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中国影视人类先驱庄本在四川凉山的民族志摄影,包罗万象,其记录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凉山彝族社会珍贵的画面,而摄影作为人类的第二种语言,庄本的凉山图像叙事,涉及生活、肖像、文化等方面的图像,论文试着来挖掘其人类精神与学术价值。

  • 标签: 影视人类学 庄学本 图像叙事
  • 简介:摘要:饮食符号建构和饮食认同的科学研究是饮食人类中的重要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食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象征,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即多元性,反映出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这种多元性的饮食文化,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社会发展,而且还加深了全国的文化认同感。在此背景下,笔者就从馕这个文化载体看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谈一谈个人的想法。

  • 标签: 饮食人类学 交往交流交融
  • 简介:摘要:饮食符号建构和饮食认同的科学研究是饮食人类中的重要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食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象征,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的多样性即多元性,反映出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和融合。这种多元性的饮食文化,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社会发展,而且还加深了全国的文化认同感。在此背景下,笔者就从馕这个文化载体看不同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谈一谈个人的想法。

  • 标签: 饮食人类学 交往交流交融
  • 简介:摘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学堂乐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歌唱文化,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在声乐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从学堂乐歌的基本概述出发,从学生的参与度、学生对歌曲感情的把握以及教师对音乐文化三个视角归纳总结了学堂乐歌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存在问题,最后基于音乐人类视角下提出了学堂乐歌的优化路径。高校声乐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充分优化教学设计,进一步提高学生对情感的把握能力,以期能够促进高校声乐教学的创新与提升。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学堂乐歌 高等教育 声乐教学
  • 简介:摘要:本文从文化人类的角度出发,探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问题。首先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特征及其在文化、社会和经济层面的价值。接着评估了国内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文化变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影响,以及适应性传承策略。

  • 标签: 文化人类学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传承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将维柯诗性理论让渡至藏文史传文学中神幻叙事语境中,认为此理论与藏文史传文学创作旨趣有契合之处,结合文学人类、神话视角对藏文史传文学体系进行解读和阐释可以突破学界对此类神话记事的偏颇观念并弥合藏学神话和历史间的沟壑,以此为基础可以构建全新的大传统文化意义藏族文化史、文学史和文学观,有助于重新评估少数民族文学在中国文化多元多流的构成,避免藏文传记研究落入后现代“子不语怪力乱神”的窠臼。

  • 标签: 藏文史传文学 神幻叙事 维柯 范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法医临床鉴定分析患者外伤后骨折的方法。方法:选取某院 2020年10月至 2022年10月收治的 60 例外伤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法医鉴定,并结合影像检查,判断外伤后骨折情况。结果:60 例外伤后骨折患者中,有 38例外伤性眼眶骨折,占比 63.33%,包括 20 例(52.63%)单纯眶内壁骨折,15 例(39.47%)单纯眶下壁骨折,3 例(7.89%)眶内壁及眶下壁联合骨折;剩余的 22 例患者为胸腰椎椎体骨折,占比 36.67%,包括 18 例(81.82%)椎体楔形明显改变且肉眼可识别到新鲜椎体骨折,4 例(18.18%)有外伤史且椎体变形患者。结论:法医临床鉴定外伤后骨折,根据骨折发生的原因,有无外伤史的情况下,同时结合 X 线、CT 与 MRI 检查,来提高法医鉴定的准确率。

  • 标签: 外伤后骨折 眼眶骨折 胸腰椎椎体骨折 法医临床学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分析外伤骨折法医学临床鉴定的相关方法。方法:在此次研究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接收的共计50位外伤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50位患者进行影像检查,并且对其进行法医鉴定,对患者的受伤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50位外伤后骨折患者中,外伤性隐患眼眶骨折共计30位,占比达到60%。胸腰椎体骨折20位。结论:对于外伤性骨折患者进行相应的法医鉴定,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对既往病史、受伤过程,以及影像资料与实际的骨折组织反应等诸多信息进行详细的研究,由此使实际诊断的精确度得到一定的提升。

  • 标签: 法医临床学鉴定 外伤性骨折 影像学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外伤后骨折法医临床鉴定工作的实际内容方法。在此次研究过程中,选取200位鉴定为外伤后骨折患者作为实际的研究对象进行详细的分析,患者的时间来源为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对于所有患者开展有效的影像检查,以及相应的法医鉴定,对患者具体受伤情况进行综合性的研究。结果:在研究中可发现,所有外伤后骨折患者共计47位为脊椎骨骨折,26位为肩胛骨骨折,8位患者为肋骨骨折,21位患者为肱骨骨折,16位患者为股骨骨折,8位患者为尺桡骨骨折,61位患者为椎体楔形,另有13位患者并未存在新鲜骨折的实际表象。结论:在外伤后骨折患者开展实际法医鉴定的过程中,需要将患者和实际的既往病史、受伤过程以及相应的骨折的临床表现与各类影像资料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确保鉴定工作能够更加具备准确性。

  • 标签: 外伤后骨折 法医鉴定 法医临床学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多发肋骨骨折的法医临床鉴定方式,总结不同鉴定方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司法鉴定所的48多发肋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法医临床鉴定方式差异分组,对照组的24例给予X线摄片诊断方式,观察组的24例给予CT法进行诊断,诊断后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的符合率高于对照组,分别是95.83%和79.17%,数据分析可知,观察组的优势明显,具备统计意义(P

  • 标签: 多发肋骨骨折 法医鉴定 诊断方法
  • 简介:摘要:肋骨骨折是胸部外伤中最常见的损伤,其类型和程度受肋骨本身的解剖特点、外伤性质、大小、作用方式、伤者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鉴定需要明确确认骨折处数及骨折新鲜程度,这对法医工作者提出了严格的要求。结论:对该类案例中的肋骨骨折作司法鉴定时,应深入了解鉴定时间、外伤史及复查时间,进而明确肋骨骨折的定性、定量及畸形愈合情况。

  • 标签: 法医临床学 肋骨骨折  鉴定
  • 简介: 摘要:损伤分析是法医临床中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可以通过识别、分析和鉴定损伤来揭示涉案人员受伤的真实情况,并为司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维护司法公正和人权。本问题围绕损伤的识别、分析和鉴定三个方面,介绍了损伤分析在法医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和技术,并讨论了其对法医学和临床医学交流与合作的推动作用。

  • 标签: 损伤分析 法医临床学 应用
  • 简介:摘要:法医临床和创伤是研究人体创伤和伤害鉴定的重要领域。创伤研究涉及对人体外部和内部伤害的分析和解释,而伤害鉴定则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确定伤害的性质、时间、原因和持续性。这两个领域的研究和应用对于犯罪调查、法律诉讼以及人身伤害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法医临床中创伤研究与伤害鉴定的应用。通过本文的探讨,有助于加深对法医临床中创伤研究和伤害鉴定的理解和认识。

  • 标签: 法医临床 创伤学研究 伤害鉴定
  • 简介:摘要:“慢火车”在彝区社会中的实践全面呈现了国家、社会、农民、市场和技术等多元主体的互动关系,反映了即使在极具“断裂”意味的现代社会以及快捷的高铁动车时代,已为凉山贫困地区服务52年的5633/34 次公益性“慢火车”依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慢火车”在地方社会发展中扮演的角色足以让我们思考,现代性转型过程中,地方的变革不一定都得追求最新的技术与设施,而是要带动地方整体经济繁荣与社会变革,延续“慢火车”的历史使命,“慢”不是历史的终结,而是历史的延续。

  • 标签: 乡村振兴 “慢火车” 农村贸易 社会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DNA检验是法医物证最重要的基本技术之一,核酸样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实验的成败。DNA存在于每一个有核细胞中,因此也存在于犯罪现场遗留的生物检材中。生物检材多种多样,常见有血痕、精斑、唾液斑、毛发、骨骼、指甲、指纹、组织碎片、鼻涕、头皮屑等,检材的基质也多种多样,有衣服、日常用具、烟头、树木草叶、土壤、水泥、塑料、玻璃、皮革等,对DNA分析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干扰,生物检材多从案件现场收集,不可避免会受到复杂的环境因素的影响,检材DNA常出现降解,甚至被破坏,尤其是腐败、污染、陈旧的检材,因此提取检材DNA应根据现场提取的检材种类、来源和保存条件,有针对性地选择提取方法。本文将针对法医物证DNA检验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分析和探讨,探寻当前DNA检验所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前景。

  • 标签: 法医物证学 DNA检验 现状与展望
  • 简介:摘要:失血性休克在人身伤害的案件中也属于常见损伤类型,不过由于休克的发生与发展过程复杂而多变,病理生理机制主要是由于机体中的各器官血液灌注量逐渐减少,从而造成红细胞损伤、代谢障碍以及凝血功能出现损伤,从而会引发心力衰竭、急性肾衰竭等脏器功能障碍。在实施法医鉴定的时候,就必须考虑精神损伤的病理基础、被鉴定人的临床症状,以及诊疗过程等内容。被鉴定人是否能够达到法医临床鉴定标准,首先就要分析休克的严重程度,当然这也是法医临床鉴定过程中非常困难的问题,因此需要针对其实施研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伤性脑梗死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T常规扫描与增强扫描,观察与分析患者的CT诊断结果。结果:60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肿增长28例,CT常规扫描检出20例(2例误诊),增强扫描检出28例(1例误诊)。增强扫描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肿增长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常规扫描,且灵敏度、准确度与常规扫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意义(P<0.05);CT检查0.5~120h可见梗死灶;63.33%为单发性外伤性脑梗死,36.67%为多发性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病灶大小不同,2例占一侧大脑半球,大病灶多呈扇形低密度影,小病灶多呈类圆形、椭圆形、楔形低密度影;梗死灶50%分布在基底节–内囊区,36.67%分布在脑叶区,10.00%分布在内囊区与脑叶区,3.33%分布在脑半球及脑干区。66.67%颅内损伤,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以及复合性颅脑损伤。确诊后经积极治疗,临床治疗优良率达到90.00%。结论:CT检查,尤其是CT增强扫描能够有效检出血肿增长情况,在外伤性脑梗死诊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临床可根据CT检查结果鉴别外伤性脑梗死严重程度。

  • 标签: 外伤性脑梗死 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增强扫描
  • 简介:摘要:近年来,交通事故频频发生,已经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交通工具的发达不仅仅是科学技术发展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物质生活得以提高的重要表现,每家每户都开始购买属于自己的交通工具,然而并非每一个人都有着合格的驾驶技术,也并非每个人都能够仔仔细细地遵守交通法律法规,一系列违反交通规则的问题也是频繁发生,交通事故所导致的伤亡率也在逐渐增高。不管是交通事故、酒后驾驶、超速驾驶还是疲劳驾驶,每一个事件都需要根据事故发生后的蛛丝马迹进行定性,案件的还原,同时寻找交通事故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证据,才能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给家属一个满意的交代。本文将针对道路交通事故的法医临床鉴定进行分析和探讨,便于有效提高法医临床鉴定的效率。

  • 标签: 道路交通事故 法医 临床学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