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2 个结果
  • 简介:人间国色洛阳城,逐鹿中原几度争。胜败轮回多变数,英雄功过最难评?

  • 标签: 诗词 文学 文学作品 诗集
  • 简介:七步成诗三国时期,魏国曹操去世后,他的长子曹丕即位,而曹丕的弟弟曹植被封为丞相。曹植很有才华,在朝中很有威望。曹丕妒火油然而生,加上听信了谗言,认定曹植为谋反主谋。曹丕说:“看在兄弟的情谊,你能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体现兄弟感情的诗就放过你。”曹植迈出第一步时,闻到煮豆的香味,灵感一来,在刚走到第六步时就作出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听后无话可说,深感惭愧。

  • 标签: 成语 三国时期 曹丕 曹植 兄弟 曹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洛阳城是隋、唐两个朝代的东都,隋代大业元年(605年)开始兴建,历经隋、唐、五代,直到北宋末年还在使用。隋唐时期的洛阳城不仅是丝绸之路在东方的起点,也是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它主要由宫城、皇城、郭城、东城、含嘉仓城、上阳宫、西苑等部分组成,占地约47平方千米。隋唐洛阳城遗址公园内的定鼎门遗址博物馆二楼,放置着一座100平方米的隋唐洛阳城沙盘模型,展示着当时洛阳城的建筑格局。当时的洛阳城有非常宏大的建筑,如定鼎门、天津桥、天枢、端门、应天门、乾元门、乾元殿(后改为明堂)、天堂、贞观殿、徽猷殿、玄武门、曜(yào)仪门、圆璧门和龙光门等。

  • 标签: 隋唐时期 遗址博物馆 洛阳城 建筑格局 丝绸之路 遗址公园
  • 简介:随着天气转凉,人们纷纷开启各类取暖设备。无论是在院子中点燃炭火盆取暖,还是在屋子里用电烤火炉,馒头们少不了被长辈们叮嘱要注意远离易燃物。

  • 标签: 初等教育 阅读知识 课外阅读 漫画
  • 简介:通过对《银雀山汉墓竹简[贰]》释文、图版和摹本的认真校核,发现其中存在一些微疵,主要有四类:一是隶定错误,计6条;二是释读不统一,计7条;三是标点不当,计10条;四是注释有误,计4条,凡27条。在分析的基础上,对这些错误之处逐一予以补正。

  • 标签: 隶定 释读 标点 注释
  • 简介:蔡树庵,一个自然村,位于河北省保定与张家口交界的涞水县九龙镇境内,此处因有明长城遗址而为人所知。每年玉米成熟的季节,这个偏僻美丽的小山村每天傍晚都能听到震耳的锣鼓及敲击脸盆的声音,这不是庆丰收或者演节目,而是村民在驱赶下山猎食庄稼的野猪,和野猪展开的迷魂大战。由于国家推行退耕还林政策,生态好转,蔡树庵树木越来越茂密,加上枪支被禁,野山羊、狍子、獾、野鸡、野兔、松鼠、狐狸等动物越来越多,但最让老百姓恼火的,便是山上日益增多的野猪。蔡树庵也由此得了个'野猪'

  • 标签: 沟轶事 野猪沟
  • 简介:2015年6月3日,由冯骥才先生主持,全国著名民俗专家、学者、艺术家参与的"抢救古村落会议"在后召开,山西籍书画家李兴骏先生参与其中,他数次往返后,倾听后故事、描摹后延续数百年的农耕文化形态、记录后简朴真诚的生活方式……创作出古村落文化的《后组画》。石板古道,青砖蓝瓦。老树盘桓,流水潺潺。还有村头那口古钟,虽默默无言,却似向游客讲述着后往日的传奇……

  • 标签: 文化形态 村落文化 生活方式 冯骥才 古村落 艺术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最初,它只是一个教具魔方的发明者是匈牙利布达佩斯建筑学院的教授厄尔诺·鲁比克,这位老师最初设计它的时候只是为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立方体的构造和空间关系。这个教具包括了上中下三层立方体,每层9块。因为它的中心是个轴,替代了一块立方体,

  • 标签: 魔方 立方体 建筑学院 布达佩斯 空间关系
  • 简介: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呀.一眨眼又到期末复习的时间了,七年级下学期我们都学习了哪些语法知识呢?现在让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吧.一、对现在进行时的考查【要点回顾】现在进行时表示现在(说话时)正在进行的动作,或表示现阶段一直进行的动作,其意义表示'正在做某事'。时态的谓语部分由'助动词be+现在分词'构成。现在进行时的肯定句式为:主语+be+现在分词+

  • 标签: 热门语法 考点烧 语法考点
  • 简介:满城汉墓共两座,一号墓的墓主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二号墓的墓主是王后窦绾。两墓是同陵而不同墓穴的异穴合葬墓,或称“同坟异藏”的夫妇合葬墓。

  • 标签: 满城汉墓 风格 玉器 墓主 合葬 西汉
  • 简介:洛阳方言中存在大量“儿化”形式的儿缀词,从洛阳方言儿缀词的语音类型、音节、义类及词性分布、儿缀词的结构和功能角度对洛阳方言儿缀词进行系统分析,梳理出总体特征,并与普通话进行相应地比较研究。

  • 标签: 洛阳方言 儿缀词 语音 结构 功能
  • 简介:洛阳的城市研究中,逐步兴起了一种观点,即把洛阳视为中华民族的圣地或华夏文明的圣城。洛阳"圣地圣城说"从最初一些地方学者的立论倡说,经过不断发展,已经先后得到学界、政界和商界的关注和支持。本文通过纵向的历史脉络,对洛阳"圣地圣城说"进行梳理,考察相关学者的立论基础和论证依据,同时从国家文化高度对洛阳"圣地圣城说"加以反思。笔者认为:民族圣地概念内涵、流变考察不足,仍未能将洛阳与中华民族圣地唯一对应起来;论证过程存在立论不够严谨,论证不够深入,难以服人的现象;洛阳"圣地圣城说"还面临其他城市的挑战,如何在历史文化资源利用方面扬长避短,在历史文化研究领域避免地方主义,超越地方性,还有进一步研究的必要。

  • 标签: 洛阳 圣地 圣城 考论
  • 简介:洛阳向被称为书法圣地,历代皆有墨迹石刻与历史文献印证。河南地区从殷代甲骨文(公元前14一公元前13世纪)一直到晚明初清书法家王铎(1592--1652),不断地在中国书坛上占有绝对的位置。就洛阳及周围地区在中国书学史所起的作用而言,不难看出中古时期(3一lO世纪)该区域陆陆续续出现了不可胜数的名家与书法高手,井留下了一群魅力不朽的遗迹。无论从史料、石刻、墨迹等媒介考虑,中古洛阳为东漠(25—220)、曹魏(22t)一265)、西晋(265—317)、北魏(386--534)、唐代(618—907)的主要行政与文化中心,贵族官僚、士大夫僧人,或出生于此地,或囚政治、宗教、文化等关系,都曾经迁至抑或游至洛阳,因而留下了可贵的书法硬件载体及软件记载。本文拟对中古洛阳书学环境的主要特点作一些介绍,并且将有关洛阳地区主要书法作品作一些说明。

  • 标签: 政治文化 艺术文化 文字学知识 书法修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家务昨晚一只黄鼬钻进鸡舍,咬死了许多小鸡,不去急着说破,花朵的绽放和凋零,辽阔,也是从一滴水里的静开始的,一个人内心的深浅,清澈与混浊,取决于一滴水里的静.抒情者一场雨过后,鸟在树上梳理自己的羽毛,树在枝上梳理自己的羽毛,一场风过后,羊在草上念自己的经,草在根上念自己的经.

  • 标签: 组诗 鸡舍 羽毛 抒情
  • 简介:悠长的暑假,热爱数学的你和小伙伴在一起会玩些什么呢?傍晚捉蝉——嗯,每个孩子都喜欢。游泳——好主意,又凉快又锻炼身体.看电视——伤眼睛,得少看……当你把这些都玩了一遍又一遍,感觉有一点无聊的时候,就玩扑克牌吧。一副扑克54张,看似简简单单,玩起来却一点也不简单。哪怕你们只用一种玩法对付整个暑假,也不会出现两局牌完全一模一样的情况。扑克牌蕴含的数学知识丰富多彩,当你玩转了扑克牌,会发现,自己的数学思

  • 标签: 扑克游戏 烧脑 玩转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