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疾病,目前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发病人群也由老年人和儿童向年轻人扩展。杭州铁路医院黄继宗主任医师用淋巴引流的方法,为不少患者解除了痛苦。支气管哮喘是与自身免疫有关,对各种刺激反应性增高,引起广泛气道狭窄的疾病。表现为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多发于春秋季节,严重者一年四季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

  • 标签: 支气管哮喘 引流治疗 淋巴液 淋巴细胞增殖 常见疾病 气道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模拟中长期飞船舱内失重及噪声复合因素对大鼠听力及内耳淋巴容积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失重+噪声组)12只,对照组10只。分别于暴露前、暴露后2周、4周、8周检测其双耳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并进行内耳MRI扫描,通过专用软件对内耳淋巴容积进行计算。结果1.实验组动物ABR阈值在暴露4周时开始与实验前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且8周时ABR阈值与实验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2.实验组动物双耳内耳淋巴容积在暴露2周时与暴露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暴露4周时与暴露前开始出现统计学差异(P〈0.05),在暴露8周时与暴露前有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动物内尔淋巴容积在实验前后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模拟中长期飞船舱内失重和噪声复合因素可造成SD大鼠听觉电生理的损伤,且会导致大鼠内耳淋巴容积增大。

  • 标签: 模拟失重 噪声 听性脑干反应 内耳淋巴液容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毒品注射导致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术后淋巴漏预防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7年01月到2011年12月收治的56例毒品注射导致的腹股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术后淋巴漏患者12例,男10例,女2例,年龄23─46岁,平均32岁。毒品注射导致腹股沟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急诊手术34例,淋巴漏9例,择期手术22例,淋巴漏3例。切口逐层缝合,术后均采用半管引流,抗感染及加强营养治疗综合治疗。结果术后共发生淋巴漏12例,经处理后术口均延期愈合,经随访,无再感染及渗出。结论术中操作精细、避免横向切口、减少损伤淋巴结、避免使用电刀,术中切开部位使用缝扎及逐层缝合,术后引流充分、抗感染、加强营养及减少负重活动。

  • 标签: 毒品 股动脉 假性动脉瘤 淋巴液漏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并发淋巴漏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9月我科120例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并发淋巴漏4例,采用泡沫敷料覆盖、纱布压迫、弹力绷带固定的方法。结果4例淋巴漏均治愈,跟踪随访6个月,临床效果满意,无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术后并发淋巴漏,采用泡沫敷料覆盖、纱条压迫、网状弹力绷带固定,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PICC 淋巴液漏 泡沫敷料 弹力绷带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在 PICC术后淋巴渗漏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方法:本次实验抽取本院 2018年 12月 -2019年 12月期间 2例 PICC术后淋巴渗漏患者,将所选患者分为甲组及乙组,两组各 1人。在实验过程中,医护人员利用透明敷料覆盖甲组患者穿刺部位,利用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覆盖乙组患者穿刺部位,统计和记录两组患者并发症出现情况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甲组患者没有出现并发症,乙组患者出现并发症,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相比甲组患者,乙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较高,两组患者之间差异较大,存在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在 PICC术后淋巴渗漏中有着较高的价值,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的并发症出现、促进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的提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标签: PICC 淋巴液渗漏 自粘性软聚硅酮有边型泡沫敷料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藻酸盐敷料在肿瘤患者经MST(改良塞丁格穿刺技术)行PICC置管后出现淋巴渗漏的应用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经MST行PICC置管后发生淋巴渗漏的50 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穿刺口给予藻酸盐敷料覆盖,对照组仅给予传统无菌纱块处理,均贴3M透明敷料,上面常规无菌纱块对折两次弹力绷带缠绕加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消退时间,住院期间导管维护费用及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改良组较传统组降低了淋巴渗漏消退时间,减少患者的换药次数和住院费用,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提升生活质量,适用临床,解决临床护理疑难问题。

  • 标签:   藻酸盐敷料 肿瘤患者   塞丁格技术 淋巴液渗漏
  • 简介: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RSV)和哮喘豚鼠淋巴、血液中T细胞亚群及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IL)4、IL-10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建立RSV感染及哮喘豚鼠模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IL-4、干扰素γ、IL-10水平,并与对照组和治疗组进行比较.结果RSV感染组及哮喘组豚鼠淋巴中CD3+、CD4+、IL-4、转化型生长因子(TGF)β1水平[(48.3±7.1)%、(43.3±6.2)%,(34.3±5.7)%、(25.5±4.2)%,(71.2±18.1)ng/L、(63.2±11.2)ng/L]及血浆中水平[(40.7±6.1)%、(38.2±6.0)%,(30.5±4.8)%、(23.8±3.9)%,(65.3±12.1)ng/L、(58.8±10.2)ng/L]均较对照组、治疗组淋巴[(24.3±4.0)%、(29.6±5.6)%,(14.0±2.7)%、(17.6±3.1)%,(42.0±6.4)ng/L、(39.9±6.1)ng/L]和血浆中[(20.8±3.7)%、(25.6±4.1)%,(12.1±2.1)%、(15.8±2.9)%,(35.6±5.5)ng/L、(36.2±5.6)ng/L]明显升高(P<0.05),而干扰素γ水平较对照组、治疗组明显降低(P<0.05).各组淋巴中IL-4水平均高于血浆中IL-4水平(均P<0.05).结论RSV感染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炎具有与哮喘相似的免疫学机制,对RSV感染喘息的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可能会减少以后哮喘的发生率.

  • 标签: 哮喘 呼吸道合胞病毒 细胞因子类
  • 简介:多数淋巴管炎是南于溶血性链球菌通过皮肤破损处或其他感染源蔓延到邻近淋巴管所引起。溶血性链球菌可能来源于口咽炎症、足部真菌感染、皮肤损伤以及各种皮肤、皮下化脓性感染等。其主要病理变化为淋巴管壁和周同组织充血、水肿、增厚,淋巴管腔内充满细菌、凝固的淋巴及脱落的内皮细胞。严重者常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缺乏及白细胞计数增多,早诊断、早治疗、早护理是关键。目前护理淋巴管炎的方法很多,但效果均不甚满意。2006年9月-2007年9月我院采用自制四黄用于治疗淋巴管炎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 标签: 淋巴管炎 病人护理 溶血性链球菌 足部真菌感染 皮肤破损 化脓性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治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4月期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和中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对术后并发淋巴漏的42例患者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通过掷硬币的方式随机分成实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实验组给予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采取治疗后术后第3天、术后第4天、术后第5天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术后第3天引流量低于对照组[(357.62±116.27) ml比(459.05±161.95) ml,t=2.331,P<0.05],实验组术后第4天引流量低于对照组[(238.10±78.40) ml比(380.48±143.44) ml,t=3.991,P<0.05],实验组术后第5天引流量低于对照组[(100.95±68.91) ml比(309.05±124.54) ml,t=6.7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低于对照组[(5.76±0.54) d比(10.52±1.40) d,t=14.5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7.67±0.73) d比(12.67±1.32) d,t=15.21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在治疗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后淋巴漏方面安全有效。

  • 标签: 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淋巴漏 铜绿假单胞菌注射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恶性淋巴癌患者应用康艾注射联合化疗治疗方式实施救治的临床治疗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6月,我院接收诊治的恶性淋巴癌患者94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应标准确诊的恶性淋巴癌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给予化疗治疗手段,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添应用康艾注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结果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给予对应治疗方式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提升趋势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毒副反应发生率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下降趋势显著(P<0.05)。结论对恶性淋巴癌患者应用康艾注射联合化疗治疗方式实施救治,临床治疗结果显著,对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同时有助于减少患者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康艾注射液 化疗 恶性淋巴癌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参附注射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将6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随机分为参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于化疗同时给予参附注射5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250ml静滴,每天一次,15天一疗程,连用三个疗程。对照组单独用化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参附治疗组的缓解所需时间缩短;外周血WBC.plat降低程度小;血清lgG.lgM含量明显增高。结论参附辅助化疗可缩短缓解时间,降低毒副反应,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参附注射液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增效减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艾注射联合化疗治疗恶性淋巴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恶性淋巴癌患者5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前者应用康艾注射联合化疗治疗,后一组患者则仅化疗。对比两组患者KPS评分变化情况、临床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好转率(48.0%)显著高于对照组(16.0%);观察组有效率(60.0%)显著高于对照组(36.0%);前一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2.0%)显著低于后一组(72.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艾注射联合化疗对于恶性淋巴癌有显著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病情,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可显著缓解化疗引起的副作用,是一种较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康艾注射液 恶性淋巴癌 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高氧在减轻机体烧伤后缺血缺氧性损害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27例大面积烧伤患者随机分成加用高氧治疗的观察组与常规治疗的对照组2组,分别于受伤后第2天、第7天、第14天、第21天晨抽静脉血采用AP-AAP桥联酶免疫检测法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CD3^+、CD4^+、CD4^+/CD8^+值降低程度轻,回升早,恢复快,CD8+增高程度小,恢复快。结论:大面积烧伤病人早期复苏中静脉应用高氧对重度烧伤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具有明显调理作用,从而减少MODS的发生率,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 标签: 烧伤 高氧液 T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喉炎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痰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变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小儿喉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在随机选取60例同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痰炎症因子以及红细胞免疫的水平进行有效的观察,并对比不同程度的小儿喉炎患者的以上指标的水平进行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可知,观察组的T淋巴细胞亚群中的CD4/CD8、CD4+以及CD3+均比对照组低,而只有CD8+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观察组的红细胞免疫中的DTER、FEER、ATER以及ETER均比对照组低,但在FEIR方面则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观察组在痰炎症因子水平方面要比对照组高,两组差异明显,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在上述指标的水平方面,小儿喉炎不同程度患者均表现出明显差异,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小儿喉炎患者在综合免疫方面表现较差,并且痰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水平较高,在临床检测方面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小儿喉炎患者 T淋巴细胞亚群 痰液相关炎症细胞因子 红细胞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比4%中性甲醛及Bouin两种固定对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的淋巴结石蜡病理切片质量的影响,优选适用淋巴结制片的固定。  方法 选择4%中性甲醛及Bouin两种固定,对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的淋巴结进行固定,常规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对比观察其染色效果。  结果 4%中性甲醛及Bouin两种固定对含有大量脂肪组织的淋巴结石蜡病理切片质量存在影响,4%中性甲醛固定的切片偏厚、易碎、不完整、有大空洞,组织结构欠清晰,染色对比不良;Bouin固定的切片完整易切、平整不脱片、薄厚适中,组织结构较清晰,层次分明。结论 Bouin固定的有大量脂肪组织的淋巴结切片顺利,着色良好,不引起收缩、空洞及过度硬脆。

  • 标签: Bouin液  4%中性甲醛 固定液 脂肪组织  淋巴结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乳腺甲状腺中心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167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铜绿假单胞菌注射使用情况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发现实验组患者总引流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并且置管天数、平均住院日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拔管后30 d内出现血清肿人数也明显少于对照组(均P<0.05),并且实验组住院总花费更低。发热、疼痛、皮瓣坏死、伤口裂开等并发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我们认为铜绿假单胞菌注射可以有效减少血清肿的发生,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