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了解帕金森病患者的消化症状谱特征,以助于帕金森病消化症状的早期识别和疾病管理。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8月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帕金森病专病门诊的帕金森病患者100例,由消化科医生进行面对面的胃肠功能障碍问卷评估,包括口咽、上消化和下消化8个常见症状,并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纳入帕金森病患者的年龄为(61.9±10.5)岁,男女比例为53∶47,病程为4.0(2.0,6.0)年,Hoehn-Yahr(H-Y)分级1级有42例,2级有30例,3级及以上28例(3级24例、4级3例、5级1例)。58%(58/100)的帕金森病患者出现1种或以上的消化症状,出现率排名前3位的分别是便秘(42%,42/100)、排便困难(38%,38/100)和流涎(28%,28/100)。下消化症状最为常见(57%,57/100),其次为口咽症状(33%,33/100),再次为上消化症状(27%,27/100)。消化症状在H-Y 分级为1级时即可出现,出现1~2种消化症状的患者占26.1%(11/42),超过3种的超过20%。在H-Y分级≥3级的帕金森病患者中,有39.3%(11/28)出现3种以上的消化症状。合并上消化症状的患者胃轻瘫症状指数为3.0(2.0,6.5)分。合并便秘、排便困难患者便秘症状评分为19.0(12.0,27.3)分。在便秘症状分型中,66.7%(38/57)为混合型,21.0%(12/57)为慢传输型,12.3%(7/57)为排便障碍型;且38.6%(22/57)的帕金森病患者便秘症状的出现早于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Y分级与帕金森病病程、合并消化症状个数、流涎、便秘、排便困难及便秘症状评分呈正相关。结论便秘、排便困难和流涎是帕金森病最为常见的消化症状。帕金森病患者在疾病早期(H-Y分级为1级)即可存在至少一种消化症状。下消化症状较口咽部症状和上消化症状更为常见。合并消化症状的个数、流涎、便秘、排便困难均随着帕金森病疾病进展而加重,可作为帕金森病症状早期识别和疾病管理的重要因素。

  • 标签: 帕金森病 消化道 症状 便秘 胃轻瘫 流涎
  • 简介:摘要消化症状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近年来帕金森病消化症状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均有新进展,尤其是肠道菌群参与帕金森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使帕金森病消化症状日益受到重视。为更好地指导我国医师的临床实践,基于当前的循证医学证据,制订了《中国帕金森病消化症状管理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旨在通过系统评价近年来国内外发表的帕金森病消化症状领域相关循证医学研究证据,进一步规范我国帕金森病消化症状的诊断治疗和全程管理。

  • 标签: 帕金森病 消化道症状 流涎 吞咽困难 胃轻瘫 便秘
  • 简介:摘要消化症状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贯穿疾病全程,与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如便秘可以是帕金森病前驱期重要症状,胃轻瘫可对药代动力学产生不利作用,进而减弱药物疗效。但目前对帕金森病消化症状的关注及研究较少,对其早期识别、诊断及管理没有统一规范的推荐,消化症状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而针对肠脑轴、胃肠道屏障、胃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和干预有可能在改善消化症状和延缓疾病进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 标签: 帕金森病 消化道症状 疾病管理
  • 简介:摘要部分患者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后可表现出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的消化症状,且少数患者以消化症状为首发表现。现从2019-nCoV引起消化症状的可能机制、肠黏膜屏障作用和肠道菌群移位的结局等方面进行阐述和思考。

  • 标签: 冠状病毒感染 胃肠道 2019新型冠状病毒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临终患者消化症状辨证施护推荐方案,为规范并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在临终患者中的应用提供客观依据。方法运用文献研究法,结合临终患者消化症状特点,初步构建临终患者消化症状辨证施护推荐方案,包括临终患者消化证候、中医护理技术、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采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通过对16名专家两轮咨询调查,计算专家积极系数,专家权威系数(Cr),对条目的重要性评分采用均数、变异系数(CV)、肯德尔和谐系数W(Kendall's W)进行分析,最终确认临终患者消化症状辨证施护推荐方案。结果两轮专家咨询有效问卷均为16份,专家积极系数为100%,Cr为0.89;各项指标的CV为0.05~0.27,均小于0.30;各项指标Kendall's W为0.13~0.43(P<0.01)。结论运用文献研究法和德尔菲法构建临终患者消化症状辨证施护推荐方案,规范中医护理技术在临终患者中的应用,对提高临终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均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标签: 德尔菲法 临终患者 辨证施护 中医护理技术 消化道症状
  • 简介:摘要消化从食管到肛门除自身可发生很多疾病外,很多其他组织也可出现在消化,形成组织异位,这些异位组织有时会造成诊断的困惑,甚至造成误诊误治,熟悉这些组织异位在临床实践中是重要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在整个疾病过程中消化症状发生的临床特征,为病因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2日至3月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分院集中收治的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发生纳差、恶心呕吐和腹泻等消化症状进行分组,观察患者纳差、恶心呕吐及腹泻等症状出现的特征,分析性别、年龄、基础疾病、疾病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查以及药物治疗与消化症状发生的关系。结果共纳入80例新冠肺炎患者,43例(53.8%)在整个疾病过程中出现了纳差,17例(21.3%)出现恶心呕吐,33例(41.3%)出现腹泻。仅有5例(6.3%)、1例(1.3%)和4例(5.0%)患者的纳差、恶心呕吐和腹泻症状发生于入院前,其余患者的消化症状大多发生在入院后48 h内。所有患者纳差、恶心呕吐和腹泻症状的持续时间(d)分别为5.3±2.1、2.2±1.0和1.4±0.9。出现纳差症状的患者较无纳差症状者年龄更大(岁:48.2±17.6比39.3±15.1),白蛋白(Alb)水平及淋巴细胞比例更低〔Alb(g/L):39.8(35.7,45.1)比46.1(42.6,49.4),淋巴细胞比例:0.19(0.09,0.28)比0.28(0.17,0.35)〕,中性粒细胞比例、C -反应蛋白(CRP)、D -二聚体、乳酸脱氢酶(LDH)等实验室指标更高〔中性粒细胞比例:0.74(0.61,0.85)比0.64(0.52,0.76),CRP(mg/L):21.4(3.9,52.9)比5.6(2.4,14.0),D -二聚体(mg/L):0.2(0.2,0.5)比0.2(0.1,0.3),LDH(μmol·s-1·L-1):4.49(3.59,5.19)比3.12(2.77,4.90)〕,同时也更多地使用了中药〔65.1%(28/43)比40.5%(15/37),均P<0.05〕。此外,18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有14例出现了纳差症状,7例出现了恶心呕吐的症状。3例既往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全部出现了纳差和恶心呕吐,其中有2例出现腹泻。结论新冠肺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伴随的消化症状并不少见,无论是病毒本身引起,还是与药物、饮食、精神有关,临床医师都应及时进行病因分析,从而为新冠肺炎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 标签: 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消化道症状 洛匹那韦/利托那韦 药物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消化症状在糖尿病患者中较为常见,可累及口腔至肛门整个消化,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血糖控制。由于糖尿病缺乏特异性的胃肠道症状,且多种降糖药物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因此需要排除其他相关原因后才可诊断为糖尿病消化症状。目前针对糖尿病相关消化症状的治疗主要以改善症状为主,但往往治疗效果不佳。本文中我们将对糖尿病患者主要消化症状的临床表现、发生机制和管理措施进行总结,从而为今后的临床诊疗及研究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 标签: 糖尿病 消化道症状 发病机制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肾移植术后早期消化毛霉菌感染导致消化穿孔一例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同种异体肾移植术后早期并发消化毛霉菌感染的发病过程、临床表现、诊断和相关治疗进行总结和分析,探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

  • 标签: 肾移植 毛霉菌 感染 消化道
  • 简介:摘要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综合征(SAPHO综合征)是一组主要累及骨关节与皮肤的罕见疾病,由于认识不足,发病率被低估。本文报道了1例以胸痛为主诉就诊,影像学提示全身多发骨关节病变,肠镜明确结肠弥漫性炎症病变,同时结合既往痤疮病史,确诊为SAPHO综合征的病例,并结合现有国内外文献,总结了该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 标签:
  • 作者: 张维 黄宇 李慧一 朱琦 李小刚 戈之铮 陆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上海 20000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内科 上海市消化疾病研究所,上海 200001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宝山分院消化内科,上海 201900,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宝山分院消化内科,上海 2019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次胃镜检查患者的检查结果与消化症状的相关性。方法2017年1—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门诊行初次胃镜检查者作为问卷调查对象,详细登记消化主要症状,之后2周内完成胃镜检查,将胃镜下诊断与病理诊断结合作为最终胃镜诊断,根据最终胃镜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主要病变(消化性溃疡和恶性肿瘤)组和非主要病变(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及其他)组。分析消化症状与胃镜检查结果的相关性,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消化不同症状者胃镜检出主要病变(消化性溃疡和恶性肿瘤)的风险。结果共5 885例完成问卷调查,其中5 496例(93.4%)完成胃镜检查。在消化不良症状、反流症状、报警症状、其他症状和无症状患者中,消化性溃疡的检出率分别为12.3%(373/3 028)、12.6%(52/412)、17.9%(49/273)、9.5%(64/675)和9.2%(102/1 108),恶性肿瘤的检出率分别为1.2%(36/3 028)、0.7%(3/412)、7.7%(21/273)、0.7%(5/675)和0.4%(4/1 108)。消化性溃疡和恶性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均为消化不良症状,分别占58.3%(373/640)和52.2%(36/69)。恶性肿瘤患者出现报警症状占30.4%(21/69)。15.9%(102/640)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和5.8%(4/69)的恶性肿瘤患者无消化症状。相对于消化症状者,有消化不良症状者(P<0.001,OR=1.52,95%CI:1.21~1.92)、有报警症状者(P<0.001,OR=2.87,95%CI:2.02~4.08)胃镜检出主要病变(消化性溃疡及恶性肿瘤)的风险均明显增加。结论尽管消化不良症状和报警症状与上消化主要病变(消化性溃疡及恶性肿瘤)有一定相关性,但对上消化主要病变的预测作用有限。

  • 标签: 体征和症状,消化系统 胃镜检查 消化性溃疡 恶性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西沙必利对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消化症状的治疗效果,及其对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6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腹膜透析治疗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同期选择20例老年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均采取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同时在给予基础疾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沙必利治疗,对比两组血清生长抑素、胃动素及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研究组资料前后消化症状、胃肠激素和部分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酸反流、恶心、腹胀、嗳气以及便秘消化症状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t=4.42、4.32、6.80、6.29、6.76,均P=0.00);治疗前胃动素、生长抑素、VIP的水平分别为(636.65±32.02)pmol/L、(64.02±16.32)mg/L、(118.64±17.68)ng/L,与对照组的水平(228.47±28.74)pmol/L、(42.38±6.42)mg/L、(58.62±11.63)ng/L比较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4、7.47、15.93,均P=0.00);胃动素水平治疗后(385.36±19.64)pmol/L较治疗前(636.65±32.02)pmol/L有明显下降(t=-43.36,P=0.00),生长抑素和VIP水平无变化(t=-0.11、-0.42,P=0.91、0.68);治疗后胃动素水平(385.36±19.64)pmol/L与对照组的水平(228.47±28.74)pmol/L比较仍升高(t=22.08,P=0.00);治疗前后尿素氮、肌酐、血红蛋白和尿素清除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白蛋白水平(38.60±1.89)g/L比治疗前的白蛋白水平(37.71±1.96)g/L有升高(t=2.12,P=0.04)。结论老年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消化症状,且存在明显的胃肠激素蓄积,导致胃肠功能紊乱,在常规基础疾病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西沙必利可以改善其消化症状效果,同时降低患者血清胃动素含量。

  • 标签: 西沙必利 腹膜透析 体征和症状,消化系统 胃肠激素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消化症状与肝功能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20年1月23日至2月29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西院收治的251例COVID-19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消化症状包括纳差、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的比例。将患者分为普通型(76例)、重型(65例)和危重型(110例),分析不同临床分型和有无消化症状的COVID-19患者肝功能损伤的发生情况和肝功能指标如TBil、DBil、ALT、AST、ALP、GGT、LDH、白蛋白、球蛋白等结果。统计学方法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卡方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COVID-19患者消化症状主要表现为纳差(33.9%,85/251)、腹泻(12.0%,30/251)、恶心呕吐(7.6%,19/251)和腹痛(1.2%,3/251)。143例(57.0%)患者发生肝功能损伤,其中危重型患者的肝功能损伤比例高于普通型和重型患者[75.5%(83/110)比40.8%(31/76)和44.6%(29/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2.765、16.865,P均<0.01);普通型患者的肝功能损伤比例与重型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消化症状患者肝功能损伤比例与无消化症状患者比较[57.8%(67/116)比56.3%(76/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危重型患者TBil、DBil、ALT、AST、ALP、GGT、LDH、球蛋白水平的中位值,以及TBil水平>34.2 μmol/L、DBil水平>13.6 μmol/L、ALT水平>80 U/L和AST水平>80 U/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3.5 μmol/L、4.9 μmol/L、44.5 U/L、50.0 U/L、64.0 U/L、41.0 U/L、527.0 U/L、33.6 g/L、7.3%(8/110)、7.3%(8/110)、17.3%(19/110)、17.3%(19/110),均高于普通型患者的9.5 μmol/L、2.9 μmol/L、28.5 U/L、28.5 U/L、54.0 U/L、25.5 U/L、225.5 U/L、30.1 g/L、0、0、6.6%(5/76)、2.6%(2/76),以及重型患者的10.4 μmol/L、3.4 μmol/L、30.0 U/L、31.0 U/L、49.0 U/L、25.0 U/L、284.0 U/L、30.7 g/L、0、0、6.2%(4/65)、1.5%(1/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264、-5.507、-4.000、-6.558、-3.112、-4.333、-4.858、-3.873,Fisher确切概率法、Fisher确切概率法,χ2=4.574、9.620;Z=-3.060、-3.850、-3.923、-5.005、-9.495、-7.651、-3.853、-2.725,Fisher确切概率法、Fisher确切概率法,χ2=4.425、10.169;P均<0.01);危重型患者的前白蛋白、白蛋白水平的中位值和白蛋白/球蛋白比值分别为85.3 g/L、28.2 g/L、0.8,均低于普通型患者的157.3 g/L、32.3 g/L、1.1,以及重型患者的133.6 g/L、31.6 g/L、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631、-3.647、-4.924、-4.503、-5.283、-3.903,P均<0.01)。有腹泻患者的中位白蛋白水平低于无腹泻患者(28.2 g/L比30.5 g/L),TBil水平>20.0~34.2 μmol/L的患者比例高于无腹泻患者[70.0%(21/30)比10.9%(24/2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182, χ2=62.788;P均<0.05)。结论COVID-19患者消化症状中以纳差最常见,腹痛发生率较低,危重型患者肝功能损伤发生率高。有无消化症状与肝功能损伤比例无关,有腹泻症状的患者白蛋白水平更低。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腹泻 消化道症状 肝功能 白蛋白
  • 简介:摘要消化异物是消化科常见的危急症之一,在儿童中最为常见。因误吞异物的种类繁多,导致处理方式多样,潜在的风险及并发症不断升级,若处理不及时或者处理不当会产生严重后果。目前,中国尚无针对儿童的消化异物指南,因而在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基础上制订符合国际标准的儿童消化异物循证指南,对有效指导和促进儿童消化异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指南按照规范的制订流程,联合多学科专家,基于现有证据,结合临床实践,制订符合我国国情的儿童消化异物管理指南,以期为各级各类接诊儿童消化异物的临床医师提供指导与决策依据。

  • 标签: 异物 儿童 消化道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儿童上消化异物穿孔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和指导。方法收集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儿童医院收治的19例上消化异物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2. 73±1. 16)岁,范围为10个月至5岁。穿孔部位以食管上段最多见,滞留上消化时间为(2. 6±1. 69) d。对食管穿孔直径<5 mm的患儿放置鼻胃管保守治疗;对食管穿孔直径>5 mm或穿孔部位在胃或十二指肠球、降部者,予金属夹夹闭和(或)放置鼻胃管/鼻空肠管;胃镜取出失败者行外科手术。结果19例患儿经消化内镜下治疗,有17例患儿成功取出异物,取出失败2例;有12例患儿上消化穿孔处给予金属夹夹闭后愈合,其中1例患儿合并空肠穿孔,空肠处穿孔经禁食、抗感染、静脉营养等治疗后愈合,3例通过放置鼻胃管/鼻空肠管后自然愈合,3例行外科手术,其中有1例术后3个月出现食管狭窄,余患儿愈后良好。另有1例纽扣电池致食管-气管瘘患儿,在异物取出后第5天突发急性肺出血死亡。结论磁性异物和纽扣电池是常见的引起儿童上消化穿孔的异物,消化内镜检查及镜下治疗是处理上消化异物穿孔的首选,早期诊断及干预治疗有助于减少并发症,儿童需要更多的预防措施。

  • 标签: 食管穿孔 异物 胃镜 儿童
  • 简介:摘要微创技术进入我国已经30年,随着微创手术的快速发展,腹腔镜视觉系统从标清到高清,再到超高清,从二维视觉到三维视觉,再到荧光显影导航。腹腔镜手术从良性病变脏器的切除或功能修复,到恶性肿瘤的根治,再到根治基础上更多功能保护,应用范围也已普及到消化外科各专科领域。笔者回顾微创技术过去30年的发展,总结经验,展望未来,以致敬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携手共进之20年。

  • 标签: 普通外科 胃肿瘤 肠肿瘤 微创外科 腹腔镜检查 消化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Ⅰ型糖原贮积病(Ⅰ型GSD)的消化特征,为临床多学科联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2020年6月至12月收集经基因检测确诊为Ⅰ型GSD,年龄为0~18岁临床数据完整的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包括北京、上海、广东、广西、湖南、四川、云南、贵州、河南、河北、浙江、江苏、陕西、安徽、黑龙江的儿童患者。采用横断面问卷调查方式。结果总计回收52份问卷,符合纳入标准并有完整资料43例,其中Ⅰa型9例,Ⅰb型34例;男30例(69.8%),女13例(30.2%);年龄为1~18岁;家中兄弟姐妹同样确诊为Ⅰ型GSD 7例(16.3%),均为Ⅰb型。消化表现为反复腹泻26例(60.5%),肛周病变(红斑、溃疡、脓肿)25例(58.1%),腹痛/腹胀24例(55.8%),恶心/呕吐22例(51.1%),黏液便/血便14例(32.6%);至少2个以上消化症状者38例(88.0%);反复口腔炎及口腔溃疡者33例(76.7%)。血常规白细胞总数<4.0×109/L者24例(55.8%),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者19例(44.2%),其中<0.5×109/L 10例(23.3%),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绝对值降低者均为Ⅰb型GSD患儿。血小板(PLT)>300×109/L 30例(69.8%)。18例Ⅰb型GSD患儿行胃肠镜检查,诊断GSD相关性肠病16例。饮食添加生玉米淀粉39例(90.7%);麦芽糊精3例(6.9%);特殊医学配方19例(44.2%)。Ⅰb型GSD患儿因粒细胞低下及功能障碍需要反复应用抗生素20例,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15例,其中11例诊断为GSD相关性肠病。结论儿童Ⅰ型GSD的消化症状常见,尤以Ⅰb型GSD显著,此型患儿GSD相关性肠病发生率高,应用G-CSF不能避免肠病的发生,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饮食疗法是Ⅰ型GSD的一线治疗,多学科联合管理,有助于减少患儿的并发症,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标签: Ⅰ型糖原贮积病 糖原贮积病相关性肠病 儿童
  • 简介:摘要上消化腺肌瘤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黏膜下良性肿瘤,医师在临床内镜诊治过程中对其认知度不高,常导致误诊、误治,甚至实施外科手术切除,给患者造成了不必要的创伤。本研究通过收集浙江省台州医院消化内科2005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7例经内镜切除和病理学检查确诊的上消化腺肌瘤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上消化腺肌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胃镜、超声内镜、CT和病理学表现等特点,并分析其内镜下治疗方式,以期在临床上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避免误诊、误治和过度治疗。

  • 标签: 腺肌瘤 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 超声内镜 病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胆囊消化瘘的诊治要点,从而提高对胆囊消化瘘临床认识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遵义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5例胆囊消化瘘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完善腹部彩超或CT,提示胆囊萎缩伴或不伴胆囊结石、胆囊炎。结果5例胆囊消化瘘术中明确诊断为胆囊十二指肠瘘4例,胆囊结肠瘘1例,行手术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期间恢复良好。结论胆囊消化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低,治疗以外科手术为主,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方式。

  • 标签: 消化道瘘 胆囊十二指肠瘘 胆囊结肠瘘 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