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作者: 盖思明 董帅 张鹏程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25
  • 机构:1.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化验中心(质量监督站)
  • 简介:摘要:本文以七里村油田主力油层延长组6段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原油地球化学和油源对比研究。七里村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其主力油层原油具有高饱和烃、高饱芳比、低非烃和低沥青质的特征,正构烷烃呈前高单峰型,主峰碳为C19,生物标志化合物分析显示长6段原油为同源成熟原油,生油母质以藻类等低等水生生物为主,混有陆源高等植物,母源沉积环境为偏还原性的淡水湖泊。七里村油田长6段原油与本地区长7段黑色泥页岩和暗色泥岩2种烃源岩均具有明显亲缘关系,而与志丹、富县等湖盆中心地区的长7段烃源岩在族组成、生物标志化合物和稳定碳同位素特征上均存在明显区别。综合分析认为七里村油田长6段原油并非湖盆中心长7段优质烃源岩所生油气经长距离运移而来,而主要为原位长7段烃源岩生成的原油经垂向运移和短距离侧向运移在长6段等储层中聚集成藏,属于近源成藏。

  • 标签: 近源成藏 长6段原油 油源对比 七里村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
  • 简介:摘要;压裂是一种常用的油气井开发技术,但过度的压裂可能会导致油层损伤和产量下降,压裂井技术的储物层性质变差,油田的产量也逐渐变低。必须开始压裂井技术的探索,为其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支持。因此,采取油层保护措施对于压裂效果的提升至关重要。

  • 标签: 压裂 低渗油藏 压裂液
  • 简介:摘要:为提升高含水开采后期油层开采质量,本文根据高含水开采后期油层实际情况,详细分析对剩余油液的开采方法,以此作为基础条件提出一系列高含水开采后期油层挖潜技术,有效解决高含水开采后期所出现的技术问题,从根本上推动油田开采质量。

  • 标签: 油层挖潜 技术手段 技术人员 自然灾害
  • 简介:摘 要:本文针对以往常规直井取芯资料无法揭示井间砂体连通状况和剩余油分布规律,为探索最大程度挖掘大庆长垣油田三类薄油层剩余潜力方法,亟需获取能够反映横向渗流特征的水平岩芯,开展全直径长岩芯水驱油实验。开展连续取芯质量设计单元要素可靠性分配,在有限的井段内取得尽可能多的岩芯,保证了岩芯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 标签: 薄油层  水平井  取芯 实践与应用
  • 简介:摘要:红河油田位于甘肃鄂南镇泾油气勘查区块西部,红河37井区位于甘肃省镇原县~泾川县。区域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坳陷南部,北西向倾斜,局部发育小型低幅度鼻状隆起[1],其主力油层为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通岩石学特征、粘土矿物及含量、孔隙特征和物性特征分析红河37井区储层特征。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先概述了油层保护的定义和意义。然后详细介绍了油层封堵技术、井筒完整性保护技术、水驱增油技术以及油藏压力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接着分析了油层保护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包括技术创新与改进、资源优化与管理以及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最后,通过案例分析对油层保护技术的应用进行了评估,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油层保护 封堵技术 完整性保护
  • 简介:摘要:高温低渗油藏作业过程中水敏、水锁损害严重,采用清水洗井后恢复率低,恢复期长。大港油田针对性研发的抗高温低滤失油层保护修井液技术具有抗高温、防水锁的特点,现场应用12井次,恢复率100%。

  • 标签: 高温低渗 水敏 水锁 低滤失
  • 简介:摘要:本研究致力于深入评估七里村采油厂长6油层注水开发的效果,并探讨其对油田开发的影响。通过建立油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开展注水开发数值模拟研究,分析注水工程实施后的水平缝层数、缝长、裂缝密度、位置及不同开发方式等方面的数据,综合考察了注水开发对油田增产效果的实际效应。研究发现,注水开发对于提高油田产量、改善油藏压力和水驱效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着水质、注水井布置及地质条件等方面的挑战和限制。通过此次评价,希望为七里村采油厂长6油层后续开发提供全面的评估和指导,为油田开发决策提供更为实用和可靠的数据支持。

  • 标签: 低孔低渗储层 剩余油 技术对策 开发效果
  • 简介:摘要:以Q油田A区纯油区聚驱上返S层现场试验区为例,研究了砂体沉积类型,储层参数、砂体连通类型等地质因素对S油层聚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三角洲下分流平原相沉积砂体在聚驱阶段动用程度最高,三角洲近岸内前缘相沉积的砂体动用程度高,三角洲远岸内前缘相砂体在注聚阶段,动用厚度差,三角洲外前缘相沉积的砂体聚驱阶段动用程度最差;单层有效厚度越大,聚驱阶段动用程度越高;渗透率大于0.05μm2的油层动用程度都保持较高的动用厚度比例,其中0.1-0.3μm2的油层动用程度最高;河道一类连通及三类连通的油层动用程度最高,河间一类连通及三类连通的油层动用差,表外一直未动用。

  • 标签: 上返S层 聚合物驱 储层参数 聚驱效果
  • 简介:摘要:以Q油田A区纯油区聚驱上返S层现场试验区为例,研究了砂体沉积类型,储层参数、砂体连通类型等地质因素对S油层聚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三角洲下分流平原相沉积砂体在聚驱阶段动用程度最高,三角洲近岸内前缘相沉积的砂体动用程度高,三角洲远岸内前缘相砂体在注聚阶段,动用厚度差,三角洲外前缘相沉积的砂体聚驱阶段动用程度最差;单层有效厚度越大,聚驱阶段动用程度越高;渗透率大于0.05μm2的油层动用程度都保持较高的动用厚度比例,其中0.1-0.3μm2的油层动用程度最高;河道一类连通及三类连通的油层动用程度最高,河间一类连通及三类连通的油层动用差,表外一直未动用。

  • 标签: 上返S层 聚合物驱 储层参数 聚驱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