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当前,就业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就业难全国各地普遍存在。

  • 标签: 就业工作 就业岗位 劳动力市场 就业观念
  • 简介:中国零点调查公司访问人员就中国老百姓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曾入户走访了中国10个城市6000多名市民,调查结果表明:"下岗就业"排在问题之首.一些资深社会观察家观察到,近年来国内最令人关心的话题中,下岗职工再就业是最热门的.他们的归纳与零点公司的调查结果有异曲同工之处,高居首位的问题均为"下岗失业".

  • 标签: 就业民生 民生之本
  • 简介:民生,1944年3月生于西安,籍贯陕西省长安县。1963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附中,1968年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70年至今供职于陕西省艺术馆,其中1969-1974年曾在延安纪念馆(筹)和陕西省美术创作组从事历史画创作。

  • 标签: 西安美术学院 画家 历史画 中国画 美术创作 延安
  • 简介:宜丰县把扩大就业和再就业作为"民心工程"、"一把手工程"来抓,取得了较好的成效.2002年,通过全方位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政府购买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共安置就业人员3050人,培训下岗人员2280人,输送省外务工人员23632人,失业保险覆盖人数13615人.同时,放宽扶扶政策,放开从业领域,放活经营机制,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使2200多名下岗职工、待业人员实现了自我安置、自主择业.

  • 标签: 关注民生 构筑通道 民生构筑
  • 简介:'要坚持把体现党的意志同反映人民心声结合起来,坚持把思想性、指导性和可读性结合起来,坚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努力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进一步增强宣传舆论工作的实效性、针对性和吸引力、感召力'.这是新形势下党中央对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各级党委机关报围绕'三贴近'进行了有益的创新和改革.其中,民生新闻作为一种新闻操作理念,被党报广泛运用,成为党报实践'三贴近'过程中的一个突出亮点.

  • 标签: 民生新闻 党报 党委机关报 “三贴近” 可读性 贴近群众
  • 简介:电视作为视觉传媒,当然其画面在电视节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在当下广大受众青睐的民生新闻中,反映民众生存要求,解脱生活苦恼的节目中,具有“民生”特点的画面,即我们所说的“镜头”更是突出其无法比拟的作用。基于本人为‘新北方”节目直播室的主要摄像和日常新闻摄像,粗略地谈一谈民生新闻的镜头运用与画面构成。

  • 标签: 民生新闻 镜头运用 电视节目 画面构成 直播室 传媒
  • 简介:居民为什么有病不看民生之大者,民生之生存权,而作为其重要内容之一的“医疗保障权”,离多数人还很远,“看病难”一直是普通家庭的一本最难念的经,难就驻在医疗费用高,有时高到难以支付的地步。

  • 标签: 药品降价 支付 民生 居民 医疗保障 医疗费用
  • 简介:关于如何改善民生质量,近年来国内陆续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H民幸福总值”等政策理念,这是从正面来考虑的。其实我们也可以从反面来思考如何改善民生质量。目前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最有可能偷走他们幸福感觉、削弱他们快乐心情的,莫过于冈失业、半失业、隐性失业、就业难、就业质量差、被迫提前退休所导致的没有收入或收入不足,以及教育、医疗保健、住房、水电等等生活必需项日的物价上涨?当然,治安状况、食品与药品安伞、

  • 标签: 痛苦指数 民生 隐性失业 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 政策理念
  • 简介:本文主要讨论了有关“民生新闻”的三个问题:第一,从“民生新闻”的选题来看,它是“与民沟通”的对话。第二,从“民生新闻”的报道方式来看,它又是“得民认同”的对话。文章第三部分提出了“民生新闻”要警防的三个误区:去“政治化”倾向,“粗俗化”倾向和“同质化”倾向。

  • 标签: 民生新闻 沟通 认同
  • 简介:<正>《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此两句历来歧解甚多。王逸释之曰:“艰,难也。言己自伤所行不合于世,将效彭咸沈身于渊。乃太息长悲。哀念万民受命而生,遭遇多难,以陨其身。“又引王臣云:“太息掩涕,哀此万姓遭轻薄之俗,雨多屯难。”这个注释就不明不白,好象屈原这两句诗,既是自伤,又是为人民多难的命运而愁苦。王逸已为此模棱两可之辞,无怪乎后来学者见仁见

  • 标签: 民生 屈原思想 离骚 王逸 郭沫若 自伤
  • 简介:发财、致富与创业演绎一种新的工作形态旧瓶新酒:房子、车子和儿子追求享乐成为消费意识的主流发财、致富与创业有多少钱才算富?超过1%的上海人回答:有十个亿人民币才算富!这是最近的一项调查结果,信不信由你,反正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中国人收入水平的确增加很快,曾经是富有代名词的“万元户”彻底被打进历史的冷宫了。第二,比实际收入增长得更快的是预期,或者说是欲望,对财富的欲望,尤其是在世纪之交,干年之交,这个欲望超乎寻常地膨胀了。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想有钱。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并不是坏事。回顾二十年来中国的变化,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就说对金钱的态度,二1一年前在深圳机器隆隆的工地上,第

  • 标签: 消费者 精神享乐 消费意识 展望新世纪 世纪之交 流动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