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和总结误食毒蘑菇中毒的护理心得。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1月期间收治不同程度的毒蘑菇误食中毒患者48例,对其进行精心护理,总结其诊疗以及护理护理的心得。结果48例误食毒蘑菇中的患者中,死亡0例,中毒症状好转8例,痊愈40例。结论对中毒患者进行有效地救治以及护理,可大大减少患者器官出现功能衰竭的发生,能够有效提高中毒患者抢救率和治愈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 标签:
  • 简介:小兔子在树林里玩儿,看见许多漂亮的带斑点的蘑菇,小兔子可高兴了,采了好多蘑菇吃。小兔子回到家,感到肚子里疼很疼。妈妈问她:“孩子,你在外面吃了什么吗?”

  • 标签: 初等教育 作文教学 《毒蘑菇》 刘竞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毒蕈中毒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和护理。方法对12例毒蕈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实检查、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例痊愈出院,2例死亡。结论早期催吐、洗胃、解毒、保肝、血液灌注、血液透析及综合治疗,可减少器官功能衰竭发生,提高抢救治愈率,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误食 毒蘑菇 中毒 护理体会
  • 简介:一徒步旅行家莱尔昏迷在自己的帐篷外。他的帐篷支在一棵大榆树下。经过现场勘查,他好像在晚餐时吃过一些蘑菇。从剩下的饭菜里,警方发现里面有可疑的毒蘑菇残渣,

  • 标签: 蘑菇 疑案 现场勘查 旅行家 帐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它们都穿着绚丽的外衣,看上去很美,卖基金时,宣传口号也十分诱人。但是,你千万不要被它的美丽外表所迷惑,因为只要买了这些基金就会损失惨重。它们都是名副其实的“毒蘑菇”。

  • 标签: 基金 蘑菇 宣传口号 损失
  • 简介:(1)常食用蘑菇香菇:正常的香菇体圆齐正,菌伞肥厚,盖面平滑,质干不碎;手捍菌柄有坚硬感,放开后菌伞随即膨松如故;色泽黄褐,菌伞下面的褶裥要紧密细白,菌柄短而粗壮;远闻有香气,无焦片,雨淋片,霉蛀和碎屑。

  • 标签: 蘑菇 食用 辨别 香菇
  • 简介:群马县是日本打雷最多的地方。某个初秋,赤城山麓草原上发现两具露营的群马大学生的尸体。他们死于安扎在大杉木下的帐篷内,死因是食物中毒,初步判断是晚餐吃了森林中的野生毒蘑菇而死的。这两个人是野外生活社团的团员。“就算死因是食用毒蘑菇中毒,也必定是他杀!

  • 标签: 杀人事件 蘑菇 食物中毒 大学生 赤城山 死因
  • 简介:广东毒蘑菇种类有112种,分别隶属于子囊茵门(Ascomycota)的1科1属和担子茵门(Basidiomycota)的18科41属.其中种类最多的是鹅膏属(Amanita),有20种,占17.8%;其次为红菇属(Russula),有10种,占8.9%;第3是丝盖伞属(Inocybe),有8种,占7.1%.致命鹅膏(Amanitaexitialis)、铅绿褶菇(Chlorophyllummolybdites)和粗柄白鬼伞(Leucocoprinuscepaestipe)等是近几年在广州引起中毒的常见毒蘑菇种类,其中致命鹅膏的中毒死亡率最高.

  • 标签: 广东 毒蘑菇 中毒
  • 简介:目的了解丹东地区突发毒蘑菇中毒事件的性质、致病因素、中毒类型、波及人群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方法对2005年7月12日至8月24日期间丹东市内及三县(市)8家较大医院报告收治毒蘑菇中毒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中毒患者105人,死亡11人;中毒者均有野生蘑菇进食史;最小年龄8岁,最大年龄78岁,青壮年居多。主要临床类型为胃肠炎型和肝肾损害型两种,未见其他临床类型的病例。临床症状符合白毒伞、鳞柄白毒伞毒蘑菇中毒特点,形态学、毒理学鉴定中毒蘑菇为白毒伞、鳞柄白毒伞中毒场所主要在家庭。结论此次毒蘑菇中毒事件是散发性的较大食物中毒事件,致病因素是误食白毒伞、鳞柄白毒伞所致,属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食物中毒事件。

  • 标签: 毒蘑菇中毒 白毒伞 鳞柄白毒伞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依据文献报道和实际考察记载了吉林省毒蘑菇166种,隶属于2门5纲12目35科76属。其中,担子菌152种,子囊菌14种。部分凭证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菌物标本馆(HMJAU)。文中对拉丁学名和中文名称进行了订正,同时列举出已报道的毒素成分及中毒类型,并引证了相关参考文献。

  • 标签: 吉林省 毒蘑菇 名录 毒性成分 中毒类型
  • 简介:最近媒体报道了一起误食毒蘑菇致人死亡的悲剧,在慨叹草木无情之余,画蛇添足地列举了一些辨别毒蘑菇的方法。殊不知,这些民间流传的辨别毒蘑菇的方法并没有科学依据,轻信并实践这些方法,反而容易造成误食中毒

  • 标签: 民间传说 蘑菇 辨别 可信 致人死亡 媒体报道
  • 简介:摘要总结血浆置换治疗应用于鹅膏毒肽毒素类菌菇中毒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严密观察病情,严格无菌操作,用药护理,对患者做好心理护理及导管护理等。患者住急诊观察室10天,经治疗后康复出院。

  • 标签: 血浆置换 毒蘑菇中毒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抢救急性毒蘑菇中毒中开展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现抽取我院急诊科接收的急性毒蘑菇中毒患者40例,经过随机数字表分组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同时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意识恢复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以及呼吸频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取得的护理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毒蘑菇中毒患者及时开展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同时配合优质护理干预,能够进一步提高急救效率,尽早改善患者的中毒症状,减轻中毒的危害性。

  • 标签: 急性毒蘑菇中毒 血液灌流 血液透析 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深圳雨季即将来临,是误食毒蘑菇引起中毒的多发季节。近年来,我市和全国其他地区均有摘食野蘑菇中毒事件发生,且死亡率较高。为防止此类中毒事件发生,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特别提示广大市民,预防毒蘑菇中毒应注意以下几点:

  • 标签: 饮食卫生 饮食中毒 预防 野生蘑菇中毒
  • 简介: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件时有发生,人类误食毒蘑菇后的临床表现因误食毒蘑菇的种类不同而表现各异.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主要表现为严重的肝损害,目前对此尚无特效解毒药物,病死率极高.2002年3月底4月初,广州地区连续发生两起误食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的事件,我们对两起中毒事件的全部9例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应用腹膜透析(PD)、血液透析(HD)、血液灌流(HP)、持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血浆置换(PE)或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进行抢救,抢救成功率达77.8%(7/9).现对抢救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期为临床医生今后抢救类似病例时在选择恰当的抢救方法及时机上提供帮助.

  • 标签: 肝损害 白毒伞类毒蘑菇中毒 血液净化 血浆置换 MARS人工肝 抢救
  • 简介:通过对8个毒蘑菇菌株的培养特性及生理学习性的研究,描述了其培养特性,确定其生长所需最适温度、最适碳源、最适氮源以及最适pH值.8菌株为:鳞柄白鹅膏(Amanitavirosa)、细鳞环柄菇(Leoiotaclypelolaria)、缄白乳菇(Lactariusvellereus)、鹅膏菌(Amanitasp.)、厚环鹅膏(Amanitapachycolea)、珊瑚菌(Ramariaephemeroderma)、白霜杯伞(Clitocybedealbata)、冠状环柄菇(Lepiotacristata).

  • 标签: 毒蘑菇 培养特性 生理学习性