核CEUS增强模式有3种:环形增强29个(46.8%),不均匀增强21个(33.9%),无增强12个(19.3%)。≤20mm组以环形增强型为主,>20mm组以不均匀增强为主,2组间增强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82,P=0.034)。结论肠系膜淋巴结结核CEUS表现以环形及不均匀增强为主,不同大小的肠系膜淋巴结结核CEUS表现模式不同,CEUS可为肠系膜淋巴结结核的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超声造影 肠系膜 淋巴结 结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颈部浅表恶性肿大淋巴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6年12月本院48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和病理活检。结果超声造影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超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超声造影组诊断符合率高于常规超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9)。结论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颈部浅表恶性淋巴结肿大的诊断效能优于常规超声,序列试验可以提高诊断试验的特异度。

  • 标签: 超声造影 恶性 肿大淋巴结 浅表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Sonazoid检测荷瘤兔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组织块悬液原位注射法制作兔VX2乳腺癌模型14只,经皮下注射Sonazoid对荷瘤兔模型肿块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定位同侧腋下前哨淋巴结,并分析造影增强声像图表现特征。然后采用99Tcm硫化物核素法及皮下注射美蓝的方法定位前哨淋巴结,三种方法对比并与手术及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5个前哨淋巴结中,超声造影检出20个,检出率为80.00%(20/25);99Tcm硫化物核素法检出率是76.00%(19/25),皮下注射美蓝检出率是80.00%(20/25),超声造影与另两者比较检出率相当(χ2=0.15,P>0.05)。超声造影对判定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否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分别为94.11%、66.67%和90.00%。结论经皮下注射超声造影剂Sonazoid可较好地检测出前哨淋巴结,并能发现良恶性淋巴结的不同灌注特征,可为前哨淋巴结转移提供一种新的诊断依据。

  • 标签: 超声造影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研究超声造影在颈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于2022年1-12月收治的64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依次采取常规超声、超声造影诊断,并以手术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超声诊断的结果。结果 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比较,准确度更高,漏诊率与误诊率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颈部肿大淋巴结鉴别诊断采取超声造影方法的效果显著,准确度高,可降低漏诊率与误诊率,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超声造影 颈部肿大淋巴结 鉴别诊断 准确度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对腹膜后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21年9月-2022年12月诊治的66例腹膜后淋巴结异常患者,分别实施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比较图像特征。结果:1)66例患者经穿刺活检或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淋巴瘤41例,转移性淋巴结25例。2)相较于转移性淋巴结,淋巴瘤的长径与短径更大,多表现为网格/条索状,CDFI类型多为门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3)相较于淋巴瘤,转移性淋巴结以向心性增强为主,且增强不均匀、存在坏死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膜后淋巴瘤与转移性淋巴结的超声表现有差异,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在鉴别诊断上具有较高价值。

  • 标签: 淋巴瘤 转移性淋巴结 超声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侧颈部淋巴结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门诊和住院的115例可疑侧颈部淋巴结病例资料,男60例,女55例。对115例侧颈部淋巴结行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所有病例行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良恶性淋巴结2组,分析2组的差异,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用率和频数对常规超声和CEUS两组间超声表现及观察到的淋巴结形态进行定性描述。用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评价常规超声和CEUS组间的效能。结果良性淋巴结37例,恶性淋巴结78例。良性淋巴结51.4%(19/37)表现为均匀高增强,48.6%(18/37)表现为边界清楚、局部无增强区的不均匀增强或环状增强;恶性淋巴结中94.9%(74/78)表现为不均匀增强,5.1%(4/78)为均匀增强。造影剂均匀度在鉴别诊断良恶性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常规超声诊断淋巴结良恶性的敏感度、准确率、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是64.1%、65.2%、47.2%、66.7%,CEUS诊断则分别为93.6%、75.7%、73.7%、83.9%。结论CEUS可以为侧颈部淋巴结进行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 标签: 淋巴结 超声检查 造影剂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部良恶性淋巴结的超声造影(CEUS)特点。方法对37例颈部淋巴结肿大行CEUS检查及病理活检,按病理结果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组,总结分析两组超声造影特点。结果与良性组相比,恶性组的超声造影增强模式及有无充盈缺损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造影剂到达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EUS对颈部淋巴结进行良恶性鉴别,能够在增强模式方面提供有用的信息,提高诊断的敏感度。

  • 标签: 颈部淋巴结 良恶性 超声造影 鉴别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超声造影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否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始于2022年8月,止于2023年2月,从这一期间本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随机选取29例,均接受超声造影,对比病理学、超声造影的检查结果,并计算出超声造影的预测值、准确率、特异性和敏感性。结果:经超声造影,检出的前哨淋巴结有52枚,手术切除55枚,超声造影检出率94.55%(52/55),经病理学检查,有13例前哨淋巴结转移。从表一数据来看,经超声造影预测,阳性的预测值为62.50%(5/8),阴性的预测值为90.48%(19/21),敏感性为71.43%(5/7),特异性为86.36%(19/22),准确率为82.76%(24/29)。结论:在预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与否时,需将超声造影和其他方式结合起来,方可获得更准确结果。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转移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皮超声造影诊断乳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lymphnode,SLN)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月,筛选乳腺癌手术患者60例,分别行经皮、经乳晕周围皮下超声造影,最后以美兰染色为诊断金标准,评价两种注射诊断效用。结果经肿瘤周围皮下注射与经乳晕周围皮下注射成功率、发现转移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肿瘤周围皮下注射与经乳晕周围皮下注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超声造影诊断SLN效用较高,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均在90%以上,肿瘤周围或乳晕周围皮下注射均可满足需要。

  • 标签: 乳腺癌 前哨淋巴结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消化道钡剂造影和CT扫描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月间经消化道钡剂造影和CT检查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胃肠道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肠道淋巴瘤钡剂造影表现为多发或单发结节,多发浅表溃疡,胃壁弥漫性增厚但胃壁蠕动存在且胃腔缩小,本组20例表现为消化道腔内不规则充盈缺损,5例表现为多发卵石样充缺,6例形成“牛眼征”,单发巨大溃疡8例,4例消化道管腔变形、狭窄,但管壁较软;CT主要表现为多灶分布,密度均匀,增强后呈均匀性强化,胃壁广泛显著增厚但柔软,胃周多区淋巴结肿大等,本组20例表现为管腔内不规则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8例胃周脂肪间隙显示不清;病理结果,非霍奇金淋巴瘤30例,其中T细胞性8例,B细胞性22例,霍奇金淋巴瘤2例。结论消化道钡剂造影是诊断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的首选辅助检查手段,CT扫描是对钡剂造影的补充检查,可对消化道管壁、管腔内、外及其周围组织器官受累情况和腹腔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做出有效评价,以此来指导临床治疗,所以,钡剂造影与CT联合应用诊断胃肠道原发性淋巴瘤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道 淋巴瘤 钡剂造影 CT扫描
  • 简介:子宫输卵管造影是将40%碘化油自宫颈管注入宫腔及输卵管后做X线摄片,以明确诊断,我科于2002年7月13日收治了1例因子宫输卵管造影而发生静脉淋巴反流病人,通过治疗及精心护理,效果满意,住院4d,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子宫输卵管造影 精心护理 反流 淋巴 静脉 X线摄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能量多普勒联合超声造影在颈部淋巴结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80例颈部肿大淋巴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能量多普勒和超声造影检查,并以最终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并比较二者单独及联合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联合检查对淋巴结良、恶性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82.2%、88.9%、83.8%)均高于单独进行能量多普勒(78.0%、76.2%、77.5%)和超声造影检查(81.4%、80.9%、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能量多普勒和超声造影联合检查对颈部淋巴结良、恶性的评估更加准确,能够为临床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 标签: 颈部淋巴结 良恶性 能量多普勒 超声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