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法律之特质,为社会之规则。拟俟区别法律类似法律诸现象时,加以说明。而社会规则之法律观念,与人格价值,即个人价值之道德,尤不可不完全区别。或谓“法律非别乎道德,乃实现道德之手段而附于道德者”,此说对于承认道德法律区别之问题,了不相涉。吾人贝Ⅱ谓,两者之区别,为法律之外部性,道德之内部性。此言固亦有关联之意,然有不同之意四,不可不察也。

  • 标签: 法律与道德 社会规则 法律观念 人格价值 个人价值 内部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富勒在批评哈特的承认规则不足以作为法律权威基础时提出了“法律道德性”这一概念。法律道德性内含于法律的内在目的。法律的内在目的决定了一个法律制度存续的基本条件,因而这八方面要求实际上构成了法律之所以是法律的基本要素。法律道德性在实践运用中有“义务德”和“愿望德”两种形式,前者以法律的形式规范法律的创造和管理过程,后者则作为法律创制者和管理者的角色道德发挥作用。法律道德性在性质上既是法律,又是道德,在法律实践中它同样既以法律又以道德的形式规范着法律的创造和管理过程。

  • 标签: 法律道德性 承认规则 法律的内在道德 合法性原则
  • 简介:摘要本文以罗斯科?庞德教授1923年“法律道德”系列讲座为基础,试从历史的、分析的和哲学的三个视角展开,通过分析自然法学、历史法学、分析法学流派甚至哲学界对于法律道德的关系的论争,尝试解读庞德教授自己独到观点和法学思想。

  • 标签: 法律与道德 历史法学 分析实证法学 法哲学
  • 简介:“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程是我国高校思想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道德法律是支撑人类社会秩序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分别构成“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课程的核心内容。虽然这门课程从内容上确立了道德法律的主题,但是这两大主题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以及这两大主题之间的深刻关联性,现行教材缺乏深层次的剖析。道德构成人类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印证着人在精神领域的超越性,虽然社会契约论的法律思想有着很大的局限性,但是可以作为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重要补充;没有伦理支撑的法律是没有生命力的,法律的伦理诉求体现了道德和法的内在统一性。

  • 标签: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道德 法律 秩序
  • 简介:法律有其固有的道德特性,道德也不乏其法律品性。道德法律始终存在一个相辅相成、双向互动的内在必然关系。法律道德的形成转化有着不可替代的导引促进作用。师德是一个国家社会道德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师德的重要性及其当前的各种问题表明师德建设已经十分迫切。师德建设离不开教师的自修自律的努力,更离不开以法律法规为核心的他律制度体系的导引促进。

  • 标签: 道德 法律 互动 师德 他律
  • 简介:摘要古至今,法律道德之间的关系一直是法理学界的难题。二者之间既是互相对立又相互统一。法律道德都是社会规范,二者间存在联系,其相同点都是调整人们的行为,同时二者之间也存在许多区别。

  • 标签: 法律 道德 价值
  • 简介:“人权”在其静态上包括道德上的权利和法律制度上的权利。随着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有些道德权利对于维系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也日益凸现,这就需要立法者适时地将它们提升为法律权利。两者在界限上应当保持清晰,在数量上应当保持协调,以实现良性互动。

  • 标签: 道德权利 法律权利 权利的制度化
  • 简介:整个法律哲学领域,法律道德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内容,为很多学者所关注和重视。本文介绍了法律道德道德法律化的概念及作用,法律道德性能促进良法善治的形成,有利于人们更好遵守法律,有利于保障人们正当权益。道德法律化能提高社会的整体文明程度,促进社会的制度文明建设,能够提升人们综合素质。此外,本文还探讨了法律道德道德法律化的关系和价值定位,事实上,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法律道德在规范人们生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就价值定位来看,法律道德性的定位为法治,道德法律化的定位为法制。

  • 标签: 法律哲学领域 法律的道德性 道德法律化 法治 法制
  • 简介:社会就会产生保障道德权利的法律制度,就有必要将这种道德权利制度化为法律权利了,  道德权利法律权利

  • 标签: 权利法律 法律权利 浅论道德
  • 简介:摘要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实践三方面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阐述了自己的教学经验,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得到同行的指教。

  • 标签: 中职生教学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效果
  • 简介:法律道德的分离是实证主义法学传统始终不变的观点,而哈特在这个主题上将实证主义法学向前大大地推进了一步,因此也使人们对法律道德这两种社会现象的关系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在法律道德的关系上,哈特坚持实证主义的基本立场,认为法律道德是有联系的,但并无“必然的联系”。尽管他的学说是以法律实证主义为基础,并被公认为是战后这一派的主要代表,但他的学说又具有向自然法学说靠拢的特征。在法律实证主义和自然法学说争论的中心,即法律道德的关系问题上,哈特采取了“中间路线”。

  • 标签: 道德 恶法 法律实证主义 自然法
  • 简介:法律道德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思想和行为的重要手段,它们互相联系、相互补充。道德法律的基础,法律道德的保障。

  • 标签: 法律 道德 互惠功能 法治 德治
  • 简介:1897年,美国大法官O·W·Holmes在波士顿大学法学院发表了对美国20世纪法理学影响深远的著名演讲:《法律的道路》。一百年后,R·波斯纳法官在哈佛大学Holmes讲座上作了题为《道德法律理论的难题》的演讲,波斯纳的演讲主要涉及霍姆斯提出的支配美国法理学的其中主题之一:法律道德。众所周知,围绕这一主题,二战后,新分析法学派的哈特和新自然法学派的富勒展开过一场著名的争论。时隔几十年后,法律道德这一西方法理学上永恒话题再次引人注目。不过,这次争辩是在当今美国法理学中经济分析法学(或新实用主义法学)代表人物波斯纳和权利原則学派代表人物德沃金之间展开,限于篇

  • 标签: 法律 道德 波斯纳 道德相对论 道德主观论 德沃金
  • 简介:法律源于道德这一事实由根本上赋予法律以一种天然的伦理属性,当一种道德实体化为法律时,谈到法律之为道德的实体化途径

  • 标签: 法律源于 源于道德
  • 简介:道德,是一把尺子,我们常常用它来丈量美、丑、善、恶;法律,也是一把尺子,我们常常用它来衡量是、非、曲、直。生活中,美、丑、善、恶、是、非、曲、直,总是纵横交织。作为一名检察官,要在纷繁复杂的现实中,分清善恶、明辨是非,维护国家纲纪、社会公平,首先自身要做到的是正心、正行,正己才能正人。

  • 标签: 道德 法律 明辨是非 社会公平 检察官 国家
  • 简介:中国法律传统上法律道德的互动论彭灵勇所谓互动,是指同一系统中的若干子系统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以达到系统的整体平衡。互动论是一个系统论上的概念,在此,我将其借来,以描述中国古代法律道德关系理论的着眼点,即是中国古代的法...

  • 标签: 法律与道德 法律传统 道德教化 法律和道德 社会和谐 统治者
  • 简介:对新闻自由的限制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法律问题,我们的法律在有些问题面前却又是无能为力的.法律限制新闻自由,    一、限制新闻自由的原因--社会责任    对于新闻媒体、新闻从业者来说'追求新闻自由

  • 标签: 法律道德 游走法律 道德边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