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气候变化带来的动荡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社会,席卷了整个人类社会。减排、适应、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已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系统工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创设了碳排放交易机制,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在有效降低碳排放的作用上和将来的前景方面存在很多争议和不确定性。很多学者认为,与碳交易机制相比较,碳税及其边境调整是一种更有效、更简单,并且具有超出预期效果的减排机制。碳税边境调整措施被认为是解决因碳税导致产业竞争力下降和碳泄露问题最好的办法,并具有一种杠杆功能,能促使其他国家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文章对碳税边境调整相关的国际规则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碳税不仅适于出口边境调整,也适于进口边境调整的学术观点。

  • 标签: 气候变化 碳税 边境调整 贸易规则
  • 简介:虽然WTO规则及相关案例都表示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处理及有保护环境的意识,但是想要完全实现这一目的还是比较困难的,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目前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了各国所要面临的严峻问题,各国政府也制定了应对气候变化的不同措施,在此过程也包括了与国际贸易相关的条约。具有影响力的WTO规则中也有许多关于气候问题的条约,在WTO规则中,是环境保护优先还是国际贸易发展优先已经成为了两者间的冲突及纠纷。

  • 标签: 气候变化国际法 WTO规则 贸易及环境纠纷处理
  • 简介:气候变化引发的安全威胁是国际社会必须正视和应对的大问题。应对这个问题必须通过国际形式。本文从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两个角度分析了气候变化可能引发的问题,阐述在国际公法、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等领域应如何全面、及时、有效地应对气候变化及其安全威胁,指出在这个问题上各国的共识与博弈。

  • 标签: 气候变化 安全威胁 国际法 共识 博弈
  • 简介:城市与气候变化——覆盖所有重点领域联合国人居署的活动很可能是独一无二的,它应对的是气候辩论中的另一方面——最重要的城市层面.第22届理事会授权联合国人居署具体负责城市与气候变化方面的工作.人居署认识到,城市是气候变化的主要推动者也是主要的受害者,也意识到了城市在制定和实施气候变化缓解和适应策略中的重要作用及其贡献.

  • 标签: 气候变化 城市 人居 联合国 重点领域 适应策略
  • 简介:气候变化:全球风险、挑战与决策”国际科学大会于2009年3月10~12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该会南国际大学研究联盟(IARU)主办,该联盟包括了目际上10所研究型大学,北京大学也列其中,旨在通过研讨交流,对目前气候变化领域国际最新科学进展进行梳理,

  • 标签: 气候变化 科学进展 国际 研究型大学 哥本哈根 北京大学
  • 简介:【背景材料】2009年8月10日至14日.联合国2009年第三次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会议在德国波恩举行。本次谈判虽为非正式磋商.但对在今年年底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能否达成新的减排协议却至关重要.按照“巴厘岛路线图”.国际社会于2009年年底将在哥本哈根就2012年后应对气候变化达成新协议。

  • 标签: 气候变化 国际合作 国际谈判 哥本哈根 背景材料 国际社会
  • 简介:国际技术协议通过促进技术的转让与升级,在发展中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根据“巴厘路线图”中的重要议题,在对国际技术协议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上,评价了国际技术协议内在的价值与局限性。最后对国际技术协议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指出国际技术协议应当着眼于通过促进环境友好的先进技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转让,推动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内更深层次的南北合作,实现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逐步解决气候变化问题。同时,为中国如何参与国际技术协议给出了建议。

  • 标签: 国际技术协议 气候变化 可持续发展
  • 简介:本课是人教高中必修1第二章第四节的内容。教学设计新颖、环节紧凑。多媒体课件制作精美,重、难点突出。亮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1.学案与教学设计相结合,导学作用明显。2.'分层教学'理论体现充分。3.从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出发,重组教材,联系社会热点,恰当选取生活素材。

  • 标签: 全球气候变化
  • 简介:建立第一承诺期之后减缓气候变化国际制度的谈判即将展开.中国作为全球温室气体第二大排放国,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增长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新制度的建立对中国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对未来新制度的走向及其关键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我国在气候谈判中未雨绸缪、审时度势,从而达到保护全球气候与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双赢目标.

  • 标签: 气候变化 京都议定书 第二承诺期
  • 简介:在对国际气候变化适应行动进行回顾和展望的基础上,介绍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主的国际气候变化适应政策的发展轨迹和趋势,分析了欧盟主要国家、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日本、俄罗斯和印度等国所采取的气候变化适应战略,总结出国际气候变化适应行动选择主要集中在极端气候事件与自然灾害、安全的淡水供应、基础设施建设、粮食安全,以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协调机制等方面。

  • 标签: 气候变化 脆弱性 适应
  • 简介:气候变暖是人类迄今为止面临的最重大环境问题,也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以来世界面临的严峻挑战。为解决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应对挑战,国际社会作了多方面的努力。气候谈判在经历了《京都议定书》阶段后,目前已进入后《京都议定书》阶段。气候谈判是一场国际博弈,各个国家都想从博弈中获得自己的利益。气候变化气候谈判给予我们的启示是:气候问题是环境问题、发展问题同时也是政治问题。围绕气候问题进行的谈判是经济战、政治战。解决包括气候变暖问题在内的环境问题需要热情和勇气,更需要智慧和耐心。

  • 标签: 气候谈判 气候变化 《京都议定书》 气候变暖问题 环境问题 国际社会
  • 简介:气候变化议题作为国际环境的热点问题,经历了从自然科学到社会科学的发展过程。《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确立了其在国际上的涵义和地位,即“全人类共同关注事项”。公约后的履约谈判伴随着重重困境,发展中国家所主张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一直受到理应承担减排义务的发达国家的抨击和阻挠。在国际环境视角下,“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和“人均排放权”主张不仅需要继续加强,而且公平责任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和风险预防原则也应该持续并深入的应用到气候变化谈判中,以更好地应对发达国家提出的挑战。

  • 标签: 气候变化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京都议定书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人均排放权
  • 简介: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其所引致的人群大量伤亡已成为1个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本文将从气候变化导致的伤害风险、应对策略和措施等方面对国内外目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并据此提出相关的建议,以便更好地适应气候变化,减少气候变暖带来的伤害风险。

  • 标签: 气候变化 伤害 流行病学
  • 简介:为了呼吁全球关注气候变化。尼泊尔和马尔代夫在2009年末分别举行了特别会议,可以概括为“上山下海”。一、尼泊尔在珠峰召开“世界最高”内阁会议2009年12月4日,在喜马拉雅山海拔5262米高的地方,尼泊尔举行了一场“世界最高”的内阁会议,旨在呼吁世界各国重视气候变化。当天上午,尼泊尔总理尼帕尔和23位部长乘直升机抵达“会场”卡拉帕塔峰营地。

  • 标签: 气候变化 喜马拉雅山 尼泊尔 马尔代夫 世界 直升机
  • 简介:王乃仙在2007年3月19日《光明日报》撰文指出,世界气候确实在变,而且过去在变,现在在变,将来还要变。问题是朝着什么方向变?是变好呢,还是“日趋恶化”?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各方说法不一。有两种说法比较有代表性。一种是变冷说,也叫“冰河期说”,以日本为代表。日本的气象学家认为高纬度地区变冷是世界气象反常的原因。另一种是变暖说,或者叫“大气热污染说”,

  • 标签: 气候变化 世界气候 气象学家 高纬度地区 冰河期 热污染
  • 简介:墨西哥是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之一。2012年6月,该国在发展中国家中率先颁布了一部综合性的气候变化。该法规定了墨西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政策目标,建立了相对完备的管理体制,明确了制定以气候变化国家战略为纲领的政策规划体制的要求。与此同时,该还通过确立排放清单、排放登记簿和碳排放三可要求等相关监管制度,促进温室气体排放的透明,在此基础上注重采用自愿碳排放交易体系和气候变化基金等市场机制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

  • 标签: 《墨西哥气候变化法》 管理体制 监管机制 市场机制
  • 简介:摘要如今,气候变化愈发引起人们的关注,气候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对一些沿海国家产生了严重影响,尤其是一些海岛国家,面临赖以生存的土地被淹没,不再适宜居住的危险,由此,产生了一个新的名词——“气候难民”。本文阐述了气候难民保护面临的国际困境,据此,提出气候难民保护的国际完善的建议。

  • 标签: 国际法 气候难民 立法完善
  • 简介:气候变化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不仅在国际领域对国家之间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构成威胁,也是国家内部治理的新课题,尤其是中国这样的国土面积广阔的国家。本研究从国家治理的角度重新审视气候变化对边疆的影响。研究梳理了自然科学和考古的研究成果,发现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由于气候变化所导致的社会经济变动不绝于耳。边疆不仅仅是中国的生态屏障所在,由于地理地貌的构成特点,也是最易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的区域。未来气候持续变化的情况下,边疆地区在水安全、粮食和国土安全、生态环境安全、海岸线安全和重大工程安全方面都面临极大的挑战,这些都将成为边疆治理的新内容。文章认为未来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除了在工业化发达地区继续积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减少资源消耗以外,在广大的边疆地区的生产活动要充分尊重当地的气候和地理条件,走生态发展之路。同时,建立边疆适应气候变化的长期机制是边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成为当今边疆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

  • 标签: 气候变化 气候安全 边疆治理 气候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