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说到生态环境离不开水土流失,目前,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水土流失,这方面我国早已提出了一些建议,并加大治理水土流失的力度,用以保护我国生态环境,从而避免国家经济在生态环境方面所收到的影响,本文主要是从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具体影响、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理论基础以及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策略三个方面来讨论,仅供参考。

  • 标签: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
  • 简介:摘要:近年来,中国的污染问题不断升级。我国目前面临着水土流失问题,这也导致了我国经济的一些损失,这就是为什么水土保持已经演变成一项永恒的任务。从生态修复和水土保持的角度,简述了生态修复的理论基础。将确定中国的环境恢复活动以及水土保持,并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案。

  • 标签: 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 生态设计
  • 简介:摘要:在国内,水土流失一直都是非常严重的一项问题,使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较大阻碍。水土保持生态这一概念的提出,表示着我国在关于水土流失的治理层面有了新的认知,这是与国际水土保持理念相符合的,是适应我国特色生态环境现状的。并且,水土保持建设不仅具有较高的复杂性,而且还有着非常大的普遍性与特色性。基于此,本文针对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行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近年来城市水土保持备受社会各方关注,是缓解城市建设负面影响的消融剂,也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手段。

  • 标签: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近年来城市水土保持备受社会各方关注,是缓解城市建设负面影响的消融剂,也是保障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生态手段。

  • 标签: 水土流失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 简介:摘要:在当前新形势下,不仅要贯彻落实好生态建设理念,同时还要全面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加大力度改善生态环境。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水土保持的治理方案目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技术措施
  • 简介:摘要: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在开展的过程中,前期阶段容易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工程设计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施工队伍专业水平不高、监管制度并没有得到贯彻落实等相应的问题,这些都会影响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针对上述所提及到的问题,应该展开系统性的讨论,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有效提高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程管理水平。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工程管理 问题 对策
  • 简介:摘要: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十分严峻,推进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尽快推进生态建设迫在眉睫。而为了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将身为重要生态建设手段的生态修复投入到生态建设中使用很大程度上推进了水土保持工作的进程,有明显的成效。笔者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深入分析生态修复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优化作用,希望可以给相关专业人员提供借鉴与参考。

  • 标签: 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优化作业
  • 简介:摘 要:水土保持是近几年我国自然生态健康发展的关键性问题,随着水土流失问题愈发严重,水土保持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现阶段为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将水土流失所带来的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从而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本文将开展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期为相关学者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水土保持 自然修复 生态文明建设
  • 简介:摘要:现阶段,我国水土资源开发程度不断增大,水土资源再生能力已经无法跟上水土流失速度,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建设工作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此,本文对生态修复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生态修复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 简介:摘要:“十三五”以来,宣汉县严格按照“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意效益”的方针,积极践行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坚持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预防监督工作“两手抓、两手硬”的工作思路,不断推进全县水土保持工作发展。但仍存在治理速度相对缓慢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十四五”期间,全县水土保持工作应当重点抓好五个“强化”,着力五个“提高”,不断推进全县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再上新台阶。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问题与思考;宣汉县 引言 宣汉县位于四川盆地东北大巴山南麓,川、渝、鄂、陕结合部,东北与城口县接壤,东与开州区相邻,南连开江县,西接达川区、通川区和平昌县,北与万源市交界。全县幅员4271平方公里,辖37个乡镇、街道办,306个村、116个社区。 1 宣汉县“十三五”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 “十三五”期间,宣汉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作为强基础、惠民生、利长远的民生工程。全县先后对普光、胡家、樊哙等乡镇所辖的赵家沟、清水滩、王家湾等7条小流域进行了山、水、田、林、路等综合治理,总投资4668.76万元(其中:中央、省级投资4437万元、县级配套独立费用231.76万元),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6.81平方公里(其中坡改梯210.47公顷、营造水保林884公顷、栽植经果林797.84公顷、实施封禁管护4752.31公顷、推行保土耕作6172.65公顷),新建蓄水池48口、建沉沙凼140个、修建灌排沟渠18.77公里、新修生产道路36.48公里。通过治理,项目区初步构建起以坡改梯为主的高标准农田体系、以经果林为主的农业多种经营体系、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生态防护体系和沟凼渠池路相配套的农村基础设施体系。经调查测算,项目区治理后,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林草覆盖率增加20%以上;水土流失面积减少70%,土壤侵蚀量减少75%以上,水源涵蓄能力显著增强;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村社会经济良性发展。促进了乡风文明,带动了乡村振兴,同时也助推了脱贫攻坚。如:在普光镇大田村,充分利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成果,发展蓝莓产业、建成“蓝莓谷”,把普光镇所辖的赵家沟小流域打造成了生态清洁型小流域。 2 存在的问题 “十三五”期间,宣汉县的水土保持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新时期中央水利工作方针和其他先进地方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存在着不少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一是部分生态意识不强。全县及各乡镇每年充分利用3月22日“世界水日”、“中国水周”、12.4“宪法宣传日”进行了集中宣传,利用标语、会议、微信、电视媒介等专题宣传,但部分地方只重视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忽视长远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只注重开发不注重保护、只注重建设不注重治理,特别是个别生产建设单位和个体生产经营者,水土保持生态意识不强,人为造成新的水土流失时有发生。 二是综合治理速度较慢。据2012年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况公报表明:宣汉县水土流失总面积为2136.93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4271.54平方公里的50.03%,水土保持治理任务十分艰巨。在“十三五”期间,5年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近120平方公里。若按此治理速度,全县水土流行失面积至少需要80年才能初步治理一遍。若包括各部门投入和社会资金投入治理水土流失的统计数据,也至少需要30多年才能初步治理一遍[1]。 三是执法工作难度较大。部分建设项目没有严格执行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和“三同时”制度,个别生产建设项目未编报水土保持方案就开工建设水土保持设施未经验收就投产使用等。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面临着面宽、量大、情况复杂,而县水土保持执法能力建设相对滞后,执法人员偏少,执法经费投入不足,执法机构不健全,部分地方不支持等,增加了水保执法工作难度。 四是科技使用水平较低。水土流失动态监测系统没有建立,技术推广体系不健全,新技术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新仪器、新设备应用较少,水土流失动态监测手段落后,技术力量薄弱,反映全县水土流失变化情况的水土保持数据库还未全面建立,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水土保持工作精准、高效的开展。 3 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的对策及思路 针对宣汉县“十三五”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现状,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按照水利部“十四五”时期“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总基调,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生态机制建设,重点抓好五个方面的“强化”,着力五个方面的“提高”,做好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衔接,全面促进乡村振兴。 一是强化水保国策宣传,提高生态文明意识。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法》等法律法规的宣贯力度,深化宣传教育,创新宣传形式、丰富宣传载体、充实宣传内容。深入开展水土保持科普“七进”活动,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增强水土保持意识。 二是强化政府目标责任,提高行政管理效能。将水土保持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各级政府向同级人大常委会以及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水土保持工作的制度;建立年度水土保持公告制度,接受同级人大常委会、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和公众的监督;建立政府领导任期目标考核制,层层签订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书;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避免行政过多干预,支持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执法工作。 三是强化水保监督管理,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执法体系建设,抓好执法人员的培训,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依法行政水平。切实履行监督管理职能,严格项目立项关,方案审批关、自主验收备案关,逐步消除“未批先建”“未批先弃”“未验先投”等违法违规行为。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加大对违法案件查处力度,强化对违法单位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追究。从根本上扭转边治理、边破坏,一家治理、多方破坏的被动局面。 四是强化重点工程建设,提高综合治理速度。依据《2015—2030年宣汉县水土保持规划》,结合县“十四五”乡村振兴战略部署,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努力构建科学完善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护体系。积极推进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继续开展生态自我修复工程建设[2]。广泛地吸引民间资本和群众参与,全面细化落实激励政策。同时,积极支持和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业合作社、农场主等承担区域内水土流失防治和管护任务,保障其合法权益,形成多方发力,多方共治的新格局。 五是强化科技支撑配合,提高水保科技含量。充分利用现代化科技设施设备,不断提高水保工作科含量。要注重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实用技术推广、发挥专家的作用、加强与科研、院校等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通过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搞好水保业务培训和新技术、新系统、新软件的应用培训。加大卫星遥感、无人机和移动终端等在水土保持监督、治理和监测等工作的运用,不断提高整体业务素质与工作水平[3]。 参考文献: [1]宣汉县水土保持局.宣汉县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18,31. [2]宣汉县水土保持局.宣汉县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49—54. [3]四川省水土保持局.新中国成立70年四川省水土保持工作成就及展望.中国 水土保持,2019(10):15. 作者简介:付乐(1979.09—),男,四川宣汉县人,宣汉县水保局工作,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预防监督管理。 3

  • 标签:
  • 简介:[摘 要]乐都区是青海省水土流失严重县之一,生态环境脆弱。2012年以来,在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乐都区在历届区委、区政府的带领下,乐都区广大干部群众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开展了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祁连山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等项目建设,共治理小流域10条,完成治理面积161.59km2,治理程度达82%,林草覆盖度达到34 %。截止2021年底,林地面积达到10664.94 hm2,梯田面积达到4766.65hm2,谷坊976座。2021年增产粮食3574.99t。

  • 标签: []新时代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成效 做法 乐都
  • 简介:摘要:环境建设只有在符合自然法的情况下才能产生预期的结果。本条阐述了环境恢复理论如何能指导水和土壤环境的保护,遵循生态恢复理论遵循自然规律保护土地和水工程建设有助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帮助他们逐步转变和恢复其职能以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的社会经济发展。

  • 标签: 水土保持工程 改造工程 措施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功能的工程建设开始越来越多。其在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的情况下,也对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自然资源的使用寿命。工程建设在施工过程中会往往会发生水土流失的问题,对生态系统的平衡带来严重的挑战。基于此,本文通过对水土流失问题进行分析,并且提出相应的水土保持策略,希望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价值。

  • 标签: 水土流失问题 环境失衡 水土保持 施工建设 生态环境
  • 作者: 周艳松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1-01-13
  • 出处:《建筑实践》2020年31期
  • 机构:黄河万家寨水利枢纽有限公司 山西太原 030002
  • 简介:摘要:水利工程建设与周边环境的保护是相辅相成的,水利工程的建设不能够以牺牲周边生态环境或者水土资源为代价。但是现阶段水利工程建设或多或少都会影响周边的生态环境。水利工程施工会对周边的水土保持等产生较大的影响,施工过程中如果不及时采取一些措施,可能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生态环境。目前,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措施已经不能够满足当前生态修复的需求,因此,需要借助生态修复相关理论来预防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的的水土流失。

  • 标签: 生态修复 水利水电工程 水土保持 生态建设 应用
  • 简介:摘要: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有利于恢复良好的生存居住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是明确生态修复要求,并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从而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基于此,本文概述了水土保持工作与生态修复,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生态修复要求及其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

  • 标签: 水土保持工作 生态修复 要求 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生态环境问题也开始逐步凸显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进一步落实相应的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基于此,本文对实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的重要作用展开分析,并提出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贯彻生态保护意识、提升修复技术针对性等具体应用。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技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前,我国生态补偿机制正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对重点区域保护方面进行完善。在对生态补偿机制的建设过程中,不仅仅需要理论进行支持,而且还需对社会大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保护能力进行强化,并且需要资金进行支持,这样才能有效地确保生态补偿机制顺利进行。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补偿 理论机制
  • 简介:摘要: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类社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水土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土资源。而水土资源在社会发展进程中遭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受到了水土资源破坏的影响。在自然环境中,水土流失问题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给人类生存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能够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而在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下开展水土流失问题治理又有着极大的便利性。因此,要时刻关注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策略,促进当地水土流失治理工作不断发展。

  • 标签: 水土保持 生态环境 影响 措施
  • 简介:摘要:所谓的水土保持,就是针对人为及自然等因素,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采用的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水土保持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改善当地的自然环境,同时也能够提高乡村生态环境质量,针对于乡村生态建设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因此,相关单位要提高对水土保持的重视程度,而且要对乡村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并结合乡村生态建设振兴的相关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以此将水土保持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 标签: 水土保持 乡村生态 振兴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