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1 个结果
  • 简介:近年来人们对"气候变暖"及其机制的争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可能是因为气候变化不再是单纯研究大气变化规律的科学,而变成一门与"减排方案"和"征收碳税"有关的政治与经济问题相联系,与国家经济利益有关的崭新课题."气候变暖"既与利益有关,就会难免偏离公正,偏离纯理论科学.本研究对国内外"气候变暖"最新动态进行回顾分析,得出以下认识和结论.1)过去百年城市发展,极大地影响了器测温度数据,如果没有对"热岛效应"进行矫正,无疑高估了过去百年全球升温的幅度;2)过去百年全球有所变暖是事实,但不同学者增温估算不一致.不仅升温幅度不确定,而且人类和自然因素对升温贡献各占多少也不确定;如果考虑到城市发展对增温估算的影响,过去百年增温应当比0.4℃更低,远没有达到历史上次级波动的变化范围.3)尽管过去百年地球有所变暖,但在万年轨道尺度上,现在地球处于变冷的大趋势过程中.对现在气候变暖更合理解释,是属于变冷大趋势中的次级变暖波动;4)不论过去还是现在,大气CO2浓度变化总是落后于温度变化,即总是温度驱动着CO2变化,而不是CO2浓度驱动地球增温.

  • 标签: 气候变暖 温度驱动CO2 变冷趋势
  • 简介:气候变暖的成因是目前国际上的一个争议焦点,代表国际主流思想的4次IPCC评估报告[1-4]认为是人类活动的影响造成了变暖,其中包括温室效应加剧使气候变暖,而气溶胶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则抵消了一部分变暖。但是,从20世纪末至今对气候变暖持怀疑观点的科学家,仍然不断对气候变暖的原因提出质疑[5-7]。所以气候变暖的归因研究仍然是国际上的热门问题。

  • 标签: 气候变暖 归因 人类活动 评估报告 IPCC 温室效应
  • 简介:没有咖啡的未来将会怎样?在一个每天消费16亿杯咖啡的世界里,一个没有咖啡的未来大概会使许多人觉得怅然若失。然而,近期伦敦皇家植物园领衔的一项研究却显示,由于气候变暖,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咖啡品种阿拉比卡,到2080年时将在野外绝迹。目前,世界上普遍人工种植的咖啡有两种——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两者均引种自野生物种,前者占据了全球咖啡消费的七成。野生物种一旦灭绝,以人工养殖种的薄弱,根本无法抵御一系列天敌的侵袭,结果就将导致咖啡品质下降、价格飙升。

  • 标签: 咖啡品种 气候变暖 野生物种 皇家植物园 消费量 人工种植
  • 简介:本文通过大量实际资料分析认为,现代全球变暖与海平面上升,源于200多年前小冰期冷峰出现后的气候返暖、海平面回升过程演变的结果。近30年的世界海平面上升的速率,有着上世纪80、90年代和本世纪前10年世界平均气温每10年以0.2F°(0.11℃)为梯度的连续抬升为背景。在此以CO。含量为气候指标,划分出了公元200年以来的八个暖段(暖期)。若按冷暖极值距200年或250年计算,则由目前正在发展的暖期,将在公元2050年或2100年前后结束,而后开始降温。作者依据最近30年同一时段国内外验潮资料计算获得的绝对海平面升降速率为+1.52±0.27mm/a及相对海平面升降速率为+1.39±0.26mm/a。按照2010年坎昆气候大会决议要求,在对前人有关研究成果进行考量时,对将来的2050和2100年世界海平面预测及我国地面沉降较明显的沿海城市如天津、上海、厦门、海口等相对海平面升降值,进行了测算与评估。

  • 标签: 全球变暖 海平面上升 速率 预测 评估
  • 简介:利用民意调查数据,以相关研究作为补充,分析美国公众对全球变暖的认知、减缓行为和气候政策的支持等。分析表明,大部分美国民众认为全球在变暖,但很多人不了解全球变暖与温室气体的关系,把全球变暖混为大气污染和臭氧层耗竭等;不到一半的公众认为全球变暖对个人和美国是现实威胁,更多的公众认为全球变暖对后代和发展中国家是严重威胁;大部分公众认为减缓全球变暖需要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他们愿意选择较容易从事和成本低的行为减少碳排放,但不愿意从根本上改变生活方式,改变自驾车、乘飞机长途旅游这些碳排放量更大的行为;公众普遍支持政府采取措施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但不希望所采取的措施对就业和经济带来不利影响;支持通过技术进步和减免税收等措施提高能效,减少碳排放,但大部分反对为节能而提高能源税收。

  • 标签: 美国 全球变暖 气候政策 民意调查
  • 简介:根据长三角地区1961~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按照国家季节划分标准对4季长度进行划分,在对气温和4季长度进行气候变化趋势分析的基础上,运用Mann-Kendall检验研究气温对长三角地区4季长度变化趋势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气温呈明显上升趋势,其中最低气温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显著,约每10a上升0.33℃。4季长度中,夏季日数最多,占全年日数的31.5%,且延长趋势最明显,气候倾向率达4.6d/10a。气温与夏季长度呈明显正相关,且气温对夏季长度变化的影响最显著。Mann-Kendall检验表明,气温与夏季长度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上升趋势明显,且都在1996年发生突变。

  • 标签: 气候学 全球变暖 四季长度 MANN-KENDALL检验 长三角地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前,地球上最大的沙丘高达500多米,然而随着全球变暖,它还会变得更大。为了调查是什么条件限制着沙丘的“生长”,一位法国科学家计算了一下沙丘周围大气流动的情况。

  • 标签: 沙丘 地球 全球变暖 科学家
  • 简介:全球变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根据目前主要的3个全球温度序列,1910—2009年的变暖趋势为0.70~0.75℃/100a。粗略地讲,目前已经变暖了0.8℃。如果把气候变化的阈值限制为2℃,

  • 标签: 全球变暖 科学 温度序列 变暖趋势 气候变化
  • 简介:近期,一项最新研究资料显示,海獭可能充当了对抗全球变暧的“前线士兵”。该研究是美国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研究人员进行的,他们分析了从温哥华岛到阿留申群岛西部边缘获得的40年来水獭和海藻繁殖情况的有关数据,发现海獭能够控制海胆的数量,

  • 标签: 全球变暖 海獭 对抗 美国加州大学 阿留申群岛 研究资料
  • 简介:50年前,英国著名环境科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Lovelock)受邀就职于美国宇航局帮助探索火星,在这期间,他提出了备受争议的“盖亚理论”,认为气候变化将对地球产生灾难性影响。

  • 标签: 地球 担忧 美国宇航局 气候变化 詹姆斯 科学家
  • 简介:美国研究人员表示,全球变暖将使得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体型不断变小。其实,研究现今的人类社会就可以发现气温对体型的影响。比如,地球上寒带地区的人普遍要比热带地区体型大。因为寒带地区的动物要靠大的体型来产生能量并保持体温,而热带地区中体型瘦小的动物更易散发多余的热量。

  • 标签: 全球变暖 人类社会 热带地区 研究人员 体型 动物
  • 简介:海洋学家们利用自己的温度计测量了地球上最大的热量存储库——海洋,并且在发表于《地球物理研究快报》上的一篇论文中报道,事实上,由温室气体造成的变暖在过去的10年中一直在继续,

  • 标签: 全球变暖 地球物理 温室气体 海洋学 存储库 温度计
  • 简介:英国著名科幻作家威尔斯的小说《时间机器》描述了未来的小矮人世界,未来的人类体型如同现今的孩童。美国研究人员表示,科幻小说中描绘的未来小矮人世界很有可能.因为全球变暖将使得包括人在内的所有动物体型不断变小。

  • 标签: 全球变暖 人类 《时间机器》 科幻小说 科幻作家 研究人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据路透社报道,科学家和农民们早已知道高温会对某些农作物造成伤害。但这个以斯坦福大学为首的研究团队,通过对小麦生长和衰老的速度进行跟踪研究,揭示了农作物受到伤害的全过程。研究发现,由于播种期的不同,作物过快衰老导致粮食减产的幅度最高可达20%。

  • 标签: 高温天气 小麦生长 粮食减产 全球变暖 斯坦福大学 农作物
  • 简介:2009年,当一部继《后天》的巨型灾难片《2012》在中国公映的时候,大家除了被主人公以及世界各国人民挣扎求生的经历所吸引之外,还暗暗侥幸:这只不过是一部电影,玛雅日历也仅仅是个传说,2012离我们还很遥远。但是不管你愿不愿意相信,2012年还是悄无声息地来了。阴霾天气、沙尘污染、地震、洪水、飓风、泥石流……每个人都在与日俱增的惊恐中感叹,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 标签: 难民 气候 《后天》 沙尘污染 主人公 泥石流
  • 简介:2012年,气候系统研究所以“东亚季风变异机理及其对中国气候影响”研究为核心,围绕东亚季风变异机理和预测、海-陆-气相互作用对东亚气候影响、青藏高原热力和动力过程及其影响、气候变化机理与预测理论4个主要方向开展研究,在东亚季风长期变化机理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候系统 陆-气相互作用 变异机理 东亚季风 预测理论
  • 简介:气候变化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的特点及影响全球气候变化,特别是极端事件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影响。近十年全球每年因气象或气候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500亿美元,死亡人数达22000人。在全球变暖背景下,我国部分极端事件的发生频率增加、强度增大,

  • 标签: 全球气候变化 灾害风险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管理 极端气候事件 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