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为研究干旱农业区农耕季节气溶胶的基本光学特性,2014年4月利用地面气溶胶移动集成系统在甘肃武威黄羊镇农场开展气溶胶综合观测试验。结果表明,河西走廊黄羊镇农场PM2.5和PM1.0的散射系数以及PM2.5的吸收系数分别为98.2±38.3、74.6±29和8.8±6.3Mm-1,均小于中东部地区观测值。气溶胶单次散射反照率为0.90±0.03,PM2.5和PM1.0的Angstrom指数分别为1.31±0.29和2.10±0.24。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的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单次散射反照率在散射系数出现峰值的时间段出现谷值。黄羊镇农场受人为气溶胶影响较大,西、西南和东南方向来的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值较大,西北方向传输过来的气溶胶主要是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

  • 标签: 大气气溶胶 光学特性 农业活动 河西走廊
  • 简介:利用AERONET(AerosolRoboticNetwork)榆林、北京、香河、兰州四站点的数据分析中国北方大气气溶胶的光学和物理特性。分析内容包括:气溶胶光学厚度、单次散射反照率、复折射指数、散射不对称因子、Αngstrom波长指数、气溶胶体积尺度谱分布。分析结果表明:春季光学厚度为四季中最大;沙尘源区的Αngstrom波长指数和光学厚度的关系较为简单,且随光学厚度的增加呈降低趋势,下游地区Αngstrom波长指数和光学厚度关系较为复杂;所有站点的体积谱分布均呈双峰分布,夏半年积聚态为主模态,冬半年粗模态为主控模态;粗粒子的散射不对称因子大于细粒子的。

  • 标签: 大气气溶胶 微物理特性 光学厚度
  • 简介:采用光声黑碳仪(PASS)2008年5~7月在黄山光明顶的连续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大气气溶胶吸收和散射系数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对干燥的条件下(相对湿度小于60%)吸收散射系数日变化明显,总体上白天大,晚上小;相对湿度与吸收和散射系数有很强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7和0.80,而风速与散射吸收系数则呈现负相关关系,吸收系数、散射系数与风速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53和-0.78;湿清除使大气气溶胶的吸收和散射系数明显降低;与在平原地区的南京相比,黄山山顶的吸收和散射系数日变化趋势与南京相反,且数值比南京小一个量级。

  • 标签: 黄山 气溶胶 吸收系数 散射系数 气象因子
  • 简介:依据中国PM2.5浓度的空气质量标准,对北京地区2010-2015年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评估,以此结合天气报告选取历年不同季节的雾霾天气过程,利用AERONET提供的CE-318太阳光度计反演资料,对北京雾霾天气下的气溶胶光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2010-2015年北京城区PM2.5日均浓度历年均呈“U”型变化,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略有增加,但改善不大,秋季和冬季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尤其是冬季,严重污染的比例接近25%;(2)2010-2015年,440、675、870、1020nm四个波长下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年际变化特征基本一致,均有下降的趋势,气溶胶光学厚度随波长的增大而减小,说明雾霾天气条件下气溶胶粒子对太阳光的衰减具有波长选择性;(3)雾霾天气期间的气溶胶光学厚度整体都表现出较高值,Angstrom波长指数通常高于0.69,并保持在0.69-1.55之间,说明雾霾天气时气溶胶主要以细的污染粒子为主;(4)北京冬季易发雾霾天气,气溶胶光学厚度较大,大气浑浊程度较高,Angstrom波长指数α随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增大而减小,呈负相关,这为依据气溶胶光学厚度估算α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法。

  • 标签: PM2.5 气溶胶 雾霾 光学特性
  • 简介:摘要:塔里木盆地夏季发生浮尘天气现象频率较高,形成一个沙尘气溶胶持续滞空的独特区域现象。此类区域浮尘气溶胶辐射效应,可加热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浮尘上部大气导致青藏高原夏季热源范围的“北扩”并对区域气候变化具有潜在影响,这是一系列亟待深入研究的青藏高原对中亚区域气候变化影响问题。本文拟利用多年卫星-地基遥感等资料,进行多源信息综合分析,通过气溶胶理化特性、辐射效应分析与数值模拟试验相结合的技术途经,系统地剖析塔克拉玛干沙漠浮尘气溶胶及其辐射效应的时空变化特征。

  • 标签: 塔里木盆地 沙尘气溶胶 理化特性 辐射影响
  • 简介:摘要:近年来,针对燃煤电厂烟气污染物排放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因此,目前绝大多数燃煤电厂采用烟气污染物控制系统。其中,选择性催化还原脱硝系统以及氨法烟气脱硫系统由于具有较好的脱硝和脱硫效果,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氨法脱硫工艺参数 气溶胶排放特性
  • 简介:摘要:为研究分析大气气溶胶的物理特性,以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新疆乌鲁木齐、阿勒泰、和田三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采用反向轨迹、潜在贡献因子(PSCF)和浓度权重轨迹(CWT),以及气溶胶吸收Angstrom指数计算方法,基于多源数据开展了大气气溶胶时空分布特征研究分析,并与杭州、厦门、青岛三个沿海地区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在研究期间2020年内,乌鲁木齐与和田地区PM2.5和PM10均超过了NAAQS的II级年平均浓度,分别达到58和119、116和429,阿勒泰地区低于该标准分别为9和19;乌鲁木齐和阿勒泰地区PM污染物浓度最高在冬季,主要由家庭供暖和低风速气象造成,和田地区PM污染物浓度最高在春季,主要是由沙尘天气引起。三个城市的SO2和O3浓度均低于II级标准(150),乌鲁木齐与和田的NO2浓度超过II级标准(80),和田CO浓度超过II级标准(4mg/m3)。相较于沿海城市,和田PM污染物浓度最高,阿勒泰地区PM污染物浓度最低,新疆内陆地区的SO2和CO污染程度更严重,而NO2与O3污染程度更轻。

  • 标签: 气溶胶 多源数据 物理特性 反向轨迹
  • 简介:化学课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常规教学过程中,实验教学对于化学学科的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具有指导、强化、升华的作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们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但常规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师资力量也有限,那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 标签: 化学实验 创新精神 气溶胶 胶体 化学学科 化学教学
  • 简介:摘要本文致力于研究溶液截获气溶胶新方法的研究,主要针对现今大部分采样都使用滤膜采样方法的缺陷收集率低于100%效率,而研究出接近甚至达到100%收集效率的新方法。本文通过研究气溶胶的物理化学性质、采样标准与以往常用的撞击、沉降、滤膜、向心与静电采样方法优缺点对比研究出新型溶液截取方法沙漏式方法与旋涡式方法,并与以往方法进行对比,得出新方法的可采用性。在通过对比表明后,溶液截获气溶胶(沙漏式方法与旋涡式方法)是简便可实行的采样方法,可供气溶胶实验者采取研究气溶胶状况。

  • 标签: 气溶胶 采样容器设计 采样方法对比
  • 简介:利用激光雷达观测资料,分析了奥运会期间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垂直廓线,并结合后向轨迹方法对北京地区污染来源以及污染控制措施效果进行了初步分析。观测数据表明:1)2008年消光系数较之2007年在不同高度层的降幅并不相同,600m以下的年际降幅最为显著,1200~4000m高度范围次之。2)各类型消光系数垂直廓线出现频次的统计显示,2008年影响北京的主要廓线类型为边界层上部最高型,而非近地面最高型,说明2008年近地层消光系数有明显的降低。另外,利用后向轨迹法对近地层消光系数降低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近地层气团中污染物主要来自于北京周边地区时,400m以下气溶胶消光系数的年际降幅可达18.1%,这说明北京周边区域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对改善北京近地面层气溶胶污染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激光雷达 气溶胶 消光系数 垂直廓线 后向轨迹
  • 简介:核电厂事故下,裂变产物气溶胶沉积在热构件表面降低安全壳气空间内放射性。其中,由于构筑物、部件壁面温度梯度的存在,热泳沉积对气溶胶颗粒沉积的贡献不可忽略。本文采用符合安全壳气溶胶特性的公式计算了其在安全壳壁面的热泳沉积。结果表明热泳沉积效果随气溶胶粒径的增加而减弱;安全壳内壳表面温度梯度的提高,可以加强气溶胶的热泳沉积,从而提升安全壳内气溶胶的去除效果,降低安全壳内放射性水平。

  • 标签: 气溶胶 热泳沉积 裂变产物 严重事故
  • 简介:气溶胶—云—降水相互作用是当今大气科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概述性地回顾了气溶胶对云宏微观特性和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分别讨论了气溶胶对层状云、对流云等典型云系的动力和微物理过程的影响,总结了国内外研究关于气溶胶对云宏微观特性影响的可能的物理解释。回顾外场观测及数值研究表明,气溶胶对云液态水含量、地面降水及光学厚度的影响存在着许多不确定性。另外指出,在研究气溶胶对云宏观特性和降水影响时,应该加强气溶胶对云微物理特性影响的观测(卫星、雷达、飞机、地面观测等)和数值模拟的综合分析研究。

  • 标签: 气溶胶—云—降水相互作用 宏微观物理 动力
  • 简介:研究了1.0~10.0μm的呼吸道颗粒物在混合送风、置换送风和地板送风的办公室环境中的浓度空间分布和瞬态演变规律.仿真结果表明:小于10.0μm的飞沫在混合送风的房间内几乎是均匀分布的.然而,在置换送风和地板送风中,垂直温度梯度使得小于10.0μm的飞沫在人体呼吸区高度聚集,导致一个较高的浓度水平,因此室内人员被感染的概率比较高.由咳嗽或者打喷嚏产生的飞沫在置换和地板送风中的稀释(浓度衰减)比在混合送风中慢,这是因为置换和地板送风中人体呼吸区的风速比较小,飞沫在此聚集,不易被气流携带排出室内空间.

  • 标签: 呼吸道飞沫 置换送风 地板送风 传输 空气传播
  • 简介:利用CE一318太阳光度计、激光雷达、单颗粒气溶胶质谱仪并结合气象、环境监测资料对2015年4月15日石家庄市一次沙尘天气过程中的气溶胶光学特性及其来源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沙尘过程中,气溶胶光学厚度AOD明显增加,Angstrom指数α明显下降,其体积浓度谱粗模态粒子大量增加,首要污染物以PM10为主,均证实有大量沙尘粒子的入侵。通过分析激光雷达的垂直探测、污染物来源的后向轨迹模拟以及高空、地面天气图可以推断此次沙尘过程主要是由蒙古地区自高空向低空及近地面逐渐沉降,最终与本地污染源汇合使得污染物浓度大幅增加。对比分析激光雷达和太阳光度计反演的532nm气溶胶光学厚度,发现两者具有很高的相关度R2=0.623,激光雷达反演的光学厚度经过一定修正后基本可以满足业务需求,在业务中可以与太阳光度计相互配合使用。另外,对石家庄市气溶胶颗粒物成分进行源解析发现,15日生物质燃烧源和扬尘源的贡献大幅增加。利用极轨卫星监测石家庄周边火点分布情况发现13—14日石家庄西北部地区火点较多,大风沙尘过程使得西北部的生物质开放燃烧源等产生的气溶胶颗粒物成分向石家庄及南部地区输送,导致生物质燃烧源比重迅速升高。

  • 标签: 气溶胶 太阳光度计 激光雷达 光学厚度 源解析
  • 简介:森林向大气中排放大量挥发性有机物。森林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的可凝结氧化产物能形成二次有机气溶胶,后者能通过散射太阳辐射和充当云凝结核来影响地球的辐射平衡。但我们对源于生物的挥发性有机物与它们向气溶胶颗粒的转化之间联系的认识仍然有限。

  • 标签: 二次有机气溶胶 森林 排放 挥发性有机物 云凝结核 气溶胶颗粒
  • 简介:利用中国太阳分光观测网的观测资料结合MODIS(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的气溶胶产品分析了北京、兰州、上海3个典型区域城市的气溶胶光学特性。结果表明:北京AOD(气溶胶光学厚度)年平均为0.41±0.35,春夏高,秋冬低,Angstrom波长指数a年平均为1.40±0.85表现为细模态粒子,MODIS的光学厚度为0.52±0.39与地面观测相关系数为0.91,存在系统性高估;兰州AOD年平均为0.55±0.21,夏季最低,秋冬较高,a年平均为0.95±0.20表现为粗模态粒子,MODIS光学厚度为0.43±0.21与地面观测相关系数仅为0.07,存在系统性低估;上海AOD年平均为0.55±0.21,无明显季节变化,a平均为1.03±0.25,MODIS光学厚度为0.74±0.30与地面观测相关系数为0.75,存在系统性高估。城市地理位置和复杂地表等原因造成反照率的不确定,MODIS气溶胶产品在这3个城市的反演效果仍有很大提升空间。

  • 标签: 中国太阳分光观测网(CSHNET) 气溶胶光学厚度(AOD) Angstrm波长指数(α)中分辨率 成像光谱仪(MODIS)
  • 简介:1概况应气溶胶模拟与观测国际比对计划(AeroCom:AerosolComparisonsbetweenObservationsandModels)的邀请,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大气成分研究所王志立博士于2017年10月8-14日赴芬兰赫尔辛基参加了第16次气溶胶模拟与观测国际比对/气溶胶-卫星(AeroSAT)科学研讨会。

  • 标签: 气溶胶 国际 观测 模拟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